《龙图公案》与中国古代公案小说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4章 中国古代公案小说的演变轨迹(2)(2)

《详刑公案》全书八卷十六类四十则。分别为卷一谋害类,卷二、卷三奸情类,卷四婚姻类,卷五奸拐类、威逼类、除精类、除害类,卷六窃盗类、抢劫类、强盗类,卷七妒杀类、谋占类,卷八节妇类、烈女类、双孝类、孝子类;或一卷一类,或两卷一类,或一卷多类,各不相等,故事也长短不一。每则叙述一个故事,每个故事赞一位判案公正的法官,大多是知县、县尹。许多故事都是采用先贬后褒的手法,在正误两种判案结果中显现编者的主观倾向。如《魏恤刑因鸦咒鸣冤》,写武昌府江夏县的郑日新与表弟马泰自幼相善,以贩布为生。这年正月,每人身带纹银二百余两,辞家而去,郑日新往孝感,马泰往新里。一天傍晚,马泰路遇吴玉,吴玉告诉他此地夜行危险,马泰遂不敢行,借宿在吴玉家。吴玉假意设宴,却将蒙药放入酒中,马泰饮后不知人事,被吴玉推入荫塘害死,财宝被夺。郑日新到孝感多日,却不见马泰发货来,便往新里找寻,到他们以前常住的杨清客店打听,说未曾到过。郑日新不信,心想,一定是杨清见马泰银多身孤,便将其谋害。于是具状告官。孝感知县张时泰只凭郑日新的状词,而不顾杨清及邻里等人的辩解,主观推断,确认杨清就是凶手。重刑之下,杨清屈打成招,遂被判死刑。半年后,朝廷委任刑部主事魏道亨来湖广恤刑。魏主事查阅了杨清的案卷,感觉其中似有冤情。一天,魏主事微服察访,在一个鸦鹊成群的偏僻荫塘中,发现一具浮尸。在打捞时,又发现数具腐烂的尸体。魏主事找来附近十余家的百姓,各报姓名,令驿卒逐一记下。他看过一遍,说:“前在府中,梦见有数人来告状,被人杀死,丢在塘中。今日亲自来看,果得数尸,与梦相应。杀人者的名字就在其中。无辜者起,杀人者跪上听审。”众人心中无愧,皆纷纷离开,唯吴玉吓得心惊胆战。经审讯,吴玉招出谋害多人,又杀死马泰的全部经过。孝感知县张时泰轻信口供,不加详查,酿成冤案。与他形成对比的,是魏道亨断案英明,一丝不苟,仔细勘察,辨明真相。不然,杨清之死,定陷于无辜;马泰之冤,终沉于苦海。

明代公案小说除了专集之外,还有一些写得比较好的作品,散见于其他书中,以“三言”“二拍”为代表。这两部书中,被认定为明代公案小说的有四十多篇。如“三言”中的《陈御史巧勘金钗钿》《滕大尹鬼断家私》《李玉英狱中讼冤》《一文钱小隙造奇冤》等,“二拍”中的《恶船家计赚假尸银,狠仆人误投真命状》《夺风情村妇捐躯,假天语幕僚断狱》《硬勘案大儒争闲气,甘受刑侠女著芳名》等。

明代公案小说通常以中短篇为主,大都以专集的形式流传。公案小说的诸要素,明代公案小说已大致具备,每篇小说大都由作案、报案、申诉、审案、破案、判案等几个部分组成。

公案小说在清代达到繁荣的程度。长篇通俗公案小说着重反映官府昏庸腐败、恶霸横行的黑暗现实,所写的许多案件都是由于官吏贪赃枉法造成的冤假错案,作品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代表作有《于公案奇闻》《九命奇冤》等。

《于公案奇闻》八卷,不题撰人。每卷回数另起,依次为四十回、三十八回、三十二回、三十二回、三十六回、四十回、四十六回、二十八回不等,合计二百九十二回。全书共有十七大段、二十七个公案故事。各案之间并无联系,由审案人于成龙贯串起来。每大段或单叙一个公案故事,或以一个大故事为主,首尾缀以一两个小公案故事,或穿插其间,或两三个公案故事并列交叉。全书主角于成龙在历史上实有其人,字北溟,山西永宁人。明崇祯间副榜贡生,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授广西罗城知县,后历任合州知州、武昌知府,迁福建按察使、直隶巡抚,官至两江总督,是清初的封疆大吏,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去世。于成龙为官政绩突出,多次被康熙皇帝赞为“清官第一”“天下廉吏第一”。于成龙为官时常微服私访,种种疑案均能明察公判,且廉洁清正,深得百姓称颂。但书中所写的公案,并非都是于成龙所办,只是由于其名声显赫,传闻众多,因此人们把一些辗转流传的案例都附会到他一人身上,也是很自然的事。《于成龙奇闻》上承明代公案小说的余绪,下启短篇成长篇的趋势,在章回、结构、情节上都做了一系列的探索,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是明清公案小说转变期的一部重要作品。

《九命奇冤》三十六回,署“岭南将叟重编”。岭南将叟即吴沃尧。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十月起连载于《新小说》,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上海广智书局出版单行本。故事原为发生在雍正年间广东番禺县的一件真事,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欧苏《霭楼逸志》卷五《云开雪恨》曾有记载。嘉庆十四年(1809年),安和先生(钟铁桥)将其故事撰为小说《警富新书》,凡四十回。《九命奇冤》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均本《警富新书》,实为该书的加工改编本。

《九命奇冤》叙述清雍正年间,广东番禺县凌、梁两家因风水问题而结怨,以致渐成仇敌,最后酿成九条命案之事。凌家之子凌贵兴纳粟入监,以银两买通关节,想求个官来做,结果落空。风水先生说是梁天来家的石室压住了风水,贵兴遂向梁天来兄弟购买石室。梁家没有答应,凌贵兴怀恨在心,加害梁家。虽然梁家采取忍让的态度,但凌家却使事态不断升级。最后火攻烟熏,梁家七人被害,因其中梁君来之妻身怀有孕,凌家的报复便酿成了七尸八命的大案。梁家先后告至番禺县、广州府、臬台衙门,证人张凤被夹棍夹死,遂成九命奇冤。官府层层受贿,反判梁天来诬告。梁天来悲愤至极,进京上告,才使冤情得以昭雪。

作者创作这部小说的意图,是想通过这一事件的发展过程,充分反映清朝统治,即使是在被认为“吏治是顶好的”雍正朝,也仍然隐藏着大量的黑暗与丑恶。作者写的虽是二百多年前的旧事,却是要借历史的外衣,揭露贪污横行、草菅人命、钱能通神、奸盗猖獗的现实,帮助人们认识封建官僚阶层的本质。

清代文言公案小说数量众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题材内容与艺术风格多姿多彩。这些小说散见于各种笔记或文言小说集中,如蒲松龄的《聊斋志异》、袁枚的《子不语》、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许奉恩的《里乘》等作品中,均收录了一些公案小说。

清代文言公案小说歌颂了执法严明公正的官吏。《里乘》中的《小卫玠》写山西郦翁之女珊柯,美丽聪慧。已故太守之子闻珊柯之名,请媒人求婚。郦翁慕公子门第多财,就答应了。新婚之夜,新郎被杀。凶手自称小卫玠,求欢不成便抢走了新娘发髻上的一枚簪子。第二天,具状诉于邑宰。邑宰以凶手自称“小卫玠”为线索,拘捕了同邑素有“小卫玠”之称的世家子弟卫生,屈打成招,判秋后处决。按察某公来到山西,颇疑其冤情,思为平反。于是设计让珊柯和小卫玠住在同一间牢房,暗中监听他们的谈话,探知凶手口吃、狐臭。从郦翁处得知,此人叫金二朋。拘来金二朋,审出案情,冤情得以昭雪。邑宰草草断案,以致酿成冤狱。按察某公审案深入细致,授计狱吏,神妙莫测,最终使真相水落石出。

清代文言公案小说还揭露了那些草菅人命、收受贿赂、制造冤狱的贪官酷吏。袁枚的《书麻城狱》写麻城的涂如松与妻子杨氏不和。杨氏出走,隐藏在杨同范家里。杨氏之弟杨五荣诬告涂如松和陈文合谋杀死杨氏。麻城知县汤应求审案未果。一年后,湖广总督迈柱委派广济县令高仁杰审理此案。高仁杰是个试用的县令,正想谋取汤知县的职位。他将涂如松严刑拷打,又将麻城知县及其佐吏下狱。总督迈柱竟以涂如松杀死妻子,官员受赃的罪名,准备将他们杀头。后来杨氏暴露,被拘捕,真相大白,冤狱澄清。汤应求官复原职,杨五荣等人被处决。这是一起寻常的家庭纠纷酿成的骇人听闻的冤案。小说反映了流氓无赖的猖狂、官吏的卑劣无耻和刚愎自用。

清代文言公案小说故事情节曲折生动,引人入胜。《聊斋志异》中的《胭脂》写东昌牛医卞氏之女胭脂,才姿惠丽。偶遇秀才鄂秋隼,一见钟情,害了相思病。王氏得知之后,将此事告知情人宿介。宿介冒充鄂秀才潜入胭脂闺房求欢遭拒,强取胭脂绣鞋而去。毛大捡到宿介遗失的绣鞋,窃听到宿介求欢未果的情况,来到卞家,误入卞翁卧室,将其杀死。卞媪拾到绣鞋,知杀卞翁者是与女儿有关之人。卞家母女赴县告状。官吏拘捕了鄂秀才。鄂秀才受刑不过,诬服杀人之罪。济南府复审此案,知府吴南岱拘来王氏,王氏供出宿介冒充鄂秀才求欢之事。吴知府顺藤摸瓜,又将宿介拘捕到案,酷刑之下,宿介被屈打成招,承认自己是杀人的真凶。宿介听说学使施愚公最为贤能,便向他投了一张伸冤状子。施公利用人们迷信鬼神的心理,辨出真凶。毛大交代了杀害卞公的罪行,被处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