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章 绪论
当代以半导体工业为基础和支柱的微电子技术,它的迅速发展和应用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特别是通信领域近期发展之快和变化之大往往超出人们的预料。最为明显的几个特征是从全球移动卫星系统到无线局域网的出现,无线技术正向通信的各个方面渗透, Internet和WWW网络继续保持指数的增长势头,并产生对高速公众数据网的强烈需求。但是,广泛应用上述微电子技术的设备,它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电磁兼容性实在令人担忧,因为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和公众数据网络的不断发展、导致了对人为的自然的过电压或过电流冲击更加敏感,几乎成指数增长的趋势。因此,联合国确定电磁环境污染是继环境中的空气、水质、噪声等污染之后的第四大环境污染。
我们清楚地认识到电磁波既是有益于社会发展的信息载体和能量流载体,又是潜在的环境污染源。其危害效应已受到我国及国际环保领域的高度重视。所以,既要把电磁能作为一种宝贵资源加以充分利用,又要加强管理将负面效应降到最低,进而发展成为电磁环境效应领域。
本书所指的电磁兼容(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EMC)对于设备或系统的性能指标来说,应为“电磁兼容性”,但作为一门学科来说,应为“电磁兼容”。
它的确切定义按国家军用标准GJB72—1985《电磁干扰和电磁兼容性名词术语》为:“设备(分系统、系统)在共同的电磁环境中能一起执行各自功能的共存状态。即:该设备不会由于受到处于同一电磁环境中其他设备的电磁发射导致或遭受不允许的降级;它也不会使同一电磁环境中其他设备(分系统、系统),因受其电磁发射而导致或遭受不允许的降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