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设计与实践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1.3.1 印制电路板的结构布局设计

印制板有许多特点,如印制导线都是平面布置,单面印制板上导线不能相互交叉;铜箔的抗剥离强度较低,接点不易多次焊接;不宜采用一点接地等。因此印制板上元器件布局与布线有其自身特点。

1.按照信号流走向的布局

对整机电路的布局原则是:把整个电路按照功能划分成若干个电路单元,按照电信号的流向,逐个依次安排各个功能电路单元在板上的位置,使布局便于信号流通,并使信号流尽可能保持一致的方向。在多数情况下,信号的流向安排成从左到右(左输入、右输出)或从上到下(上输入、下输出)。与输入、输出端直接相连的元器件应当放在靠近输入、输出接插件或连接器的地方。以每个功能电路的核心元器件为中心,围绕它来进行布局。例如,一般是以三极管或集成电路等半导体器件作为核心元器件,根据它们各电极的位置,排布其他元器件。要考虑每个元器件的形状、尺寸、极性和引脚数目,以缩短连线为目的,调整它们的位置及方向。

2.优先确定特殊元器件的位置

电子整机产品的干扰问题比较复杂,它可能由电、磁、热、机械等多种因素引起。所以在着手设计整机电路布局的时候,应该分析电路原理,首先确定那些可能从电、磁、热、机械强度等几方面对整机性能产生影响,或者根据操作要求而固定位置的特殊元器件的位置,然后再安排其他元器件,尽量避免可能产生干扰的因素,并采取措施,使印制板上可能产生的干扰得到最大限度的抑制。

3.印制电路板的热设计

由于印制电路板基材耐温能力和导热系数都比较低,铜箔的抗剥离强度随工作温度的升高而下降。印制电路板的工作温度一般不能超过85℃。如果不采取措施,则过高的温度会导致印制电路板损坏和焊点开裂,还会使安装在印制板上的热敏元件和发热量大的元件无法正常工作。

装在板上的发热元器件(如功耗大的电阻)应当布置在靠近外壳或通风较好的地方,以便利用机壳上开凿的通风孔散热。发热量大的元器件应放置在便于散热的位置,如散热孔附近。如果元件的工作温度高于允许值时应加散热器。散热器体积较小时可直接固定在元件上,体积较大时应固定在底板上。在设计印制板时要考虑到散热器的体积以及温度对周围元件的影响。

对于温度敏感的元器件,如晶体管、集成电路和其他热敏元件、大容量的电解电容器等,不宜放在热源附近或设备内的上部,要和其他元件要有足够的距离,或采用热屏蔽结构。

4.印制电路板的减振缓冲设计

为提高印制板的抗振、抗冲击性能,板上的负荷应合理分布以免产生过大的应力。较重的元件应安排在靠近印制电路板支承点处。对大而重的元件尽可能布置在靠近固定端,并降低其重心或加金属结构件固定。

电路板面尺寸大于200 mm×150 mm时,应考虑电路板的机械强度。应该采用机械边框对它加固,以减少印制板的负荷和变形。位于电路板边缘的元器件,离电路板边缘一般不小于2 mm。在板上要留出固定支架、定位螺钉和连接插座所用的位置。

5.印制电路板的抗电磁干扰设计

电磁干扰是在整机工作和调试中经常发生的现象,其原因也是多方面的,除了外界因素(如空间电磁波)造成干扰以外,印制板布线不合理,元器件安装位置不恰当等,都可以引起干扰,使设计失败。这些干扰因素,如果在排版设计中事先予以重视,则完全可以避免。

相互可能产生影响或干扰的元器件,应当尽量分开或采取屏蔽措施。要设法缩短高频部分元器件之间的连线,减小它们的分布参数和相互之间的电磁干扰。易受干扰的元器件不能离得太近。强电部分(或高电压供电的部分)和弱电部分(低电压供电或小信号处理的部分)、输入级和输出级的元件应当尽量分开。直流电源引线较长时,要增加滤波元件,防止受50 Hz交流电干扰。

扬声器、电磁铁、永磁式仪表等元件会产生恒定磁场,高频变压器、继电器等会产生交变磁场。这些磁场不仅对周围元器件产生干扰,同时对周围的印制导线也会产生影响。这类干扰要根据情况区别对待,一般应该注意减少磁力线对印制导线的切割;两个电感类元件的位置,应该使它们的磁场方向相互垂直,减少彼此间的磁力线耦合;对干扰源进行磁屏蔽,屏蔽罩应该良好接地;使用高频电缆直接传输信号时,电缆的屏蔽层应一端接地。

由于某些元器件或导线之间可能有较高电位差,应该加大它们的距离,以免因放电、击穿引起意外短路。金属壳的元器件要避免相互触碰。例如,NPN型三极管的外壳或大功率管的散热片一般接管芯的集电极,在电路中接电源正极或高电位;电解电容器的外壳为负极,在电路中接地或接低电位。如果二者的外壳都不带绝缘,设计电路板时就必须考虑它们的距离,否则在电路工作时,二者相碰就会造成电源短路事故。

为使印制板上的元器件的相互影响和干扰最小,高频电路和低频电路、高电位与低电位电路的元器件不能靠得太近。输入和输出元件应尽量远离。尽可能缩短高频元器件之间的连线,设法减少它们的分布参数和相互间的电磁干扰。元器件排列方向与相邻的印制导线应垂直交叉。特别是电感器件和有磁芯的元件要注意其磁场方向。线圈的轴线应垂直于印制板面。以求对其他零件的干扰最小。

6.印制电路板的板面设计

(1)元器件应按电原理图顺序成直线排列,力求紧凑以缩短印制导线长度,并得到均匀的组装密度。在保证电性能要求的前提下,元器件应平行或垂直于板面,并和主要板边平行或垂直。在板面上分布均匀整齐,一般不得将元件重叠安放。如果确实需要重叠,应采用结构件加以固定。

(2)通常元器件布置在印制板的一面,此种布置便于加工、安装和维修。对于单面板,元器件只能布置在没有印制电路的一面,元器件的引线通过安装孔焊接在印制导线的焊盘上。双面板主要元器件也是安装在板的一面,在另一面可装一些小型的零件,一般为表面贴装元件。如需绝缘可在元器件和印制电路之间垫绝缘薄膜,或留1 mm~2 mm间隙。

(3)如果由于板面尺寸限制,或由于屏蔽要求而必须将电路分成几块时,应使每一块印制板成为独立的功能电路,以便于单独调整、测试和维修。这时应使每一块印制板的引出线为最少。高电压的元器件应尽量布置在调试时手不易触及的地方,应留出印制板定位孔及固定支架所占用的位置。

(4)对于电位器、可调电感线圈、可变电容器、微动开关等可调元件的布局应考虑整机的结构要求。若是机内调节,应放在印制板上便于调节的地方;若是机外调节,其位置与调节旋钮要在机箱上。元件的标记或型号应朝向便于观察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