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妈妈一定要懂的60个心理定律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2章 适度法则:家庭教育要宽严得当

教育方式心理定律——培养孩子,方式方法至关重要

很多父母总是迷惑,家庭教育为什么总是很失败。其实,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父母的教育方式有问题。例如,有的父母对孩子的管教过严或者过宽,给孩子过大的压力等,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孩子的成长。

很多父母在家庭教育的过程中,总是把握不好宽与严的度,要么对孩子过于放纵,要么对孩子过于严厉,因而很难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古书中曾经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一次,孔子带领他的弟子们到鲁国太庙参观学习,看到了一种专门对人示警的特殊器皿——奇欠器。孔子认为这是教育学生的一个良机,于是便让学生分别向它里面注水。

结果发现,当奇欠器没注水时是倾斜的,注满水时却翻了过来,盛不住一点水,只有当注水到一半时它才能垂直竖立。据此,孔子总结出了“适度”的道理: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能够坚持适度原则的人,才是真正聪明、能够避免挫折和失败的人。

故事之中的奇欠器,要想让它竖立起来,里面的水不能多也不能少,必须是适度的。心理学家将这一现象称之为“适度法则”。但是,很多人往往不懂得这一道理。例如家庭教育中,经常会看到这样两类父母:一类是放纵型父母,这类父母对孩子非常疼爱,常常是孩子想怎么样就怎么样,想要什么就给什么;另一类是苛刻型父母,他们对孩子要求十分严厉,不许孩子做这,严禁孩子做那。事实上,家庭教育也应该坚持“适度法则”,否则,对孩子的成长极为不利。

心理专家解析:太过宽容易让孩子是非不分

很多父母认为,对于未成年的孩子来说,因为他们不成熟,还没有足够的人生经验,自我约束以及自我教育能力很差,因此在成长的过程中难免会犯各种各样的错误。作为父母,是应该用一颗宽容的心去包容孩子的这些错误,选择批评则会让孩子离自己越来越远。不可否认,在宽容力量的感召下,很多孩子会意识到并进而改正自己的错误。但是如果对孩子的宽容没有坚持一个适度原则,则容易让孩子是非不分。

高杰是家中的独生子,在家中备受宠爱。小的时候,高杰十分调皮,而且占有欲很强,上幼儿园的时候,看见别的小朋友从家里带过来的玩具,只要是他觉得喜欢,一定会强夺过来。稍微大点儿的时候,有一次跟爸爸妈妈去一个亲戚家做客,在亲戚家他看到了自己喜欢的奥特曼玩具,竟然藏在衣服里带回家了。

父母错误做法:纵容孩子的“小调皮”

上述案例中,儿子能够把自己喜欢的东西据为己有,父母认为这只是儿子调皮的一种表现,并没有意识到这样做有什么不对,也很少因为这种事情去责备孩子。而且,他们总是想法设法地为儿子的“调皮”善后、掩饰。结果,父母的纵容让儿子高杰是非不分,不认为自己的做法有什么不妥。

心理专家建议:宽要有度

教育孩子时,“宽”不能毫无理智、没有限度。例如,孩子犯错误的时候,父母总是对他们持包容的态度,久而久之,他们就不会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是错误的。而且这样下去,家长在孩子面前失去了恒久的威信,孩子也会逐渐变得任性、自私,甚至是非不分。所以说,父母在对孩子采取宽容的教育方式时,一定要把握好一个度。

(1)宽容的前提是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出现错误是在所难免的,因此父母实施宽容教育也是必须的,但是宽容孩子的前提是孩子已经意识到自己犯了错误,否则应该予以批评和惩罚。例如上述案例中,父母首先应该让高杰意识到抢小朋友的玩具是不对的,当高杰意识到这一错误做法之后,父母才应该对他采取宽容的态度。

(2)宽容不是一而再、再而三的纵容

有些孩子,当自己犯了错误时,看到父母对自己的这种错误持一种非常宽容、无所谓的态度,他们就不以为然。这样下去,孩子很可能会接着犯下类似的错误。这个时候,作为父母绝不能对孩子再持宽容的态度,一而再、再而三的宽容就等于对孩子的纵容,会为孩子今后形成不良的习性埋下祸根。

心理专家解析:太过严厉会让孩子唯唯诺诺

与宽容相对的另一种父母是太过严厉型父母。这类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总喜欢给孩子画出很多条条框框,这也不可以,那也不能做。父母管孩子,是出于对孩子的爱,是必须的,不管孩子则是父母的失职。但有些父母对孩子管得太多、管得不当,这样下去就会适得其反。因为父母对孩子过度管教,会扼杀孩子的天性,令孩子窒息,甚至会产生严重的后果。

小强放学回家后觉得很累,他想睡一会儿,然后再起来做作业。“晚上十点半之前不准睡觉,必须学习!”他刚躺下,爸爸不容分说地就叫他起床。无奈,他只得强打精神看书、学习,效果可想而知。正因为爸爸从来都是“说一不二”,小强平时在爸爸面前很少言语,有时甚至有些害怕。爸爸的口头禅就是:“你是我的孩子,难道我还管不了你!”

父母错误做法:对孩子设置太多条条框框

像小强这样被父母严加管教的孩子可以说是不计其数。有些父母在生活中给孩子设置了太多的限制,这也不行,那也不准;有些父母则对孩子管得过细、过死,孩子大大小小的事情都必须过问。孩子也希望有自己的自由,也希望自己的事情自己来做主,也希望自己的独立活动不受到限制和干涉,而父母对孩子干预、设限过多,会使孩子觉得自己没有一点生活空间,心理压力很大。因此,孩子的身心健康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尤其会让孩子没有主见、唯唯诺诺。

心理专家建议:教育孩子要宽严相济

心理学家贝克说得好:“对子女督促过严的父母,也许可以逼使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却也会使子女有不安、依赖、胆怯、敢怒不敢言、不爱做劳心工作以及不喜欢参加有创造性的活动等缺点。比较起来,这种教养方法是得不偿失的。”在家庭教育的过程中,父母不需要刻意约束孩子,把孩子管得越紧,孩子的压力就会越大。教育孩子,要做到该宽则宽,该严则严,宽严相济。只有这样,父母才能在教育孩子上表现得游刃有余,且能够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1)思想品德上要严,无关紧要处要宽

孩子骂人、说脏话、拿别人东西等一些品德上的过错必须要严,要对他严肃批评,必要时给他一点儿小的惩罚,避免他养成不良习惯。但在一些小的、无关紧要的事情上要宽,如孩子不小心打破了碗等,应当心平气和地和他说,让他下次注意,再把可能出现的危险向他强调一下就可以了。

(2)学习上要严,个人兴趣上要宽

在学习上不能放松对孩子的要求,否则孩子的学习成绩就会退步,知识就不能很好地掌握,对他将来的前途会带来一定的影响。但是这种严不是要求父母时时刻刻都督促孩子学习,而是指在孩子的学习问题上不能掉以轻心。再者,对孩子重复出现的错误必须严格要求,不能有一丝一毫的懈怠。但是,对于孩子的兴趣培养则可以宽,让孩子在较多兴趣爱好中放松自己,找到乐趣,为学习提供更多的精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