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勇敢宝贝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03 一味顺从的“好孩子”

好学生、好孩子就一定会成为人才吗?从现代化教育的眼光看,是否应当有新的评价标准呢?中国的孩子从小听得最多的词便是“听话”,他们较早接受的观念之一就是“淘气不是好孩子”。因此,中国孩子明显的特点是“独立性差”和“胆小”。从现代教育的眼光看,是否应当重新评估“听话”二字呢?

听话儿童可能是问题儿童

著名女作家冰心先生曾说过:淘气的男孩是好的,淘气的女孩是巧的。同时还提出,“听话”儿童可能是问题儿童。据说,这个观点在上海曾引发了一场大讨论。

为什么说“听话”儿童可能是问题儿童呢?我们稍加观察即可发现,所谓“听话”儿童,一般他有问题也不提出来,更不与长辈争论。不与长辈争论的孩子,可能具有尊敬长辈的美德,但只强调“听话”容易培养儿童的奴性,使其毫无独立性可言,对所有问题缺少个人见解,对邪恶势力无力抗争,以致人格扭曲,成为“问题儿童”。媒体经常报道的某某模范人物自杀或犯罪之类,往往是由问题儿童演化为问题大人的。但是,这些案例至今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警觉。

解放头脑、实事求是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有“六大主张”,十分精辟。他提出:“解放儿童的头脑,使其从道德、成见、幻想中解放出来;解放儿童的双手,使其从‘这也不许动,那也不许动’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解放儿童的嘴巴,使其有提问的自由,从‘不许多说话’中解放出来;解放儿童的空间,使其接触大自然、大社会,从鸟笼似的学校中解放出来;解放儿童的时间,不过紧安排,从过分的考试制度下解放出来;给予民主生活和自觉纪律,因材施教。”

假如所有家庭都能实施陶先生的“六大主张”,培养新型人才便有了保障,因为未来人才的旗帜上最鲜明的两个大字是“创造”,而带着锁链是难以创造的。可是,为什么“假如”呢?因为过了半个多世纪,情况依然没有改变,我们还在“假如”。我建议父母们不要期待上帝施恩,从自己做起吧,从自家做起吧,最先解放者必定是最先觉醒者。

当然,作为从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化的孩子,接受成年人的教育是极为必要的,许多道理和忠告是要听的。但是,一句“听话”过于含混笼统,因为不少腐朽的毫无道理的观念,也往往夹杂于成人的说教之中,难道这些“话”也要“听”吗?

从另外一个角度考虑,要求孩子“听话”常常是命令式的,甚至剥夺了孩子思考与选择的权利。譬如说:“听话!你还犹豫什么?我过的桥比你走的路还多,我说的还有错吗?听我的没错,你这个小毛孩儿懂什么?听话!”这样做的严重后果是人们意识不到的。习惯于“听话”的孩子容易失去思想与辨别力,更谈不上自主性,甚至会安于任人摆布。

北京大学的一位尖子生,从小极为“听话”,从不招惹是非,更不顶撞师长。进北大后,因交友出现挫折,竟不声不响地往朋友的牛奶杯里投毒,被判刑11年!北京某市重点中学一位保送生——连年的三好学生、少先队大队长,因老师的一句批评,先割腕后跳楼……当这些悲剧发生时,父母与老师普遍感到不可思议。

儿童也应该被尊重

讨论“听话”儿童问题的核心是儿童观。依照《儿童权利公约》,儿童生来就是一个权利的主体,他对一切能够发表意见的事物都可以谈个人见解,并应受到成年人的尊重和保护。因此,家长和孩子是平等的,家长的话不应该是命令式的,不应该是强加于人的,而应该是讲明道理,友好协商式的。家长应允许孩子独立思考与选择,也应允许孩子反驳。只有这样才有助于培养人格健康的儿童,逐步减少问题儿童。

看来,真正的隐患是意识不到的危险,而“听话”儿童身上真正隐藏着这样的危险。如果孩子生活在一个民主的家庭里,他可能变成一个有主见、善自由表达的人;若生活在专制的家庭里,孩子就可能变成一个自卑且顺从的人。

有一句话叫童言无忌,孩子是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的,后来为什么不敢了?是因为父母和老师讨厌这样的孩子。很多父母觉得孩子特别任性,实际上是父母在任性。家里要有民主气氛,要让孩子谈自己的想法,如果鼓励孩子了,孩子就愿意提问题。武汉有一个小学生叫江典帅,三年级时发现数学教材有问题,便大胆地向老师质疑。这么小的孩子哪里来的勇气呢?因为他从小就爱提问题,妈妈回答不了就把孩子提的问题记下来再去查资料。孩子看到妈妈这么认真,就愿意多提问,这样的妈妈就能培养健康的孩子。总之,一定要关注孩子的内在品性,要给他们表达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