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篓球
1 项目概述
背篓球是高山族的传统体育项目,流传于台湾省台东、花莲一带,每逢喜庆节日举行。高山族的人们在春节里身着艳丽的民族服装,成群结队欢聚在村边寨头畅饮美酒,并在乐器伴奏下尽情歌舞,开展背篓球、竿球等体育活动。比赛时,分男女两队,人数相等。女队背背篓站成一排,男队持规定数量的球站于相距4~5米的指定的队员后面。裁判员发令后,女队边唱歌边往前跑,男队紧随其后,在规定的3~5米距离外,将球投进篓内,以投中多者为胜。也可由每队一人背篓向前跑,双方队员在一定距离外用球互投对方篓内,以投中多的一方为胜。“球”可多种多样,有沙包、桔子、乒乓球、槟榔、布制熊或虎等。
在进行背篓球运动时有着强烈的身体对抗,因此并不是适合所有年龄段的人来参加,参与者主要是健康的、并有一定运动能力的青年男女。它的运动强度中等偏上,是很好的健身及娱乐运动。另外,背篓球是一项富有民俗风情的全身性运动,既能有效地发展人体的速度、协调性和灵敏性,又能丰富农村文化生活。
2 基本技术
2.1 背篓要紧贴身体,这样可以使身体和背篓形成一个整体,有利于奔跑和闪躲。
2.2 背篓者要发挥自己灵敏和速度的能力,以使对方不能顺利的将球放入。
2.3 投者在投掷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时间差的运用,在背篓者奔跑的过程中要准而且稳的将球投进。
2.4 所有选手在跑动的过程中,身体要有控制地进行重心的移动,而且要使关节有一定的缓冲,以避免关节的损伤,同时要维持身体的平衡。
3 竞赛规则
3.1 背篓和球的制作
背篓用竹子编制而成,高约50厘米,宽约40厘米,篓口直径约为20厘米。背篓球用槟榔为球,亦可用沙包、桔子、乒乓球等代替。如果想使球更加美观,可以经过特殊制作,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使球的形状更加适合竞技体育。
3.2 游戏的场地
比赛一般在边长15米的正方形场地中进行,场地大小也可依人数而定。
3.3 裁判规则
背篓球的比赛是团体比赛,属集体项目。
3.3.1 比赛的服装
主要穿当地的民族特色的服装,或者穿运动服,要利于运动。穿运动鞋,鞋跟不能太高,最好是平底的;女生不能穿高跟鞋。
3.3.2 比赛方法
参赛两队人数相等,每人身后背一背篓。比赛开始后,各方的队员将本队“球”通过传递投入到对方背篓中。被投目标可以进行躲闪及用手挡“球”,但不能把对方的“球”握在手中或掷出去。投中背篓里者可得分。然后双方又回到本队场地重新开始。累计得分多者为胜。每局规定时间5分钟,5局3胜制。
4 训练方法
4.1 灵敏性训练
一般应该安排在运动员体力比较充沛,精神比较饱满的情况下进行。
4.1.1 让运动员在跑跳的过程中迅速、准确、协调的进行各种动作,如快速改变各种方向的跑、快速闪躲、各种起动练习、各种快速急停和迅速的转体的练习。
4.1.2 各种调整身体方位的练习,如利用体操器械来完成各种复杂动作的练习。
4.1.3 进行专门设计的复杂多变的练习。如立卧撑、十字变向跑等。
4.1.4 各种改变方向的追逐性游戏和对各种信号作出的复杂应答的游戏。
4.2 柔韧性训练
主要通过动力拉伸和静力拉伸相结合来进行练习。
4.2.1 腿部主要采用纵劈腿以及直腿勾脚尖的拉伸来练习,肩腰则要直臂手扶肋木进行下压,另外进行分腿和并腿的体前屈。
4.2.2 连续快速提膝和提腿练习。
4.3 准确性训练
悬挂起背篓令其左右摆动,然后队员可向背篓内投掷球,以确保准确性。
4.4 速度训练
4.4.1 反应速度的训练:主要采用移动目标的练习和信号刺激的练习。
4.4.2 移动速度的训练:主要采用短距离跑、高频率的专门性练习。在运动员精神饱满、神经兴奋性高的情况下进行短距离计时跑。
4.5 基本技术训练
4.5.1 教师首先要进行动作示范,讲解注意事项和动作要领,并且与图片及比赛的录像相结合。练习时一名队员先背背篓跑,其他队员每人拿一个球向背篓内投掷。
4.5.2 背篓者要提高奔跑的速度和闪躲的能力,这样才能避免让更多的球投入背篓中。
4.5.3 投掷者要瞄准移动的背篓进行投掷练习,提高熟练性以便准确快速的投进去。
5 注意事项
5.1 比赛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因为在跑动的过程中容易对腰、膝、踝等关节造成损伤。
5.2 参加比赛的人必须思想高度集中,否则在奔跑的过程中会造成摔伤。
5.3 背篓者要将背篓紧紧地背在身上,使背篓和身体形成一个整体,这样才不会在奔跑的过程中影响速度。
5.4 背篓者要在头部佩带护具,以免在投掷的过程中对头部造成伤害。
5.5 如果参加比赛的人数比较多,组织者可以按年龄和性别分组,进行合理的搭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