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体育课田径运动的两种属性
田径运动是学校体育课的主要教材内容之一。过去十几年里,我们对体育课田径运动的认识,基本上都集中在其竞技属性的技术动作教学上,忽视了田径运动最基本属性,即:田径运动的健身属性,造成了田径运动两种属性发展的不平衡,使体育课田径运动教学遇到了很大阻力,若不及时纠正,是必造成田径运动在学校体育课中的生存危机。因此,在弄清体育课田径运动两种属性概念的同时,要严格区分两种属性不同的地位和作用,遵循学校体育的目的和任务,做好两种属性在体育课教学中的“转化”与“调整”工作,为体育田径运动教学的顺利开展和实施提供保障
一、田径运动两种属性的历史背景和发展
现代奥林匹克创始人顾拜旦就曾提出“一切体育为大众”的口号,他把当时曾为奥林匹克运动会主要竞赛项目的田径运动定性为业余联合会组织,其宗旨充分体现了这位创始人把当时田径运动作为大众体育健身活动主要内容。随着国际业余田径联合会的成立,世界各国的田径运动得到了迅猛发展,尤其是对当时世界各国体育健身活动起着积极推动作用。近些年由于科学技术水平突飞猛进,以及田径运动竞赛的日益激烈,田径运动训练不断科学化,运动能力的增强,田径运动的竞技水平不断提高,使田径运动竞赛越来越像没有“硝烟的战争”,国家乃至民众对田径运动的观注更多地集中在竞技属性,而对田径运动本身固有的为大众服务的健身属性却越来越被人们所“遗忘”,于是乎,唯有竞技属性才能体现田径运动真谛的思想逐渐扩散开来,造成田径运动两种属性发展的不平衡,影响了田径运动的发展。当前,随着人们对体育本质的认识逐渐加强,以及全国大力推行和实施《全民健身计划》,健康第一的体育思想逐步回归到以人为本的体育活动之中,但由于人们长期对田径运动认识所形成的错误惯性,很难在短时间内唤起人们对田径运动的热情,这是我国民众不愿参加田径活动的主要原因,同时也是我国田径运动落后世界先进国家的重要原因。
二、学校体育课田径运动两种属性的现状
当前我国乃至世界其它国家对田径运动两种属性的研究,多集中在田径运动的竞技属性上,并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研究体系,而对田径运动的健身属性研究知之甚少,探讨田径运动两种属性,不仅是田径运动自身发展的需要,而且也是促进人类健康发展的需要,同时还是推动世界体育发展的需要。田径运动是人类生活、生存最基本能力的体现,是其它运动项目的基础,但作为运动之基础的田径运动在学校体育教育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以及观注的程度远远比不上其它运动项目,究其原因:
(一)教师与学生对待学校体育课田径运动教与学的价值观
有价值才能有所追求,这是客观存在的价值规律所决定的。体育课田径运动的价值,体现在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落实在学生学习的效果上。教师将自己知识传授给学生,使学生学习和掌握田径运动锻炼的方法和手段,增强体质、增进健康才是体育教师价值最大体现,但是我们现在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对体育教师价值考察,奉行的是“唯技术论”和“成绩至上”的标准。在评定学生成绩的标准未体现出个体差异的前提下,注重考察的是学生技术动作掌握的显现部分,忽略学生学习过程中体质提高的潜显部分,注重考察的是学生体育课成绩及格率,忽略学生体育课成绩成长率,注重考察极个别体育尖子的运动训练成绩,忽略大多数学生的运动状况,难怪有教师反映:“我们就是再怎么努力上好体育课,用那种标准评定,也只能是劳而无功”。因为教学工作劳而无功,没有显现运动成绩表现出来,也就体现不出体育教师的价值来。学生对上体育课有他自己的价值观,他们奉行是自我能力和自我特点的体现。体育课田径运动教学,学生从小学一直学到大学,教师一遍又一遍教跑、跳、投那几个项目,学生就这么反反复复的学习十几年,学生学得都厌烦了,教师还得教,学生还得学,这种体育课学生畏怯而忤逆,他们大多数没有想当运动员运动家的愿望,不具备从事田径运动竞技的身体条件,只想通过体育课田径运动教学锻炼身体、增进健康,为适应将来的工作有一个好的身体条件。
(二)体育课田径运动技术动作教学与体质教学主次关系不明确
体育课田径运动到底是以技术动作教学为主,还是以体质教学为主,学校体育的目的和任务中没有明确。现实存在的问题是口头上讲以增强学生体质为主,但在理论上没有支持的依据,教科书上反映出来的是两者等量齐观,人们无所适从。实际操作中摆不正主次关系,是一种真真正正的无“主”状态。造成了体育课田径运动教学教师很难教学生不愿学的尴尬局面。
三、体育课田径运动教学中两种属性的地位和作用
明确体育课田径运动教学中两种属性的地位和作用,首先要弄清楚这两种属性的概念以及目的和任务,我们知道田径运动的健身属性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应用各种身体练习方法,以及在自然环境中发展身体、增强体质、增进健康、调节精神、丰富文化生活,而进行的身体活动;田径运动的竞技属性是指在全面发展学生身体素质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挖掘他们的智力、体力与运动才能,为取得优异的运动成绩而进行的科学训练和各种竞赛活动。两种属性的目的和任务的主要区别。(表1)
表1 田径运动两种属性的目的和任务的区别
明确了体育课田径运动两种属性的目的和任务,使我们能更好地区分它们的地位和作用。体育课田径运动的竞技属性和健身属性,首先要服务于学校体育的目的和任务,从属于学校体育的地位和作用,既不能提高或降低它们的地位,又不能扩大或缩小它们的作用,要在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学生健康,提高学生的竞技水平的前提下,确定田径运动两种属性的地位和作用,为学校体育做贡献。体育课田径运动的竞技属性和健身属性在学校体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平等的,田径运动两种属性若在体育课堂教学的前提下,健身属性的地位和作用要高于或大于竞技属性。竞技属性的地位和作用不能等同于体育课的地位和作用,更不能“垄断”整个学校体育工作,它只是学校体育工作一个部分,要在学校体育的目的和任务指导下,完成它自身的职责和任务。
四、体育课田径运动两种属性的“转化”与“调整”
体育课田径运动两种属性的“转化”与“调整”国内外学者在他们的文章中都有所讨论,只是他们讨论范围大一些,但实质上也涉及到体育课田径运动两种属性间的“转化”与“调整”。国外学者有两派观点,一种是认为体育课不需要竞技属性教学,另一种是认为体育课要按教育学标准选用竞技属性教学,多数人赞成后者。譬如:英国专家科林·哈迪认为:国家发展竞技运动是追求高水平表演技艺,但高水平运动技艺不适合学校广大学生,因为有竞技属性的体育运动不等于学校体育教育,竞技运动在锻炼学生身体有实际效果时,可作为体育课的一部分内容。荷兰巴特特·克姆博士,在1987年第3期德国《国际体育杂志》上也撰文指出:竞技运动、游戏和舞蹈来健身还需要对它们做“转化”与“调整”。我国学者对此问题也有讨论。湖南教育科学研究所张友龙研究员就把有竞技属性的运动项目分为技艺性竞技运动和体育性竞技运动。他认为技艺性竞技运动是运动员专门从事的以完善和提高运动技术为本质的高级竞技运动,它的直接目的是竞技运动本身;体育性竞技运动是人们业余参加的以增进健康和增强体质为目的的普通竞技运动,它的直接目的不是竞技运动本身,而是人们从事身体锻炼的一手段。北京体育师范学院的王蒲教授在他的“运动竞赛项目的竞赛方法学分类研究”一文中指出:运动的形态反映为两种,一种是竞技运动,一种是非竞技运动。竞技运动是在严格的竞赛规则约束下,竞技者是以战胜对手夺取优胜为直接目的的运动形态。非竞技运动不受竞赛规则的制约,是运动者以娱乐、健身、康复等为目的较为自由的运动形态。在社会体育和学校体育中,既有竞技项目也有非竞技项目,它们既相互联系,又相互有所区别,可以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通过对以上专家学者观点的分析讨论可以看出,体育课田径运动教学不仅有健身属性和竞技属性,而且两种属性可以相互“转化”与“调整”。对这两种属性进行“转化”与“调整”,必须遵循学校体育教育的目的和任务,以及体育教学的基本原理、原则和方法,既要对有竞技属性的体育课田径教材内容做必要的“转化”工作,降低技术动作规格难度和要求,以学生参与为目的,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要对有健身属性的体育课田径教材内容作必要的“调整”工作,适当揉进一些运动知识、技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锻炼效果,使其更适合于体育课田径教学,促进学生健康,增强学生体质,提高他们的田径运动竞技水平。
五、结论
田径运动的两种属性是其自身特性的反映,田径运动的普及和推广,推动了田径运动竞技属性的发展,但由于人们对田径运动的片面认识,造成这两种属性发展的不平衡,使学校体育课田径运动教学遇到很大阻力,究其原因:一是教师与学生不正确地教与学价值观;二是学校体育教学任务中技术教学与体质教学关系不明确。要纠正这种尴尬局面,首先要明确体育课田径运动两种属性不同的目的和任务,区分两者的地位和作用,遵循学校体育目的和任务,即要对有竞技属性的体育课田径教材内容做必要的“转化”工作,降低技术动作规格难度和要求,以学生参与为目的,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要对有健身属性的体育课田径教材内容做必要的“调整”工作,适当揉进一些运动知识、技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锻炼效果,为体育课田径运动教学的顺利开展和实施提供保障。
六、参考文献
1. 张友龙. 对竞技运动的思辩,体育学通讯,1990(4);6
2. 陈琦. 体育课程对竞技运动的选择,体育学刊,1995(4);44~46
3. 周爱光. 竞技运动与竞技运动文化,体育科学,1998(3);31~32
4. 高等学校田径教材编写组,田径,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2~6
5. 熊斗寅. 从国际大众体育发展趋势展我国全民健身计划的发展前景,1998(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