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径运动科学探蹊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对中学体育课练习密度的统计与研究

许绍哲

一、前言

增强学生体质是中学体育教学的三项基本任务之一。体育课是中学体育教学的基本形式,也是完成上述任务的重要一环。根据运动生理学的观点,人体运动必须有一定的负荷量,必须经受一定强度的刺激,才能对人体发展起积极的作用,才能有效地增强人的体质。体育课要完成增强学生体质的任务,也必须要有一定的生理负荷,课的生理负荷也就是课的运动负荷,主要指课的练习密度,这是衡量体育课是否有锻炼实效和价值的主要标志,也是检验体育课质量的重要方面。因此,如何安排好体育课的运动负荷,是体育教学中急待解决的问题,也是需要广大体育教育工作者悉心研究的。

中学体育课的运动负荷量多大为宜,多年来不少同志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探讨,提出了许多有益的建议和看法。有的主张物质条件好、师资力量强的重点学校,体育课的练习密度为35~40%;条件一般或较差的重点学校或一般学校,体育课的练习密度在30%左右为宜。有的建议中学体育课的平均练习密度应达到30%以上。还有的同志提出中学体育课的练习密度以20~30%为好。又有一些同志主张中学体育课的运动量应采取高密度原则,即练习密度为40 ~50%。以上情况说明,由于地区的不同和学生个体差异的存在,体育课的运动负荷量,不可能有一个绝对统一的标准。

所以,我区目前中学体育课的运动负荷怎样。结合实际,我区中学体育课的运动负荷多大为宜,是本文所要研究的任务。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课题研究工作开始于2000年9月,完成于2001年4月。同时对温州市瓯海区两所普通中学的体育课进行了调查研究,共观察记录永中镇中学和永强中学的32堂体育课,并对其进行了统计分析。

(二)研究方法

1. 观察统计法:观察记录学生在体育课上各部分实际的练习时间与课的总时间对所获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处理,来评定课的密度大小。

2. 文献资料法:本文参阅了30余篇国内有关课的质量方面的文献资料,并对此进行了认真的分析研究,为研究课题提供科学依据。

三、结论与分析

(一)对32堂体育课练习密度的统计结果,见表1。

表1 体育课练习密度统计表

从表1 中可以看出在统计的32 次课中,练习密度一般10 ~19%的有6次课,占18.75%;练习密度达到20 ~29%的有14次课,占43.75%;练习密度达到30 ~39%有12 次课,占37.5%,如果课的练习密度达到20%以上为合格,30%为良好的话,上述32节体育课的合格率为81.25%,其中良好占37.5%。

(二)对练习密度在课的各个部分的分布比例结果进一步统计分析,见表2、表3。

表2 练习密度在课的各部分分布比例

表3 六节体育课练习密度在课的各部分比例

1. 体育课练习密度的分布比例,是指学生在课中各部分练习的时间与课的总时间之比。从表2中可以看出,各年级全课的平均练习密度介于23.33% ~28.07%之间,总均值达25.96%,总体上看,基本上达到了体育课的要求。从表中各个部分练习密度的分配比例来看,准备部分达到7.39%,基本部分达到16.39%,结束部分达到2.18%,练习密度的分布基本合理。但以上情况与各地同志提出的中学体育课运动负荷量相比,练习密度要低于他们所提的最低的指标(练习密度30%),说明目前我区中学体育课的运动负荷量偏低。

2. 从具体每一次课测试数据看(表3),其中有6次课各部分练习密度的分布比例失调。例如:某次课全课练习密度是22.56%,其中准备部分占12.57%,基本部分占8.08%,结束部分占1.81%;又如,某次课全课练习密度12.52%,准备部分占5.40%,基本部分占6.06%,结束部分占1.06%,这些课练习密度失调的原因在于准备部分练习密度所占比例接近或甚至高于基本部分所占的比例。众所周知,课的基本部分是完成课的任务的主要部分,无论是掌握技能,发展身体素质都必须通过一定的练习量,训练量来保证,否则,课的任务的完成就是一句空话,而课的准备部分和结束部分仅仅是选择一些辅助练习,从生理角度来分析,只是对人体机能的一个动员和恢复的作用,因此,这些课的练习密度分布比例是不合理的。也造成全课练习密度较低,甚至大大低于所有课25.96%的平均值。这将直接的影响到本节课的教学质量,和教学任务的完成,同时也很难达到让学生锻炼身体的目的。

(三)用实验法来验证我区的中学体育课适宜练习密度

如前所述,体育课要有一个适宜的运动负荷,但由于各个地区和学生个体差异的存在,体育课的运动负荷又不可能有一个绝对统一的标准。那么,我区中学体育课的运动负荷多大为宜呢?根据以上分析,我认为目前我区中学体育课的练习密度应达到25 ~35%之间。为提高中学体育课的质量,提这样一个指标,无疑是必要的,然而是否可能?因为这个指标在密度要求上最多要高于我们所测得的各课平均数(练习密度25.96%)10%左右,这一点的提出除结合我们实际外,还从当前中学体育课的运动量要适当增大密度的要求考虑的。这样的指标能否达到,我觉的,只要广大体育教师思想上重视,认真仔细地组织好每一堂课,是完全可能的。

下面用初二年级两个班作个比较,其中一班严格按照适宜练习密度原则,即本文研究统计的数据(表4);二班按原来的教学节奏进行练习课。他们通过将近一个学期的体育课锻炼,所起到的不同效果(表5)。

表4 练习密度均值表

表5 为2000年第二学期的《达标》增长情况百分比

从表5中可以看出作为对比的两个班,在通过将近一个学期的体育课锻炼后,学期前到学期末的各项目的增长幅度,实验班的要明显高于对照班。实验班优秀率的增长幅度要高于对照班16.4%,良好率的增长幅度则要高于对照班28%之多,及格率也高于对照班1.6%,并且消灭了不及格现象。以上实验结果的得出,从而说明了保证25~35%的练习密度对提高体育课教学的质量,顺利的完成教学任务有着重要的作用。

四、结论

(一)统计表明,课的平均练习密度达到25.96%。课的各部分的平均练习密度为:准备部分为7.39%,基本部分为16.39%,结束部分为2.18%。这些指标说明目前我区中学体育课的运动负荷量偏低。

(二)研究分析和实验表明:课的平均练习密度为25 ~35%。课的各部分的练习密度为:准备部分为7~10%,基本部分为16~21%,结束部分为2~4%,是我区各中学体育课的适宜的练习密度。

五、建议

(一)体育课的练习密度应在25~35%之间,课的各部分的练习密度为:准备部分为7~10%,基本部分为16~21%,结束部分为2~4%,保证这个适宜的练习密度对提高我区中学体育课教学的质量,顺利的完成教学任务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当练习密度达不到基本要求时,应增加适当的练习内容或辅助练习。

(三)应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认真备课,深入研究教材,争取有效的组织教法措施,安排好场地器材和设备,在时间上确保体育课顺利进行。

(四)为提高我区中学体育教学质量,建设在不断提高体育教师业务水平的同时,尽快改善广大学校运动场地和器材严重不足的状况。

七、参考文献

〔1〕《学校体育学》体育学院通用教材人民体育出版社

〔2〕《体育统计学》北京体育大学《体育统计法》编写组

〔3〕钱志兴、马燕南. 中学体育课堂教学评估的探讨. 浙江体育科学1986(3)

〔4〕蓝自力. 对体育课质量评估指标体系的研究. 体育科学1993(3)

〔5〕卢登秀等. 适当加大练习密度提高中学体育课的质量.成都体育学报1980(1)

〔6〕石应璇. 从不同教材内容安排谈体育课的运动量和练习密度.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19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