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中老年人健康生活宝典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一章 和谐生活时代化——与时俱进

第一节 和谐是健康的根本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也提出全面发展,建设小康和谐社会的奋斗目标。“和谐”成为现代社会发展的关键词。和谐是一种状态,它是符合自然规律的一种结果,和谐的人生是符合自然规律的生命旅程。人生既漫长又暂短,需要三种和谐,即人与自然的和谐,人自身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的一生只有保持了这三种和谐才是真正健康的一生。

一、人与自然的和谐

“天人合一”是中国哲学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命题,是中国古代哲学所追求的最高的人生境界。在哲学上,强调“天道”与“人道”、“自然”与“人为”的相通、相类与统一的观点。庄子认为,“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孔子提倡“天命论”,把“天命”奉为万物的主宰,要人们“尊天命”、“畏天命”;老子主张“自然无为”,认为宇宙万物的存在及发展都是自然而然的,不受任何意志的支配。这些朴素的“天人合一”的观点,阐明了中国古代与自然亲近和谐的关系。例如对待洪水,或“择丘陵而处之”,“顺水所向,迁城邑以避之”,或“疏九河”以分洪,或在大河两旁留出足够空间使水“有所休息,左右游波,宽缓而不迫”以蓄洪;在水土资源开发上,先秦时期强调“斧斤以时入山林,林木不可胜用也”,“不树者无椁”,以保护植被、植树育林,这些无不反映出天人合一、顺应自然的思想。唯物主义辩证法告诉我们,天、地、万物与人类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相互依存。各种事物形成了一串串联系着的链条,环环相扣,不可穷尽。正如庄子所言:“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从系统科学的角度分析,在宇宙这个巨大的系统中,物物相连,天人相通,浑然一体,和谐均衡,万物只有相连而存在,脱离整体或系统,就会遭到厄运。现代科学已经证明,人与自然本为浑然一体,难以分开。人顺应自然就会健康长寿,反之就会衰病或者过早夭亡。人与自然的和谐要求人类去爱护自然、保护自然,顺应自然。利用自然自身固有的运动规律,更好地创造美好的生活。

二、自我的和谐

自我的和谐是人的生理与心理和谐的统一。人的生理和谐,是指人躯体的器官、组织、细胞等各个部分相互协调联系,功能正常运转;心理和谐是指人能够用正确的世界观看待认识事物,用正确的思维方式思考问题,用正确的态度处理问题,保持一种和谐、和顺的状态。

人自我的和谐首先是脏腑的和谐。中医把人体比作一个小世界,它如同自然界一样,周而复始,生生不息地循环。五脏六腑各司其职,但又相互滋生、相互制约,共同维持人体内环境的平衡状态。中医学非常重视机体自身的“和谐”。《素问·至真要大论》强调:“谨察其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这个“平”是阴平阳秘,就是机体内部的和谐。机体出现病态就是人体内部“不和谐”的反应。人违反了自然,就会出现九窍内闭。九窍就是两眼、两耳、两鼻孔、口、前阴、尿道和后阴、肛门。九窍内闭,即眼患白内障、视神经炎;耳鸣、耳聋;鼻子闻不到味,或鼻敏感;舌头尝不出味,或不能说话;大小便失禁,或者便秘、小便不出,或患前列腺疾病。

天气的变化有六气:风、热、火、湿、燥、寒,对应的四季气候是春风、夏湿、秋燥、冬寒,这是大自然非常正常的六种变化。生活环境比较寒冷、潮湿或恣食生冷寒凉易得痹证(类风湿关节炎等)、湿证(消化系统疾病如腹泻、恶心、消化不良等)及痛证(腹痛、胃痛、痛经等);生活环境燥热或过食辛辣、煎炸、烧烤之物则易上火(即易患口腔溃疡、长痤疮、便秘等)。

人有七情,即喜、怒、忧、思、悲、恐、惊。喜则气化,怒则气煞,忧则气瘀,思则气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人最重要的是在变化中寻求心理的和谐,始终保持平衡的心态。人通过自身的不断调整,使内心活动处于平衡和谐的状态。要做到心理和谐,首先要有和谐的思维方式。和谐的思维方式能使人客观地看待问题,用积极的态度化解矛盾,用平和的心态接受差异,不与自己作对,不与环境作对,用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一切;其次要节制过分的欲望。破坏人自我和谐的“罪魁祸首”是欲望,特别是对物质的占有贪欲;此外,还要保持平和的心态和积极进取的精神,自我和谐很大程度取决于和谐的心态。从心理学角度说,和谐的心态就是主观追求与客观现实比较顺和的状态。“心平则气和、气和则神安”,只有心态和谐,才能理性处理所欲与所得的关系,以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心态,正确对待困难、挫折和荣誉。

三、人与人之间的和谐

人是世间最基本、最具活力,也是最宝贵的要素,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是建设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标志。人在参加社会活动和生产实践的过程中,为了不断改善生存条件,就不断创新文明、完善制度、修养道德,从而推进社会文化的发展进步。通俗地说,人要生存,就必须参加生产与社会活动,而在参与各项活动的过程中,个体的人与人就交织为各种特定的群体关系。这种关系是其他各种关系的基础,在某种程度上又决定着其他关系的本质与社会特征。可以想象,如果没有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社会就会失度失衡,道德就会滑坡跌落,经济就会迟滞僵化,文化就会散失变异。行为失谐,尚可挽正;人际失谐,百事无成。也只有以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为基点,才能润滑各种社会关系,化解各种现实矛盾,建设各族群众日益向往的和谐的美好社会。

我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在于注重和谐,即强调人与物之间的融和,人与人之间的“和合”。古人解释,“和”是“以他平他”,即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和谐,包括“和生”、“和处”、“和顺”、“和洽”等。人们常说的“和为贵”、“政通人和”、“家和万事兴”等等,就是这一人文精神的具体表述。社会组成体系中的各系统、各阶层之间的和谐必须以个人之间的和谐为基础,并通过这种和谐体现出来。在我们周围会经常看到,那些心胸宽广、深居简出的人,身心都是健康的;而斤斤计较的人往往是多病的。因此,要把心放宽,把心放静,用平等的态度、平衡的心态来对待周围的人和事。

人是构成社会关系的主体。社会关系很大程度上表现为各种经济关系、利益关系以及亲属、朋友等人际关系。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各种社会矛盾逐步显现出来,利益关系变得更加复杂,人们思想活动的选择性、多变性、独立性、差异性日益增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迅速发展下,构成社会主体的个人,不可避免地要参加到频繁的、大量的社会活动中。同时由于人们利益诉求的愈加多元化,同样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各种各样的矛盾和冲突,形成许多不和谐因素。如现在的名誉权、产权纠纷、民事纠纷,等等,类型多而复杂。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就是不断增进和谐因素,不断消除不和谐因素的过程,从而建立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的局面。实现人与人的和谐,以诚信友爱作为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必须以社会的公平、正义作为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标尺,以充分激发每个人的活力作为奋斗目标,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让全社会的创造力得到充分发挥。

第二节 积极拓展生命质量空间

生命质量(QOL)又称生活质量、生存质量。一般认为,生命质量的解释应该包括人类生活的所有方面,即包括每个人的物质的、生理的、社会的和精神上的完好状态。1993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对于生命质量的定义为:处在一定文化和价值体系中的个体,对与他们的目标、期望、标准、所关心的事物等密切相关的生活中所处地位的感知。这个概念涵盖的面较广,但主要还是围绕生理和心理健康两个基本方面展开的,包括社会适应的能力。如果说生命的长短可以界定人的生理健康,那么生命的宽度和深度就是度量人的心理健康的标尺了。如果把人的寿命长短当作生命的长度,那么人的一生经历包括接触的人和事的多少以及获取知识的多寡,就可看作是生命的宽度,如果能够充实自己的每一天,享受生活经历的全部过程并为社会为他人作贡献,这就升华了生活的内涵,这种精神境界的提升就可看作是生命的深度。回首往事会有许多欣慰,也会有许多遗憾,使自己能在总结过去的基础上弥补遗憾,努力提升自己的生命质量,很有效的方法就是拓展自己生命的宽度和深度。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现代中老年人更需要逐渐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积极提高生活质量,拓展生命质量空间。

一、保持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

著名生理学家巴甫洛夫说,乐观是养生的唯一秘诀。当代许多医学专家经过科学研究普遍认为乐观能快速地使人的免疫功能成倍提高,笑口常开的人可以使85%的疾病得到自我控制,使寿命延长10年以上。最近,又有研究发现,人脑内脑垂体定期分泌“死亡激素”,如果能对抗或阻断“死亡激素”的分泌,人就可以长寿。愉快的情绪使脑细胞分泌快乐物质——脑啡肽,它能阻断“死亡激素”的分泌,可见快乐的情绪对人的健康是多么重要。所以,以心理健康为标志的精神因素,在中老年朋友的生命质量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主导位置。

人活着要乐观豁达,保持乐观情绪,保持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快乐与豁达是一种宝贵的资源,不仅要会享用,更要善于发掘。其实生活本身包含着许多幽默,善于从生活中发现幽默的人才会快乐,如果把这些幽默上升为哲理,那就是智者了。快乐与豁达来源于对生活的热爱,也来源于对这个神秘世界的好奇心。

当我们年轻时,可能因为专注自己的工作而无暇顾及业余爱好。退休后则完全可以从自己的兴趣出发,让自己的生活丰富多彩,重拾自己曾经的爱好。不论是音乐体、育还是文学、书法,不论是花、鸟、鱼、虫还是绘画、摄影,即使是消磨时间也要在情趣中度过。

花甲之年的老同志,离退了工作岗位,由多年的快节奏工作和生活的规律,突然转变到了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专属于自己的小天地时,往往会无所适从、不知所措,因此,必须对自己的晚年生活有一个重新审视、重新定位。在新的情境中应该将自己的角色调整到新的人生位置上,退休后摆脱了对名利的追逐和困苦,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自由自在地生活在个人的天地中,轻松地、坦然面对人生。此外,中老年人要与家人、朋友、邻居等建立和谐的交往关系,积极与不同年龄层次的社会成员相互交往。良好的人际关系不仅可以消除孤独感,维护自尊感,还可使自己的性格受到影响,童心常在,延缓衰老。与孩子交朋友增进童心、与青年人交朋友增加朝气、与中老年人交朋友,增加智慧。人到中老年,生理和心理功能日渐衰老,应学会自我调节,改变固有的生活态度,面对现实,学会随遇而安,对社会、单位、家人的期望值不要过高。懂得“淡泊明志”的人,才能拥有健康的身体和美满的家庭生活。总之,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是中老年人身心健康的前提,只要有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科学的生活方式,就能保证生活质量,保持身心健康。

二、吃出健康的饮食

美国加州大学的一位教授对人的生命质量提出新说:“生得好,活得长,病得晚,死得快。”“生得好”,不单是指五官端正,更重要的是没有疾病,尤其是没有遗传疾病;“活得长”,就是希望每个人都能长命百岁。一般而言,女性比男性平均寿命长2~6岁,但是,如果男性注重自我保重、自我保健,同样可以延年益寿;“病得晚”,给我们的启发是,即使人能活到88岁,可是20岁就开始生病,被病痛折磨了60多年,这一辈子还有什么幸福可言?所以,我们要保持健康的体魄,要让疾病晚点来;“死得快”,就是身患疾病的时间短,如果一个人87岁得病,88岁去世,这样,既减少了本人的痛苦,又减轻了家庭和社会的负担。其意就是:健康地活着。

饮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健康状况,“药补不如食补”。日常多吃些瘦肉、禽蛋、鱼类、豆类等含优质蛋白的食品,天冷常喝姜枣汤以暖身抗寒,转暖时则多吃甘蔗、萝卜、香蕉之类的清热水果和蔬菜。饮食养生还应因时而宜,自然界一年中四季变化,人的生理活动也随之变化。如春天阳气生发,血压高的病人不宜过食辛热助火的食物,应该多吃些清淡的蔬菜以及荸荠、雪梨之类的水果;夏天毛孔开张,出汗多,可多食些清凉的饮料和水果,如绿豆汤、酸梅汤以及西瓜、冬瓜、丝瓜等;秋季天气干燥转凉,可以吃些甘凉清润的食物,如雪梨、荸荠、鲜藕等;冬天寒冷,万物封藏,人体为了御寒,耗散的热量也多,是进补的好时机,可食用鸭肉、羊肉、甲鱼、桂圆红枣汤、赤豆粥和八宝粥等。

医学研究表明,人体在30岁以后代谢率平均每年以0.5%的速度下降,人到中年后,血脂往往偏高,动脉硬化与冠心病的发生率也呈逐渐上升的趋势。在诸多因素中,一些不良饮食习惯对血脂增高亦有很大的影响。

(一)多食少餐

调查发现,空腹时间加长,造成体内脂肪积聚的可能性就增大。据调查,每日吃两顿饭者有1/3患有心血管疾病,每日吃5顿饭者(总热量相等)只有1/5患此病。每日就餐次数在3次或3次以下的人群,肥胖患者占57.2%,胆固醇增高者占51.2%,而每日就餐次数在5次或5次以上的人群中,肥胖病患者仅占28.8%,胆固醇偏高者占17.9%。

(二)晚餐过迟

晚饭时间过迟,进食难消化的食物,会加重胆固醇在动脉壁上的沉积,促使动脉硬化的发生。

(三)喜吃精粮

在稻麦的麸皮里,含有多种人体需要的微量元素及植物纤维素,植物纤维素能增加胆固醇的排泄,使血胆固醇含量降低,例如铬、锰在全谷类、豆类、坚果类中含量最高。若经过加工精制以后,这两种元素就大大降低。所吃的食物太精细,纤维素太少,不容易产生饱腹感,往往造成过量进食而发生肥胖。因此,长期进食低纤维素食物的人,血管硬化、高血压病的发病率偏高。

(四)过食肥甘

过多地食用动物油、肥肉和一些富含胆固醇的食物,如猪肉、猪肝、皮蛋、蟹黄、奶油等,可引起血脂升高。糖分摄入太多,过剩的部分就会转化为脂肪。糖能使肝脏合成脂类的作用增强。正常人吃高糖饮食3周后,血中甘油三酯可升高1倍多。若给高血脂病人吃高糖食物,甘油三酯也可增加4~5倍。脂肪类的食物吃得过多,会导致高脂血症,随着血脂增高,冠状动脉发生血栓的机会也就增多。

(五)偏食挑食

偏食挑食往往造成营养素吸收不完全。如果绿叶蔬菜吃得少,常会发生维生素C缺乏。如果豆制品吃得少,就不能增加胆固醇在粪便中的排泄。而大蒜、洋葱有着良好的降血脂作用。

(六)烟、酒成癖

长期过度饮酒能引起心肌中的脂肪组织增加,心脏功能减弱,心脏变得肥大,酒精能影响人的脂类代谢,并使机体从血中清除脂类的能力降低,从而增加动脉粥样硬化及冠心病的发病机会。

综上所述,不良饮食习惯与血脂过高、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等确有密切关系。为了益寿延年,中老年人应该彻底改变以上各种不良饮食习惯,自觉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三、科学健身延缓衰老

运动对每一个人都是重要的,对于中老年人来说,则尤其重要。中年是人生中真正的黄金时代,肩负着社会中坚的光荣使命,生活节奏快,往往很难抽出时间参加体育运动。然而,现代医学的研究与实践证明,参加体育锻炼不仅仅是推迟人体衰老的重要手段,而且也是提高工作效率的重要环节。从医学的观点来看,中年人的身体素质较好,可以从事各种各样的体育活动,业余锻炼身体的热情也应最高。事实上,正因为中年人的身体比较好,目前大多数中年人尚未投身到热爱运动的洪流中,往往在中年后期,当自己力不从心的时候,才开始考虑参加体育锻炼,以求强身。一般情况下,肥胖的人以及患有某些慢性疾病的人,参加体育锻炼或活动较多。其实,运动对每一个人都是重要的,而中年人尤其不应忽视运动。当前,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电脑时代即将来临,特别是机器人的广泛应用,将大大减轻人类的劳动强度,人们的体力活动也会越来越少。因此,加强运动,提高健康水平,也愈来愈迫切。

中老年人多病是可以理解的,年老体衰是自然规律。严格地说,每个人应该从小就爱好运动、坚持锻炼。当然,人到中老年才开始锻炼虽然晚了一些,但比不参加体育锻炼的中老年人要强得多。而且,只要持之以恒,有些中老年人甚至还可以创造奇迹。美国有一位名叫龙拉·韦弗的老太太,她原来身体很不好,不仅患有高血压病,而且心脏及关节功能也不太好,一次最多只能走30多米远。她81岁时开始锻炼身体,4年后,便在老年人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半英里和1英里(1609米)赛跑中,夺得了2枚金牌。她每天早晨跑1英里,据1984年的报纸报道,她已经88岁了,身体仍然很健康。

生命在于运动,中老年人如能适当地运动,对全身的组织器官都有好处。经常运动的老年人四肢肌肉强健,肌纤维变粗,坚韧有力;其中所含的蛋白质和糖储备增加,血管丰富;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得到改善,动作的耐力、速度、灵活性、准确性都有所增强。锻炼可以散步、慢走、打太极为主要形式。锻炼时间以早晚各30~40分钟为宜,最好避开凌晨3点至早8点。生活要有规律,起居有时,饮食有度,办事量力而行。太极拳运动可以延缓中老年人的心肺功能的衰退,增加下肢肌肉的力量和身体的柔韧性,降低体脂百分比,从而极大地改善中老年人的健康体适能。提高自身能力,即提高与健康相关的体适能水平,提高自身的生活质量,达到整体健康。通过锻炼全面提高身体素质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必须持之以恒。

舞蹈是外部形体和内心情感在节奏上的默契,所以,跳舞是一种很好的心理疗法。从心理学和美学角度看,跳健身舞有利于保持中老年人的形体美,延缓心理退化和衰老。很多舞蹈家和舞蹈爱好者,尽管年过半百,甚至年逾花甲,但身躯依然健美,显示出无比的生命力,这与他们长期活跃于舞坛不无关系。有医学工作者对200名中老年人进行了为期1年的观察后发现,中老年人若能坚持每天早晨到空气新鲜的地方,集体跳30~45分钟的健身舞,将会明显提高身心健康水平。

但必须要注意的是,不要在饭后马上运动,以免引起胃肠道疾病或消化不良。吃完饭1~2小时后再运动比较好。如果身体不舒服,就不要勉强运动。运动时要用鼻吸气,因为空气经鼻吸入,鼻毛可阻挡一部分空气中的尘埃,防止它们进入气管和肺,鼻腔黏膜还可调节空气的温度和湿度,不致让冷空气直接刺激呼吸道。呼吸时要自然,不要长时间憋气,因为憋气时胸腔内的压力较大,不利于血液回流心脏。科学健身对中老年人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年老多病的人,只要积极创造条件参加运动,有利于延年益寿。

四、穿出时尚与个性

随着我国现代化经济的迅猛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服装作为一种文化、一种艺术早已进入人们的精神享受范畴之中。然而对于在我国占相当大人口比重的中老年人,爱美本性的冲动和传统观念的束缚势必会产生不可避免的矛盾,问题的根源在于这一社会群体的自身观念和社会舆论的错误导向上。另外,中老年人由于身体各项机能的衰退,昔日的青春不复存在。因此,在心中难免会产生一种压抑和自卑感,这就导致了中老年人在穿衣方面的自我约束。

追求美是人类的本能,在中老年人这个群体中不乏有人寻求先进的美容技术,使用化妆品,服用延缓衰老的保健品,参加体育锻炼,涉足社交活动等,其目的都是以此来弥补容颜和身体衰老的缺陷,求得心理上的平衡,满足本能上的欲望以激发生命的活力。服饰美本身就是美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服饰装点中老年人的生活其实是弥补衰老、永葆精神青春的重要手段之一。我们呼吁广大中老年朋友解放思想、消除顾虑,冲破束缚中老年人追求美的枷锁,树立现代服饰观念,发挥优势,扮靓自己,穿出自己的个性和风度。

第三节 养成终身学习的好习惯

一、终身学习的必要性

“活到老,学到老”是中华民族的一条古训。当前,终身学习已经成为全世界教育的发展方向之一,许多国家都把它作为教育的重要战略目标。例如,日本设有与“终身学习”相关的法律;美国也有类似的法规;英国则提出“开发每一个人承诺于去终身学习”,使终身学习成为所有人不断努力奋斗的目标。

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知识信息飞速发展的时代,尤其是ICT (即信息、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我们所处的社会一日千里。处于这样的时代,中老年朋友只有追求终身学习才不会被时代完全抛弃;只有追求终身学习,才能在时代变革的背景下与儿辈、孙辈求得沟通,获得理解。中老年人退休后要寻找新的生活,寻求保持记忆力的各种活动,如跳舞、写字、读书、与人交流等;要在追求终身学习的道路上,摸索到自我抗衰老的规律,乐观面对未来,做到老有所用,老有所为。

二、养成终身学习的好习惯

有人认为,只有年轻的时候才是用来学习的,成年以后甚至到了晚年就更不可能再去学习了。常言道:“活到老,学到老。”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随时随地都能够学习,有各种各样的学习的机会,而中老年人更应该抓住这些学习的机会为生活增添色彩。伟大的哲学家马克思在他50多岁的时候,为了研究俄国形势的需要开始学习俄语,花了短短6个月时间,就能够阅读俄文文章和新闻报告。所以,要靠自己去把握学习机会,尽量利用空闲时间用心学习。人到中年后,因为有了丰富的阅历,能够更好地去判断自己所要做的和已经做的事情的意义,也更懂得珍惜时间,更容易抓住一切机会学习、提高。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在加快,社会竞争也日趋激烈,知识也在不断更新。中老年朋友必须不断地学习,充实自己,养成终身学习的好习惯,只有这样才能与时代同行。

三、在终身学习中获取知识,体味人生真谛

学习是中老年人丰富生活内容,提高生存能力,提高生命质量的迫切需要;同时也是中老年人保持思想常新、理想永存,与时俱进的根本途径。希腊哲人苏格拉底说过:“知识是精神的粮食。”终身学习能够使人们不断地更新自身所需要的知识、价值观和技能。自人类出现以来,人们生活的全部意义就在于不断探索未知的东西,在于无止境地增加更多的知识,不断地发现与创新。庄子的“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告诉了我们:生命是有限的,知识是无限的。对于步入第二人生的中老年人来说,更应该通过继续学习知识来丰富精神生活,加强大脑的记忆,延缓大脑的衰老以防止老年痴呆的形成。“树老怕空,人老怕松”,老年人应在文化反哺中不断充实自己。

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在其中”是人生追求真理的最高层次,中老年人应继续“以学为乐”,在学习中使思维得以升华,使心灵得以净化。学习之精妙,就在于学习的乐趣。获取知识体会到的乐趣,是一种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心和占有欲得到满足的体现。“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善辩”。总之,知识能给人带来无穷的乐趣,塑造人的灵魂,增长人的智慧。所以,中老年人应坚持终身学习,增加自身修养,领悟人生的真谛,活出更加精彩的自我。

第四节 融入网络信息社会

当今社会已进入网络时代,网络正在成为社会生活不可或缺的手段。目前国外一些发达国家的中老年人上网已相当普及,美国50岁以上的上网者接近网民总数的50%。而我国50岁以上的网民约有一百万,仅占总网民数的3.9%,这是一个现实的差距。中老年人怎样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已经成为必须认真思考和探讨的一个重要课题。要让中老年人更好地融入信息时代,促进他们以积极的心态融入现代社会生活中,参与社会发展,享受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成果。中老年人要改变观念,与时俱进,跟上互联网时代的潮流,拉近与网络的距离,通过网络获取信息、了解社会、方便生活,提升自己的生活和生命质量。

一、中老年人上网有利于心理健康

(一)从中老年人群自身特点看

中老年人离退休后,精神生活相对单调,渴望了解外部世界,渴望沟通、表达和宣泄情绪,网络提供了获取信息的窗口和在线交流的平台;学习上网的时间比较充裕,可大大丰富晚年生活;中老年朋友退休以后活动范围有限,通过上网可以了解很多在家里无法了解的信息,可以扩大自己交往的圈子,消除孤独感。

(二)从网络的作用特点上来看

网络的信息传递方式快捷,知识容量浩瀚,古今中外、天文地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花草鱼虫、诗词书画、养生保健无所不有,为中老年朋友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学习条件。网络生活能使中老年人足不出户便可博览群书,知晓天下大事,享受获得信息、知识的快乐。通过网络可以与亲友互通信息,享受沟通、亲情的快乐。可以广交朋友,享受获得友谊的快乐。可以欣赏影视节目、文学、摄影、书画作品,通过多种文化娱乐活动,获得愉悦情绪的快乐。可以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见解,享受互动和自我价值实现的快乐。总之,网上生活可以使中老年人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通过获得多方面的快捷服务,获得更多的知识,能够活得愉快,活得有价值、有意义,提升生活质量;还能够有效地缓解中老年人由于退出工作岗位、脱离群体而产生的寂寞、孤独、失落、自卑等负面情绪。因此,上网有利于中老年人的心理健康。

二、中老年人上网的主要障碍

中老年人上网族仍属于弱势群体。与年轻人相比,中老年人上网面临的障碍要多得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经济因素

一些中老年人由于经济条件有限,或者是消费观念比较落后,将购买电脑看作是奢侈的行为。

(二)健康因素

到了中老年,人体各方面的机能都有所下降。有的中老年人由于受到眼睛、颈部、腰椎疾等部位疾病的困扰,即使对电脑很有兴趣,也只能望而却步。

(三)知识因素

知识层次较高的中老年人对新知识的求知欲望要强些,接受网络知识和技术更容易一些,理解和记忆电脑知识较快。但对一些知识层次不高的中老年人来讲,学习电脑知识比较困难。

(四)环境因素

目前,针对中老年人开设的电脑班和交流机会太少,而且网上专门为中老年人设计的网站和定制的信息资源比较匮乏。对中老年朋友来说,兴趣可以激发年轻的心态和求知的欲望,有了浓厚的兴趣,进一步了解电脑及网络知识,有益于中老年人踏进网络世界。

三、适合中老年人上网选择的主要服务

(一)阅读查找资料

由于网络的实时性和宽泛性的特点,网上新闻比报纸和电视更新得更快、更丰富。对于关心国家时事、热心社会动态的中老年人来说,学会了上网就相当于家里订阅了无数报刊,找到了好书以及各方面的电子版教程,可以恬静自在地阅读学习,还可以将这些内容下载保存。

(二)使用电子通讯

现代通讯方式方便迅捷,成本十分低廉。掌握电子邮件的应用方法后,足不出户便能便捷、快速地与亲戚、朋友联系。不少中老年人学习上网的原动力就是想和远在外地或异国的子女通过网络电话、网上视频等网络手段保持联系。

(三)走进虚拟社区

中老年人退休后,孤独感、寂寞感有所加强,比年轻人更需要沟通和理解。无论是交友还是聊天,中老年人投身虚拟社区比网下更容易找到倾诉和交流的对象,都可以享受畅所欲言的愉悦。中老年人还可以通过网络聊天室关注年轻人的所思所想,了解他们关注的话题。

(四)网上购物

随着中国电子商务的逐渐完备和成熟,网上购物离我们的生活越来越近。网上商城可提供免费的咨询和购买者的评价,中老年人可有条不紊地挑选,有理有据地决策。同时,中老年人将不再忍受城市交通的拥挤和商品目不暇接的困扰,完全可以坐在家中通过点击鼠标购物。

此外,多种多样的网络服务逐渐受到中老年人喜爱。如网上旅游可以帮助中老年朋友感受世界各地美丽的风景,为其带来的愉悦享受;网玩游戏能让其与网络朋友下象棋、打桥牌,享受生活的乐趣。

四、中老年人上网注意事项

中老年朋友在感受网络带来的便捷和快乐时,需要注意电脑操作与适度休息的健康保健,注意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的协调与平衡等。

(一)勤学坚持

对中老年人来说,要学习新知识,就必须要有毅力。中老年人学电脑需要克服接受能力较慢、不懂拼音、打字困难、容易遗忘、操作不灵活等障碍。对于不少中老年人来说,学习输入法是一道非常难的关卡,需要补习汉语拼音,耐心地练习操作技能、技法等来逐渐熟练。

(二)劳逸结合

中老年人上网应做到劳逸结合,长时间上网不利于身体健康。上网时,眼睛要与电脑屏幕保持适当距离,坐姿端正,屏幕不要接受强光照射等。电脑屏幕的辐射会导致各种眼科疾病,长时间上网更易促发心脑血管疾病,还会出现关节酸痛、耳鸣、头晕等症状。专家建议,中老年人在上网时间上要有节制,平均每天不宜超过两小时,最好每隔半小时休息10分钟,而且要多吃蔬菜和水果。另外,中老年人上网应尽量避免刺激惊险的内容。只要控制上网时间,注意休息,电脑对身体的影响不是很大。只有坚持以健康为本的理念,网络生活才会成为提升老年人生活、生命质量的有利工具。

(三)稳重心理

年轻人会由于过分沉迷于网络而影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中老年人应保持成熟、稳重的心理,如果心理失衡,会产生与年轻人相同的问题。有的中老年朋友喜欢网上交友和聊天,隐瞒真实年龄,宣泄情感,甚至产生了网恋;有的中老年人过度痴迷网络,不愿意同晚辈交流,耗费大量时间上网聊天,导致精神紊乱。因此,中老年人更应该保持稳重、健康的心态融入得到网络世界中。

第五节 中老年人健康标准

一、中老年人身体健康标准

(一)中年人身体健康标准

1. 眼有神

眼睛是人体精气汇聚的地方。目光炯炯有神,说明视觉器官与大脑皮层生理功能良好。肾开窍于耳,肝开窍于目,肝气所通,肝肾充足,则耳聪目明。

2. 声息和

说话声音洪亮,呼吸从容不迫,说明发音器官、言语中枢、呼吸系统及循环系统的生理功能良好。声息和是正气内存的表现,正气充足,邪不可侵,就不容易得病。

3. 前门松

小便正常、畅通无阻,说明泌尿生殖系统功能良好。肾功能良好,膀胱功能正常,排尿就通畅。如出现尿血,可能是泌尿系统某器官发炎,毛细血管出现破裂,结石或肿瘤,应立即诊治。

4. 后门紧

肛门括约肌紧张度良好,肠道无疾病。

5. 形不丰

中老年人应保持体形匀称,不宜肥胖。肥胖容易引起“肥胖综合征”,如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高血脂和胆囊炎、胆结石等。过分肥胖还会缩短人的寿命。

6. 牙齿坚

“齿为骨之余,肾主骨生髓。”肾精充足,则牙齿坚固,自然多寿,肾虚则骨败齿摇。

7. 腰腿灵

腰腿灵活自如,说明腰腿的骨骼、肌肉、运动神经及运动中枢生理功能良好。肝主筋、脾主肉、肾主骨。肝好筋强,脾好肉丰,肾好骨硬,腰腿灵活,则是肝、脾、肾尚实的表现。

8. 脉形小

血压正常,心律正常,动脉血管硬化程度低,脉形就小。肾水亏虚,肝阳偏亢,则脉常粗大而强。如脉形较小,说明肌体阴平阳秘,气血调和,身体健康。

9. 饮食稳

中老年人在饮食上应坚持定时定量,不挑食、不偏食、不暴食,无烟酒嗜好,注意营养科学合理。

10. 起居准

能按时起床和入睡,睡眠质量好。

(二)老年人身体健康标准

1. 躯干无明显畸形,无明显驼背等不良体形,骨关节活动基本正常。

2. 无偏瘫、老年性痴呆及其他神经系统疾病,神经系统检查基本正常。

3. 心脏基本正常,无高血压病、冠心病及其他器质性心脏病。

4. 无明显慢性肺部疾病,无明显肺功能不全。

5. 无肝肾疾病、内分泌代谢疾病、恶性肿瘤及影响正常生活功能的严重器质性疾病。

6. 有一定的视听功能。

7. 无精神障碍,性格健全,情绪稳定。

8. 能恰当地处理家庭和社会人际关系。

9. 能适应环境,具有一定的交往能力。

10. 具有一定的学习、记忆能力。

二、中老年人心理健康标准

心理健康是指有明显的人生奋斗目标,精神乐观,有较大的心理容量,能经得起各种困难、挫折、打击和不幸,能自我控制、自我调节,生活轻松自如,幸福愉快。

(一)中年人心理健康标准

1. 感觉尚好

人的心理活动、认识事物都是从感觉、知觉开始的。视、听、嗅、触均应正常,知觉事物不会发生错觉。

2. 记忆良好

能记住重要的事情,不要人常提醒。但不能要求什么都能记住,遗忘是正常的现象,对保护记忆力也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3. 思维健全敏捷

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较强,说话不颠三倒四,分析、解答问题清楚、明了。

4. 有比较丰富的想象力

善于用想象鼓舞群众,用想象为自己设计一个奋斗目标,并鼓励自己为之奋斗。

5. 情感反应有度

情感反应要有分寸,不易冲动,不常忧郁,不事事紧张,不麻木不仁。能常乐、制怒、经得起欢乐,也经得起悲痛。

6. 人际关系和谐

对人宽,对己严,多发现别人长处,多看自己短处,乐于助人,尊重别人,才能在处理各种人际关系中保持愉快和满足的心境。

7. 学习能力始终不衰

应坚持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培养、掌握多项正当的兴趣和爱好。

8. 有自知之明

能客观、正确地认识自己,能自觉地用理智控制自己,这是心理成熟的最高标志。

(二)老年人心理健康的标准

1. 感、知觉尚好

判断事物不常发生错觉,稍有衰退者,也可以通过适当的手段进行弥补,如戴眼镜、使用助听器等。

2. 记忆力良好

不总是要人提醒该记住的重要事情,能轻松地记住一读而过的7位数字。

3. 逻辑思维健全

说话不颠三倒四,考虑问题、回答问题时条理清楚、明了。

4. 情感反应适度

积极的情绪多于消极的情绪,不会事事感到紧张。

5. 意志坚强

办事有始有终,不轻易冲动,不常常抑郁。能经受得起悲痛、欢乐。

6. 态度和蔼可亲

能常乐,能制怒。

7. 人际关系良好

乐意帮助他人,也受他人欢迎。

8. 有正当的业余爱好

平时有一项或几项业余爱好来充实自己。

9. 与大多数人的心理活动基本保持一致

遵守社会公认的道德观念、伦理观念。

10. 保持正常的行为

能坚持正常的生活、学习和工作,能有效地适应社会环境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