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衡量说话水平的标准(3)
第三节时空性标准:话伴境迁
人们在进行社会交际时,既要有生成正确话语的能力,又要有在一定时间、地点、场合说出相应恰当话语的能力。即既要符合语言规则,又要适合语言环境。
一、说话水平与时空语境
何谓语境呢?语境就是时间、地点、场合、对象等客观因素以及言语行为者之身份、思想、性格、职业、修养、处境、心情等主观因素所构成的使用语言的环境,简称语境。具体来说,它包括以下几个主要因素:
1.社会文化情境
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它存在于社会之中,服务于社会活动。人们在一定的社会文化中使用语言;社会文化历史等因素又渗透在语言之中,制约着语言的运用。社会文化背景情境,指社会场合,包括时间、地点、场合、气氛、事件背景、人事关系等。文化环境,指一个民族在自己的历史发展中形成的独特的风格与传统。如李六如的《六十年变迁》中有如下一段对话。
季交絮:蒋介石开刀啦!
方维夏:什么病?
季交絮:杀人!你还睡觉!
因方维夏埋头书斋读书,不能联系1927年“四·一二”蒋介石反革命政变大屠杀这一社会背景情境,因而对季交絮的话语作了错误的理解。
2.自然情境
所谓境,包括前面所说的社会环境以及何时何地等自然环境。自然情景语境则专指交际的时间、地点、场合。何时,小言之则指年月,大言之是指时代;何地,小言之则指大庭广众、居家密室,大言之指城镇、乡村、野外;具体场景则指由一定的时空因素以及交际情景有机组合而成的言语交际场合。交谈中,把握自然情景语境十分重要。例如,人家办喜事,你便不能谈令人丧气的话题;人家悲痛时,应忌谈逗乐的话题。大庭广众中演说、报告,应当谈严肃的话题;散步聊天,则具有随意性,离题或许更有离题的乐趣。
3.狭义语境
据说,一次胡耀邦同志参观河南南阳武侯祠看到殿前一副对联:“身在朝庭,原无论先主后主;名高天下,何必辨襄阳南阳。”便随口改道:“心在人民,原无论大事小事;利归天下,何必争多得少得。”仅改动数字,却体现了我们党的领导人“心在人民”、“利归天下”的共产主义思想境界与革命情怀。人们说话就如同这里改联一样,必须符合狭义语境,它包括前言后语、上下句、前后段等。
4.副语言环境
副语言分有声、无声两种。无声副语言指表情、眼色、手势、姿态等。有声副语言指语气、语调、停顿、重音等。这两种副语言所构成的语境,对言语表达都会产生重要影响,讲话者要善于适应并利用副语言环境。
二、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
言语交际必须注意言语行为的时空性。不同的交际场合,有不同的言语表达,不可将言语表达的基本原则变成僵死的程式。有篇报告文学记载了王震同志帮助诗人艾青的感人故事,其间王震与艾青的几次谈话,很可说明特定的交际场合需要有特定的话语形式来表达。1957年后期,王震找到被错划为右派的艾青,一见面就说:“老艾,我又爱你又恨你!你是不反对社会主义的,你是拥护真理的嘛!离开文艺界,你到我们那里去吧!”艾青到了王震兵团的密山安定下来后,王震诚恳而严肃地对艾青说:“老艾呀,你要是搞不好,我是要骂你的。等我死了你再写文章骂我!”这些都是在背地里谈的话。在大庭广众之中说法又不一样了。艾青刚到密山,参加向荒原进军的动员大会,王震站在卡车上对大家说:“有个大诗人,艾青,你们知道不知道?他也来了,他是我的朋友。他要歌颂你们,欢迎不欢迎呀!”还有一次,艾青不在身边时,王震对农场领导说:“政治上要帮助老艾,赶快让他摘掉帽子,回到党内来。要让他接近群众,了解战士。”前两次讲话,均为个别交谈的场合,王震的话语既有信任,亦有批评,既有鼓励,也有严格要求,也不乏朋友间的坦诚直率。后两例,交际场合为当事人不在场或大庭广众中,话语更多热情、爱护与帮助,这对当时的艾青来说,真可谓久旱逢甘霖,使他一直半吊着的心安稳了,他觉得自己“开始了生命的新旅程”。可见这位老将军亦是根据不同交际场合选择不同言语形式的说话高手。
1.临场发挥
说话场合是不断变化的。在不同的场合要有不同的说话方式和不同的表达内容。临场发挥,随机应变,可以充分显示一个人高超的说话水平。
利用特定场合说特定的话
1993年底,香港宝莲禅寺天坛大佛举行开光大典。新华社香港分社社长周南、港督彭定康均应邀作主礼嘉宾。仪式结束后,彭答记者问指责我港澳办关于香港问题的的声明“并不是一份有特别吸引力的圣诞礼物”。记者以此请周南发表意见,周南以“佛教的日子”为由不予评论,因为在宗教圣地,参加宗教仪式,双方展开外交争论是不合时宜的。无奈记者追问再三,周南顺口答道:“谁搞‘三违背’定会苦海无边,罪过罪过!谁搞‘三符合’,自是功德无量,善哉!善哉!”末了一句“阿弥陀佛”,引得在场者阵阵掌声和笑声。
又如,解放前夕,陈毅同志在一次报告中说:“我们有充分的信心可以预见,解放全中国已经不需要太长的时间了!解放上海,更是指日可待!(台下爆发雷鸣般的掌声)过不了几天(用生硬的上海话)阿拉这些土八路可以到上海白相相了!”(台下充满笑声)这样的话在那个社会环境和具体场合显得十分得体,而且出语幽默,又鼓舞人心。
切情切境,往往是修辞上十分注重的问题。前一例是在佛教圣地参加宗教仪式上的对话,周南选用佛家语,应情应景耐人寻味。后一例乃是陈毅元帅对当时报告的场景氛围的辩证运用,打破风格的表面统一,从而很好地适应了“行将进入上海”这一题旨情境,效果很好。
利用情境意义作铺垫说话
据说,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首相丘吉尔到华盛顿会见美国总统罗斯福,要求共同抗击德国法西斯并请求提供物质援助。一天清晨,丘吉尔正躺在浴盆里抽着他那特大号雪茄。突然,罗斯福总统推门而进。丘吉尔大腹便便,肚子露出水面,此时相会,确实尴尬。只见丘吉尔丢掉烟头,以幽默的口吻说:“总统先生,我这个英国首相在您面前可真没有一点隐瞒。”说完两人哈哈大笑。丘吉尔言在此而意在彼,既掩饰了一丝不挂的难堪,又表达了联袂抗敌的坦诚。据说正是由于丘吉尔的巧言妙语给罗斯福留下好印象,增进了彼此的了解与信任,使得这次会谈极为顺利和成功。
利用眼前的人物作引子说话
《红楼梦》第八回写道:宝钗劝宝玉不要喝冷酒,以免伤身。宝玉听这话有理,便放下冷的令人烫来方饮。黛玉嗑着瓜子儿,只管抿着嘴儿笑。可巧黛玉的丫环雪雁走来给黛玉送小手炉儿,黛玉因含笑问他“谁让你送来的?难为他费心——哪里就冷死了我呢!”雪雁道:“紫鹃姐姐怕姑娘冷,叫我送来的。”黛玉接了,抢在怀中笑道:“也亏了你倒听他的话!我平日和你说的,全当耳边风,怎么他说了你就依,比圣旨还快呢!”——黛玉的话,表面上是跟雪雁说的,怪雪雁不听自己的话,实际上是借雪雁、紫鹃、小手炉儿、“冷”,指桑骂槐,奚落宝玉,怪他听信宝钗的,不听自己的话。这种借眼前人、物之题而发挥,设言托意,咏桑寓柳,需要联想快捷,反应机敏,方能贴切自然,取得提高说话水平的良好效果。
利用社会背景作埋伏说话
如“文功武卫”最盛的1967年,长沙、武汉等地流传着这样的民谣:“毛主席呀受蒙蔽,我们想念杨开慧!”碍于当时的社会背景情境,江青已窃取中央文革小组副组长之要职,人们只能委婉曲折地表达对江青的不满,于是便巧妙利用“毛、杨、江”三者间特定的关系,以蕴含的逻辑技巧,改变表达的视点角度,巧妙地指责江青干扰毛主席战略部署的题旨。
利用自然情景作托词说话
交际总是在一定的时间、空间进行的,如时令、地理环境、自然景物往往因人的主观感受之不同而附上不同的情绪色彩。若能结合自然情景来组织话语,便可激起听者的共鸣,收到更好的表达效果。如李瑞环同志在天津工作期间,适逢国家足球甲级联赛在天津举行,天津队参赛前正赶上下雨。李瑞环鼓励队员们说:“下雨了,你们要混水摸‘球’,要快传多射,千万别拖泥带水。”这里巧借场上下雨这一自然情境因素,或仿拟,或双关,话语风趣幽默,很好地发挥了鼓舞士气的作用。
2.临场善变
某些场合的变化是出人意料的。如果应对不好,会使自己陷于某种困境。这就要求说话者必须善于变换切入角度,灵活地应对和驾驭各种局面和场合。
正话反说
在对人说话时,利用情境,正话反说,可以摆脱不利的话语交际环境,并增强话语的戏剧效果。例如,萧何以谋反罪诛杀韩信后,又召集群臣,设下油锅,要韩信的谋士蒯通供认与韩信谋反的罪行。在这种特殊情境下,蒯通无法直陈其辞,便用正话反说的方式先数韩信的“十罪”,再举韩信的“三愚”。韩信负着这“十罪”,又有此“三愚”,岂不自取其祸!蒯通明为数说韩信的罪与愚,实为韩信鸣冤叫屈,致使满朝文武为之动容,赢得了群臣的同情,迫使萧何难以下手烹杀。又如《沙家滨》“军民鱼水情”一节中,指导员本要感谢夸奖沙奶奶对伤病员的精心护理关照,却用给沙奶奶“提意见”的方式表达,从而增强了话语表达的戏剧性效果。
故作歪解
里根就任美国总统后,第一次出访加拿大,时值加拿大正举行反美示威游行。一次,里根总统的演说为反美示威游行的人群打断。只见里根总统面带笑容对陪同的加拿大总理特鲁多说:“这种事情在美国时有发生,我想这些人一定是特意从美国来到贵国的,他们是想使我有一种宾至如归的感觉。”双眉紧锁的特鲁多眉开眼笑了。多么宽阔的胸怀,多么豁达的气度,里根总统以其机敏的思维,故作憨态歪解,这些人是特意从美国来到加拿大,曲说其目的是为了使自己有宾至如归的感觉,从而使主人从难堪的窘态中解脱出来,也表现了自己高超的说话水平。
临场现挂
现挂,本是个相声表演术语,指表演者能敏捷而有效地抓住周围环境中的突然行为或现象,使其与表达的内容结合起来,从而减少其不利影响,以达到烘托、补充、增强说话效果的方法。如:一天,某物理老师讲公开课,内容是摩擦力。不知是新洒扫的教室太滑,还是因紧张而未留神,突然脚下“哧”地一声差点滑倒。未等学生们笑出声来,该老师已放下粉笔问道:“这种现象说明我脚下的摩擦力是大是小?”“如何才能不滑倒?”接着他又讲了汽车为什么打滑以及如何防止打滑的道理。他敏捷的现挂,不仅化解了尴尬,而且还生动形象地讲清了有关知识,得到各位听课老师的一致好评。要做到巧妙地利用临场突发的非语言情境因素,必须目的明确,或烘托、或补充,以增强语意的表达,同时还必须及时自然,切忌为现挂而现挂,这样才会生动具体,幽默风趣。
第四节真切性标准:声情并茂
“事实、情真、可信性”是说服力的三大要素,有人称这种说服力为“充满激情的逻辑推理”。可见说话水平与情真之间存在的密不可分的关系。
一、言者拳拳,听者潸潸
人是感情动物,语言所负载的信息,除了理性信息外,还有感情信息。
这种感情信息,内涵十分丰富。其功能不仅要诉诸人的理智,而且更要打动人的情感。正如白居易所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说话时既以理服人,又以情感人,这才能表现出良好的说话水平。如果某一信息传输的言语行为中缺乏影响人情感的因素,那么其言语交际便是不成功的,甚至是失败的。如销售活动中的言语交际,顾客一般都有着购物和情感服务的双重心理需要。下面便是不成功的实例。
顾客:请问有“蜂花牌”檀香皂吗?
营业员:那上面不摆着吗?
顾客:多少钱一块?
营业员:自己看嘛,那上面不写着吗?
顾客被噎得够呛,哪有这样说话的!随即掉头而去。这里顾客虽然得到了准确的理性信息:有蜂花牌檀香皂及其价钱,但由于服务员冷淡的、爱理不理的态度,以反问句式传达理性信息,从而使情感信息受阻,顾客受了一肚子气,买卖自然难成。
再看一个成功的实例。通常情况下,罪犯对于警察和政府工作人员往往怀有一种敌对情感,正如一些罪犯所言:一看见“盖世太保”,我就恨,不管是公检法的,还是劳改劳教队的,都是整我们的。可想而知,要他们信服,该有多难。然而只要情通理达,滚烫的话语自会融化冰冷的心。某干警对罪犯们所作的一次成功的演讲就取得了很好效果。他说:“……在座的各位,你们大概不会相信我们的任务就是帮你们早日离开监狱,早日回到家中与亲人团聚吧?早日离开这铁网、高墙,离开我们这些被你们称之为盖世太保的吧?离开这儿,早回家,这是你们的心愿。不是吗?谁愿在这里度日如年呢?别说十年八年,就是十天、八天也难熬啊!再说年轻人是活泼自由的小鸟,谁愿整天呆在这笼子里,谁个不是恨不得展翅高飞,飞出这牢笼呢?然而我也要耐心地告诉你们,我们的任务和你们的愿望是完全一样的,那就是让你们早日离开这个被你们称之为这鬼地方的地方!”(犯人们沉默,有的落泪)谁说罪犯们都是铁石心肠?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在座各位”,这一不无尊重的称呼,便大大缩短了彼此双方的心理距离;设身处地地道出监狱这“鬼地方”难熬,失去自由的痛苦,更引起罪犯们的心理共鸣;进而指出自己的任务与罪犯们心愿的一致性,使其心理由逆反转到相容,他接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