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坏脾气是导致人际关系紧张的黑手(1)
好脾气带来好运气。相反,坏脾气只能带来坏运气。很多人其实样样都好,而吃亏就吃在坏脾气上!坏脾气导致的直接恶果就是人际关系紧张。有道是,你长得丑点没关系,只要你没有暴躁的坏脾气;你嘴馋点也没关系,只要你没有懒惰的坏脾气;你爱说话也没关系,只要你没有背后议论人和牢骚抱怨的坏脾气。可见坏脾气是多么令人厌恶啊!一个有坏脾气的人很难有好人缘,很难获得和谐顺畅的人际环境。
所以尽快克服掉坏脾气,是每一个人特别是职场中人必须努力加强的性格修炼。
在现实生活中,老百姓习惯把做事太较真、不听劝、认死理的人谑称为“犟种”或“嚼性”。这种顽固执拗的犟脾气很容易成为制约我们自身发展的“性格短板”,非但不利于日常生活中的人际交往,更不利于职场与人合作或共事。
做人是一门学问,甚至是一门花费毕生精力也未必能勘破个中因果的大学问。自古而今都不乏穷原竟委的人,他们试图领悟性格的真谛,缔造辉煌的人生,然而人生的复杂性却使得他们不可能在有限的时间里洞明人类性格的全部内涵。可以说,人们对性格的理解和感悟总是局限在对事件的启迪上。比如:处事不能太较真便是其中一理,这也正是有人活得潇洒,有人活得累的原因所在。
人的脾气秉性各有千秋。做人固然不能玩世不恭,游戏人生,但也不能固执僵化,处处较真。“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友”,凡事太认真了,就会对什么都看不惯,连一个朋友都容不下,把自己同社会隔绝开来。镜子很平滑,但在高倍放大镜下,眼中的一切就都会变得凹凸不平;肉眼看很干净的东西,拿到显微镜下,便满目都是细菌。试想,如果我们总是戴着放大镜、显微镜去生活,那恐怕连饭都不敢吃了,还谈什么愉快幸福呢?因此,在工作或生活中我们对人对事的态度理应宽容一些,活络一点,不能一根筋地捅到底。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与人相处就要在脾气方面厚道一点,练达一点,在分歧面前可以求大同而存小异,有肚量,能容人,你就会变得交游广阔,左右逢源,诸事遂愿;相反,过于“明察秋毫”,眼里不揉半粒沙子,什么鸡毛蒜皮的小事都要论个是非曲直,大家都会躲你远远的,最后你只能关起门来“称孤道寡”,沦为让人避之惟恐不及的“异己之徒”。古今中外,凡是能成大事的人都具有一种优秀的品质,就是能容人所不能容,忍人所不能忍,胸怀豁达而不拘小节,高瞻远瞩而不鼠目寸光,从不纠缠于非原则性的琐事,所以他们才能成大事、立大业,甚至成为卓尔不群的伟人。
平日里,在社会上遇到不顺心的事,实在不值得生气,更不能耍脾气。被人冒犯或许是有原因的,只要不是故意侮辱了我们的人格,我们就应宽大为怀,不以为意,或者以柔克刚,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千万不能与别人瞪着眼睛较劲。假如对方是缺少修养的愚昧低俗之人,和他较真就等于把自己降低到了对方的水平,岂不有失自家体面?著名作家王蒙曾经讲过这样一个故事,古时候有两个人对四七二十八还是四七二十七争论不休,最后找到县官定夺,结果县官却把坚持四七二十八的人拉出去打了三十大板。此人不服,县官说,他已经糊涂到了如此地步,你还跟他争辩?不打你打谁?这个故事警示人们不要与人较真,不管是跟聪明人较真还是跟糊涂人较真,彼此都不会成为最终的赢家。
人们在日常生活、学习或工作中如果事事较真,处处争风,不但会很容易使双方丢了面子,失了和气,降了身价,而且有时还会招来预想不到的祸患。另外,别人对你的冒犯从某种程度上来讲也是他发泄和转嫁痛苦的一种方式,虽说你没有分摊他人痛苦的义务,但如能从客观上帮助他人发泄不良情绪,也算是无形之中做了件善事。这样一想,心里便可豁达一些,也就容忍放过对方了。
清官难断家务事,在家里更不要较真,否则便会使得亲情不睦,家庭关系紧张。原本都是一家人,非要用大是大非的眼光看问题,事事非要分出个对和错来,又有什么意义呢?人们在单位、在社会上充当着各种各样的角色,如恪尽职守的国家公务员,精明强干的商人,或是企业职工,一回到家里,脱去西装革履,也就是脱掉了你所扮演的这一社会角色的“行头”,即卸掉了社会对这一角色所施加的种种规矩、要求和束缚,还原了你的本来面目,使你尽可能地享受天伦之乐。假若你在家里还跟在社会上一样认真、一样循规蹈矩,每说一句话、做一件事都要考虑是非问题、立场问题、原则问题,对生活中的任何事都要掂量再三,瞻前顾后,那不仅可笑,并且也太累了。在这方面,我们的头脑一定要清楚,在家里你就是丈夫、就是妻子、就是父亲母亲。所以,处理家庭琐事时大可“糊涂官判糊涂案”,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和稀泥,当个笑口常开的和事佬。具体说来,作为丈夫要宽厚,在财物方面要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越马马虎虎越得人心,有时妻子给娘家偏点心眼也是人之常情,你根本就别往心里去计较,那才能显出男子汉宽宏大量的风度。作为妻子,丈夫稍有一点懒惰,稍有一些冷漠,也应采取宽容理解的态度,切忌唠叨个没完。丈夫偶尔回来晚了或有女性打来电话,也不要立马就给脸色看,鼻子不是鼻子脸不是脸的审个没完。须知有时自己看得越紧,丈夫逆反心理越强。索性不管,让他潇洒去,看他有多大本事,外面的情感世界也自会给他教训。只要你是个有自信、有性格、有魅力的女性,丈夫再花心也不会与你隔断心肠。就怕你对丈夫太“认真”了,让他感到是戴着枷锁过日子,反而对你产生厌倦,那才真正会发生危机。家是心灵的避风港,应该是温馨和谐的,千万别把它演变成互不相让、争风吃醋、充满火药味的战场。总之,生活中不可事事轻率,但更不可事事较真,这其中的奥秘和分寸,关键就看你怎么去把握自己的脾气了。
好多人坏事都坏在脾气上。有些人凡事喜欢较真、认死理,屁大的事也要与人争得鸡头白脸,面红耳赤,这种坏脾气不但容易使人失面子、伤和气,也不利于彼此日后合作与共事。要想创造良好的人际环境,营造好人缘,就必须克制自己好较真的坏脾气,凡事不要总盯着对方的过错不松手,对非原则的小事,要学会和稀泥、打圆场,适当装装糊涂,做个哼哼哈哈、宽容大度的老好人,这样既有利于维护他人的尊严和面子,也有利于加强自身的修炼与涵养,同时更为日后个人的前景留下发展的空间和回旋的余地。
古语云:“躬自厚而薄责与人”,意思是在人际交往中要注意反省自己的言行,严格要求自己,加强自己的修养,同时不要对别人太苛责,要以宽容大度的心态对待别人。但在现实生活中,总会有一些人爱挑别人的毛病,觉得这也不好,那也不对,好像只有自己才是完美无缺的。
这种人喜欢以自己的做事标准去要求别人,衡量别人,习惯以教训人的语气跟别人讲话,或者自己做不到的事情,却要求别人去做,要是做得不好,就会横挑鼻子竖挑眼,指责别人,抱怨别人不好,这种坏脾气其实是很招人厌恶的。
中国传统文化讲求仁德,教导人们对待他人要有爱心,要宽厚,对待自己要严格,这样的人,其人格才是优秀的,才会受到人们的尊敬。
孔子曾说,事事严格要求自己,而对别人的要求很宽松,就不会带来很多怨恨。孟子说,要求别人很多,而自己做得甚少,就像不锄自己田里的草,却跑去挑别人田里的草,这是违反常理的。
对中国近现代文化发展有重大影响的胡适就是一个能够“躬自厚而薄责与人”的人。曾经有段时间,他的家里总有客人。有人写文章说,无论谁,学生、共产青年、安福余孽、同乡商客、强盗乞丐都进得去,也都可以满载而归。穷苦者,他肯解囊相助;狂猖者,他肯当面教训;求差者,他肯修书介绍;问学者,他肯指导门路;无聊不自量者,他也能随口谈几句俗话。到了夜阑人静的时候,胡适才执笔做他的考证或写他的日记。当时的很多学者,在女子面前都是道貌岸然的,但是胡适不是那样的,他很有人情味,到别人家里,必定与其太太打招呼,上课见女生穿的单薄,必亲自下讲台来关教室的门窗。可以说,胡适对待他人是很宽容很随和的,但他自己在私德立身上又是很严格的。当时很多学者在留洋以后都把家里给包办的乡下媳妇抛弃了,但胡适对母亲包办给他的发妻却始终如一。
有句话叫“从自己做起”,意思就是告诫人们要对自己严格要求,事事走在别人前面,力求使自己成为别人行动的表率。这样,在你要求别人做什么事情或指出别人错误时,你的话才会显得有份量,别人也不会觉得你是只会挑人毛病的“事妈儿”。值得注意的是,有时即便对于我们自己能够胜任的事情,也不可以强求别人一定做到,因为人和人毕竟是有差别的,有的事情你可以做到,但别人并不一定有这个能力。这时,就需要你体谅别人的难处,容忍别人的弱点,宽以待人,这样才能搞好彼此之间的关系,不为人讨厌,反招人喜欢。
在日常生活中,要时刻注意克制自己爱挑别人毛病的坏脾气。的确,别人可能有这样那样的缺点和毛病,但是你自己是否就没有呢?别人犯了错误你那么不满,难道你自己就不犯错误了吗?你不原谅别人犯的过错,当你自己犯错的时候,你还能够要求别人原谅吗?要记住,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况且很多时候,原谅别人就是原谅自己。
人生是一个复杂多变的舞台,正所谓,人面千般,脾气万种。在社会上做人既要努力规正自己的坏脾气,又要学会宽容别人的坏脾气。
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如果人人都自以为是而以人为非,相互之间就难免顶牛较劲,人际的天空就会变得风雷激荡,雨雪霏霏。人世间本没有完美的东西,何必在互相嘲笑和指责中虚度光阴呢?以一颗包容之心去面对他人,多反省自身的过失和不足,你会发现生活中会别有一处蓝天。
经专业人员跟踪调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一个人时常与他人观点相悖,并不一定会对他的人际交往产生很坏的影响,而影响最大的,其实是一个人在与他人相处时所表现出的性情和态度——也就是脾气。
观点不同,经过辩理可以求同,但如果态度脾气上表现出的是故步自封或刚愎自用等消极情绪,就实在令人难以苟同了。这不但影响你学习、工作和事业的进步,也必然会让你的人际关系岌岌可危。
这种坏脾气一般有如下几种表现——
(1)爱抱怨
生活中常听某人抱怨自己付出了很多但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某个身体健硕的小伙儿神经质地认为自己要感冒了,结果就真的感冒了;某人抱怨姐姐送给她的连衣裙小了三码,抱怨连衣裙是难看的红颜色……
正常人听到这些能平心静气吗?
也许这对于爱抱怨的人来说已经习以为常,但实际上,大多数人对于喋喋不休的抱怨是很反感的。
(2)对待事物表现出木然
这种性情的人通常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对他人向来漠不关心,甚至在别人告诉他,他的朋友发生了意外时都未必能见他做出任何反应。
一个对任何人都不感兴趣的人,那么别人对他失去兴趣也是必然的。
(3)不会说话
这样的人有时也喜欢听别人讲话,就是有些目的不纯。他们会神情激动地听着关于行凶或强奸案件的报告;当别人高高兴兴订完去加勒比海度假的船票后,他会对人说:“那里常有海盗出没,前不久就听说一位旅游者被人在海滩掐死后又被分尸了。”试问,有谁会愿意与这样一个口无遮拦、信口直言的人打交道呢?
(4)无所不知
这种自命不凡的人,在任何人面前都显出一副“明白人”的样子。
你想讲讲你刚刚看过的一个电影,打算给人一个惊喜,可你刚开口,他就先替你讲了;你向别人展示一下你才买的一件新裙子,她会先你说出价格;你对别人讲你刚去过的旅游胜地,他会接着讲那里有这有那。此时,你除了想让他赶快离开这里外,什么心情都不会有。
(5)要求太多
这种人喜欢自我赏识,不愿听别人发号施令。这种人也习惯依赖别人,多数情况下,他还要求别人的观点、情绪和感情都要与他的一致。
“你高兴个啥呀!”假如他闷闷不乐而别人却兴致勃勃,他就会这样厉声指责。别人情绪低落而他又兴高采烈时,他会说:“整天愁眉苦脸给谁看,精神点吧。”朋友为他服务,他仍要求过分。他会把朋友叫来帮他组织一场晚会,而最后朋友却未被邀请参加。他打电话借那件心爱的皮夹克,当朋友按时给他送到时,他会叫着说忘记带件紧身衣来。谁也不愿意由别人来指挥自己的思维与行动。
(6)缺乏幽默感
这种性情的人简直可以说是死气沉沉。当别人听完一个新颖的爆笑故事,乐得前仰后合时,他们会愣愣地说:“我还不太理解。”这样的人太缺乏幽默感,给别人讲述任何事情都像播天气预报。他们甚至从来不笑,就像同事们说的,难得看到他们开心过。所谓幽默感,原本是指一个人站在一旁超然地观察生活中有趣的事情,而于他们而言,更像是站在世外木然地看着世间所有的一切。
为人处世若在性情上有以上的种种表现,你又怎能顺利开启你的社交之门?若是再不觉悟,再不加以调整,那么你的人际关系将无法正常维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