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基隆(2)
粜(音同“跳”)手,就是鱼市的拍卖员、操盘手,买卖双方之间的中介者。粜手必须反应灵敏经验丰富,有好的体力及嗓门,最好再有点豪爽的江湖气息,因为除了现场交易,有时候还要亲自去渔获源地与渔民“交际”。粜手每天将当天的进货量、天气、承销人数、民间节日、渔获新鲜度等各种参数加以综合分析,以用来作为当日底价的腹案。一位优秀的粜手不仅能为鱼行增加收入,也能因渔获主的信任而有稳定供货来源,使买卖双方双赢。优秀的粜手,在鱼市场有至高的权威。
在进行拍卖时,粜手使用的拍卖术语和手势,简直就是他们行内的暗语。他们快速喊出拍卖数字,显得急促又有节奏,同时也加上手势,“一”到“十”的手势,都有一定的比法和念法,又急又快,外行人听起来简直就是茫茫然。
八斗子渔港
旅游书里面可能写过碧砂渔港,但碧砂渔港在台湾人心目中就是“必杀”渔港,经常发生宰客事件。所以现在观光客都跑到八斗子渔港。这里的游艇码头,有船家在码头带着一批批游客到海上夜钓小管,单靠钓竿钓小管并不是那么容易,不过这是给外地旅客的新鲜体验,近年来流行的行程之一。如果单纯想要体验搭船的感觉,可以购买船票,乘船到基隆屿,单程约20分钟。
八斗子,位于基隆市的和平岛东侧,三面环海,一面临着基隆山,是基隆有名的渔村,日据时代日本人填土造陆,将岛与基隆山连接起来,造就了八斗子湾。八斗子海滩沙浅,每当夕阳斜照时,彩霞满天,景色迷人,“八斗夕阳”是基隆著名的景观之一。八斗子渔港建于1975年,附近的住民大部分以渔产加工业为生,包括丁香鱼及鱼子等。这里特殊的“石花菜”是在台湾别的地区看不到的,“石花菜”是一种富含胶质的海藻,经过曝晒处理成干,看起来像是白木耳,可放入滚水中煮,煮完之后水便凝固成果冻状,像是透明的爱玉,搭配甜汤,挤上几滴新鲜的柠檬汁,退火解渴,是台湾东北角夏天里特别的甜点。
潮境公园
八斗子的望海巷,有着美丽的名字,令人不禁联想哪个美丽的身影,在海边望向远方,是等待船入港,还是等待一封漂洋过海的书信?
朝望海巷走去,就可以看见一大片绿色地毯般的草皮,潮境公园内设置了许多游乐设施与装置艺术,石字步道是条腰带,而另一边连接的是海洋的蓝色地毯。“潮境”指的是寒、暖两潮流的混合区,鱼群较易汇集的地方。很难想象潮境公园园区原本是一处垃圾掩埋场,现在这里绿草如茵,蓝海如碧,山海共谱和谐,倚着栏杆看白色的海浪,听大海的吟唱,所有的世俗纷扰都在一沉一浮之间消失。公园里有座“潮境海洋中心”,馆内像是一座小型水族馆,可以在馆内看到多种海洋生物,开放中小学团体参观,虽然规模不大,但也是个寓教于乐的好地方。
夜幕低垂,这里变成情侣欣赏夜景的好地方,九份山城在晚上灯火通明,在群山包围之下,像极了一盆火光,散发着热,燃烧流动的空气,也燃烧九份黄金时代的历史。
基隆炮台群
基隆拥有台湾最多的炮台要塞群,在海湾内外各个高地互为掎角之势守卫着这港口,比较有名的有二沙湾炮台、大武仑炮台、狮球岭炮台、白米瓮炮台等。因基隆内凹式海湾是一天然良港,又富藏煤矿,故各时代都是兵家争取之地。西班牙人、荷兰人曾相继在此建成城堡,而到了清朝雍正年间基隆正式开发后,烽火就一波波地袭来没停过。鸦片战争、中法战争、1895年乙未战争中,这些炮台见证了帝国主义势力觊觎台湾的历史,目前炮台区大多已开放观光,从这些地方通常可以鸟瞰整个基隆港。
二沙湾炮台-海门天险
二沙湾炮台是基隆最有名的炮台,正门是传统的中国城门式石砌而成,依山而建,城门上额题“海门天险”,可于炮座俯瞰港口。在1884年中法战争中,台湾首任巡抚刘铭传亲自督军,二沙湾炮台居高临下,发挥了莫大功用,几次击退法军来犯。
在炮台附近有一民族英雄墓,为纪念中法战争时阵亡的清朝官兵所建。日据时代,此地开路挖出大量中法战争中清兵遗骨,地方集资建墓,后纪念碑被日本人拔除,直到1950年寻获,并在1957年移到目前位置。
除了民族英雄墓,中法战争遗址-法国人墓也在附近。1884年中法战争中,法国提督孤拔进攻基隆,当时的台湾第一任巡抚刘铭传率众抵抗,历时八个月,顺利击退法军,在战争中阵亡的部分法军便葬于此地。距中法战争已70年的1954年,法国政府并没有遗忘这些战死他乡的军人,在此重立了一块纪念碑。而每年农历七月基隆中元祭,台湾人不会忘记这些回不了老家的孤魂野鬼,都会举办纪念仪式,供品常出现法国长条面包、红酒,还会烧欧元冥币。
基隆市区坐“1”开头,往和平岛八斗子新丰街的公交车,坐到“海门天险”站下车后,对面就是“民族英雄墓”,法国公墓就在前方不远处;临近观海街有间白色营房,你可以在墙外看到“太平轮事件纪念碑”。
基隆中元祭
这是全台湾最有名的中元节祭典,加上这期间的活动,已经成为民众热衷的民俗嘉年华会。
早期台湾开垦时期,漳州人及泉州人先后来到台湾,常常为了水、耕地和宗教信仰产生冲突,发生大大小小的械斗。1851年,在基隆一带爆发了大械斗,情况异常惨烈,收尸时都难以辨认是哪一方人士。最后两方领袖终于意识到代价太过惨重,遂以和为贵,将死于械斗的108人合葬,双方合议联合举行农历七月普度,抚慰死于械斗的亡魂。可是两方想要“拼高低”的心结还在,故将彼此的竞争从暴力冲突转变成中元普度庙会时,以阵头(阵头是闽南民俗技艺,是闽南地区及台湾地区民间庙会不可或缺的民俗曲艺之一)的精彩分出高下。
基隆中元祭每年都有一主要姓氏宗族主办当年的主普坛。这是因为当年漳泉双方达成共识,与其以宗族来区隔,不如以“姓”来区隔,原因在于就算族群不同,同姓的人“500年前是一家”,通过合作办理普度庙会阵头,来化解彼此间的干戈。
这个已经办了一个半世纪的祭典,这几年改朝宗教艺术节的方向发展,每到农历七月十四,基隆就涌进大批观光客观赏各式各样的彩灯,岛外各民族乐团也参与演出,如同嘉年华会般的花车绕境,一直游行到八斗子海岸边。活动的高潮是放水灯,一座座写着各姓氏的水灯漂荡在八斗子海边,越漂越远,那是为了帮海上的孤魂照路,引导孤魂到岸上普度。
台湾的中元节
中元节在台湾最通俗的说法,就是孤魂野鬼在阴间受苦了一年,在农历七月间,让他们出来放风一个月,所以称为“鬼门开”。其间,阳间的人要好好伺候这些已经饥渴受苦了一年的孤魂野鬼,避免他们不爽来报复你,也希望这些孤魂野鬼略施点好处。中元节过去也习惯称为“鬼节”,一称鬼节,感觉就有些朦朦胧胧的神秘恐怖色彩。
所以在过去,“鬼门开”期间衍生的禁忌还真不少,灵异传闻在这阵子也特别多,如果发生了什么不幸倒霉的事,都能推给孤魂野鬼作祟。比如台湾人最常说的,农历七月最好不要去游泳,如果游泳溺死了,就会有人说,这是孤魂野鬼在“抓交替”,绘声绘色,让人宁可信其有。
台湾是个移民社会,早期移民渡海来台开垦,面对这么一个陌生的艰苦环境,正是“十去,六死,三留,一回头”。渡海,恶劣的台湾海峡是一关,如果平安顺利到达台湾开垦,又要遭受当地番人顽强的突袭抵抗,还有瘴疠疾病蔓延,加之毒蛇猛兽较多,到处都是死亡的威胁。俗语说“过番剩一半,过台湾无底看”,就是指古时候到外国做生意,只有一半的人可以生还,可是到台湾去的,却一个都没回来。
就算在台湾站稳了,又要面临不同族群间的“械斗”,汉人跟当地人斗、闽南人跟客家人斗、闽南人里漳州人又与泉州人斗;村庄间为了水源可以斗,为了土地也可以斗,凡事皆可斗,又造成了一篇篇客死他乡的无主孤魂的血泪故事。
民间相传,凡死于非命而又未妥善安葬者,怨气太重会化身为“厉鬼”。所以,中元节在台湾,某种意义上是在安抚这些客死他乡的无主孤魂,借由普度,建醮作法,希望受尽苦难的他们在另一个世界能够免于饥寒,早日超度脱离地狱苦难。
台湾人很妙,也不直接称他们为孤魂野鬼,这样好像不太尊重,所以皆称他们为“好兄弟”。以后你到台湾听到人家说那些“好兄弟”,指的可能是另一个世界的兄弟,别误会了;同样的避讳,墓地也不爱叫“墓地”,台湾人爱称之为“夜总会”。
中元节本来源自佛教的“盂兰盆节”与道教的“中元节”,在闽南台湾一带,又融合了“七月鬼门开”的民间传说。但在台湾,这“中元普度”又有它的历史意义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