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台北(1)
[行]
飞机——广义来说,台北有两个机场,一个是在大台北腹地的桃园国际机场,到台北市区约1个小时,另一个就是在台北市区的松山机场,这概念就跟在北京三环内或上海内环有座机场一样。松山机场小而方便,除了与大陆对飞,也与东北亚各城市机场,如首尔金浦机场、东京羽田机场对飞,除此之外,它的主要功能还是岛内及外离岛航线,是你到台北的最佳选择。
火车——高铁与台铁均在同个地方,台铁短程的话几乎是随到随走,在非假日,高铁也能达到随买随走的效率,两者均支持网上订票甚至在便利商店订票。
客运——台北主要有三个客运站:一是台北车站北侧的台北转运站,从这里有发往全台各地的各客运公司班车;二是台北车站西侧的国光客运转运站,这里是国光客运公司专用的车站,亦有发往全台各地的班车;三是捷运市政府站上的市府转运站,主要是发往台北邻近县市的车。
市内交通——现在台北人出行一般以捷运为主,事实上这也是你在台北市区移动时最有效率的方法。台北市区的主要干道呈棋盘形,公交车也都是在棋盘状公交车专用道上行驶,其实真要迷路还不太容易。
[住]
台北稍微大一点,最方便的住处还是台北车站附近,台北车站前有各级酒店、民宿及青年旅社可选择。近来有许多背包客会选择在24小时漫画店过夜,有吃有看有网上甚至有些可淋浴。如果想省一些钱,强烈建议捷运过淡水河新北市一带,住宿费比起台北市便宜很多。
欢迎来到台北!
这个《台北的天空》《忠孝东路走九遍》《冬季到台北来看雨》的台北;《搭错车》《恐怖分子》《艋舺》《一页台北》中的台北,各文学作品、影视作品中的台北。这个有台北“故宫博物院”、诚品书店、青田街、101大楼、西门町的台北。
那些符号性的玩意儿,影响了好几代人对台北的印象,每次看到关于台北的文章,笔调很自然很莫名地就变得文艺地、充满小清新式地淡淡忧愁起来,仿佛台北就应该是那样的。并且,来到台北后,就会去寻找一些符合心中台北印象的台北符号。
但作为商业繁荣的大都市,台北节奏很快,台北的规矩是每个人自顾自地做好自己的事,尽量不要去麻烦别人,别人最好也不要来麻烦我,中南部的人还会觉得台北人有些冷漠。
台北是个四周被山环绕的盆地,淡水河是这盆地唯一的出口。台北的开发历史很短,几百年前,整个盆地还是一个大湖,待水渐退之后才慢慢有汉人进入开垦,一直到19世纪初,在台湾各城市中都还排不上号。
从清朝末期,日据时代,到台湾光复后,所有的政经资源都集中在台北,台北成为首善之区,这让有些台北人也养成从台北的角度来看事情看台湾的习惯,有些自我感觉良好,有人就戏称台北市是“天龙国”,台北人当然就是“天龙人”。
此外,因为是盆地地形又处于北边,台北夏天很热,冬天又比较冷,这又给人阴晴不定、难以捉摸的感觉,所以台北人不像南部人那么热情。
台北让人爱恨交加,但可能是华人世界中一座最具包容性的城市。这是一座丰富有趣的城市,你想玩什么、想要看什么,几乎都能满足你的需求。
如果光从硬件上来看这座城市,台北还真的破破烂烂的,如果你从101大楼往下看,台北其实还真像东南亚的城市,但台北的“丰富”,就藏在这些破破烂烂当中:台北不大,这是一座完全可以用脚来丈量的城市,可以逛最高档的百货公司及办公大楼,或者巴洛克闽南式的老旧城区;最小清新的鲜花大树巷弄,或者大街小巷中的宫庙及庙会;在创意园区内观赏最前卫的展览,或者在夜市里海吞胡吃各种生猛小吃;上山泡茶或泡温泉,或者去海边冲浪玩水,任何场景、玩法的变化与反差都如此快,也许这就是台北迷人的地方。
台北到底是怎样的都市,请自己来感受,欢迎来到台北!
台北市其实不大,市区不断在往东扩张。沿着淡水河的万华及大同区,因为河运之便是台北最早开发的市区,清末盖了台北城墙之后,主要的市区东移到现在的中正区;再往西日据时代规划的大安区是文教区,这传统一直到现在,而再往东20世纪80年代新规划的信义计划区,现在已成为台北最新最时髦的地区,101大楼就在这里。中正区往北,是中山区、士林区、北投区,往东北,是松山、内湖、南港,往南则是文山区,现在市区都已经连成一片。
中正区
台北车站
来台湾你不可能不经过这个地方,这座1989年建成,屋顶采用单檐庑殿顶的仿传统风格巨大建筑,是台北人生活的一部分,是台北的中心,也是北台湾的交通枢纽。现在这个枢纽在朝着“五铁共构”规划,所谓五铁共构当然不是铁窗、铁门、铁梯、铁栏杆、铁路便当,而是指台铁、高铁、台北捷运、桃园机场捷运、高速公路客运都在这个点交会。作为旅行者,你可以在这里选择你想要的交通方式出发到台湾的任何一个地方,因为这系统如此庞大,有五条地下街七十多个出口,处处人潮涌动,但室内的动线长久以来标示不清,很容易迷路,简直就是台北的百慕大三角洲,所以也有人称台北车站为全台湾最大的迷宫。在这儿迷了路真的会有如鬼打墙般的无力感,而且你绝对无法看懂那个室内地图,如果你在这里看到有人提着行李慌张奔跑,不用说那肯定是他迷路了。
台北车站以北的京站转运站,是各民营大巴公司的汽车站,发往全台各地(大部分是西部地区)。此外,这栋建筑也是百货公司与酒店,热闹程度不输台北任何一个商业区。而往西走则是国光客运专用的汽车站,亦发往全台各处。在地下有庞大的地下街,从捷运西门町站可以一直走到捷运双连站处,横跨了三站地,非常好逛,你想到的任何店在这里都有,走到中山站一带有地下书店街,经常在打折。
你在台北车站捷运地下街也许会瞄到几块黑色纪念铭牌,旁边有标高线,那是指2001年9月17日,“纳莉”台风袭台,带给台北超大豪雨,远高于捷运地下段所能承受的水量。结果,在这个标高线以下,包括往下两层的站台及地下街通通泡在水里,后来还出动海军蛙人潜下去帮忙排水,这就是当年轰动一时的台北地下水世界。这件事给台北人的心理打击可大了,没想到首善之区的台北竟然也会发生这种乡下才会发生的事,捷运直到两个月后才恢复,那两个月,对台北人来说简直是噩梦。
在台北车站,别只是匆匆忙忙路过,你站在室内售票大厅环顾,完全可以把它当作一个景点来观察:看匆匆忙忙的台北人、看从台湾各地上台北的人、看世界各国的观光客、看坐在地上自以为是的年轻人、看来台湾打工的东南亚人士……绝对可以阅尽人世百态。
台北车站前的几条街
台北的90后很喜欢简称台北车站为“北车”,尤其喜欢带着一点挑衅的语气在长辈前喊“北车”,扬扬得意。站前这一带也聚集了许多培训班补习班,学生一下课,通通坐车到这里补习,下课时间你可以见到穿着各式校服的高中生钻进一栋栋大楼上课。南阳街一带就是这么一个典型的地方,号称补习街,整条街都是补教机构的招牌,想要培训什么项目、考些什么试在这里都能找到,每间教室前都贴着满满的榜单做广告。这里总是人潮拥挤,一到补习班下课时间,可谓是万头攒动。当然,这种地方也少不了喂饱学生的各式黑暗小吃料理。南阳街一直流传着一个都市传说:学生解不了的工数高数难题,只要拿给某小贩,他就能帮你解题,不过这种事听听就好。
重庆南路是台北市传统的书店街,过去各类书籍、各分类书店都聚集在这儿,兴盛一时,台湾商务印书馆旧址云五大楼就在重庆南路与汉口街交叉口。这几年许多人慕名前来,但多少带着一些失望而归,因为重庆南路的传统书店已经关了很多,只剩下几间比较大的还在撑,就连云五大楼也只剩商务印书馆那几个大字,店面现在租给特卖场用(新商务印书馆店面搬到旁边)。重庆南路走到底就是“总统府”。转进武昌街,5号2楼就是著名的明星咖啡屋,这间咖啡馆从装修到餐点都充满了早期海派风格,是台北市重要的文化地标之一。几十年来政商名流文人墨客的聚集,也让各时代文青一定要来这儿膜拜一次,是个很有故事的地方,至于它的特色,俄式西餐性价比高不高,自己来感受一次就知道了。
继续往西走与重庆南路平行的是博爱路,是台北的相机街,想要买什么厂牌的相机或者二手相机镜头、相机维修店在这里都有。继续往西走,到了延平南路你会看到像堡垒的中山堂,这是日据时代1928年为了纪念日皇裕仁登基而建,被作为政绩工程的项目之一,最早称为“公会堂”。1945年抗战胜利台湾光复,台湾省受降典礼便在此举行,也更名为“中山堂”。很长一段时间中山堂的主要功能之一即为召开“国民大会”,并且成为当局及各界举办重大集会之空间,现在有时会在这里举办艺文活动。
中山堂对面的破巷子里有一间上海隆记菜饭,是1949年后上海来台人士所开,虽然在破巷子里一点都不起眼,可是赫赫有名。因为靠近“总统府”政经中枢,以前国民党那帮江浙高官人士都爱吃这间店的菜,经常送外卖到博爱特区各机关里,口味60年坚持不变。带绿色纱窗的破橱柜里还摆着酱鸭、烤麸、油爆虾、红烧鱼等传统上海口味小菜。
至于台北车站以北一带,传统的台北人称为后车站,指长安西路、华阴街、太原路之间。原来台北车站还没地下化前这里是后火车站,南部上来的火车都停在后站的站台,对于台北这个移民众多的城市来说,早期后车站也是许多人踏进台北的第一步。因为这里开始是台北的老城区,所以没改建的老建筑也比较多。因为过去这里聚集了大批人潮,所以也形成了特色的杂货商圈。台北人都知道,要找便宜好用的各式箱包、化妆品、女性小饰品、玩具、各种匪夷所思的日用杂货就要来这儿,并且商圈还经常联合举办促销活动,便宜得不得了。如果你想在台北市中心找便宜的住宿点,这几条街有许多便宜旅馆,不太挑就能找到还可接受的。
二二八和平公园
二二八和平公园原名台北公园,又称新公园,于清朝光绪二十五年所建,至今有百年历史之久,是台北市地区最为悠久的都会公园。1996年,“二二八事件”和平纪念碑在此正式揭碑,新公园改名为二二八和平纪念公园。这个公园白天是阖家游憩的好地方,里面的松鼠很好玩,都不怕人,你拿着小零食引诱它,就屁颠屁颠地跑过来了。入夜后,如果你看过白先勇的小说《孽子》就知道,这里是同性恋者的社交场所,被圈内人称为“公司”(每天都要去上班的地方),这事台北人都知道,如果你还不能接受这种事,那么晚上你就不要经过这儿了。
台湾博物馆
二二八公园内的台湾博物馆,是台北小孩从小寒暑假必去之地,在没重新装修前,很多人在童年都有被里面的阴森吓到的经验。这座融合了古希腊多立克式样及巴洛克时期风格的雄伟建筑建于1915年,是一级古迹,从日据时代就是博物馆,馆藏特色为台湾人文史料与自然产物。目前常设展有台湾的生物展示区及台湾先住民展示区,以历史、民族、地志为主,而馆内典藏之镇馆之宝则是“郑成功御像”“康熙台湾舆图”与“台湾民主国国旗蓝地黄虎旗”,对台湾历史有兴趣的朋友欢迎来参观,如果都没兴趣,光是走进去看看这栋华丽丽的建筑也值回票价。
台湾博物馆斜对面的土地银行旧址也是很有意思的建筑物,这座1933年落成的建筑,与日据时代日本设计师很喜欢在台湾各地盖的希腊罗马风格大型建筑物不同,充满古代中美洲玛雅建筑的神秘风格。这样的建筑在台湾有两栋,另一栋就是台南的土地银行旧址,而这两栋建筑在更早以前都是日本劝业银行旧址。“劝业”就是“实业”的意思,结果台湾光复后成为土地银行,颇有资本主义变成社会主义的感觉。
现在这栋建筑也是台湾博物馆的一部分,照目前的规划是,以台湾博物馆为中心,串联附近的古迹建筑,建构一个属于台湾的自然史博物馆园区,并与博爱特区内的“总统府”、台北宾馆、台北二二八纪念馆等历史建筑物结合,成为一个博物馆园区。目前土银展馆的常设展出有早期的地下金库展示(就是放黄金的地方),还有台湾的金融演进史料展出,最吸引人的还是现在大批的恐龙化石,就放置在过去的营业大厅里,很有电影《博物馆惊魂夜》的风格。这里与对面的台湾博物馆都是拍照的好地方,用台湾人最喜欢的形容词就是“仿佛置身欧洲”。
博爱特区
博爱特区是以“总统府”大厦为圆心的政经中枢区,这个经常出现在新闻里的名词并非特别行政区,而是从戒严时期起,军方所划定的军事管制区。从来没有人说得清博爱特区的范围到哪里,但大家都知道那一带就是博爱特区,总之,当你穿过新公园或走重庆南路看到“总统府”时,感受到那气氛就知道博爱特区到了。
从“总统府”出发,前面那条大马路是凯达格兰大道,凯达格兰是过去台北市的少数民族族名,以前这条路叫“介寿路”,当年这路名不知道是哪个马屁精想出来的,就是“介石万寿无疆”的意思,后来阿扁当台北市长时就改了这路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