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处不在的裸曝力
早前,互联网曾经对纸媒造成第一轮冲击,互联网对纸媒冲击的最大的“利器”是“占有时间优势”,因为所有的纸媒,最快的新闻也要到第二天早上才能与读者见面。这个“时间优势”的分水岭发生在“9·11事件”的当日。
新浪总编辑陈彤曾不无自豪地说过,“9·11事件”当日当时,他就通过“新浪欧美区”的工作人员,向“新浪中国”及时播发了不少于500条的即时新闻,而报纸杂志最快也得第二天早上6点才能见诸报端。而当微博来临之后,“时间优势”只得让位于更凶悍的“现场优势”了。
微博的在场和现场,让网友们更习惯于满足“第一时间”和“第一直观”;这种身临其境的现场优势,比所有的门户、博客、BBS、SNS都来得迅猛,因为微博是短制的,是武器当中的手枪型,三两个字,一张图片,一扣扳机,就发上来了,上来之后,就会迅速被粉丝转发并马上形成扩散。
就“转发”而言,论坛能做到么?博客能做到么?很明显,这个优势,除了微博,谁也无法做到。
而微博来临对门户网站的冲击只在其次。真正受到冲击并可能因此在未来10年走向消亡的,一定是传统的纸质媒体——报纸、杂志、书刊。
纸媒的落日,已经步行在黄昏的街道上了。
《华商报》记者@母人猿GG于2010年11月1日发表了一篇表达感慨的微博。
@母人猿GG:今早去小摊点吃早饭,小桌子上坐了6个人,有三个小伙一边吃一边用手机看新闻!桌子上没见有人看报纸!可怕的习惯!报纸,在新媒体的冲击下,还能走多久?
与其说这是对现代媒体迅速普及的一声惊呼,不如说是对传统媒体即将消亡的一声哀嚎。传统媒体的老总们最近最紧张的就是:“我们的媒体到底会在哪一天死去?”
与此同时,微博冲击波的快速到来,也让无数的传统广告公司风声鹤唳,他们知道,这样的冲击波,并不会止步于对传媒的杀伤,更重要的是,在传播形式发生根本变革的今天,老派的广告形式如果不能跟微博的“碎片化”同步,也必将走向没落的归途……
·在亿级用户已经到来的今天,理论上说,每13个人当中就会有一个玩微博的。而当我们预测2011年底的微博用户数超越两亿人的时候,基本上就是每6个人当中就有一个玩微博的,如果我们把老弱边穷地区的人口和老人儿童这些不太上网的人口放在统计之外,那么,理论上讲,目前的一级城市里,每3个人当中,就有一个玩微博的,而且,这个人未必是在用实名微博,也就是说,你身边的人在微博,也许你还不知道。可以预期的是,在2012年,微博用户将如同手机用户一样无处不在。
如果我们再撇开一部分老弱边穷地区的人口不谈,只选取通讯发达地区,那就基本上人手一个微博账户了。到那时候,基本上,每个人都是潜伏者,每个人都是深喉,每个人都是记录者,每个人都是在场人。
不管你接不接受,有一个事实已经发生:微博,势不可当……
这样的“势不可当”,正在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我在想,微博上的那个谢局长(也就是江苏溧阳的那个卫生局局长),如果早点听我说说“微博的在场直播威力”,就算打死他,他也不敢自己在微博上直播“与某女子去开房”的笑话了。
也许,这个局长智商很高,他明显知道微博是公共平台,是一对多和多对多的对话模式,因此,他的微博基本没有关注其他人,他以为他只是在“发送暗号”,也只有懂得这个暗语的人才知道他究竟在对谁说话。
确实,一般人看到那样的对话,根本就摸不着头脑,因为他的微博帖子,大多无名无姓,只是在说,而不是在“互动”。而对方(与他开房的女子)的微博,也同样是“自说自话”的表达模型。常理上讲,在亿万人活动的大平台上,在信息洪流如同海洋一样的大微博上,一个毫无粉丝的人,说几句屁话,根本就无人知晓,甚至是偶然知晓也被忽略的。
但智商极高的谢局长根本没想到,是他自己给网友留下了“好奇的后门”:
1.他使用了自己的真实照片作为头像;
2.他关注了他最不该关注的对象(女子)。
于是,经验老到的网友,稍稍动一下鼠标,就会从双方的对话中发现“玄机”,就算你写的是“莫尔斯密码”,微博上,一样有高人能将你破解。微博,是什么样的牛人都在其间溜达的平台,物理学家、化学家、人文学家、心理学家、法学家,比比皆是,你逃不掉的。
因此,这个笑话注定要被直播,据说,天涯社区,有一大批人都在开始的时段禁止“知情网友”去踢爆这个事情,他们在等待,等待更大的料,等待更狠的“裸曝时机”。
于是,这个事件的结果可想而知。
局长被裸曝。
局长下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