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尘编著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3章 事能常足心常惬,人到无求品自高(2)

人生在世,短短几十年,只要生活充实了,哪里有时间想到“老”这样的事呢?勤劳可以补拙,过于清闲就会感到无聊,失去了生活的意义。

有一位老翁,白发苍苍,有人问他高寿,他答4岁,大家惊讶,他说:“过去70年,都为自己自私自利地生活,毫无意义。这4年来才懂得为社会大众服务,觉得非常有意义,所以才说活了4岁。”

孔子说:“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禅者的人生观也是如此。人生在世短短数十载,应当享受生命赠予自己的美好,在追求生命的意义中自得其乐,不应当苛求自我、苛求他人。

有一个诗人写了很多诗,也有了一定的名气,然而他还有很多诗歌没有发表,也没有人欣赏。对此,诗人很苦恼。

有一天,诗人向禅师讲述了自己的苦恼,禅师笑了笑,指着窗外一株茂盛的植物说:“你看,那是什么花?”诗人看了一眼说:“夜来香啊。”禅师说:“是的,夜来香只有在晚上开放,所以大家才叫它夜来香。那么你知道夜来香为什么只在夜晚开吗?”诗人看了看禅师摇了摇头。

禅师说:“因为在夜晚开花,并没有人注意,它开花,只是为了取悦自己而已。”诗人大吃一惊:“只是为了取悦自己?”禅师笑说:“白天开放的那些花都是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为了得到别人的赞赏。但是夜来香在没有人欣赏的情况下,依旧可以开放自己、芳香自己,只是为了独自享受快乐。一个人,难道还不如一种植物?”

禅师接着说:“很多人总是把自己快乐的钥匙交给别人,自己所做的一切似乎都是在做给别人看,其目的都是让别人来赞赏自己,仿佛只有这样才可以快乐起来。其实很多时候,我们真的应该为自己做事。”诗人笑了笑说:“我明白了,一个人活着不是活给别人看,而是为了自己而活,所以要做一个有意义的、真实的自己。”

人生如此短暂,我们要懂得珍惜有限的光阴,充实自己、充实生活,让生命变得更有意义。

心体澄澈,意气和平

《菜根谭》中说:“心体澄澈,常在明镜止水之中,则天下自无可厌之事;意气和平,常在丽日光风之内,则天下自无可恶之人。当是非邪正之交,不可少迁就,少迁就则失从违之正;值利害得失之会,不可太分明,太分明则起趋避之私。”

小沙弥了悟在化缘的时候与一位妇人吵了起来,结果竟然发展到动手打人。他扯破了妇人的衣服,妇人则抓破了他的脸。幸好师兄了然经过,才把他们劝开,将了悟送回寺院。

老方丈了解情况后,对了悟一句教训的话也没说,而是张罗着在供品里找出些布料并亲自带着了悟去给妇人赔礼道歉。

面对专程来道歉的师徒二人,妇人也变得通情达理,对老方丈说事情起因都怨她本人,她不该嘲笑和辱骂前来化缘的了悟。

在回寺院的路上,天渐渐黑了。在半路的山坡上,方丈被一块石头绊倒了,腿上被摔得出了血。了悟扶起方丈后,狠狠地朝地上的石头踢了几脚,末了,还把石头抱起来准备把它摔在地上。

方丈念了一声“阿弥陀佛”,然后对了悟说:“石头本来就在那里,它又没动,是我不小心踢到它的,一点儿也不怪它啊,这次磕绊是我自找的,我本应该向石头道歉的。”

00了悟愣了一阵,终于明白了方丈的意思。他自责而歉疚地说:“对不起,师父,是我错了,今后一定注重个人修养,学会尊重他人、感化他人,不再犯错或少犯错。”

老方丈笑着说:“了悟,了悟,你终究还是有所悟了。”

石头本无意,何必自生怨?人与人之间更需要宽容和谅解,如此一来,烦恼不再,快乐永恒。

有容,德乃大;有忍,事乃成。多原谅一次人,就能多一分福;多争一次强,就会多一分祸。如果只看他人的短处,不见他人的长处,或者看谁都有问题,那么,就会成为“孤家寡人”。包容不是看破红尘,在包容里也没有逃避与逃离,包容是时时面对、是不离不弃。包容可以化敌为友,可以化干戈为玉帛。

古时有个叫陈器的人,与一个叫纪伯的人做邻居。有一天夜里,纪伯偷偷地把陈器家的篱笆拔起来,往后挪了挪。

陈器发现这事后,心想:“你不就是想扩大点地盘吗?我满足你。”他等纪伯走后,又把篱笆往后挪了一丈。

天亮后,纪伯发现自家的地又宽出许多,知道是陈器在让他,他心中很惭愧,主动去陈家,把多侵占的地方统统还给了他们。

包容别人的缺点,不是忍让别人,而是宽恕别人。懂得宽恕,才能心情舒畅,相处融洽。

三个朋友一起去旅行。三人行经一处山谷时,甲失足滑落。幸而乙拼命拉他,才将他救起。甲于是在附近的大石头上刻下了“某年某月某日,乙救了我一命”。三人继续走了几天,来到一处河边,乙和甲为一件小事吵起来,乙一气之下打了甲一耳光。甲跑到沙滩上写下“某年某月某日,乙打了我一耳光”。当他们旅游回来后,同伴丙好奇地问甲为什么要把乙救他的事刻在石头上,将乙打他的事写在沙滩上?甲回答:“我永远都感激乙救了我,我会记住的。至于他打我的事,我只随着沙滩上字迹的消失而忘得一干二净。”

永远记得人救过自己,而忘记彼此之间的龃龉,那么,生活中就会少了一些怨恨,多了一些快乐。

一天,丞相请来一位理发师给他理发,而他自己则边理发边想其他事情。

理发师在给丞相理完发后,开始给他修脸。可是刚修了一半的时候,理发师忽然停下来不动了,而是拿着剃刀直直地看着丞相的肚子。

丞相被看得有些不自然了,心想:肚子有什么好看的?难道他看到什么东西,于是便问:“你不修脸,却盯着我的肚子看,我肚子上有什么吗?”理发师听完丞相的话,回答:“我常常听人说‘宰相肚里能撑船’,所以我才看着大人的肚皮,可是您的肚子并不大,怎么能撑船呢?”丞相听完大笑道:“人们说的‘宰相肚里能撑船’是说度量大的意思,也就是说这个人对小事从来不计较,能忍则忍。”

理发师听后,连忙跪在地上,说:“小人有罪!”丞相见此情景问:“怎么了?”理发师说:“小人有罪。在刚刚给大人修脸的时候,一不小心,把大人右侧的眉毛剃掉一块儿,希望大人能原谅小人。”丞相听后,十分生气,他想少了一道眉毛,怎么去上朝呢,在家中又怎么能会客呢?他刚想发怒,又一想,自己才说过宰相的度量大,对小事从不会计较,现在又怎能为了一道眉毛而治理发师的罪呢?于是丞相对理发师说:“你去拿一支笔来,把剃去的眉毛画上就好。”理发师立刻给丞相画了一道眉毛。

冷静一下,放弃进攻的语言和愤怒的冲动,就很容易谅解他人。因为放弃报复的欲望,本身就是一种宽容,而这种宽容比攻击他人要轻松得多,也要比报复他人快乐得多。

宽容一些,世界就多一分和乐。就像有位诗人说的一样:“谁想在困厄中得到援助,就应在平日待人以宽。”

生命只在呼吸之间

佛陀说:“人的生命,只在一个呼吸间。”对大千世界来说,每个人的生命是何其的短促。生命不是用来寻找答案解决问题的,而是用来愉快地过生活的。人生多一分烦恼,就需要有一分禅心来解救。

玄觉在佛门中修行已有多年,但一直都不能得知自己的禅悟是高是低。尽管他也不怎么在乎这些,但如果有机会见到高僧问一问,他还是很高兴的。

在众多修行者中,他很佩服六祖慧能的参悟和境界,于是就起身前去拜见慧能禅师。

经过跋山涉水,他来到曹溪,见到了慧能禅师。看着那简朴而庄严的佛堂、安详而矍铄的慧能,玄觉立刻产生了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但是,他并没有参拜,而是绕着慧能走了三圈,然后执锡杖而立。

慧能问道:“一个和尚,应该具有三千威仪,八万细行。你从何处而来,竟然如此傲慢?”

他这是要考考玄觉,想知道这个和尚到底有何修行。玄觉不慌不忙地答道:“世间的生命只是一瞬间而已,哪怕是呼吸之间也可能匆匆而逝了。万物在这世界上迅速地变化着,转瞬间就不再是自身了。一个人哪顾得了那么多?”

慧能听后,就说:“既然你担心生死,体察了万物在天地间的朝夕变化,何不争取不生不死的大道呢?放眼看一看世间不是还有悠悠千古的云烟和山河吗?”

玄觉顿时有点佩服六祖了,就说:“大道本来就是无生无灭的,我早已参悟了大道,何来担心生死?万物本来也没有迅速可言,也没必要执著不放了。”

那一瞬间,在慧能和玄觉的心中,世间的万物和生死的烦恼统统不再有意义了,时间好像停滞了一样,佛堂之中似乎只有两颗智慧永恒的心灵和禅家的真谛。

那一瞬间,玄觉多年的奔波和参证化为氤氲的云烟,成为佛堂上那淡淡的香气,并在大厅、寺院、世间飘荡着。

玄觉顿悟之后,就要执礼向六祖告辞。慧能说:“你为何要如此急着离去?”

玄觉答:“我本来就没有动过,怎么谈得上匆忙呢?”

慧能问:“谁知道你没有动过?”

玄觉答:“当然只有我自己知道,迅速是你自己产生的分别观念啊!我动的只是一副尘土躯壳。”

慧能听了很高兴,说:“你已经完全懂得无生的意思了。”

玄觉答:“既然是无生,哪里还有意思可言呢?”

慧能再问:“如果无生没有意思,叫人如何能分别它呢?”

玄觉答:“分别本身也没有意思。”

慧能方知玄觉确实悟道了,心中很珍惜和他的这一次见面,最后坚持多留他住一宿。

这后来成了一段佳话:曹溪一觉,了知生死不相干。

宋代大文豪苏轼也曾说过:“将自其变者而观之,而天地曾不能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于我皆无尽也。”世间的一切虽然是客观的事实,但感悟不同,收获不同,在参透生死者看来,生命似乎就是呼吸之间而已。

生命短暂,且瞬息万变。作为一个存活于世的人,如何在这呼吸之间不留有遗憾呢?其实很简单,那就是把每一日都用心过得完美,不要留有一丝的空白,只有自己掌握了命运,充盈了属于自己的生活,才会无怨无悔每一天。

世人皆知伊庵权禅师是一位在禅法上勤苦修炼,在生活中严于律己的得道高僧。他深深懂得时间于人如白驹过隙十分珍贵,因而他惜时如金。为了把金子一般的日子过得充盈,他每日都会自省几次,就怕虚度了光阴。即便如此,他还是常常一到傍晚时分就会感怀时光的溜走,因而泪流满面。

寺院中若有新来的弟子第一次看到这种情形时,都会十分不解,于是常常会关切地询问禅师为何事哭泣。禅师便忧伤、惭愧地说:“时光短暂,本就十分珍贵,但是我今天又浑浑噩噩、碌碌无为地虚度了,唉,珍贵的明天即将到来,到时我不知能不能有所长进不再虚度。”

老禅师已经十分的自持,却还是会感叹时光易虚度。那么普通的芸芸众生有没有去认真地思考过,这金子一般的时光我们是怎样度过的?

另一位身居鲁南青山寺的得道禅师,在自己修行的早年就定下了规矩:每天一定要坚持诵读经文三百句,然后背诵四句古体诗,再以此自行写四句。他还规定自己在写字的时候,一定要使用毛笔书写正楷字,以此来锻炼自己的书法,陶冶情操。他除了在学习上严于要求自己,在运动上也一样对自己有所规定。他坚持每日的清晨与傍晚练习一段时间的拳脚,然后爬二百级石阶。这样的修炼,他一直坚持着,从不懈怠,即使遇到风雨大作的天气,他也坚持完成。像他这样规划自己每一日的修行,从不肯轻易虚度的生活,既保证了他内心修养的提高,又保证了他身体的强健。

等到他80岁高龄的时候,已然是个神情恬淡、精神矍铄之人。对于自己这样的生活,他曾挥毫写下了:“有文有武伴百年,无怨无悔每一天。”

古人常言:“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吾生待明日,万事皆蹉跎。”不踏踏实实地充盈今日时光,明日又能有多少可以浪费的呢?世人永远不知道时间的宝贵,从未想过我们的生命从出生那日起就在倒计时,只是一天天地虚度着,只有等到将老之日才会感叹与后悔。

与其有一天会后悔这样虚度生命,不如趁此时开始无怨无悔地度过每一天。

人生百年几今日,今日不为真可惜

一个年轻人来拜访禅师,向他请教一些人生问题。

“请问大师,你生命中的哪一天最重要?是生日还是死日?是上山礼佛的那一天,还是得道开悟的那一天?”年轻人谦恭地问。

“都不是,生命中最重要的是今天。”禅师不假思索地答道。

“为什么?”年轻人甚为好奇,“今天并没有发生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啊!”

禅师说:“今天的确没有什么大事发生。”

年轻人不解地问:“那今天重要是不是因为我的来访?”

禅师回答:“即使今天没有任何来访者,今天也仍然是最重要的,因为今天是我们拥有的唯一财富。昨天不论多么精彩,多么值得回忆和怀念,它都像沉船一样沉入海底了;而明天不论多么灿烂辉煌,它都还没有到来;唯有今天,不论多么平常、多么暗淡,但是它在我们手里,由我们自己支配。属于我们的永远只有今天。”

年轻人还想问,禅师收住了话头:“在我们刚才谈论时,我们已经浪费了‘今天’,我们拥有的‘今天’已经减少了许多。剩下的就看你如何把握了。”

年轻人若有所思地点点头,然后就疾步下山了。

明代人文嘉有词曰:“今日复今日,今日何其少!人生百年几今日,今日不为真可惜!若言姑待明朝至,明朝又有明朝事,努力请从今日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