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坚强是男孩胸前的徽章(3)
男儿有泪不轻弹
在生活中,我们看到一些男孩一遇到挫折,经受不了打击,就大哭特哭,于是,我们便会摇头,认为这孩子没有男儿的骨气。可是,当面对自己的儿子哭泣的时候,有的家长却不觉得有什么不对了,一味地以好言抚慰。有些家长为了安抚好孩子,不让他继续哭,便毫无原则地满足孩子的愿望。其实,这是不妥的。
实际上,一味好言抚慰、毫无原则地安抚孩子,不仅无法让孩子少哭少闹,反而会让他肆无忌惮,并养成以“哭泣”相要挟的坏习惯。而且,更重要的是,男孩常哭不利于其坚毅品质的锻炼。
要知道,现在的男孩就是将来的男子汉,如果遇到事情就哇哇大哭,那还得了。作为一个男孩,没有坚忍刚强的品质是无法独立生存于社会中的。若是孩子连一些小挫折都承受不了,又凭什么去成就事业呢?
因此,在教育男孩的过程中,家长要告诉他:“男孩子不要随便哭。”对于家中的孩子,家长应该从小就给他灌输“男儿有泪不轻弹”的观念,让他逐渐明白,男人的泪水代表着男人的尊严,无论多么伤痛,男人的尊严不能丢。
在电影《少年黄飞鸿》中曾有一幕父子情深的情景:黄麒英遭到诬陷而被通缉,不得不与儿子黄飞鸿暂时分别,并要黄飞鸿独自回佛山。然而,幼年的黄飞鸿不舍父亲离去,因而流下眼泪。
这时,黄麒英严厉地教训儿子:“男儿有泪不轻弹!”父子两人欲哭不掉泪,转身之间已是泪眼朦胧……
这一情节不仅让人感动,也给我们留下一个坚毅少年的形象,让人印象深刻。除此之外,这部影片中黄麒英曾多次教育儿子,告诉他:“男儿有泪不轻弹。”黄飞鸿记住了,而且确实很努力地做到了。
男儿就是男儿,应当坚强不屈,男儿的泪水是懦弱的象征。男孩须知:世上没有爬不过的山,也没有趟不过的河。作为一个男子汉,遇到任何困苦的境地都要挺直腰,做一棵参天大树。
男孩应该是坚忍刚强的,虽然孩子年纪尚小,也许他不能理解“男儿有泪不轻弹”的内在含义,但若家长能告诉他这句话,他就能牢牢记住它,而且,这句话会对他产生影响。
有个7岁小男孩犯了错,妈妈教育了半天,毫不奏效。最后,妈妈采取了暴力。只打了一下,就看到男孩眼泪直打转,妈妈问:“疼为什么不承认错误,还强忍着不哭?”
“妈妈,我知道错了,”小男孩摇了摇头,倔强地说,“但爸爸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妈妈听了小男孩童稚的话语,一把将他揽入怀中,心疼地说:“儿子,你真是我的好儿子,妈妈不打你了,你是男子汉!”
倔强是男子汉的信条,真正的男子汉,即便遇到心酸事,也会让泪水一次次徘徊而不轻易地让它掉下来。倔强的男孩就如同一只骄傲的雏鹰,终有一天他会振翅高飞,搏击风浪。
男性的角色决定了男人必须坚毅不屈、百折不挠、勇于开拓;男性的本能也驱使男人必须充满力量,才能为自己和亲人抵御外来的侵犯。于是,男人在社会上扮演的角色是刚强的、勇敢的。
“男儿有泪不轻弹”告诫男孩必须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作为孩子的引路人,家长不能让男孩沉迷于失落、委屈的情绪中不能自拔,而应让他懂得坚强不屈的道理,赋予他坚毅的品质。
当然,并不是好男儿不能哭,只是不轻易哭,不要为小委屈哭,要哭就哭出个千古佳话来,如项羽末路而泪、阮籍穷途之哭,这都是忍无可忍、情至深处的哭声,是真英雄、真豪杰的性情抒发。若是为了生活中的一点小事而哭,则不是男子汉的所为了。
在家教过程中,家长应该注意培养男孩的坚毅品质,当他为一点小困难、小委屈、小挫折而哭时,请郑重其事地告诉他:“男儿有泪不轻弹。”
别让男孩在溺爱中软弱
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但却未必掌握正确的爱法。爱孩子的方式有很多种,尽管出发点是一样的,但造就的结果却不相同。有的爱可以让孩子获得心理满足,有的爱则可以让孩子明确成长的方向,有的爱能锻炼孩子的能力,帮助孩子走向成熟,而有的爱不但不利于孩子,还可能阻碍孩子的能力发展。
有家长会说,这简直是无稽之谈,爱怎么会有害呢?然而,事实确实如此,因为有一种爱,就是毁灭性的爱,它就是——溺爱。什么是溺爱?对孩子的一切一手包办,不让孩子遭受任何委屈,顺从孩子的无理要求,极力满足孩子的需要,这就是溺爱。生活中不乏这样的例子,更有甚者,有些家长还把溺爱带到了学校。
某报曾刊载过这样的新闻:有一所学校通知学生打扫卫生,可是学生们没有来,来的却是成群结队的家长,只见孩子的妈妈、爷爷、奶奶,手上拿着扫帚、抹布和铁锹来到学校参加校务劳动——他们怕孩子累着,居然亲自出马上阵了。
当有人问一位年轻的妈妈:“你孩子在家做家务吗?”那位母亲毫不含糊地回答:“疼还疼不过来呢,哪舍得让他做家务?”
许多父母就像老母鸡一样看着孩子,事无巨细,什么都管,帮孩子洗脸洗脚、穿衣吃饭,甚至还有帮孩子做作业的……面对这样的情景,人们纳罕:接受教育的是孩子,还是家长?溺爱竟然如此,请问孩子如何成长?
过分的关心溺爱,实际上是剥夺了孩子遭受适当挫折、困难和学习爱护别人的权利,这样的孩子从小只会享受,长大后容易形成人格方面的缺失,变得自私、脆弱。
爱子之心,人皆有之,爱孩子是没有错的,可只有爱还是不够的,若想孩子未来有所成就,还得会教育孩子。前苏联作家高尔基说:“爱护子女,这是母鸡都会做的事,然而会教育子女,这就是一件伟大的事业了……”显然,教育孩子和爱孩子是不能画等号的,要教育好孩子,首先必须杜绝溺爱、娇惯孩子的行为。
清朝著名的画家、文学家郑板桥,52岁才得了一个儿子,老来得子,哪有不喜爱之理呢?但是郑板桥并没有把儿子当成“捧在手里怕摔、含在口里怕化”的珍珠,他自有一番爱子之道。他常对妻子和家人说:“娇子如杀子,莫娇莫惯!”
娇子如害子,这可是至理名言啊!溺爱会造成孩子品德素质发育不良,酿成人格疾患难以治愈。在心理咨询过程中,心理学家发现,有些男青年突出表现出过分的软弱,遇事手足无措等症状,他们普遍存在矛盾、犹豫、无助、适应社会困难等问题。当心理学家深入了解其家庭背景后,发现这些青年都有一个类似的生活经历——受到过多的关注和保护。如此看来,溺爱孩子实在是一种短视的行为。
从孩子的长远发展来看,让孩子多一些磨炼,对孩子严厉一点,显然要比溺爱、娇惯孩子要好得多。
著名艺术家徐悲鸿就是一位教子有方的好父亲。他从不娇惯孩子,而且用自己的行动给孩子们做出了榜样:风天里,在野外写生不戴帽子和手套;三九天中,画室里不生炉子;两三天断炊,忍饥作画不停息……
徐悲鸿认为,孩子不光要学习刻苦,在意志的磨炼上也应该有长进才是。他常对孩子们说:“要想干一番事业,就要有一种勇于献身的精神。要想做到这一点,平常就要严格要求自己,注意磨炼自己的意志。”
人生要经历许多磨难,特别是要成就大事业更是如此。如果平时在生活中多吃一些苦,磨炼一下自己,未尝不是一件好事。一个人不仅要享受生活中的快乐,也应该体味现实中的痛苦,这样才能得到锻炼,心理才会逐渐成熟。若是只会享福,不能受苦,这样的人始终都长不大,更不可能立足于将来的社会。
对孩子严格一点,让孩子得到锻炼,这是必要的。当然,这并不是说爱孩子就不必要了。事实上,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最好采取爱和严格相结合的方式。
俗话说,“爱孩子爱在心里”。换言之,向孩子表示爱时别太张扬。有些人生怕孩子受到委屈,一咳嗽就让孩子住医院,碰到一点困难,比孩子还着急。这样,大人的焦虑情绪和消极的言行就会不知不觉影响孩子,久而久之弄得孩子也很敏感,稍微有一点小毛病,就这不舒服,那不舒服,一点也不能忍受,稍不顺心就不如意。这样成了习惯,孩子又怎会不脆弱呢?
因此,教育孩子既要给予孩子适当的爱,又要严格要求,不娇不惯不溺爱,更要舍得让孩子到艰苦的生活中去磨炼,这样孩子才能更加坚强,而其心智与能力才能得到全面发展。
总之,别让男孩在溺爱中变得软弱,而应该让他在磨炼中成就顽强的意志。在教育的时候,也许家长已经忘记了男孩应该是什么样的,只知道他只是个孩子,需要呵护与关心,但是,为了他的未来着想,请不要感情用事。时代需要的是礼貌大方、质朴顽强、经得起风霜、担得起重任的男子汉,而不是软弱无能的“软脚蟹”。
对男孩,要严格一点
在电视里,我们听到过这样的广告语:男人,就应该对自己狠一点。现在我们套用这句广告词:男孩,就应该对自己严格一点。是的,一个男孩应该自我要求严格一点,因为今日的男孩即将来的男人,若是今日不能严格要求自己,将来又如何对自己狠一点呢?
但是孩子年纪小,自律能力还不是很好,因此一向都不太自觉,要想让他严格要求自己,显然有些困难,这个时候,就需要大人来约束他了。事实上,对于男孩的培养,就应该严格一点。
自古以来就有一句名言:“严师出高徒!”这句话是十分有道理的,孟子主张教育要严,他说:“大匠诲人,必以规矩。”该方的就方,该圆的就圆。前苏联作家马卡连柯说:“如果没有严格要求,那就不可能有教育。”而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则更加明确地指出:“要使我们的孩子成为坚定的人,能严格要求自己。”
20世纪30年代,在英国有一个叫玛格丽特的小姑娘,自小就受到十分严格的教育。她的父亲经常告诉她: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力争一流,永远做在别人前头,绝不能落后于人。而且,从来不允许她说“太难了”之类的话。“即使是坐公共汽车,你也要永远坐在前排!”父亲严肃地对她说。
很显然,这样的要求太高了,但是,小姑娘却没有反对,她时时牢记父亲的教导,总是抱着一往无前的精神和必胜的信念做好每一件事情。她上大学时,竟然把学校要求学5年的拉丁文课程,在1年内全部学完了,并且取得了优异成绩。当时的校长评价她:“她无疑是我们建校以来最优秀的学生,每件事情都做得很出色。”
四十多年过去了,这个小姑娘成为欧洲政坛上一颗耀眼的明星,连续4年当选保守党领袖,后来成为英国历史上第一位女首相。
你要问她是谁?她就是被世界政坛誉为“铁娘子”的玛格丽特·撒切尔夫人。一个小姑娘经过严格的教育都能叱咤风云,更何况男孩?一个女孩都能经受的严格,男孩又怎能经受不起?
著名赛车手理查·派克也曾受到过严格的教育。在他第一次赛车回来时,曾经兴奋地对母亲说:“有35辆车参赛,我跑了第二。”
母亲毫不客气地说:“你输了!”
派克瞪大了眼睛,说:“可这是我第一次参加比赛,而且赛车也不少。”
“儿子,”母亲深情地说,“记住,你用不着跑在任何人后面。”
接下来的数十年中,理查·派克称霸赛车界,无人能与之匹敌。他创造了许多纪录至今依然无人打破,而且,他是赛车运动史上赢得奖金最多的赛车选手。有人问他成功的原因是什么,他充满感激地说,因为母亲在他得到第二名沾沾自喜之时说过的一句话。
对孩子严格一点,孩子的收获总是更多、更大。德国著名的学者、教子专家卡尔·威特也主张对男孩进行严格的教育,他甚至不愿意让别人过多地称赞自己的儿子。
有一次,一位督学官慕名而来,想考一考小威特。老威特同意了,但却对督学官说:“不管考得怎样,请不要称赞他。”
考试的时候,督学官故意出了一些高难度的数学题,然而小威特十分顺利就解答完了。督学官看了,大为欣赏,禁不住说道:“唉呀!这简直超过了我们的学者!”
老威特一听,连忙说:“这是由于他在学校里听了半年多的数学课,所以还记得。”
督学官接着又出了一道当时的数学家欧拉“考虑了3天才好不容易做出来”的难题。谁知,只有一杯茶工夫,小威特就解出来了。
督学官一下子忘记了约定,抓住老威特的手,激动地祝贺说:“现在,我要告诉你,你儿子胜过了欧拉!”
老威特听了,很不高兴,脸色严峻地说:“瞎了眼睛的鸟儿,有时也能拣到剩豆,这是很偶然的事情。”
正是由于有着严格的教育,小威特才避免了常见的“10岁神童、15岁才子,过了20岁成庸人”的厄运。
相比于卡尔·威特对儿子连赞誉都吝啬的教育表现,现在家庭里的一些父母对男孩的呵护与关照就显得有些过犹不及了。太多的呵护和关照,往往使男孩失去了坚强的人格。殊不知,对孩子严格一点才是为孩子好,因为严格的背后是大爱之水的款款流动。
需要注意的是,严格的教育不是打骂教育。家庭教育中正确的严格是需要尊重孩子,绝对反对讽刺、挖苦、体罚或变相体罚孩子。孩子需要的不是心惊胆战、战战兢兢,而是堂堂正正、自觉自律。
对于男孩,就要严格一点,让他逐渐学会严格要求自己。一个严于律己的人必定是内心坚定的人,这样的人一定会有出息,因为他能够控制自己的行为,主动清理自己的坏习惯、坏毛病,不断地努力,并能够经受住风浪和打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