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观念篇:管理是场心理战(7)
清代思想家魏源指出:“不知人之短,不知人之长,不知人长中之短,不知人短中之长,可以用人,不可以管人。”因此心理管理时首先要了解员工的心理特点,并顺着他的心理特点去做心理管理工作,才可能很好地推进各项工作的开展。如在一般的企业或组织中,有的员工工作利落迅速,有的员工则非常谨慎小心,有的员工世事通达,人际关系良好,有的员工却独来独往。他们的心性如此不同,如果认识不清,工作就无法开展。只有对员工有了明确的认识,才能妥善地分配工作,使员工在某一方面极大地发挥潜在的能力,既能提高他们的自信又发展了自己的事业。
所谓因时而动,就是指要根据不同的大环境来做思想政治工作。以一个企业来说,效益好的时候,心理管理可以以制度管理为主,因为效益好给了管理者较好的资本;效益不好的时候,感情投资就要多一些,要认真研究骨干员工的心理,有针对性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还要注意的是,对待来自不同地方的员工要有不同的方法。现代社会人才流动很快,一个企业可能是由来自全国各地的人员构成的或者企业可能在各个地方都有自己的分支机构,这时就要针对各个地方的文化和心理特点实施不同的心理管理方法。
心理管理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它的方法往往不具有普遍性,这是由于人的心理会因事因时而变。如果不能做到因事而动,那么看似相同的办法,却可能产生不同结果,而看似相同的结果实质却大不一样。这就像人们所总结的:每个事例,都是个例;看似有法,实则无法;但看似个例,又似乎可以找到一些共通之处;若说它无法,却又可在事后给你一个说得过去的道理或答案;有时共通的办法并不是办法,个性办法会起作用,但这个性的办法中却又隐含着一些共通办法的原则,这也许正是心理管理的魅力。下面这个案例就可以说明心理管理技术无法可依,又有法可循的特点:
美国有一家电子元件厂,原本是由一个大型工业集团管理的,经营时间长达15年,一度有员工2 000名,在当地是一家举足轻重的的企业。但由于该工业集团管理不善,电子元件厂屡屡出现质量问题,生产出来的产品居然有10%过不了本厂的质检关,产品在市场的销售量也日趋下降。厂家不得不大幅裁员,一度把员工裁减了3/4,只剩下500人,企业中人心涣散,几乎到了破产的边缘。
在无法可救的情况下,日本的一家大公司购买了电子元件厂的股权,并引进了日本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日本人到来之后,发现企业面临的困难很大,管理松懈,员工对日本人还有很大的敌意。
但出乎美国人意料的是,日本人的管理是从管理员工心理开始的,也就是平时所说的做思想政治工作。他们首先邀请电子元件厂的所有员工聚会一次,让大家坐在一起喝咖啡,又给每个员工赠送了一些小礼物,之后对大家提出一个小小的要求即先把很乱的厂区打扫一下。接着日本人带头动手,美国员工也跟着干了起来,很快厂区就焕然一新,所有员工的精神为之一振。
随着经营形势好转,企业需要增加员工,日本人没有到社会上招聘那些身强力壮、学历高的年轻人,而是优先从以前在本厂工作过而眼下仍失业的工人中选择,只要工作态度好,技术精湛,而且适应企业发展需要的人,都欢迎他们回来上班。这让所有美国员工都十分感动,在这个工厂工作了12年的一个工人说:“这些管理人员照顾工人们的情绪,生产上强调质量,强调清洁卫生……管理人员还征求工人们的意见,一起商量提高生产效率、改善产品质量和工作条件的办法。”
电子元件厂很快就走上了正轨,并迅速发展起来,该厂的成功复活也成为美国企业管理史上非常著名的一个心理管理案例。
大智若愚、驱人于无形是“心术”的最高境界
在中国,大智若愚被认为是“智”的最高境界,而驱人于无形则是“心术”的最高境界。反过来说,那些看上去十分精明的管理者并不是水平最高的管理者,用尽机巧的管理者也不是最高明的管理者。
在电视剧《大染房》里,精明强干、生意场上战无不胜的主人公陈六爷有一位浪漫过度、完全不懂经营的合伙人。尽管许多人都认为这位合伙人在企业经营上一无是处,毫无能力可言,但陈六爷却认为他是最高明的管理者:他看似什么也不管,什么也不会,但他有一项本领就是能够让我死心塌地为他工作,替他赚了钱,还要感谢他。
事实上,中国历朝历代的精明地成就了一番大事业的决策者往往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即表面上看起来“无能”、“无知”,实际上却是纵横捭阖的高明的管理者,他们的高明之处往往就体现在“心术”的利用上。
1可以适当使用的8种短期“心术”
我们并不反对采取一些解决临时困难的短期“心术”。有时迫于形势需要,管理者如果不采取看起来不正的“心术”,就可能会失去已有的优势或发展基础,这时采取一些投机取巧的办法是可以的。有专家研究,以下一些短期“心术”能够达到“急症用急药”的效果:
明扬暗抑:表面上对一个员工进行表扬,实际上是把他放在一个较低的位置来看待的,也就是打击他的心理上最有优势的部分。这种做法可以用以对付狂妄的员工。
以邻为壑:向其他下属或员工推卸工作责任,转嫁心理负担。
各个击破:分期分批地找员工谈话,让他们相互印证不良心理现象,然后采取措施让他们相互攻击。
声东击西:假意威胁员工甲,实则是给员工乙施加心理压力。
浑水摸鱼:通过制造舆论,使员工心里恐慌,然后在乱中争取需要的心理管理效果。
以逸待劳:在心理战中,利用自己的权势去伤害对方心理中最脆弱的地方,待对手疲惫不堪、元气大伤时,再使对方彻底屈服。
收买人心:可以用一些可能不正当的方式获得员工的信任。
以利诱降:用权力引诱一些员工形成自己需要的心理状态,在事成之后,再予以抛弃。
2心理管理要外圆内方
俗话说:“方为做人之本,圆为处世之道”,这些用在心理管理上也是可行的。
所谓“内方”,是指在心灵深处掌握基本原则和底线,不被外部所左右。“方”是做人之本,也是“心术”之本。
所谓“外圆”是指在具体工作中要做到融通老成,讲究交流技巧,善于揣摩、引导员工心理,不拘泥于常规,使自己进退自如,游刃有余。
古钱的形象确实是发人深省的,一串铜钱如果里面的孔洞是圆的,显然是不容易串起来的;而如果外面的轮廓是方的,那也不利于彼此的撞击和摩擦。心理管理工作也是如此,如果内心太圆,就很难把一系列的管理工作做得有条不紊;行动如果过于方正,就不会真正得到人心,而且会出现一系列新矛盾和问题。
苏丹梦见自己所有的牙齿都掉了。于是,他召来一位智者为他解梦。智者说:“陛下,您很不幸,每掉一颗牙齿,就意味着您会失去一个亲人。”苏丹大怒:“你这个大胆狂徒,竟敢胡说八道,给我滚出去!”随后,他令人重打这位智者100大板。
苏丹找来另一位智者,并向他讲述了自己的梦。这位智者认真听完后,对苏丹说:“高贵的陛下,您真幸福呀!这是个吉祥的梦,意味着您会比您的亲人长寿。”苏丹大喜,令人奖赏这位智者100个金币。
这位智者走出宫殿时,一位礼宾官很不解地对他说:“真是不可想象!您对梦的解释其实同第一位智者是一样的,为什么他受到惩罚,而您得到的却是奖赏呢?”第二位智者语重心长地说:“很简单,一切都是由表达方式决定的。”
在任何时候都要讲真话,但处世中说出真相时要圆滑。在管理中,太过真诚也会引起严重的问题。这就像一块宝石,如果拿起来扔到别人的脸上,就会给他人造成伤害;但如果诚心诚意地奉上,对方必定欣然接受。
总之,管理者在遇到原则问题时,要坚持“方正”,不冒进,不后退,敢争、敢怒;在遇到非原则问题时,则可以一笑而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