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静心:人静则明,淡定的人生最幸福(4)
对于人生的快乐,要靠自己去找,烦恼要靠自己去抛,心情要靠自己协调,忧愁要靠自己忘掉,心灵要靠自己主宰,生活要靠自己营造,人生要靠自己解套!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要点一盏心灯,照亮自己的心灵,让自己明辨是非曲直;还是要让自己多一些赞许,少一些指责;多一些宽容,少一些刻薄;多一些帮扶,少一些刁难。同时,还要筑一道心墙,抵御外来诱惑,让自己理智从容,活出真正的我,并学会看到真正的别人。在人生路上,要敢于拒绝、要敢于说不,保持一颗平常心,做自己想做该做的事,做自己心灵的真正主人。
【禅悟人生】
对于禅者,每个人的心念、每个动作,都刻意在阳光下检验。禅师的心灵永远是那样真诚,所以他们问心无愧,独立于世。禅,可以帮助我们找回那颗被忽略已久的心灵,并将其洗涤干净。其实,人人都有颗禅心,每个人的心灵都是美丽的,只是尘世间太多的污垢蒙蔽了它,致使那颗美丽的心灵长满了痛苦、焦虑、抱怨、妒忌的杂草,从而湮灭了快乐和智慧的根苗。只有做心灵的主人,那颗慈善的心所发出的言语、行为、意念才会给自己带来福和乐。
【莲花妙语】
只有心灵对自己不离不弃,如果你想让自己的心灵世界再无纷扰,唯一的方法就是用好的品格占据它。心灵的智慧就在于自我的晶莹和剔透,为了保持心灵家园的纯洁,我们必须摘掉戴在自己心灵的那副变色眼镜。因为通过这副眼镜看到的是冷漠的表情,阴沉的脸庞,不友好的目光。我们必须及时进行“心灵扫除”,丢弃或抛掉拖累心灵的东西,并主动选择勇敢、乐观、积极的思想代替它。这样你会发现周围的人是那么真诚,这个世界是如此可爱。
6.内心安宁才是真正的安宁
【禅心智语】
静而后能定,定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禅语今释】
只要我们自身“守静”、“无为”,天下就会相安无事。“守静”是防止轻率的根基,“无为”是遏制躁动的主宰。
宁静是来自内心的,不要向外界寻求。内心安宁是一次机会,是我们真正了解自己的机会。真正懂得修行的人,无处不是禅,无处不是佛,无处不是宁静祥和。我们每天都有无数对话、交流的经验与机会,但是,有没有与宁静对话的体验呢?这里所说的宁静不是归于混沌,亦不是避世求隐,而是置身于喧嚣之中,你的心依然能够保持安宁。
其实,唯有与宁静对话,你才真的知道你在说什么,你想说什么。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为自己的健康、家人、收入、名声及财产烦心,愈是想掌握变化万千的事物,愈是担心自己的未来,愈会对自己生活失去信心,养成自私的欲望。一个老是想改变自己生活状况的人,是无法领悟何谓平静安宁的心。在倾听内心宁静的声音的同时,内心真实的声音也会随之流淌出来。
一个寺院的住持要开一个法会,邀请四方的僧人和禅师都来参加。前来参加的除了和尚之外,还来了一个尼姑慧春。
慧春尼姑长得非常漂亮,在她走动时,连身上的僧衣也会翩翩起舞。法会期间,很多和尚都被慧春尼姑的美貌所吸引,眼睛直勾勾地盯着她。其中,有一个和尚还爱上了她。
傍晚时分,这个和尚偷偷地把一份情书递给了她,向她表明了自己的爱意。当慧春尼姑看到这封情书时,虽然很生气,但心里已经有了主意。
第二天,在住持禅师宣布散会时,慧春尼姑让大家暂且留步。然后,开始大声朗读昨天收到的那封情书。念完之后,她说:“这封信是谁写的,我不知道。如果你真的像信中说的这样爱我,现在就请上来拥抱我吧!”
参加法会的和尚,全都愣住了。那个写情书的和尚羞愧不已,紧张得汗如雨下。慧春尼姑在那里站了很久,都没有人敢说话。
她用非常蔑视的语气说了一句:“违顺相争,是为心病。”就离去了。
禅是一种应世的哲学。它主张人们要真心地面对这现世。同样,禅的主张也要求保持内心的一致、心灵的安详和宁静。故事中的和尚就不能做到这些,所以慧春尼姑说:“违顺相争,是为心病。”
心外世界如何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的内心世界。内心安定才是真正的安定,求得内心的安定在于心,而不是环境,难道把自己放进蒙布的隔音罩子里就会心静了吗?其实,这样的环境虽然宁静,假如不能忘却俗世事物,内心仍然是一团繁杂。
佛教里有这样一件事情,当时,禅宗五祖弘忍准备将衣钵传给后人的时候,想了这样一个办法,他要求每个弟子都做一个偈子,以此成绩来决定最后把衣钵传给他的哪位弟子。
其实,禅宗五祖弘忍也在考验他的弟子,看看谁能真正领悟禅的真正含意。当时,他的大弟子神秀先将自己的偈子写在墙上,这个偈子是“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常常劝拂拭,莫使惹尘埃。”众弟子看完后,都很赞赏,可弘忍祖师却有不同的看法,他觉得这副偈子写得是好,但是离他的要求还是有段距离。
第二天,弘忍祖师把大弟子神秀叫到他身边,对他说:“你写的这副偈子不错,但是并没有见性,还只是到了门槛,未能登堂入室。以后要继续努力。”并且给他讲了一番关于天堂和地狱的思辨:“天堂地狱在哪里?第一,天堂在天堂的地方,地狱在地狱的地方;第二,天堂地狱在人间;第三,天堂地狱在我们的心上。我们的心不知每天从天堂地狱要来回多少次。”
是啊,弘忍祖师接着说道:“其实,天堂和地狱都在我们自己内心深处,只有我们内心安定才是真正安定,要想追求那份拥有净土之地的天堂,唯有我们内心保持一颗清净之心。”
此时,大弟子神秀有点领悟到师父的教诲。但弘忍祖师心里清楚他还是没真正认清自己真实的内心。没过多长时间,被派做粗活的慧能和尚在经过柴房的时候看到了大弟子的这副偈子,便拿起黑炭头,在墙上也写下了意境更高的偈子:“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后来,这副偈子被弘忍祖师看见了,于是,他决定把衣钵传给慧能。当然,慧能自然也就成了著名的禅宗六祖。
当时,师徒两人对面而坐,弘忍祖师为慧能讲解金刚经,当祖师讲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时,慧能恍然大悟,了解到宇宙的世间万物都离不开自性,顿悟后的慧能对祖师说:“我何必去思考,自性本是清净的;我何必去攀援,自性本来是没有生灭的;我何必去追求,自性本来是一切俱足的;我何必去犹疑,自性本来是没有动摇的;我何必去贪恋,自性本来就能产生万法。”
后来,大弟子神秀知道师父已经把衣钵传给慧能后,心里非常不高兴,于是弘忍祖师便告诫神秀说:“人必须看清自己的本性,只要你的存在是真实的,万物的存在也是真实的,这样,你将会发现万象的变幻无常,都是法尔如此,都是真性实相。能够有这种见地,才是最高的菩提自性,也是最高的智慧。如果你的每个念头都能明心见性,那么世界上便没有任何东西阻碍你。”
弘忍祖师的这段顿悟便是对“心存净土”的一番诠释,在凡尘俗世中,我们的内心应“无所住”,不要像神秀一样,被外界的纷繁人事所干扰,而应心无所住,心无所念。这样,方能找到我们人心的“自性”,方能在俗世中找到一片心灵的净土。
现实生活中,常常有些人认为自己的内心就像明镜台一样,需要常常去佛拭,不断擦亮自己的内心世界,希求外界能够少一些干扰。殊不知,真正能够在红尘中保持一颗淡泊之心的人,则是像慧能一样,能够在心中保持一颗清净无为的心,做到“心中本无物,无处惹尘埃”。
保持内心的安宁就是要给自己增加一些学者睿智,真正认清自己,真正与自己相处、交流、对话。在宁静中,真实的声音才会从心里流出来,一剪闲云一溪月,一程山水一年华。一世浮生一刹那,一树菩提一烟霞。静心而清心,保持内心的安宁,应该是我们一生不变的追求!
【禅悟人生】
从古至今,但凡修行者都十分注重“内心安宁”,清除身心的杂念,渐渐进入到澄澈的境界。对此,真正的禅宗就是要求人们能把握自己的心,让自己的心不那么散乱,心安身安,无论遇到顺境还是逆境,自己的心都不受任何外在的影响,从容而不乱。
【莲花妙语】
看清自己是保持内心安宁的最艰难的前提,学会在宁静中与自己相处,明白自己究竟有多大的力量,才能够学会如何举重若轻的去四两拨千斤。只有理解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你的心就会被有序地整合起来,生活就会轻松许多,才不会在人生的战场上落荒而逃。因此,内心安宁才会萌生源于心灵深处的力量,这个力量不是来自外部的强迫,而只有不断充实自己的这种力量,才能够面对世间的各种诱惑,而心静如水,岿然不动,这才是真正的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