屯溪老街
到了安徽黄山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所在地——屯溪的当天晚上,不待休整,就着夜景匆匆逛了一趟屯溪“老街”。
去黄山之前,拜读了王振忠先生著文、李玉祥先生摄影的《徽州》一书。未到屯溪,先读这部图文并茂的书,使得我对古徽州的历史文化和人文景观已有了大致轮廓,尤其对屯溪“老街”的照片影响更深。因了这种“缘”,一到屯溪黄山国际大酒店安顿下来,就决定先去一睹“老街”的尊容。
由住处往“老街”,前行大约1.5公里地。华灯映照着不是十分宽阔的路面,不时有各种旅游样式的车穿梭而过。我走在路右边的人行道上,桂花的馨香不时地飘过来,心境很好。人行道边上有栏杆相护,护栏外就是一条河,似乎听不见水流声,但河对岸马路上的灯光映照在宽阔的河面上,悠悠晃晃的,有一种波动感。沿着护栏直走,一片灯火通明处,会让你感觉到可能是“老街”了。
一打听,果然是。
我沿着“老街”,伴着灯火,真是走马灯似的从这头踱到那头。一家接一家的店铺,琳琅满目的“古董”,穿梭而过的游人,我无法去仔细观赏各种物儿,也无法感觉这街景,似乎是在什么都想,什么也无法想得透的思维中感觉了“老街”。我清楚,这里要来好多次的。
风和日丽的日子,我再次来到了“老街”。
步入“老街”的门楼上有一块硕大古朴的牌子,写着“老街”两个大字,字体潇洒得让人心醉。古色古香的赭石色底板上,刻着翠竹一样绿颜色的字。“老街”的牌匾就横悬在进入“老街”的牌楼正面。
“老街”的路面不是现代的柏油马路,是齐齐整整的清一色的石条铺就的。踩着这石条路,如同走进了遥远的古徽州。“老街”的街面不宽,两边是林立的木楼街坊,建筑格局古朴典雅,门饰雕楼,古色古香,青砖小瓦马头墙,错落有致,夹道延伸,前店后坊,楼上住人楼下营业。“老街”长1.5公里多,包容了数百家店铺,是古徽州商业文化高度集中和繁荣的地方。这里有百年老店如胡开文墨庄、程德馨酱园、同德仁国药,有百年的书画古玩店如徽宝斋、四宝堂、汲古斋等。整个“老街”扑面而来的是匾额、旗招、茶楼、酒肆和鳞次栉比的古玩店。作为文化人,这“老街”的徽砚、徽墨、徽纸、徽雕是最让人心动,最具魅力的。正因为如此,这“老街”被誉为“现代宋城老街”,凡是到屯溪旅游观光的人,怎么能不到“老街”一游呢?
据屯溪地方文化史料记载,“屯溪”之名因水而来。“溪者,水也;屯者,聚也。诸水聚合,谓之屯溪。”对屯溪的山水和文化景观有点熟悉了,我觉得以“屯溪”相称,是古徽州多元文化的集中体现。屯溪,远有青山如黛,树影婆娑;近有横江与率水相聚,新安江环绕迂回。屯溪开发于秦汉,明清之际徽商在这里崛起,三百多年间这里一直是“茶务都会”。研究徽商的史料文字说:徽商遍天下,无徽不成商,无徽不成镇。现在看来,屯溪“老街”实际上是徽商三百多年经历的一个缩影。你说,为何称“老街”不是来历清楚了吗?但它的确是“老街”。
徜徉在这“老街”,岁月留在这里的一切真是让人要发怀古之幽情;漫步江边,同样让人会想起那些演绎过屯溪历史的人物。唐人李白、宋人苏舜钦诸人,虽没有步过屯溪“老街”,却饱览过潆绕屯溪的绿水,留下了描写屯溪景色的诗句。现代散文大家郁达夫曾于1934年游览屯溪,写下了《屯溪夜泊》的诗,盛赞屯溪:“新安江水碧悠悠,两岸人家散若舟。几夜屯溪桥下梦,断肠春色似扬州。”画家叶浅予游屯溪后,也留下了纪游诗《志游》:“为慕屯溪一条街,朝发排岭绿波间。舟车奔驶三百里,身临长街日已斜。街市尝印宋人脚,商肆犹存古梁槛。皖南留得此文物,好教古貌呈新颜。”屯溪江水,将古今连在一起,江水流走了,故事却留了下来。当游人步入这“老街”时,“老街”如同一个目睹过世事沧桑、看惯春花秋月的见证者,它会将数百年间积淀在这里的流金岁月和演绎过的辉煌故事用无声的语言讲述给人们。
千年前的文人领略过屯溪的自然景观,笔下的屯溪山水很美;近三百年间文人游览过、倾慕过屯溪“老街”的繁华景象,同样留下了步入屯溪“老街”的感觉。
屯溪“老街”是让人留恋的。离开屯溪的当天,我又一次去过“老街”。我想,这是告别,日后,我依旧向往。
2000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