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像成功人士那样思考
思考的能力是人类最宝贵的财富。你的思考决定了发生在你身上的一切,因为人的反应、态度、行为都可以在思考中找到答案。所以,我们应像成功人士那样思考,考虑自己想要的以及如何去取得它。
1.成功者放眼希望
遇到问题时,成功者总是想:不错,还有出路;而失败者总是想:山穷水尽了。其实,这是一个思维模式的问题,也可以说是一种循环模式:看到希望的人总是能把事情做成功,因而他就有了这种成功者所具备的思维和判断;而眼中只有绝路的人却只能一次次地看着别人的成功望眼欲穿,他的思维已经决定了他失败的必然。
其实,成功的人必定都是思维变通的人,这种变通表现在他们思考问题时总是能找到解决的办法,告诉自己:这是可以解决的,这是能够成功的。
有一位秀才要进京赶考,出发前两天他一连做了三个梦:第一个梦是自己在墙上种白菜;第二个梦是一个下雨天,他戴了斗笠还打着伞,第三个梦是跟他心爱的表妹脱光了衣服躺在一起,但却背靠着背。
这三个梦似乎有些深意,秀才第二天就告诉了他的一个落榜三次放弃考试的朋友。这个朋友一听,连拍大腿说:“你还是别去了。你想,高墙上种菜不是白费劲吗?戴斗笠打雨伞不是多此一举吗?跟表妹脱光了躺在一张床上了,却背靠背,不是没戏吗?”
秀才一听,心灰意冷,打算就此放弃,不再上京了。推举他的县官是上一届科举的举人,看到他没有和别人一起上京就到他的家里问:“你怎么没有上京呢?”
秀才把这些告诉了他,县官乐了:“哟,我也会解梦啊。我倒觉得,你这次一定要去考。你想想,墙上种白菜不是高种(中)吗?下雨戴斗笠打伞不是说明你这次有备无患吗?跟你表妹脱光了背靠背躺在床上,不是说你翻身的时候就要到了吗?”
秀才一听,觉得更有道理,于是精神振奋地去参加考试,居然中了个探花。
这个秀才如果用一个失败者的思维去考虑他此次的科举考试,想必是要一败涂地的,甚至连搏一搏的机会都会放弃。而若以一位成功者的角度去考虑,一切就都还有机会,还有胜算。在成功者的思想中,一切都是可以经过努力解决的,成功是可以用奋斗换来的。
成功的企业家总是在别人看来毫无希望的地方看到了希望,于是在他们这种思维控制和选择下的投资,总会收到意想不到的回报。
1966年底,中国内地爆发了轰轰烈烈的“文化大革命”,并很快波及香港。1967年底,北京发生了“火烧英国代办处事件”,并触发了香港的“五月风暴”。这使得刚刚开始恢复了一些生机的低迷香港房地产市场又一次处于迷雾笼罩之中。
“中共即将武力收复香港”的谣言四起,香港人心惶惶,并引起了二战后香港第一次较大的移民潮。移民以有钱人居多,他们纷纷贱价抛售自己的房产。新落成的楼宇无人问津,整个房地产市场卖多买少,有价无市。房地产商、建筑商们无不焦头烂额,一筹莫展。
商业骄子李嘉诚也时刻关注着时局与房地产市场的动向。他从香港传媒上得到的全是“不祥”的消息。但他明白,香港“五月风暴”与内地“文革”密切相关,李嘉诚也通过一些渠道看到了内地群众散发的一些小报,他从中获悉,8月份内地的武斗已经逐渐得到控制,趋于平息。据此看来,香港“五月风暴”不会持续太久。
并且,李嘉诚从宏观上坚信,世事纷争,乱极则治,否极泰来。他相信中国政府不会以武力收复香港。道理其实很简单,中国政府若要收复香港,1949年就可以趁解放广州之机一举收复,何必等到现在?当年中国政府没有武力收复香港,是希望保留一条对外贸易的通道,这样对中国政府是较为有利的。现在,国际形势和香港的特殊地位并没有改变。因此,中国政府收复香港的可能性不大。
正是在这种思维的分析下,李嘉诚毅然做出了“人弃我取,趁低吸纳”的战略决策,并且将此刻看作是千载难逢的商业拓展良机。
于是,李嘉诚在整个房产业都在抛售的大势中逆流而行,不动声色地大量吃进。
李嘉诚的行为确实需要非凡的胆识和气魄。不少朋友为他的“冒险”行为捏着一把汗;同业们也在等着看他的笑话。
可是李嘉诚依然不改初衷,继续逆潮流而行。
这个最大的地产危机,一直延续到1969年。历史证明了李嘉诚的判断是正确的,他以一种成功者的思维,正确地分析了糟糕的时局,在混乱中看到了希望,并取得了事业上的一次大跃进。
1970年,香港百业复兴,地产市场转旺。此时,李嘉诚已经聚积了大量的收购产业,并将它们出租。这些房产从起初的12万平方英尺,发展到了35万平方英尺,每年可获得的租金收入达390万港元。
李嘉诚无疑成为了这场地产大灾难的大赢家,他利用一个成功者的思维,把别人臆想的灾难变成了自己的机遇。有人说李嘉诚是赌场豪客,侥幸取胜。或许只有李嘉诚自己心里清楚,他的惊人之举,是一个经过深思熟虑的成功者所应该做出的。应该说,正确的思维使他看到了绝境中的希望。
像成功者一样思考,在困境中至少我们还有一种战胜一切的武器:以成功者的思维衡量,我们还有希望。若你是一个不满于现状并追求成功的人士,记住:如果你改变了思维,你就改变了生活。
2.站得高,看得远,走得顺
情高才使众山小,心阔方显天地宽。成功者总是站在高处俯视,所以一切尽收眼底;成功者总是看着远方,因此一切尽在掌中。
不在小得失上斤斤计较,不在小恩怨上徘徊停留。只有这样,才能发展自己宏观和长远的发展规划。窝里斗,争权夺利,明哲保身,这都是心胸狭小的表现,运用这种思维方式行事的人永远做不成大事。我们应该牢记:有多大的心胸就有多大的发展,有多远的展望就有多长的胜利。
成功的思维方式是:站在高处,看向远方。
站到高处看远处是一种思维模式,也是一种眼光、一种心胸、一种魄力。站到高处看远处是对自己长期发展的一种思考和规划,它也是站得高看得远的必要条件,要想成为赢家,就必须要站在高处,保持高姿态,看到前景和发展。只关注眼前的困难,畏首畏尾,原地打转,是永远也不会成功的;只在乎蝇头小利而忘记了长远发展也不会笑到最后。
欲成大事者是必有广阔胸襟,斤斤计较是街头小商小贩之所为。目光短浅、患得患失注定了一个人不会取得大成就。一位成功者的思维是不计眼前得失,不为近期小利而迷失方向。这也是李嘉诚做生意所表现出来的思维模式。
亚洲的金融危机过去之后,李嘉诚奉行“继续扎根香港,但同时也不排除在海外寻求投资机会”的经营策略,俯瞰整个世界市场,加快了向国际化发展的进程。
李嘉诚早已认识到了科技的力量,并悄然着手在欧洲、美洲、亚洲以及非洲扩建自己的“通信产业王国”——和黄通讯公司。
1989年,李嘉诚在英国和记电讯注资84亿港元收购了一家英国电讯服务公司,并开始涉足于英国的电讯市场。但此番却出师不利,新购的公司处于长期亏损状态。
1992年和黄公司在英国推出的CT2移动电话服务,名为RABBIT(兔子)。因为它只能打出却不能打入,跟这一时期的电讯服务技术相比,要逊色得多,因此它没有引起更多客户的兴趣。一年后,“兔子”败下阵来,并宣布死亡。和黄也身受重伤,因此留下了巨额负债。
李嘉诚说,电讯业务是未来集团发展的重点,他思考的是5年、10年,而不是1年、2年,他已知道和黄未来5年内要做什么。
5年内,和黄集团并非总是一帆风顺,其中经历了不少的曲折和艰难。但李嘉诚一直站在高处,认为未来的趋势就是电讯业的迅速发展。
终于,李嘉诚在1994年将电讯业务重新包装,改名为“橙”(Orange)后,推出的GSM移动电话服务业务逐渐被消费者所接受、喜爱,手提电话的销售也不错。
即使是他经营的Orange,也是历经了数年奋斗才有今天的结果。
但无论经历多大的困难,李嘉诚都凭着他对未来趋势的正确分析和把握,绝不轻言放弃。在市场普遍对该业务不看好的时候,他还曾经亲自出面澄清市场上有关它的一切传言,表示将继续支持和黄在英国的电讯事业。
果然不出李嘉诚所料,仅仅几年的时间,和黄集团便从“橙”身上取得了惊人的回报。李嘉诚在发展电讯业务上的坚持不懈,与他往日在商战中一见不利,及时撤退的作风,大不相同。难道这是由于他偏爱电讯业吗?当然不是。无论是他继续进取还是退避三舍,都是放眼未来,从该项业务是否有前途考虑的。有利则进,无利就退。这种立足高处、放眼未来的思维,使得李嘉诚的事业在竞争激烈的商场上总是立于不败之地。
这是一种有着丰富商业经历之后成功者的思维方式。对于一个真正的商人来说,他看到的是长久,是大局。
说起来也许容易,但做起来可并不简单,这主要是与一些人的思维定式有关。看到眼前有利可图,就坚持,就继续;一旦现在或近期无利可取了,就赶紧收手,而不去为前景考虑,不去为大局着想。
做大事的人,总是站在高处的人。会当凌绝顶,是一种风度、一种气质,更是成功的思维境界。站得高,才能看得远,前途才会尽收眼底,你才会在未来的成功之路上走得更坦荡。记住:要像个成功的大人物一样,站在峰顶看远方。
3.反思才会进步
因果定律认为,每一个结果都有一个或多个特定的原因。这条定律表明:每一个事件的发生都有理由。商业上和个人生活上的成功或失败都不是偶然的。成功者之所以总是立于不败之地,是因为他们总是会找到这种必然性所导致的原因。学会反思,才能发现问题;经常反思,才会总结经验;善于反思,才会汲取教训。成功者的又一个思维习惯是:向前看的同时,同时“向后看”——反思,不断地反思。
古人云:君子一日三省吾身。要成功,就要善于反省,善于总结。不反思就不知道问题所在,也就无法找到前进的出路。
有个伐木工人在一家木材厂找到了一份工作,报酬不错,工作条件也好,他很珍惜,于是下决心要好好干。
第一天,老板给他一把锋利斧子,并给他划定了伐木的范围。这一天,工人砍了18棵树。老板说:“不错,就这么干!”工人很受鼓舞,于是第二天,他干得更加起劲,但却只砍了15棵树;第三天,他加倍努力,可是却只砍了10棵。
工人觉得很惭愧,跑到老板那儿道歉,说也不知道怎么了,好像自己的力气越来越小了。老板就问他:“你上一次磨斧子是什么时候?”
“磨斧子?”工人很诧异地说,“我天天忙着砍树,哪儿有工夫磨斧子!”
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当你觉着工作吃力的时候,就是该反思、该磨刀的时候了。坐下来想一想,你究竟错在哪里?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一味追求效果,不假思索地蛮干,是不可取的。
人生的旅途上并非一马平川,我们难免跌倒。
跌倒后不再爬起来的人会想:“与其还要跌倒,还不如不再跌倒”,但他并不反省为什么会跌倒,认为跌倒是理所当然的。而有的人,却只是趴在地上,一直喊疼。成功者的思维是跌倒后,先想想自己为什么会跌,然后爬起来,继续前进。
钢铁业巨头卡内基的事业刚起步时,在密苏里州举办了一个成年人教育班,并且陆续在各大城市都开设了分部。他花了很多钱在广告宣传上,同时房租、日常办公等开销也很大,尽管收入也不少,但在经过了一段时间后,他发现自己连一分钱都没有赚到。由于财务管理上的欠缺,他的收入竟然刚够支出,自己一连数月的辛苦劳动竟然没有什么回报。
卡内基很是苦恼,不停地抱怨自己的疏忽大意。这种状态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他整日里闷闷不乐,神情恍惚,甚至无法将刚开始的事业继续下去。
最后卡内基找到了中学时的生理老师乔治·约翰逊,此时,他已经是远近闻名的企业家。
“不要为打翻的牛奶哭泣,坐下来好好想想问题出在哪里?”
聪明的人一点就透,老师的这一句话如同晴天一声雷,卡内基的思维顿时转变,苦恼马上消失,精神也振作起来。
“是的,牛奶已经被打翻了,漏光了,怎么办?是一直看着被打翻的牛奶哭泣,还是去做点儿别的?”
于是他仔细整理了所有账目,发现许多钱花在了不必要的地方,还有一些课程的设置也存在问题。于是,经过仔细地思考、计算,他重整旗鼓,终于在第二个学年取得了可观的收入。
记住,被打翻的牛奶已成事实,它不可能被重新装回瓶中,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坐下来好好反思,找出教训,然后重新开始。
要成功,就要学会成功者思考问题的模式;他们不但对前途高瞻远瞩,运筹帷幄,而且不停地自我反省、自我批评。只有这样,他们才不会把小错酿成大祸;只有这样,他们才会不断完善,日趋进步。记住:做事情,要眼看前方,也不要忘记时时反思已走过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