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立德树人是高校党建的根本目标(3)
一是加强理论学习。坚持每年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广泛吸引青年教师参加报告会、党员论坛和主题征文等活动,做到理论学习全员覆盖。坚持理论宣讲,学校领导带头、校内外专家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组成宣讲团,深入院系作辅导报告50多场次,举办京师求是大讲堂100余场次。创新学习载体,开辟网上党校,正在建立在线学习社区。坚持以研促学,搭建跨学科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近100位青年教师参加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研究等方面取得重要成果。
二是组织社会实践。青年教师“国情考察、理想教育和智力支教”三位一体社会实践活动已坚持20多年,近600名青年教师参加。组织青年教师赴井冈山、西柏坡、延安等地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坚定了理想信念。每年选派优秀青年教师全程参加“百千万实践育人工程”,指导学生社会实践。每年投入专项经费,组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进行社会考察,深入了解国情、社情、民情。
三是吸引优秀青年教师入党。青年教师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已坚持27年,培训教师1500多名。把支部建在团队上,启动党员教师和青年教师“1+1”引航计划,发挥党员教师的思想教育引领作用,注重发展高层次人才入党。从英国剑桥大学到我校工作的祖莉莉博士,受到身边党员的教育和影响,积极申请并加入了党组织。目前,我校青年教师中党员比例达到70%,他们在各项工作中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
二、坚持立德树人,践行“学为人师 行为世范”校训精神
师德建设是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灵魂。学校实施立德铸魂计划,把加强师德建设、践行校训精神作为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内容。
一是深入开展师德教育。学校制定实施师德规范和教师行为准则,把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列为教师的第一规范。组织校训精神大讨论,举办师德建设论坛,将师德教育作为新入职教师培训必修课,推进师德建设常态化、制度化。
二是发挥师德典型示范作用。每年由学生评选十佳教师,坚持开展教书育人先进个人和感动师大新闻人物评选等。近五年,先后有180人次获得上级和学校表彰。坚持每年由学生对师德师风进行评价,在满分5分制的评价体系中,总体评分都保持在4.5分以上。
三是健全师德考评制度。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考核、聘任和奖励的首要依据,严格执行师德一票否决制。健全学术不端行为惩防机制,努力营造崇尚师德、潜心教书育人的良好氛围。
三、坚持助力专业发展,提升青年教师教书育人能力
促进专业成长发展是做好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关键。学校在为青年教师服务中体现思想政治工作的导向性和感召力。
一是重点倾斜,实施青年教师支持计划。设立学校和院系两级科研启动经费,为新入校青年教师提供资助。设立京师青年教师出版资助基金,每年资助100万元,扶持优质教材和学术成果出版。设立励耘青年教师奖励基金,200多名青年教师获得表彰。近五年,33人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
二是创新载体,持续举办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我校首创的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已连续举办21年。近五年,青年教师全部参加了学校的培训和院系预赛,名师点评,提升了青年教师的教学艺术。260名青年教师在学校和市级比赛中获奖,带动了学校教育教学水平的整体提升。
三是搭建平台,促进青年教师业务能力提升。组建教师发展中心,目前已入选首批国家级教师教学发展示范中心。设立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发展项目,已资助180多名教师。设立青年教师出国培训项目,每年选派近百名青年教师出国研修,提升国际化水平。
四、坚持为青年教师排忧解难,增强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
解决实际问题是做好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着力点。我校实施和谐校园建设计划,解决青年教师后顾之忧。
一是改善工作和生活条件。近五年,学校新增办学空间15万平方米,缓解了青年教师办公条件紧张的状况。通过建设和团购等方式,为1200多位教师改善了住房条件。学校将在新校区附近建设1000套青年教师周转公寓。妥善解决了青年教师子女入学问题。
二是不断完善薪酬激励机制。实施京师英才奖励支持计划,每年拿出500万,重点资助200名青年教师。学校提出未来五年用于发放津贴的经费数额倍增,向青年教师倾斜。
三是营造和谐文化氛围。实施教师健康促进计划,体育馆每周固定时间向教师免费开放。建立合唱团等20个社团组织,举办青年教师文化沙龙。成立青年教师专门工作委员会,支持他们积极参与学校的民主决策和管理。
加强和改进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长期的任务,我们要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进一步增强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为加快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提供坚强保障。
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中的作用
不断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是检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重要标准。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着力培养大学生的执著信念、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文化素养,既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题中之意,也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应有之意。北师大深入贯彻中央16号文件精神,做到“四个坚持”,即坚持理论武装、坚持学术引领、坚持知行合一、坚持文化育人,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一、坚持理论武装,坚定大学生永远跟党走的执著信念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高校是教育培养青年人才的重要园地,是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武装青年的重要阵地。北师大坚持以理论武装为根本、以理想信念为核心、以爱国主义为重点、以学生党建为龙头,深入开展主题教育和理论学习活动,深入开展基本国情和形势政策教育,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宣传,培育学生的爱国主义、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坚持理论武装头脑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前提,是推进人才培养的根本动力。我校在青年学生中深入开展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教育,组织全校学生党支部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支部读书会,通过开展“坚定理想信念,争做时代先锋”理论学习月等活动,开展“创先争优”主题教育活动、“继承革命传统,励志成才报国”纪念建党90周年“七一红色行动”系列主题教育活动等,引导大学生自觉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头脑,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主义荣辱观。
加强组织建设,强化党员意识,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途径。学校切实加强学生党组织建设,夯实学生组织基础,本科生实现了“一年级有党员、二年级有党小组、高年级有党支部”,研究生党组织在支部建在班上的主导模式下,尝试在学科、实验室、课题组中建立学生党支部。学校不断强化入党积极分子培训,吸引优秀学生入党为党组织输送新鲜血液,学生党校“青年共产主义者培训班”自1982年到现在已持续开设30多年,影响越来越大。学校重视发挥学生党员的日常示范引领作用,要求学生党员“在平时能看得出来,在关键时刻能站得出来”,充分发挥学生党员在重大活动、安全稳定工作以及和谐校园建设中的先锋模范作用。
二、坚持学术引领,培养大学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
育人为本,创新为要。拔尖创新人才大多经历过多元复合的知识积累过程,注重将基础知识的广博与专业知识的精深紧密结合起来,注重把握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共通性。
北师大秉承“学为人师 行为世范”的校训精神,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始终坚持培育青年学生求真务实的学术品质。学校坚持在学生中强化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弘扬求真务实、严谨自律的科学精神,通过形式多样、富有实效的教育实践活动,包括在新生入学教育、入党积极分子培训、日常思想政治专题教育、毕业生职前教育中专门开设学术道德规范教育等,使学术诚信意识深深根植于学生头脑中,逐步内化为维护学术尊严、恪守学术道德的精神追求和行动力,激励学生立志成为学术道德和良好学风的维护者,勇于承担学术责任和科研创新的践行者。
北师大遵守拔尖创新人才成长规律,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学校设立了“本科生科研基金”和“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培育基金”等,鼓励学生进行科学研究和科技创新。学校设有研究生“治学·修身”系列学术论坛,以院士大师讲坛、青年学者论坛、学术沙龙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探索学术前沿。学校坚持举办“京师杯”课外学术科技竞赛,组织参加“挑战杯”学术科技竞赛和创业计划大赛等活动。学校大力实施国际化战略,坚持“请进来、走出去”并重,支持优秀学生以公派留学、中短期交流访学、参加国际学术会议等方式赴境外学习交流,拓展学生的国际化视野,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
三、坚持知行合一,增强大学生服务社会的实践能力
育人为本,知行合一。开展社会实践是对青年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有助于促进青年学生了解社情民意,增长服务才干,有助于青年学生锻炼意志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
北师大高度重视社会实践活动,大力推进“百千万实践育人工程”:每年至少组织一百支社会实践队伍、一千人次学生参加暑期社会实践和社会调查活动,至少一万人次参加各种志愿服务活动,突出专业特色,结合就业导向,积极鼓励学生深入西部农村、了解社会基层,引导学生把论文做在祖国大地上,做到经济社会发展第一线,在服务社会中增长知识和才干,推进了社会实践工作的制度化、基地化、项目化、品牌化建设。
开展志愿服务,有助于培养学生主动适应社会的能力。北师大学子以“白鸽青年志愿者协会”等社团组织为平台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开创了“支教服务队”、“民工学校”、“博物馆志愿讲解”、“一帮一助学”、“打工子弟学校支教”等独具特色的志愿服务项目,把志愿者工作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提升大学生基本素质等工作相结合,取得了良好效果。学校荣获了第六届北京青年志愿服务行动优秀服务集体等荣誉称号。
四、坚持文化育人,提升大学生自觉自信的文化素养
育人为本,文化为基。北师大已经走过了110多年的历程,积淀了“爱国进步、诚信质朴、求真创新、为人师表”的优良传统,形成了“治学修身,兼济天下”的育人理念。进入新的历史时期,北师大弘扬优良传统,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让学生在潜移默化的校园生活中感受优秀文化的熏陶,不断提升青年学生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我校坚持以“建设一流校园文化,营造良好育人氛围”为指导思想,构筑起“重点突出、节奏鲜明、服务型、菜单化”的校园文化活动格局,形成了一系列具有全国影响的品牌活动。我校发起的北京大学生电影节创建于1993年,已经连续举办十九届,在教育、文化和影视界产生了广泛深远的影响。我校发起的“5·25”大学生心理健康节已经成为全国大学生共同的节日。我校学生创作的话剧《最后的小丑》在北京市第三届大学生戏剧节上获得最佳女演员、最佳编剧、最佳剧目等奖项。北国剧社自编自导自演的五幕话剧《枣树》,在第九届共青团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的评选中,作为唯一一个业余团体荣获优秀文化作品奖。以我校女足为班底的中国大学生女子足球队在第26届世界大运会上获得冠军,展现了中国当代大学生的精神风貌。2010年,我校荣获了教育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特等奖。
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把立德树人作为工作目标,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服务学生成长成才作为核心任务,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学生头脑,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不断提高学生的政治理想、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文化素养,为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提供坚实的政治保障和思想保障。
作者:刘川生,原载《光明日报》2012年7月3日
努力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化水平
北京师范大学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中央16号文件精神,始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学生党建为龙头,创新教育模式,优化管理机制,强化服务能力,大力推进大学生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向精细化、纵深化发展,不断提高大学生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和科学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