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思想理论建设是高校党建的首要任务(2)
坚持发挥高校的文化引领和辐射作用,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贡献。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高校提供强大的文化和精神支持。北京师范大学在基础科学尤其是人文哲学社会科学等方面具有优势。近年来,抓住国家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契机,努力推进学科体系、学术观点、科研方法创新,鼓励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为党和人民事业发挥思想库、智囊团的作用。经过不断实践探索,北京师范大学已经形成一系列文化品牌,如大学生电影节、“5·25”大学生心理健康节、白鸽青年志愿行动、红色“1+1”学生支部与农村党支部共建等,这些文化品牌有的被推广成为高校和社会的文化品牌,产生了广泛而积极的社会影响。尤其是在抗震救灾和灾区重建中,北京师范大学发挥学科和人才优势,搭建有利平台,成立汶川地震应对政策专家行动组,海内外200多名专家参与,深入和坚守灾区一线开展心理援助、教育重建、灾民安置与灾区重建研究等,向中央提供了近40份政策建议报告,以实际行动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作出贡献。
作者:刘川生,原载《中国高等教育》2009年第10期
将高校学习型党组织建设落到实处
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是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战略任务,也对新时期高校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创建学习型党组织,既有利于推进理论创新和发展,提升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科学化水平,也有利于弘扬大学精神,营造追求真理、推进知识创新的浓厚学术文化氛围。面对新形势和新要求,发挥高校学术文化组织的优势,运用得天独厚的学习资源和条件,把学习型党组织建设落到实处,是高校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把握高校学习型党组织的时代特征
学习型组织是能够提供开发未来创造能力的组织。高校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就是要树立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学习理念,健全符合师生特点和需要的学习机制,把开展学习与人才培养、教学科研、学科建设和社会服务等相互融合、相互促进,从而实现引领先进文化和推动知识创新的目标。高校党组织结合自身特点,创建学习型党组织,需要把握四个基本特点。
一是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终身学习是要把组织的发展和个人的成长看成是连续不断的学习过程,尤其是在信息网络时代,互联网构建了全球性的知识网络,学习条件、环境和方式发生根本变革,同时带来教育内容、方式以及科研模式转变,这是步入信息化时代各国高等教育面临的最严峻的挑战。高校建设学习型党组织需要适应时代要求,深刻研究信息网络环境下教育教学的规律与特点,在教育创新中发挥示范作用。同时促进党建工作与人才培养、教学科研、学科建设相结合,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高校全面发展方面的保障与促进作用,使党建工作落到实处。广大党员和教师要把人才培养作为主要工作职责,把主要精力放在教育教学上,把专业知识学习与多学科知识学习结合起来,在学习中创新教学内容和方式,探索教与学的新方法,实现教学相长,提高教育质量。
二是明确学习的战略目标,坚持高校发展目标与党组织建设目标的统一。高校建设学习型党组织要坚持学校发展的目标和党组织建设目标相互融合,相辅相成,有机统一,而不是两张皮。院系层面,分党委、党支部要把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与学院发展相结合,与促进学科专业发展相结合,党组织积极为党员之间、师生之间、不同学院学科之间搭建思想交流和学术研究平台,党建工作紧密围绕高校发展目标,与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紧密结合起来,达到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目标。
三是健全学习机制,坚持党员个人学习与团队学习的统一。个人学习是个人的自觉追求和成长的内在动力,也是符合高校党员和师生特点的主要学习形式。重视团队建设,积极探索把党支部、党小组建立在教学科研团队上,让党的活动进入教学科研主战场,从而提高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党员个人学习与团队学习要有健全的运行机制包括激发自我超越的学习动力机制、完善的学习管理制度、科学的考核机制以及平等的学习交流机制等。要逐步完善条件,包括适宜的学习时间与空间,以及相应的学习经费等。要把学习机制和制度建设尤其是普通党员的学习培训和理论教育纳入到学校制度建设的整体规划中,并作为基础性工作,明确目标和要求,实现党员学习常规化、制度化。
四是培养持续创新能力,注重理论学习与推动实际工作相结合。高校是知识创新的重要阵地,提升创新能力是高校的内在要求,也是党组织保持旺盛生命力的根源所在。高校建设学习型党组织要抓好学习型领导班子建设,发挥表率和示范作用,不断提高把握信息化时代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和特点的能力。坚持开展学习与推动工作相结合,找准党建工作与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的契合点。把学习作为创新的原动力,增强服务国家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识,积极推进科研创新,从而更好地服务社会。
二、找准高校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高校党组织建设还不能很好地适应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工作内容和方式创新不够。基层党组织尤其是教师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没有凸显,广大党员的思想理论素养有待提高,集中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学习还不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知识经济时代深刻改变着人们的学习方式,对学习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项研究表明:19世纪以来,知识更新周期逐渐缩短,进入21世纪后,知识更新周期已缩短为2~3年。当今中国已进入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对推进高等教育改革发展以及培养创新型人才提出了明确要求,凭借以往的知识和经验积累已经难以胜任当前教育创新的重任。目前我们的学习尚不能完全适应时代展的要求,对新形势下高等教育发展规律研究不够,对创新型人才培养缺乏系统深入的探索。
二是学习还不适应工作需要。大学的学科之间界限逐渐消融,学科之间的联系日益明显,高校十分重视学科交叉融合与发展,鼓励把交叉学科和新兴学科作为学科建设新的增长点。但是有的教师和党员由于学习目标和要求不明确,对于能促进工作的学习内容,特别是跨学科知识的学习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加之高校教师的工作压力较大,因此,工学之间的矛盾比较突出,尤其是认为理论学习与个人的工作和业务没有直接关系,导致学习的积极性不高。
三是学习能力建设还有待加强。高校受评估、升格、排名等影响,过于关注教师的学历层次、职称条件等硬件指标,淡化了对教师的师德师风、思想水平等软件指标的要求。在评优评奖、科研评审和学术评价中,过于注重量化指标,一些管理制度缺乏人文关怀,这一方面导致教师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弱化;另一方面致使教师和党员的责任感、义务感、荣誉感淡化。
三、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高校学习型党组织建设
高校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是我们党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党建与学校、学院发展相结合,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与促进广大师生的成长发展相结合,教师党建与学生党建相结合,深化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党政工齐抓共管,相互配合,相互促进,在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方面进行不懈探索与实践。
解放思想,创新理念,明确目标与任务是高校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重要前提。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时期,我国也正处在发展的关键期,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当前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紧迫任务,需要强有力的人才支撑,高等教育肩负着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时代使命,高校建设学习型党组织要把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作为首要目标,广大教师要在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中更好地体现个人的学术价值。在高校发展过程中,学校发展目标和愿景与个人成长发展密切相关,广大党员和师生要自觉把确立和实现学校发展目标和愿景纳入学习计划,融入学习过程之中。当前,《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即将颁布实施,学校把学习贯彻规划纲要精神与制订“十二五”发展规划紧密结合,就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学科建设、完善管理体制机制等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和思想的碰撞交流,增强了师生推进教育创新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坚持理论学习与深化理论研究相结合是高校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基本要求。注重党建理论创新是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重要品质。高校建设学习型党组织要与时俱进,结合高校实际,加强理论特别是党建理论学习和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党委十分重视党建理论研究,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学科优势,搭建了高校党建研究中心和党建研究基金两个重要的理论创新平台,不断提升理论研究水平。北京师范大学高校党建研究中心承担了中央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项目《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出版的“高校党建研究丛书”(六卷本),是第一部系统论述高校党建工作的学术丛书。北师大党建研究基金自2006年设立以来,截至目前学校共投入经费近60万元,先后支持课题研究近百项,出版了《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创新研究》等多本著作。各个学院发挥专业优势,举办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等专题讲座,促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
创新学习内容、形式和学习制度是高校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必然要求。学校对领导干部、教师党员、学生党员和离退休党员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对不同学科专业、知识层次、职称职务以及学习背景的教师,坚持分层分类指导,鼓励各院系结合自身特点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学习教育活动。学校党委理论中心组制订学习计划,以专题讲座为主要学习形式,坚持集体学习,集体探讨。以举办中央和国家机关司局级干部自主选学专题班为契机,面向校内管理干部开放,采用“菜单式”的设计,根据需要自主选学,增强学习的主动性与有效性。每年召开基层党建经验交流会,同时由校领导带头深入基层开展党建调研,实事求是分析研究解决党建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通过举办“国情考察、理想教育、智力支教”三位一体的社会实践活动,不仅增强了党建工作的吸引力,而且使党员从社会服务中受到教育和锻炼,提高党性修养。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搭建网上学习平台,加强教师之间的沟通交流和学习。学校还建立了党建基金制度,支持富有创新的基层党组织学习教育活动。学校每年“七一”召开表彰大会表彰优秀共产党员和先进党组织,并增选优秀党员团队、基层党建创新成果奖,学校十佳共产党员、分党委示范点和党支部示范点,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榜样示范作用。搭建跨学科、跨院系的学习交流平台,探索党支部、党小组建在教学、科研和学生工作等多种形式的工作团队上,提高团队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加强大学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是高校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重要条件。大学文化从本质上说是崇尚学习、崇尚创新的文化。高校建设学习型党组织要把文化建设作为重中之重,形成鼓励学习、协作学习、热爱学习的良好文化环境,把文化熏陶、道德培养潜移默化作用于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北京师范大学开展了“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校训精神大讨论,不断深化教师对校训精神和大学文化的认同,进而使教师在教书育人的实际工作中自觉践行。以“世界读书日”为契机,组织鉴赏阅读——名著导读系列活动、开放阅读——北京市民走进高校图书馆活动、推荐阅读——名师推荐经典书目活动、漂流阅读——好书分享活动、数字阅读——数字图书资源推介等系列读书活动,广大师生积极参与读书日活动,品味经典,沐浴书香,将其作为一次全新的知识耕耘和精神播种。这也是学校思想教育的一次创新,是大学文化建设的重要举措,有助于形成崇尚知识、热爱读书的良好学习氛围。
作者:刘川生,原载《前线》2010年第7期
发挥学科优势 推进党建理论创新
创新是党建工作的不竭动力。党建理论研究为党建实践提供了理论支持,是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发展创新的知识集成。学校党委充分发挥雄厚的人才和学科优势,在不断探索和实践的基础上,形成了“依托专家学者队伍,围绕重大理论问题,推出高质量研究成果,服务国家决策咨询”的工作特色。组织多学科专家,搭建理论创新平台,培养了一批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专家和青年马克思主义工作者,在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