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成长的烦恼(3)
引导、限定孩子的“破坏”行为
记得我刚做妈妈时,在一本教育孩子的书上,曾经看到这样一个故事:美国的汤姆先生有一个儿子,从小以弄坏玩具而出名。有一次汤姆先生带5岁的儿子去参加一个宴会,儿子得到的礼物是一辆玩具汽车。整个晚上那孩子都把汽车捧在手上玩,他的父母亲感到很惊奇,因为到宴会结束,儿子手里的玩具汽车竟然是完整的,这可真是破天荒的事!汤姆夫妇要回家,临走让孩子向宴会的主人告别,只见那小家伙还在埋头摆弄那辆小汽车,并不知所措地问:“叔叔,怎么才能把它拆开啊?”汤姆先生恍然大悟,很得意地对他的朋友说:“乔治,告诉我儿子,让他拆开那辆汽车。”
当时我很佩服那位汤姆先生,他让孩子在“破坏”中明白一些道理,是一种切实有效的好方法。当年,我在对儿子的教育中,学习汤姆先生的技巧,甚至有意识地引导他搞一些“破坏”,比如,我会把将要废弃的钟表、收音机给孩子,让他拆开看看表为什么会转,收音机为什么会出声。我的儿子小时候“破坏性”非常强,有一段时期,儿子“破坏”的对象就是书,当时他爸爸最宝贝的就是他的书,儿子破坏他保护,我们从来没有呵斥教训他,因为我们觉得那是幼小的孩子对书感兴趣。他最喜欢小汽车,可他也最喜欢砸玩具汽车,我们有意识地让他在对玩具的破坏性拆卸中,锻炼他的动手能力,满足他的好奇心,鼓励他的探索精神。很多大人嫌孩子房间搞乱了、东西砸坏了,我觉得一件脏衣服、一个摔坏的玩具,和影响孩子一生的探究学习精神、和孩子的动手能力相比算什么?现在我儿子喜欢鼓捣修理东西,修电视、电脑、冰箱……他在大学学生物科学,做实验、弄仪器,他觉得得心应手,应该也得益于幼时我们对他“破坏”行为的“纵容”。不过我是在一定范围内的“纵容”,比如给他限定“破坏”的一小块区域、对象,这样既满足孩子,又避免家里乱得一团糟,也不至于使一些贵重物品成为孩子手下的“牺牲品”。
如果家里居住条件允许,给孩子弄一个专属于他的环境,在那个环境里他可以完全按照他自己的意愿行事,撕纸片、拆玩具、捏泥巴、堆沙丘……让他充分地“工作”,释放大人认为的“顽皮”和“破坏欲”。这是父母在尽“提供者”的角色义务。
如果我当年能有今天的居住条件和物质条件,我会给儿子弄出一个更大的、可以充分让他极尽“破坏”之能事的空间,提供给他更多的可以让他探究的物件、玩具,让他实现“工作”的意愿,让他的探究精神得到充分发挥。
这就是妈妈的爱,当孩子长大,永远觉得给予的还不够多、不够好。孩子的成长是不可逆转的,过去的,就没有补偿的机会了。在能够给予的时候,就让我们以理解的心尽量适时给予吧。
说谎在不同年龄意味着不同的问题
当孩子能够区分现实和想象时,他就明白了什么叫谎言。孩子只有到了12岁左右,他才开始从新的角度理解诚实的问题。
孩子三岁半,经常睁着眼睛说瞎话。比如,明明手上吃糖吃得黏糊糊,我和颜悦色地问她:“是不是你又吃糖了?”她却抿着小嘴跟我说:“妈妈,不是我吃的,是小菲吃的(小菲是我们邻居的孩子)。”下班回家,我发现家里的花瓶碎了,问阿姨怎么回事,阿姨说是孩子玩时碰下来了,可她却哭着打阿姨,说:“不是我,是阿姨打的。”对她的这种行为,我不知道怎么教育才好。
教小孩子分清真实和想象
每次听朋友说起小孩子撒谎,我总是忍不住想起一部外国电影中的镜头:复活节的早上,妈妈发现用巧克力做的复活节玩偶的脑袋不见了,只见3岁的儿子嘴上沾满巧克力,两手藏在身后,边吞咽边看着妈妈说:巧克力不是我吃的。
孩子几乎是刚会说话就开始撒谎。他摔碎了碗,会说:“妈妈,我没打坏碗。”大人觉得他在撒谎,而实际上幼小的他是在说他心中的“愿望”。他想:我多么希望我没打坏碗啊!发展心理学家皮亚杰博士发现,4岁以下的孩子都把爸爸妈妈是否高兴,当作衡量自己对错的标准。他们认为,妈妈高兴就对,不高兴就不对。父母首先要对孩子做的事情,根据他的年龄做出客观的评价。他把花瓶打碎了,把糖吃了,他觉得妈妈不高兴了,他不知道什么叫后悔,他想象着自己没吃,然后就说没吃。这个谎言是因为他分不清现实和想象之间的关系而出现的,不是孩子品质的问题。
对于4岁以下的孩子,发现他撒谎,不要对他用道德教育或者惩罚。要帮助他认识到什么是“假装”。可以通过做游戏,在游戏中告诉孩子哪些是真哪些是假。比如,妈妈假装一个妖怪,孩子吓得要命,然后告诉他那是假的;利用电视节目上的动画片,或者给孩子讲故事时,帮助孩子区分真实和想象;父母还要做好示范,孩子喜欢模仿所爱的人。父母要是去公园不买门票,谎报身高,孩子就看在眼里了,就是不良示范;孩子小,分不清成人哪些是故意的谎言,哪些是社交的礼仪,父母要尽量在小孩子面前避开这些给他错觉的行为。此外,不要用了解事实真相的方式提示孩子说谎了。“宝宝,今天是不是你把妈妈的化妆盒给弄坏了?”孩子很自然就会天真地回答:“不是。”于是他就成了既打坏了化妆盒还撒了谎的孩子。妈妈如果直接说:“宝贝,你把妈妈的化妆盒弄坏了。以后不能动啊,坏了还要花钱买。”孩子可能会不安,但不至于顺着妈妈的话撒谎。很多时候,父母的习惯会培养孩子的习惯,好习惯和坏习惯都是在不断的重复中形成的,21次就会成就。所以,做父母的要十分注意,才不会因为自己的无意行为,给孩子心灵的健康成长带来负面效应。
当孩子渐渐长大,他会用说谎来逃避一些麻烦,或保护自己的隐私。所以,说谎在不同的年龄意味着不同的问题。
父母对孩子的期待、惩罚要适度
不要对孩子提不切实际的要求。有一个妈妈曾经问我,为什么她的孩子会对她撒谎。明明考了76分,却说考了96分。我问那个妈妈:“你有没有规定他考多少?”那个妈妈说:“他数学不好,我就规定他考试不能少于95分。”那可不,孩子达不到妈妈的要求,又怕被批评,就撒谎了。
当然对年龄大一些孩子的说谎行为要纠正,但不要把孩子的撒谎行为视为对父母的背叛而勃然大怒,有时候他只是要保护自己。我们做父母的责任,是要让孩子学习比撒谎更好的保护自己的办法。有句话说,“一个谎言要用一百个谎言去掩盖”,用事实告诉孩子讲真话不会有不良后果,但即使谎言让他暂时避免了一些麻烦,却会有更大的麻烦在后头。在适当的时候,应该让孩子自己承担撒谎带来的后果,这对孩子不再随便撒谎很有帮助。
父母对孩子犯的错误要有所惩罚,但不要严厉到让孩子甘愿冒撒谎的风险,那就可能养成他撒谎的习惯。父母需要知道孩子为什么会隐瞒真相,他撒谎的原因是不是怕大人生气、不爱他?如果是因为大人对他做错事情的态度而撒谎,那我们做父母的就有必要反省:身为父母,是否无法接受来自孩子的任何坏消息呢?是不是有强烈的让孩子害怕的情绪反应呢?如果是,就是父母给孩子奠定了撒谎的基础,是我们和孩子之间出现了信任危机。如果孩子知道大人会适当地处理他的偏差行为,并且能够配合他的需要,那很可能他说谎的情形就会有所改善。
奖励诚实比惩罚撒谎更重要。根据孩子的年龄选用不同的表扬方式。不要仅仅对孩子说“真是个诚实的孩子”,要表扬他的具体行为,越具体他就越清楚哪些是好的行为,遵守这些行为的可能性也就越大。比如,妈妈说:“你承认花瓶是你打碎的,真是个诚实的好孩子。今天晚上妈妈给你做你最爱吃的冰糖南瓜。”并把孩子的诚实行为讲给家人听,强化他的诚实行为。
如果父母的行为和教育没什么问题,但孩子还是撒谎,尤其是有的孩子到了10岁以后仍然爱撒谎,屡教不改,而且很自然很习惯,这就需要专业的心理专家帮助了。这些孩子善于编故事,不能区分真实和幻想,心智的成熟需要特别的帮助。
教养一个诚实善良的孩子是每一个父母的愿望,但也不要期待孩子天生就具备很多美德。诚实的品格是逐渐形成的,不是靠说教,是要经过缓慢的成长过程才能达到的。让我们用科学的爱,耐心地对待每一个孩子可能出现的缺点吧,在阳光、雨露的滋润和风雨的摔打中,一棵小树才能长成一棵挺拔的大树。
小贴士
有专家对6~9岁的孩子做了调查,发现6岁的孩子中,能够区分真实和想象的,不到20%;7岁左右的孩子即使用谎言把事情蒙混过关,他也会不安;9岁以上的孩子就全部理解什么是真实和故事。也就是说,当孩子能够区分现实和想象时,他就明白了什么叫谎言。孩子只有到了12岁左右,他才开始从新的角度理解诚实的问题。
温和也是一种竞争力
在一个物质越来越丰裕、文明程度越来越高的社会里,文化的力量和人性的温暖更会被人重视。
我是个性格温和的妈妈,凡事不爱争抢,而且我发现我的女儿和其他的孩子相比性格过于温和,而且有时候还被厉害的孩子欺负,显得性格有些软弱。我当然希望女儿是一个温和的人,但是现代社会的激烈竞争又让我很矛盾,我很担心孩子这样的性格在长大后会吃亏,是不是该有意培养孩子争强好胜的性格呢?
人性之美在于温慈
我不认为性格温和的人就没有竞争力,争强好胜的人就一定能取胜。柔韧的藤蔓和刚硬的钢铁,各有各的力,各有各的强。世界上的胜者不一定都是那些拔剑出鞘的勇者,温和也是一种力量。你听说过南风和北风较量的故事吧?我不知道你的温和性格有没有让你在处事时吃亏,据我所知,世界上大多数人还是喜欢性情温和的人,而对那些争强好胜者会敬而远之。你说,在这个世界上,是温和的人幸福还是争强好胜的人幸福?
所以,首先要肯定自己温和的性格,这是一种好的品质。你的女儿如果能有你的温和,同时又有处事的智慧,在任何社会中她都不会吃亏的。还有,你可以细心观察一下,和“50后”“60后”“70后”相比,“80后”“90后”的人虽然都是独生子,但他们的性情却越来越包容,越来越温和。在社会性的竞争中,他们也不像“60后”那样有拼劲儿。因为相对20世纪80年代以前出生的人,后来者是在一个物质越来越丰富、人性越来越开放的环境中长大的,他的成长中没有很多负性情绪的累积。因为物质丰富,又是独生子,他不用担心家里的东西被其他的孩子抢了去,不用花心思怎么把玩具抢回来,不会嫉妒,东西属于他一个人的,没有这些负性的情绪沉淀在他的潜意识中。
人一般在满足之后才不会为占有而生邪念。所以,将来你的孩子面对的世界,已经是二十年以后的社会。想想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和二十年前相比,各个方面发生了多大的变化啊!未来那个由满足感越来越强的人组成的社会,争强好胜式的激烈竞争还是不是那个社会的主流,谁也不敢说。但可以肯定的是,在一个物质越来越丰裕、文明程度越来越高的社会里,文化的力量和人性的温暖更会被人重视,金钱、权力等这些今天看来是“成功”的标志,到那时还是不是众人追逐的目标,这个现在谁也不敢说。所以,没有必要为了未来那些看不见的担忧,而去刻意培养女儿争强好胜的性格。说不定,温和的性格会是你的女儿在未来社会生存的优势呢!
那是一个多么美好的社会!我们祈祷并努力,希望我们的孩子们能有这样的生存环境。
点滴之中累积孩子内心的能量
当然,如果你觉得女儿在性格方面比较软弱,可以建议试试以下的方法:
试着找出女儿最优势的地方,让她和小朋友玩时拿出自己的长项,建立她的自信心。我当年对儿子就是用这样的方法,一次次激励着他充满自信地去发展他自己。
让孩子多接触同伴,有意让孩子和胆大勇敢的孩子一起玩耍,让孩子在群体中锻炼自己。因为孩子的性格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表现得比较明显,孩子爱模仿,让她和大胆的孩子一起玩,她就会跟着动起来,做一些平日里她一个人不敢做的事情,模仿多了就会形成自己性格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