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注:James L.Perry教授专门为本书出版写的序言是英文版本,这里是对应翻译的中文版本。
我非常兴奋地见证到有关公共服务动机的研究在全球范围内的快速发展。当我和洛伊斯·怀斯(Lois Wise)二十五年前在《公共管理评论》(1990年)上发表“公共服务的动机基础”一文时,我们并没有预想到这篇文章如今会产生如此深远的影响。目前已有来自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学者们关注有关公共服务动机的研究,并且已触发全球相关管理者们进行实践行动。
刘帮成教授是中国背景下有关公共服务动机研究的引领性学者。我非常高兴他的这本专著能正式出版。他做了中国背景下公共服务动机研究的开创性的工作。刘教授的研究领域非常宽广,从公共服务动机构思的测量到检验公共服务动机与工作满意度的关系以及到探索公共服务动机的心理动态机制等。他在过去10年左右时间中做了大量的相关研究工作,因此非常有资格来出版这本有关中国情境下的公共服务动机的研究书籍。
研究公共服务动机的一个主要原因是有助于开发与建设“好政府”(good government)相关的知识——即如何提供可信赖、高效率和有效果的公共服务相关的知识。庞大的中国政府部门和准政府部门(quasi-government sector)在“好政府”建设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由于许多公共服务是劳动密集型的工作,而且是相当复杂的工作,因此吸引“恰当的人”(the right people)到公共部门来工作,并激励他们提供可信赖和高效的工作无疑是中国公共部门服务质量保障的根本之所在。因此,研究公共服务动机实际上是为中国人未来的社会福祉进行前瞻性考虑的。
快速发展的与公共服务动机相关的研究不仅反映了与中国公共部门管理工作相关的工具性考量,而且也反映了与治理相关的规范性思考。公共服务动机传递了一个积极的与人类心理和公共机构相关的规范性框架。中国的公众期待着他们的政府机构能为公众谋福利。公共服务动机理论不但反映了公众对政府等公共机构的绩效的规范性期待,而且与起源于20世纪初的有关人类行为的积极心理学的格调是高度一致的。
正是基于这两方面(工具性的和规范性的)的考量,公共服务动机研究才在中国得以快速发展。我期待着这本有关中国背景下的公共服务动机研究的书籍能够为包括政府官员、公共部门一般从业人员和公众等诸多利益相关者提供有价值的借鉴。在此,我向刘帮成及其合作者们多年来有关中国背景下公共服务动机研究方面取得的重要成果表示热烈祝贺!并隆重祝贺他们的这本独特的和富有创新性的书籍得以正式出版!
詹姆斯L.佩里(James L.Perry)
印第安纳大学伯明顿分校特聘教授
香港大学特聘访问教授
《公共管理评论》(PAR)主编
2015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