刮痧拔罐针灸全书(彩图精装)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六章 常见疾病的刮痧疗法

◎人体病症有千千万万种,而有一些疾病是常见的,比如感冒、中暑等等,人们对此总结出了一些常用规律,而针对这些常见疾病,也有着相应的刮痧疗法。找准相应的全息穴区,加上治疗时的一些小提示,便可以很好地缓解病情。

内科疾病的刮痧疗法

1 发热

发热是指体温升高超过正常范围,可见于多种疾病,诸如病毒、细菌、立克次体、原虫、寄生虫所引起的各种传染病,身体局部感染,组织破坏或坏死等感染性疾病;药物反应,甲状腺机能亢进,神经性低热等非感染性疾病。经医生明确诊断、指导用药后,可用刮痧辅助退热。

【刮痧治疗】

胆经—双侧风池。

背部:督脉—大椎至至阳。

小贴士

刮痧后,饮2~3杯热水,以协助发汗退烧。刮痧后半个小时内不宜洗澡。

勿暴露出痧部位,御寒为主。

如高热不退,需送医院就诊,以查明是否其他原因。

饮食宜选用清淡而易于消化的流食或半流食,禁食高脂肪油煎熏烤炒炸的食物。

膀胱经—双侧大杼至肺俞。

上肢:大肠经—双侧曲池、合谷。

三焦经—双侧外关。

肺经—双侧列缺。

下肢:肾经—双侧复溜。

2 头痛

头痛是很多疾病都可以引起的一种自觉症状,局部疾病如颅内脑实质疾患、脑水肿、脑血管病后遗症、脑炎后遗症、脑血管疾患、脑膜疾患、近颅腔的眼耳鼻咽疾患;感染中毒性疾病如流感、肺炎、疟疾、伤寒、煤气中毒、尿毒症、菌血症;心血管系统疾病如高血压、动脉硬化、贫血、心脏病;机能性疾病如神经衰弱、偏头痛、精神紧张性头痛、癔病和癫痫后头痛。明确诊断后,均可照此刮痧治疗。

【刮痧治疗】

经外奇穴—双侧太阳。

胆经—双侧曲鬓、风池。

胃经—双侧头维。

督脉—百会。以其为中心,分别向前至神庭、向左右至耳上区、向后至哑门。

疼痛重者加阿是穴。

肩部:胆经—双侧肩井。

上肢:大肠经—双侧曲池、合谷。

3 感冒

感冒是四季常见外感病,中医又有风寒外感、风热外感和暑湿外感之分。常见有头痛、发热、畏寒、乏力、鼻塞、流涕、打喷嚏、咽痛、干咳、全身酸痛等症状,部分患者还可出现食欲不振、恶心、便秘或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

【刮痧治疗】

督脉—百会至哑门。

胆经—双侧风池。

大肠经—双侧迎香。

背部:督脉—大椎至至阳。

胸部:肺经—双侧中府。

上肢:大肠经—双侧曲池、合谷。

肺经—双侧列缺、尺泽。

下肢:胃经—双侧足三里。

◎感冒刮拭背部督脉—大椎至至阳。

4 中暑

中暑是由于盛夏感受暑热所致,由于病情轻重程度之不同而症状表现各异。临床可见大量汗出、口渴、头昏耳鸣、胸闷、心悸、恶心、四肢无力、皮肤灼热,甚则猝然昏倒、不省人事。高温作业如出现类似症状可照此刮痧治疗。

【刮痧治疗】

督脉—人中。

背部:督脉—大椎至至阳。

膀胱经—双侧肺俞至心俞。

小肠经—双侧天宗。

上肢:心包经—双侧曲泽至内关。

大肠经— 双侧曲池、合谷。

下肢:膀胱经—双侧委中。

【药物辅助治疗参考】

(1)藿香正气水,十滴水,仁丹,千金消暑丸。

(2)口服补充淡盐水至少300至500亳升。

5 失音

失音是指声音不畅,甚至嘶哑不能发音。各种原因引起的急慢性喉炎、咽炎、声带疲劳、声带小结等,均可照此法刮痧治疗。

【刮痧治疗】

督脉—哑门至大椎。

任脉—廉泉、天突。

胃经—双侧人迎。

大肠经—双侧天鼎。

上肢:肺经—双侧列缺。

下肢:肾经—双侧照海。

6 咳嗽

咳嗽是呼吸系统疾病的主要症状之一。根据其发病原因,可概括分为外感咳嗽和内伤咳嗽两大类。外感咳嗽起病急、病程短,同时往往伴随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内伤咳嗽病程长,时轻时重。本症常见于急慢性支气管炎、肺炎、支气管扩张、肺气肿、肺结核等疾病。

【刮痧治疗】

背部:督脉—大椎至至阳。

膀胱经—双侧大杼至肺俞。

胸部:任脉—天突至膻中。

前胸—由内向外刮拭。

肺经—双侧中府。

上肢:肺经—双侧尺泽、列缺。

大肠经—双侧合谷。

【药物辅助治疗参考】

(1)二陈丸:用于痰湿内停引起的咳嗽。

(2)二母宁嗽九:用于痰热壅肺引起的咳嗽。

(3)蛇胆川贝末:用于风热咳嗽、久咳痰多。

(4)枇杷止咳糖浆:用于伤风感冒咳嗽痰多。

7 哮喘

哮喘是一种常见的反复发作性的呼吸系统疾病。喉中痰鸣声谓之哮,呼吸急促困难谓之喘。哮和喘常相伴发生,难以严格划分,故称为哮喘。支气管哮喘、喘息性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以及其他疾病所见的呼吸困难皆可照此刮痧治疗。

◎哮喘刮拭胸部任脉—天突至膻中。

【刮痧治疗】

背部:督脉—大椎至至阳。

膀胱经—双侧大杼至膈俞。

奇穴—双侧定喘、气喘。

膀胱经—补刮双侧志室、肾俞。

胸部:任脉—天突至膻中。

前胸—由内向外刮拭。

肺经—双侧中府。

上肢:心包经—双侧曲泽经内关直至中指尖。

咳嗽加肺经—双侧尺泽至太渊。

痰多加胃经—双侧足三里至丰隆。

8 肺炎

肺炎发病急剧,最常见的症状为寒战、高热、胸痛、咳嗽、咳吐铁锈色痰。体温可在数小时内升达39℃~40℃,持续高热,同时伴头痛、疲乏、全身肌肉酸痛。若病变范围广泛,可因缺氧引起气急和发绀。部分肺炎患者伴有明显的消化道症状,如恶心、呕吐、腹胀、腹泻、黄疸等。

【刮痧治疗】

背部:督脉—大椎至至阳。

膀胱经—双侧风门、肺俞、心俞。

胸部:任脉—天突至膻中。

前胸—由内向外刮拭。

上肢:肺经—双侧尺泽、孔最。

大肠经—双侧曲池。

下肢:胃经—双侧丰隆。

【药物辅助治疗参考】

(1)清开灵:主治各种高热症,可清热解毒。

(2)清肺抑火丸:用于肺胃实热引起的咳吐黄痰、大便秘结。

(3)牛黄清肺丸:用于肺热咳嗽,喘促胸满,大便燥结。

9 胃脘痛

胃脘痛是指疼痛在上腹心窝处及其邻近部位,故古代又有心痛之称。本证常见于急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以及胃痉挛或胃神经官能症等。食欲不振、胃扩张可参考此症刮痧治疗。

【刮痧治疗】

背部:膀胱经—双侧胆俞、脾俞、胃俞。

腹部:任脉—上脘、中脘。

上肢:心包经—双侧内关。

下肢:胃经—双侧梁丘、足三里。

【药物辅助治疗参考】

(1)胃气止痛丸:用于热胃寒证。

(2)九气拈痛丸:用于脘腹、两胁胀满疼痛。

(3)活胃散:用于胃寒作痛。

(4)气滞胃痛冲剂:用于治疗胃痛、腹痛、胁痛等诸种疼痛。

10 呃逆

呃逆是一种气逆上冲胸膈,致喉间呃逆连声,声短而频,不能自制的症状。常见于胃肠神经官能症,或某些胃肠、腹膜、纵膈、食道的疾病。

【刮痧治疗】

背部:膀胱经—双侧膈俞、膈关。

腹部:任脉—中脘,奇穴—双侧呃逆。

上肢:心包经—双侧内关。

下肢:胃经—双侧足三里。

久呃不止者加刮任脉—气海、关元。肾经—双侧太溪,用补刮法。

◎胃脘痛刮拭下肢胃经—双侧梁丘、足三里。

11 呕吐

呕吐是一种反射性动作,借以将胃中的内容物从口腔中突然排出,对人体是一种保护作用。中医认为因胃失和降、胃气上逆而导致的。

常见的神经性呕吐、急慢性胃炎、幽门痉挛或狭窄、先天性肥厚性幽门梗阻、不完全性幽门梗阻、胆囊炎、肝炎、腹膜炎、胰腺炎、百日咳、晕车晕船、耳源性眩晕等所出现的呕吐,在明确病因后,皆可照此对症刮痧治疗。

【刮痧治疗】

背部:督脉—至阳至脊中。 膀胱经—双侧膈俞至胃俞。

腹部:任脉—天突、中脘。

上肢:心包经—双侧内关。

下肢:胃经— 双侧足三里。脾经—双侧公孙。

12 腹胀

腹胀为自觉腹部胀满,嗳气和矢气不爽,严重时则有腹部鼓胀膨隆的症状。常见于消化不良、肠功能紊乱、肠道菌丛失调、各类肠炎、肠结核、肠梗阻,慢性肝、胆、胰腺疾患,以及心肾功能不全等疾病。明确诊断后,皆可照此对症刮痧治疗。

【刮痧治疗】

背部:督脉—大椎至命门。

膀胱经—双侧肝俞至胃俞,大肠俞至小肠俞。

腹部:任脉—上脘至下脘、气海。

胃经—双侧天枢。

下肢:胃经—双侧足三里。

肝经—双侧太冲。

13 腹痛

腹痛是泛指胃脘以下,耻骨以上部位发生的疼痛,多与脾、胃、大肠、肝、胆等脏器有密切关系,诸如急慢性胰腺炎、急慢性肠胃炎、胃肠痉挛等皆可见此症。临床症状可由疾病的性质、部位的不同而表现各异。或腹痛剧烈,或腹痛绵绵,或脘腹胀痛等。在明确诊断后,均可照此对症刮痧治疗。

【刮痧治疗】

背部:膀胱经—双侧脾俞至大肠俞。

腹部:任脉—中脘至关元。

胃经—双侧天枢。

上肢:心包经—双侧内关。

下肢:胃经—双侧梁丘、足三里至上巨虚。

◎腹痛刮拭腹部任脉—中脘至关元。

14 胃下垂

胃下垂多见于瘦长体形的人。胃下垂至脐腹乃至小腹部,食后脐腹或小腹饱胀,胃排空迟缓,嗳气嘈杂,气短乏力,也可伴有其他脏器下垂。多因饮食失节,劳倦过度,导致中气下陷,升降失常所引起。

【刮痧治疗】

督脉—百会。

背部:膀胱经—双侧脾俞至肾俞。

腹部:任脉—下脘至上脘,中极、关元、中脘等穴位。

奇穴—双侧胃上。

下肢:胃经—双侧足三里。

脾经—双侧地机、公孙。

【药物辅助治疗参考】

(1)补中益气丸。

(2)枳壳30克水煎,送服补中益气丸6克,每日2次。

15 腹泻

腹泻也称泄泻,主要表现是大便次数增多,便质稀薄如糜,可像浆水样。秋冬季节多见。急慢性肠炎、肠结核、肠功能紊乱、慢性结肠炎、直肠炎、伤食泄、结肠过敏等,都可有腹泻出现,均可照此刮痧治疗。

【刮痧治疗】

背部:膀胱经—双侧脾俞至大肠俞。

腹部:任脉—中脘至气海。

胃经—双侧天枢。

下肢:胃经—双侧足三里至上巨虚。

脾经—双侧阴陵泉、公孙。

【药物辅助治疗参考】

(1)附子理中丸:用于虚寒性泄泻,受寒或进冷食发作加重者。

(2)艾条灸长强穴、神阙穴。每穴灸15分钟,每天灸1次。

16 便秘

凡大便干燥,排便困难,秘结不通超过3天以上者称为便秘。如大便秘结不通,多日一解,排便时间延长,或虽有便意而排便困难者均可照此刮痧治疗。

【刮痧治疗】

背部:膀胱经—双侧大肠俞。

腹部:胃经—双侧天枢。

脾经—双侧腹结。

上肢:三焦经—双侧支沟。

大肠经—双侧手三里。

下肢:胃经—双侧足三里至上巨虚。

【药物辅助治疗参考】

(1)麻仁润肠丸:用于津液不足、肠道失润所致的习惯性便秘。

(2)胡桃肉5枚,每晚临睡吃,开水送下。大便通后可每日食3至5枚,连服1至2个月。

◎便秘刮拭上肢大肠经—双侧手三里。

17 心悸

心悸是指病人自觉心慌不安,不能自主,或伴见脉象不调。一般呈阵发性,每因情绪波动或劳累过度而发作。本症可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心律失常,如各类心脏病、甲亢、贫血、神经官能症等。

【刮痧治疗】

背部:督脉—大椎至至阳。

膀胱经—双侧心俞、胆俞。

胸部:任脉—膻中至巨阙。

上肢:心经—双侧阴郄至神门。

心包经—双侧郄门至内关。

下肢:心神不宁加胆经—双侧阳陵泉。

胃经—双侧足三里。

【药物辅助治疗参考】

可用天王补心丹,柏子养心丸,安神定志丸。

18 失眠、多梦

失眠是指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的睡眠而言。轻者入睡困难,或睡而不实,或醒后不能入睡;重者可彻夜不眠。本症可单独出现,也可与头痛、头晕、心悸、健忘等症同时出现。神经衰弱、神经官能症以及因高血压、贫血等引起的失眠、多梦均可参照本症刮痧治疗。

【刮痧治疗】

胆经—双侧风池。

奇穴—四神聪、双侧安眠。

背部:膀胱经—双侧心俞、脾俞、肾俞。

上肢:心经—双侧神门。

下肢:脾经—双侧三阴交。

【药物辅助治疗参考】

(1)朱砂安神丸,天王补心丹。

(2)酸枣仁15克,焙焦为末,睡前顿服。

19 眩晕

眩晕以头晕眼花、恶心呕吐、耳鸣等为特征。可见于高血压病、脑动脉硬化、贫血、内耳性眩晕、神经衰弱等多种疾病。

【刮痧治疗】

奇穴—四神聪。

督脉—百会至风府。

胆经—双侧头临泣、风池至肩井。

背部:膀胱经—双侧肝俞、肾俞。

下肢:胃经—双侧足三里。

脾经—双侧三阴交。

肝经—双侧太冲。

肾经—双侧涌泉。

◎眩晕刮拭头部奇穴—四神聪。

20 高血压

凡动脉血压长期持续超过140/90毫米汞柱(18.7/12.0kpa)则称为高血压,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高血压占高血压患者的大多数,发病原因不明确;继发性高血压是指由某些明确疾病引起的高血压。

◎高血压刮拭背部膀胱经—双侧肺俞至心俞。

高血压常见头痛、头晕、耳鸣、失眠、心烦易激动、腰腿酸软等症。日久可导致心脏与心、脑、肾及眼底血管发生病变。无论是原发性高血压或继发性高血压,皆可照此刮痧治疗。

【刮痧治疗】

督脉—百会至风府。

胆经—双侧头临泣至风池、肩井。

奇穴—双侧太阳、血压点。

背部:督脉—大椎至长强。

膀胱经—双侧肺俞至心俞。

上肢:大肠经—双侧曲池。

下肢:胆经—双侧风市。

胃经—双侧足三里。

肾经—双侧太溪。

肝经—双侧太冲。

【药物辅助治疗参考】

(1)牛黄降压丸,降压片,脑立清。

(2)夏枯草20克水煎,每日1剂,分3次服。

(3)草决明子炒黄捣成粗粉,每次用3克,加糖、开水冲泡服用,1日3次。

21 低血压

凡血压偏低,自觉头晕、四肢乏力、心悸气短、不耐劳作者,皆可照此法刮痧治疗。

【刮痧治疗】

督脉—百会。

奇穴—双侧血压点。

背部:膀胱经—双侧厥阴俞至膈俞、肾俞、志室。

胸部:任脉—膻中至中脘。

上肢:心包经—双侧内关。

下肢:胃经—双侧足三里。

脾经—双侧三阴交。

肾经—双侧涌泉。

【药物辅助治疗参考】

(1)生脉饮口服液。

(2)人参或西洋参3至5克,水煎连渣服。

22 水肿

下肢肿胀,甚至腰以下皆肿,按之凹陷,或头面浮肿,可见于慢性肾炎、慢性肾盂肾炎、尿毒症、各类心脏病、心功能不全、心力衰竭等病症。

【刮痧治疗】

背部:膀胱经—双侧肺俞、三焦俞至膀胱俞。

腹部:任脉—水分至关元。

肾经—双侧盲俞至大赫。

头面先肿者:加刮大肠经—双侧偏历至合谷。

三焦经—双侧支沟至阳池。

下肢先肿者:加刮肾经—双侧复溜至太溪、涌泉。

【药物辅助治疗参考】

(1)五苓散,已椒苈黄丸,六味地黄丸。杞菊地黄丸或其口服液。

(2)冬瓜皮(干者)60 克至90克,加水煎浓汤口服,每日2至3 次。

◎下肢先水肿者加刮下肢肾经—双侧复溜至太溪、涌泉。

23 中风

中风包括西医所说的脑梗塞、脑出血、短暂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等。其轻者神志尚清,口眼歪斜,舌强语涩,半身不遂,情绪不稳。重者则见突然昏仆,神志不清,半身瘫痪, 口歪流涎,舌强失语,并有生命危险。

【刮痧治疗】

督脉—百会至风府。

胆经—双侧风池至肩井。

背部:督脉—大椎、神道至至阳。

膀胱经—双侧风门至心俞。

胸腹部:任脉—膻中至鸠尾。

上肢:心包经—双侧曲泽至内关。

下肢:肝经—双侧太冲。

膀胱经—双侧京骨。

胃经—双侧丰隆。

【药物辅助治疗参考】

安宫牛黄九,苏合香丸,清开灵。

24 面神经麻痹

本病有中枢性和周围性之分,可见一侧面部板滞、麻木、瘫痪,不能作蹙额、皱眉、露齿、鼓颊等动作,口角向健侧歪斜,漱口病侧漏水,进食常有食物停留于齿颊间,或眼睑闭合不全,迎风流泪。本病初起可见耳后、耳下及面部疼痛。周围性面神经麻痹、面肌痉挛可照此刮痧治疗。

【刮痧治疗】

奇穴—患侧太阳、牵正。

胆经—患侧阳白、风池。

大肠经—患侧迎香。

三焦经—患侧翳风。

胃经—患侧地仓至颊车。

上肢:大肠经—对侧合谷。

小肠经—对侧养老。

下肢:胃经—对侧内庭。

膀胱经—对侧昆仑。

【药物辅助治疗参考】

(1)葛根汤。天麻丸。

(2)活鳝鱼血外涂患侧。

(3)将白芥子捣为细末,蜜调制成膏药,贴敷于患侧太阳穴上。

◎面神经麻痹可以刮拭面部胃经—患侧地仓至颊车。

25 三叉神经痛

三叉神经痛主要表现为顽固性头痛,或面颊部疼痛。常突然发作,呈阵发性放射性电击样剧痛,如撕裂、针刺、火烧一般,极难忍受,可伴恶心呕吐,面色苍白,畏光厌声等。刮痧治疗时,可根据三叉神经眼支、上颌支和下颌支所支配不同区域的疼痛来选经穴区。

【刮痧治疗】

眼支:奇穴—患侧太阳。

外科疾病的刮痧疗法

1 颈椎病

颈椎病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的中老年疾病,表现为在生理退行性变化过程中,因颈椎骨质增生、椎管狭窄等颈椎病变使颈椎逐渐发生一系列解剖病理变化,从而引起颈神经根椎体周围软组织、颈脊髓受刺激或压迫,出现以颈项、肩臂、肩胛上部、上胸壁及上肢疼痛或麻痛、头晕恶

膀胱经—患侧攒竹。

胃经—患侧头维。

胆经—患侧阳白。

上颌支:胃经—患侧四白。

大肠经—患侧迎香。

胆经—患侧上关。

下颌支:任脉—承浆。

胃经—患侧颊车、下关。

三焦经—患侧翳风。

上肢:小肠经—眼支加对侧后溪,上颌支加对侧阳谷。

下肢:胆经—下颌支加对侧侠溪。

【药物辅助治疗参考】

(1)麦角胺1片,每日3次,适宜发作时服用,不宜久服。

(2)镇脑宁,正天丸,复方羊角冲剂。

(3)全蝎2克,蚯蚓干3克,甘草2克,共研细末,分2次早晚口服。

(4)茶叶,生姜,红糖,先将茶叶,生姜水煎取汁,再兑入红糖,口服。心,甚或呕吐等症状。这些症状常随颈部的活动位置而减轻或加重。

【刮痧治疗】

颈肩部:督脉—风府至身柱。

胆经—双侧风池至肩井。

膀胱经—双侧天柱至大杼。

背部:小肠经—双侧天宗。

上肢:大肠经—双侧曲池。

三焦经—双侧外关、中渚。

◎颈椎病刮拭颈背部胆经—双侧风池至肩井。

阿是穴—疼痛局部。

下肢:胆经—双侧阳陵泉至悬钟。

【药物辅助治疗参考】

(1)尪痹冲剂,颈复康。

(2)菊花、槐花、绿茶,沏水频服。

2 落枕

落枕是指起床后突感一侧颈项强直,不能俯仰转侧,患侧肌肉痉挛,酸楚疼痛,并向同侧肩背及上臂扩散,或兼有头痛怕冷等症状。可见于颈肌劳损、颈项纤维组织炎、颈肌风湿、枕后神经痛、颈椎肥大等疾病。

【刮痧治疗】

胆经—患侧风池至肩井。

阿是穴—疼痛局部。

背部:督脉—风府至至阳。

膀胱经—患侧大杼至膈俞。

上肢:三焦经—患侧中渚。

小肠经—患侧后溪。

奇穴—患侧落枕穴。

下肢:胆经—患侧阳陵泉至悬钟。

3 肩关节炎

本病是肩关节囊及关节周围软组织的慢性炎症反应,造成肩关节疼痛、活动受限。凡肩关节扭伤、疼痛等皆可照此刮痧治疗。

肩周炎是指由多种因素引起的肩关节囊和关节周围软组织的一种退行性、慢性的病理变化。以肩周围疼痛、活动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其名称较多,如本病好发于50岁左右患者而称“五十肩”,因患者局部常畏寒怕冷,且功能活动明显受限,形同冰冷而固结,故称“冻结肩”,此外还有漏肩风、肩凝症等称谓。

肩周炎的发病特点为慢性过程。初期为炎症期,肩部疼痛难忍,尤以夜间为甚。睡觉时常因肩部怕压而取特定卧位,翻身困难,疼痛不止,不能入睡。如果初期治疗不当,将逐渐发展为肩关节活动受限,不能上举,呈冻结状。常影响日常生活,吃饭穿衣、洗脸梳头均感困难。严重时生活不能自理,肩臂局部肌肉也会萎缩,患者极为痛苦。

【刮痧治疗】

背部:督脉—大椎至至阳。

膀胱经—患侧大杼至膈俞。

小肠经—患侧天宗。

胸背部:胆经—患侧肩井。患侧腋前线、腋后线。

大肠经—患侧肩隅。

小肠经—患侧肩贞,分别至大肠经臂臑。

肺经—患侧云门。

上肢:大肠经—患侧曲池。

三焦经—患侧外关、中渚。

阿是穴—疼痛局部。

4 网球肘

本症是由于劳累或外伤后引起肘关节的局部疼痛,屈伸或旋转等功能受限或障碍的一种疾病,因最早多见于网球运动员,故名网球肘。凡肘关节疼痛皆可照此刮痧治疗。

【刮痧治疗】

上肢:大肠经—患侧肘至曲池,肺经—患侧尺泽。

三焦经—患侧消泺至天井、外关。

小肠经—患侧小海、后溪。

◎网球肘刮拭上肢大肠经—患侧肘至曲池。

5 腕关节痛

由于劳累、外伤、风湿、类风湿及其他各种原因所造成的腕关节疼痛,皆可照此刮痧治疗。

【刮痧治疗】

上肢:大肠经—患侧曲池、偏历至阳溪、合谷。

◎各类腕关节痛,都可以用刮痧来治疗。

三焦经—患侧外关至阳池、中渚。

肺经—患侧列缺至鱼际。

心包经—间使至大陵。

阿是穴—疼痛局部。

6 腰痛

由于劳累、外伤、风湿、受寒等各种原因引起的腰部一侧、两侧或正中部位疼痛。如腰肌劳损、腰椎骨质增生、腰椎椎管狭窄、骶髂关节炎、腰部扭伤等各种病症引起的急慢性腰痛等,可照此刮痧治疗。

【刮痧治疗】

背部:督脉—悬枢至腰俞。

膀胱经—双侧肾俞、志室。

奇穴—双侧腰眼。

下肢:膀胱经—双侧委中至承山。

因扭伤所致腰痛加:小肠经—患侧后溪。

督脉—人中。

阿是穴—疼痛局部。

【药物辅助治疗参考】

(1)大秦艽丸。尪痹冲剂。

(2)鲜丝瓜藤煎水服。

(3)核桃仁9份,生姜1份,共煮烂,加红糖及白酒,饭后服。

7 踝关节痛

本症指因风湿、类风湿、劳累、扭伤、骨关节炎及关节周围纤维组织炎等各种因素所致的踝关节疼痛。

【刮痧治疗】

下肢:膀胱经—患侧昆仑至京骨。

胃经—患侧足三里、解溪。

肾经—患侧太溪至照海。

胆经—患侧丘墟至侠溪。

阿是穴—疼痛局部。

8 下肢静脉曲张

下肢静脉曲张是指下肢浅表静脉发生扩张延长成蚯蚓状、弯曲成团状,晚期可并发慢性溃疡的病变。本病多见中年男性,或长时间负重或站立工作者。本病未破溃前属中医“筋瘤”范畴,破溃后属“臆疮”范畴。下肢静脉曲张是静脉系统最重要的疾病,也是四肢血管疾患中最常见的疾病之一。站立过久或走远路后患肢发胀、易疲劳。

【刮痧治疗】

背部:膀胱经—双侧心俞。

上肢:肺经—双侧太渊。

下肢:膀胱经—患侧承山至委中。

胆经—患侧外丘至阳陵泉。

胃经—患侧足三里。

阿是穴—自下而上补刮静脉曲张处局部皮肤。

小贴士

下肢静脉复健法

避免长期站或坐,应常让脚做抬高、放下运动,或可能的话小走一番。

应养成每日穿弹力袜运动腿部一小时之习惯,如散步、快走、骑脚踏车、跑步或跑步机等。

应养成一日数次躺下将腿抬高高过心脏的姿势,如此可促进腿部静脉循环。

泌尿生殖疾病的刮痧疗法—妇科疾病

1 月经不调

月经的周期或经量出现异常,都称为月经不调。包括月经先期、月经后期、月经先后无定期、经期延长、月经过多、月经过少等。不孕症可参考本病刮痧治疗。

【刮痧治疗】

背部:膀胱经—双侧肝俞、脾俞至肾俞。

腹部:任脉—气海至关元。

胃经—双侧归来。

下肢:脾经—双侧血海、三阴交。

肝经—双侧中都、太冲。

肾经—双侧交信、太溪。

经早:太冲、太溪为重点。

经迟:血海、归来为重点。

经乱:肾俞、交信为重点。

【药物辅助治疗参考】

(1)益母草膏,归脾丸,加味逍遥丸。

(2)枸杞子15克,大枣10枚,猪肝30克,水煎服,每日1至2次。

2 痛经

痛经也称行经腹痛,是指妇女在行经前后或正值行经期间,小腹及腰部疼痛,甚至剧痛难忍,常伴有面色苍白,头面冷汗淋漓,手足厥冷,泛恶呕吐,并随着月经周期而发作。痛经可见于子宫发育不良,或子宫过于前屈和后倾,子宫颈管狭窄,子宫内膜异位症等。

【刮痧治疗】

背部:膀胱经—双侧肝俞至肾俞、次俞。

腹部:任脉—气海至中极。

肾经—双侧中注至横骨。

下肢:脾经—双侧阴陵泉至地机、三阴交。

肝经—双侧太冲。

【药物辅助治疗参考】

(1)益母草膏,异位痛经丸,良附丸,加味逍遥丸。

(2)大枣10枚,小茴香10克,干姜6克,水煎服,每日1至2次。

3 闭经

闭经或称经闭,是指女子如果超过18岁还没有来月经,或未婚女青年有过正常月经,但已停经3个月以上,都叫闭经。前者叫原发生闭经,后者叫继发生闭经。

【刮痧治疗】

背部:膀胱经—双侧膈俞至脾俞、肾俞、次

腹部:任脉—气海至中极。

下肢:脾经—双侧血海、地机至三阴交。

肝经—双侧太冲。

胃经—双侧足三里至丰隆。

4 绝经前后诸症

妇女在绝经前后,出现经行紊乱,头晕耳鸣,心悸失眠,烦躁易怒,烘热汗出,或浮肿便溏,腰背酸楚,倦怠乏力,甚或情志异常,诸症轻重不一,有的可延续二三年之久,名为“绝经前后诸症”,西医称之为“更年期综合征”。

【刮痧治疗】

背部:督脉—命门。

膀胱经—双侧肝俞至肾俞。

腹部:肾经—双侧中注至大赫。

上肢:心经—双侧神门。

心包经—双侧内关。

下肢:胃经—双侧足三里。

脾经—双侧三阴交、公孙。

肝经—双侧太冲。

肾经—双侧太溪。

【药物辅助治疗参考】

(1)更年安,补心丹,右归丸,金匮肾气丸,加味逍遥丸。

(2)莲子10克,百合10克,丹皮15克,共研末,每次2至3克,每日2次,黄酒送服。

5 带下病

妇女阴道内流出的一种黏稠液体,如涕如唾,绵绵不断,通常称白带。若带下量多,或色、质、气味发生变化,或伴有全身症状者,则称带下病。可见于阴道炎、宫颈炎、盆腔炎等。

【刮痧治疗】

背部:膀胱经—双侧脾俞至肾俞,次至下,白环俞。

腹部:任脉—气海至关元。

胆经—双侧带脉。

下肢:胃经—双侧足三里。

脾经—双侧阴陵泉至三阴交。

肾经—双侧复溜。

【药物辅助治疗参考】

(1)金樱子30克,和冰糖炖服。

(2)千金止带丸。

(3)白扁豆250克(研末),红糖120克,白糖120克,同煮至扁豆熟为度,分2次早晚口服。

◎带下病刮拭下肢脾经—双侧阴陵泉至三阴交。

6 产后乳少

产后乳汁甚少或全无,不能满足婴儿需要称“乳少”或“缺乳”,也叫“乳汁不足”。此现象哺乳期也可出现。

【刮痧治疗】

背部:膀胱经—双侧肝俞至胃俞。

小肠经—双侧天宗。

胸腹部:任脉—膻中。

肾经—双侧气穴。

胃经—双侧乳根(乳头直下,在第五肋间隙)。

上肢:心经— 双侧极泉(腋窝正中)。

小肠经—双侧少泽。

下肢:胃经—双侧足三里。

【药物辅助治疗参考】

(1)王不留行30克,用水煎服,每日2次。

(2)赤小豆50克,红糖30克,水煎服,每日2次。

7 乳腺增生

乳腺增生即乳房出现片块状、结节状、条索状、砂粒状等数目不一、形状不规则、质地中等、活动、不粘连、边界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楚或比较清楚的非炎性肿块。

【刮痧治疗】

背部:膀胱经—双侧膈俞至胆俞、膏盲。

胆经—患侧肩井。

小肠经—患侧天宗。

胸部:任脉—膻中。

胃经—患侧屋翳。

阿是穴—乳腺增生局部。

肝经—患侧期门(乳头直下,第六肋间隙)。

下肢:胃经—患侧丰隆。

胆经—患侧侠溪。

脾经—患侧血海。

肝经—患侧太冲。

8 子宫下垂

子宫下垂为子宫从正常位置沿阴道下降到坐骨棘水平以下,甚至脱出阴道以外,形如鸡冠、鹅卵,色淡红,中医叫“阴挺”。胃肾下垂可参照本病刮痧治疗。

【刮痧治疗】

督脉—百会。

背部:督脉—命门。

膀胱经—双侧肾俞。

腹部:任脉—关元至气海。

胆经—双侧维道。

肾经—双侧大赫。

奇穴—双侧提托。

下肢:胃经—双侧足三里。

◎子宫下垂刮拭背部膀胱经—双侧肾俞。

泌尿生殖疾病的刮痧疗法—男科疾病

1 泌尿系感染

泌尿系感染是指因细菌等感染所造成的泌尿系急性炎症,包括尿道炎、膀胱炎、肾盂肾炎等。主要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可伴有发热、畏寒,炎症侵及肾盂时可伴腰痛。尿液镜检有白血球或脓球。慢性泌尿系感染、泌尿系统结石、尿毒症、尿潴留、尿血皆可照此刮痧治疗。

【刮痧治疗】

背部:膀胱经—双侧三焦俞至膀胱俞。

腹部:任脉—气海至中极。

肾经—双侧水道至归来。

上肢:三焦经—双侧会宗。

下肢:肾经—双侧筑宾、太溪、水泉。

【药物辅助治疗参考】

(1)知柏地黄丸。

(2)糯稻根须30克,用水煎,取汁服,次数不限。

2 泌尿系结石

本病包括肾结石、输尿管结石、膀胱结石和尿道结石。肾结石绞痛发作多自腰部沿大腿内侧向下放射,输管结石绞痛多在下腹部,向肛门周围放射,并可伴有恶心、呕吐、痛后血尿、活动加重;膀胱结石可出现排尿中断;尿道结石多见于男性,表现尿道疼痛、尿流不畅,有时成滴排尿。本病属中医的淋证范畴。

【刮痧治疗】

背部:膀胱经— 双侧肾俞至膀胱俞。

腹部:任脉—关元至中极。

胃经—双侧水道至归来。

下肢:脾经— 双侧阴陵泉至三阴交。

肾经—双侧复溜至太溪。

【药物辅助治疗参考】

(1)金钱草30克,水煎服。

(2)芹菜末30克,绿豆芽50克,共用开水泡2分钟后,饭前服用,每日2次。

◎泌尿系结石刮拭背部膀胱经—双侧肾俞至膀胱俞。

3 前列腺炎、前列腺肥大

此二病均属中医淋证范畴。主要以小便频急,余沥不尽为主症,可见于老年男性。大小便不爽、不利者,皆可照此刮痧治疗。

【刮痧治疗】

背部:督脉—命门。

膀胱经—双侧肾俞至膀胱俞,志室至胞盲。

腹部:任脉—神阙至中极。

胃经—双侧大巨至归来。

下肢:肝经—双侧曲泉。

脾经—双侧三阴交。

【药物辅助治疗参考】

(1)前列康,六味地黄丸。

(2)糯米粉适量和成面团,做成小圆饼烤熟,睡前黄酒送服,连服3个月。

(3)芡实30克炒黄,加米酒30毫升及适量水煎取汁,睡前服,每晚1次。

4 阳痿、早泄

阳痿、早泄均指男性性功能低下而言。以阳事痿弱不举,或举而不坚,或坚而早泄,不能进行正常性生活为主要表现。凡男女性功能低下或亢进、不育症、不孕症、习惯性流产,皆可照此刮痧治疗。

【刮痧治疗】

督脉—百会。

背部:督脉—大椎至命门。

膀胱经—双侧肾俞、关元俞至下,志室。

腹部;任脉—关元至中极。

◎阳痿、早泄刮拭背部督脉—大椎至命门。

下肢:胃经—双侧足三里。

脾经—双侧阴陵泉至三阴交。

肝经—双侧蠡沟。

【药物辅助治疗参考】

(1)金匮肾气丸,健阳片。

(2)五味子10克,水煎取汁冲蜂蜜30克口服,每日1次。

5 遗精

遗精是指在无性生活状态下发生的精液遗泄,正常未婚男子或婚后夫妻分居者,每月遗精1~2次,或偶尔稍多,属正常生理现象。若未婚成年男子遗精次数频繁,每周2次以上,或已婚有正常性生活而经常遗精,则属于病理状态。

梦遗为夜间有淫梦,精随梦泄;滑精为无梦而滑泄,甚或清醒时精液自流,或有所思慕而精液自流,或见色而精液自流。梦遗和滑精均有各自的特征,相比较而言,遗精病轻,滑精病重。患者多伴有头昏失眠、精神委靡、腰腿酸软等症状。

梦遗

【症状】

以心烦不寐、梦中遗精阳兴不举、头晕目眩、心悸健忘为主要症状。

【治法】

(1)选穴。关元、太溪、神门、三阴交。

(2)定位。关元:位于脐下3寸处。

太溪:内踝后方,当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中点凹陷处。

神门:腕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处。

三阴交: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

(3)刮拭顺序。先刮腹部关元穴,再刮前臂神门穴,然后刮下肢内侧三阴交,最后刮太溪。

(4)刮拭方法。补泻兼施。在需刮痧部位涂抹适量刮痧油。先刮拭腹部关元穴,不宜重刮,自上而下来回刮动,至皮肤发红、皮下紫色痧斑痧痕形成为止。再刮拭前臂内侧神门穴,不宜重刮,自上而下来回刮动,至皮肤发红、皮下紫色痧斑痧痕形成为止。然后重刮下肢内侧三阴交穴,30次,出痧。最后重刮足部太溪,用刮板角部,30次,出痧。

滑精

【症状】

以遗精遇思虑或劳累而作,头晕失眠,心悸健忘,面黄神倦为主要症状。

【治法】

(1)选穴。心俞、脾俞、肾俞、关元、足三里、三阴交。

(2)定位。心俞:在背部,当第五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脾俞:在背部,当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肾俞:在腰部,当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关元:位于脐下3寸处。

足三里:膝盖下3寸,胫骨外侧一横指处。

三阴交: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

(3)刮拭顺序。先刮背部心俞至肾俞,再刮腹部关元,然后刮下肢内侧三阴交,最后刮足三里。

(4)刮拭方法。补法。在需刮痧部位涂抹适量刮痧油。先刮拭背部心俞经脾俞至肾俞穴,宜重刮,自上而下来回刮动,至皮肤发红、皮下紫色痧斑痧痕形成为止。然后刮拭腹部关元穴,不宜重刮,自上而下来回刮动,至皮肤发红、皮下紫色痧斑痧痕形成为止。最后重刮下肢内侧三阴交穴和外侧足三里穴,各30次,出痧。

◎滑精重刮下肢外侧足三里穴。

皮肤疾病的刮痧疗法

1 疔、疖、痈、疽

疔、疖、痈、疽是急性化脓性疾病。其特征是病变局部皮肤红肿、疼痛、皮肤灼热,严重者伴全身发热。因其发生部位不同,又有不同名称,但皆可照此刮痧治疗。

疔:其形小、根深,坚硬如钉子状;患处皮肤麻木或痒痛并伴有寒热交作。多因饮食不节,外感风邪火毒及四时不正之气而发。发病较急,变化迅速,初起如栗,坚硬根深,继则焮红发热,肿势渐增,疼痛剧烈,待脓溃疔根出,则肿消痛止而愈。治疔宜清热解毒。

疖:即毛囊和皮脂腺的急性炎症。由内蕴热毒或外触暑热而发,疖长于肌表,肿势局限,形小色红、热痛、根浅,出脓即愈。治宜清热解毒。

痈:疮面浅红肿而高大。有肿胀、焮热、光泽无头、疼痛及成脓等。多由外感六淫,外伤感染等,导致营卫不和,邪热壅聚,气血凝滞而成。痈分为内痈、外痈两类。属急性化脓性疾患。

疽:漫肿而皮色不变,疮面较深。由于气血为邪毒所阻滞,发于肌肉、筋骨间的疮肿。分为有头疽和无头疽两类。

【刮痧治疗】

督脉—百会。

背部:督脉—身柱至灵台。膀胱经—双侧心俞至膈俞。

上肢:心包经—双侧郄门至内关。

下肢:膀胱经—双侧委中。

阿是穴— 沿患部周围呈放射状刮拭。

2 带状疱疹

本病多发于春秋季节。发疹前常有发热、倦怠、食欲不振等轻重不等的前驱症状,局部先感皮肤灼热,感觉过敏和疼痛,继则皮肤潮红,在红斑上出现簇集性粟粒大小丘疹,迅速变为小疱,疱膜紧张发亮,中心凹陷,呈脐窝状,不相融合,一般数日后干燥结痂,不留斑痕,仅有暂时性色素沉着,附近往往有淋巴结肿大,好发于腰部,中医称“缠腰龙”。

◎带状疱疹刮拭上肢大肠经—患侧曲池、合谷至二间。

【刮痧治疗】

背部:夹脊—疱疹所在部位相对应的向侧夹脊穴。

上肢:大肠经—患侧曲池、合谷至二间。

下肢:胆经—患侧阳陵泉至外丘。

3 湿疹

急性湿疹,属变态反应性皮肤病。初起时可局限于某部位,很快发展为对称性,甚至泛发全身。皮肤损害为多形性、有红斑、丘疹、水疱等。常集簇成片状,边缘不清,由于搔抓可引起糜烂、渗液、结痂等继发性损害,剧痒。迁延不愈可转变为亚急性和慢性湿疹,此时皮疹渗出液减少,出现浸润肥厚,反复发作。

【刮痧治疗】

背部:膀胱经—双侧肺俞至心俞,肝俞至脾俞。

上肢:大肠经— 双侧曲池至手三里。

下肢:脾经— 双侧阴陵泉至三阴交。

4 扁平疣

扁平疣大多突然出现,为芝麻或粟米大,扁平,稍高起皮面的小疣,表面光滑,呈浅褐色或正常肤色,小圆形、椭圆形或多边形,境界清楚,多数密集。用手抠掉可扩散分布排列成条状。偶有微痒,好发于颜面、手背及前臂处。

【刮痧治疗】

胆经—双侧风池。

背部:督脉—大椎至陶道。

上肢:大肠经— 双侧曲池至手三里。

下肢:胆经—双侧中渎、阳陵泉。胃经—双侧丰隆。

【药物辅助治疗参考】

薏仁米50克煮粥,每日服1次,亦可薏仁米水煎外洗患部。

5 牛皮癣

牛皮癣是一种皮肤红斑上反复出现多层银白色干燥鳞屑的慢性复发性皮肤病,病因不明。初起为大小不等的红色丘疹或斑片,以后渐大,部分相互融合,形状不一,界限明显。红斑上覆以多层银白色鳞屑,有不同程度的瘙痒,将鳞屑刮去后有发亮薄膜,再刮去薄膜,即有点状出血。神经性皮炎可照此刮痧治疗。

◎牛皮癣刮拭下肢脾经—双侧血海。

【刮痧治疗】

背部:督脉—大椎至陶道。

上肢:肺经—双侧列缺至太渊。

下肢:脾经—双侧血海、三阴交。

阿是穴—直接刮拭皮肤病损处。

【药物辅助治疗参考】

(1)复合维生素B。

(2)肤氢松软膏,涂患处。

6 荨麻疹

本病是指皮肤常突然发生局限性红色或苍白色大小不等的风团,境界清楚,形态不一,可为圆形或不规则形,随搔抓而增多、增大。肩觉灼热、剧痒。皮损大多持续半小时至数小时自然消退,消退后不留痕迹。除皮肤外,亦可发于胃肠,可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发于喉头粘膜则呼吸困难、胸闷,甚则窒息而危及生命。风疹可照此刮痧治疗。

◎荨麻疹跟人体的肺脏关系最大,肺的功能出了毛病,肌肤表面就会被禁锢。

【刮痧治疗】

胆经—双侧风池。

背部:膀胱经—双侧膈俞至肝俞、大肠俞。

上肢:大肠经— 双侧曲池至手三里。

奇穴—双侧治痒穴。

下肢:脾经—双侧血海、三阴交。

【药物辅助治疗参考】

(1)维生素B1,克感敏,扑尔敏,防风通圣丸。

(2)荆芥45克,防风45克,白菊花45克,开水冲泡,外洗,不拘时。

7 皮肤瘙痒症

皮肤瘙痒症是指无原发皮疹,但有瘙痒的一种皮肤病,中医称之为风瘙痒,属于神经精神性皮肤病,是一种皮肤神经官能症疾患。表现为只有皮肤瘙痒而无原发性皮肤损害,夜间尤甚,难以遏止。常因极度瘙痒而连续强烈搔抓,致皮肤残破造成血痂,渗液,色素沉着,皮肤增厚等。

【刮痧治疗】

背部:督脉—大椎至身柱。

上肢:大肠经— 双侧曲池至手三里。

奇穴—双侧治痒穴。

下肢:脾经—双侧漏谷至商丘。

8 痤疮

痤疮也叫“粉刺”,好发于颜面、胸背等处,皮肤起丘疹如刺,可挤出碎米样白色粉质物。常形成丘疹、脓疱或结节等,好发于青年男女,除儿童外,人群中约有80%~90%的人患本病或曾经患过本病。

【刮痧治疗】

背部:督脉—大椎至命门。

奇穴—与大椎至命门相平行的双侧夹脊穴。

膀胱经—双侧肺俞、肝俞、脾俞、大肠俞至小肠俞。

上肢:大肠经—双侧曲池、合谷。

下肢:胃经—双侧足三里至丰隆。

脾经—双侧三阴交。

小贴士

痤疮患者在饮食方面要注意“四少一多”,即少吃辛辣食物(如辣椒、葱、蒜等),少吃油腻食物(如动物油、植物油等),少吃甜食(如糖类、咖啡类),少吃“发物”(如狗肉、羊肉等),适当吃一些凉性蔬菜、水果,但也要防止过量后引起胃病。

五官科疾病的刮痧疗法

1 目赤肿痛

目赤肿痛为多种眼科疾患中的一个急性症状,俗称火眼或红眼,常见目睛红赤、畏光、流泪、目涩难睁、眼睑肿胀,可伴头痛、发热、口苦、咽痛,常见于结核性结膜炎、急性流行性结膜炎、急性出血性给膜炎。

【刮痧治疗】

督脉—上星。奇穴—患侧太阳。

胆经—双侧风池。

背部:膀胱经—双侧肺俞、肝俞至脾俞。

上肢:大肠经—双侧合谷至商阳。

肺经—双侧少商。

下肢:胆经—患侧光明至阳辅、侠溪。

2 麦粒肿

麦粒肿为眼睑发生局限性硬结,状如麦粒,痒痛并作的病症,俗称针眼。是一种普通的眼病,人人可以罹患,多发于青年人。此病顽固,而且容易复发,严重时可遗留眼脸疤痕。麦粒肿是皮脂腺和睑板腺发生急性化脓性感染的一种病症,分为外麦粒肿和内麦粒肿。

【刮痧治疗】

胃经—患侧承位、四白。

膀胱经—患侧睛明、攒竹。

奇穴—患侧太阳。

胆经—患侧瞳子、风池。

背部:膀胱经—双侧肺俞、胃俞。

上肢:大肠经—双侧曲池、合谷。

3 眼底出血

眼底出血是由外伤、结核病、高血压、糖尿病、贫血、视网膜血行障碍、视网膜静脉周围炎等病引起的一种眼病。特征为视力突然减退,轻者如隔云雾视物,重者仅辨明暗,或时见红光满目,或一片乌黑。

【刮痧治疗】

督脉—百会。

膀胱经—患侧睛明、攒竹。

奇穴—患侧太阳。

胆经—患侧瞳子、风池。

背部:督脉—大椎至陶道。

◎麦粒肿刮拭面部膀胱经—患侧睛明。

膀胱经—双侧肝俞至肾俞。

下肢:脾经—双侧血海、三阴交。

肝经—双侧太冲。

【药物辅助治疗参考】

六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龙胆泻肝丸。

4 近视

近视为远看不清楚,喜欢把书报置近于眼前处阅读。如不戴眼镜,在近距离工作或阅读时,易产生肌性眼疲劳,出现视物双影、眼肌痛、头痛恶心等症。假性近视、远视及各种原因引起的视力减退,皆可照此刮痧治疗。

【刮痧治疗】

胆经—双侧瞳子

奇穴—印堂、双侧太阳。

胆经—双侧风池。

三焦经—双侧翳风。

背部:膀胱经—双侧肝俞至肾俞。

上肢:大肠经—双侧合谷。

下肢:胆经—双侧光明至阳辅。

5 耳鸣、耳聋

耳鸣的表现为经常的或间歇性的自觉耳内鸣响,声调多种,或如蝉鸣,或如潮涌,或如雷鸣,难以忍受。鸣响或有短暂,或间歇出现,或持续不息。耳鸣对听力多有影响,但在早期或神经衰弱及全身疾病引起的耳鸣、常不影响听力。耳聋表现为听力减退,或完全丧失。根据发病原因的不同,有由听力逐渐减退、而至全聋者,有突然发生耳聋者,有发于双侧者,有只发一侧者。神经性耳鸣、神经性耳聋、中耳炎皆可照此刮痧治疗。

【刮痧治疗】

胆经—患侧悬颅至听会、风池。

三焦经—患侧角孙至翳风。

背部:膀胱经—双侧肾俞至气海俞。

腹部:任脉—气海至关元。

上肢:三焦经—患侧外关、中渚。

6 过敏性鼻炎

过敏性鼻炎常阵发性鼻软腭局部发痒,或连续反复发作性喷嚏,分泌物多,出现大量清水涕。如继发感染,分泌物可呈粘脓性,间歇性,发作性鼻塞。暂时性或持久性嗅觉减退和消失。可伴头昏、头痛、慢性咳嗽、注意力不集中、精神不振等。

【刮痧治疗】

大肠经—双侧禾至迎香。

◎过敏性鼻炎刮拭面部奇穴—印堂。

奇穴—印堂、双侧上迎香。

胆经—双侧风池。

督脉—风府至大椎。

背部:膀胱经—双侧肺俞至脾俞。

上肢:大肠经—双侧合谷。

肺经—双侧尺泽至列缺。

下肢:胃经—双侧足三里至条口。

7 鼻出血

鼻出血又称鼻衄,是临床常见症状之一,多因鼻腔病变引起,也可由全身疾病所引起,偶有因鼻腔邻近病变出血经鼻腔流出者。鼻出血多为单侧,亦可为双侧;可间歇反复出血,亦可持续出血;出血量多少不一,轻者仅鼻涕中带血,重者可引起失血性休克;反复出血则可导致贫血。多数出血可自止。

【刮痧治疗】

督脉—上星。

◎鼻出血刮拭头部督脉—上星。

胆经—双侧风池。

大肠经—患侧迎香至禾(出血时禁用,平时用于预防)。

背部:膀胱经—双侧肺俞至胃俞。

上肢:大肠经—双侧三间至二间。

下肢:脾经—双侧血海、三阴交。

肝经—双侧太冲至行间。

【药物辅助治疗参考】

(1)用棉球蘸1%麻黄素生理盐水塞入鼻腔,适用于出血较少者。

(2)云南白药。

8 牙痛

牙痛为牙齿疼痛,咀嚼困难,遇冷、热、酸、甜等刺激,则疼痛加重,或伴龋齿,或兼牙龈肿胀,或有龈肉萎缩,牙齿松动,牙龈出血等症状。牙神经痛,牙龈炎,下颌关节炎皆可照此刮痧治疗。

【刮痧治疗】

胃经—患侧下关、大迎至颊车。

督脉—水沟至兑端。

上肢:大肠—对侧温溜、合谷至二间。

下肢:肾经—双侧太溪至水泉。

胃经—双侧内庭。

【药物辅助治疗参考】

西瓜霜外敷患处。

9 咽喉肿痛

咽喉肿痛是指咽喉部红肿疼痛的症状。在多种外感及咽喉部的疾病中可出现此症,本症又有“喉痹”、“喉喑”等名,急慢性喉炎、扁桃体炎、咽炎可照此刮痧治疗。

【刮痧治疗】

胆经—双侧风池。

任脉—廉泉、天突。

胃经—双侧人迎。

背部:督脉—大椎。

膀胱经—双侧大杼至肺俞。

上肢:大肠经—双侧曲池、合谷。

肺经—双侧尺泽、列缺。

下肢:胃经—双侧丰隆、冲阳。

肾经—双侧太溪至水泉。

小儿疾病的刮痧疗法

1 百日咳

百日咳是小儿常见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病程较长,缠绵难愈,以阵发性发作,连续性咳嗽,咳后伴有吸气性吼声为特征。每日发作数次至数十次不等,故亦名“顿咳”。小儿感冒咳嗽,肺炎、支气管炎咳嗽可照此刮痧治疗。

【刮痧治疗】

奇穴—双侧百劳。

背部:督脉—大椎至身柱。

膀胱经—双侧风门至肺俞。

胸部:任脉—天突至膻中。

前胸—由内向外刮。

肺经—双侧中府。

上肢:肺经—双侧尺泽至太渊。

大肠经—双侧合谷。

下肢:胃经—双侧丰隆。

肝经—双侧蠡沟。

2 小儿腹泻

小儿腹泻是指小儿大便次数增多,便下稀薄,或如水样,多由于饮食不当或肠道内感染所致。小儿腹泻四季皆可发生,尤以夏秋两季为多见。

【刮痧治疗】

背部:膀胱经—双侧脾俞、肾俞、大肠俞至小肠俞。

腹部:任脉—建里至水分。

胃经—双侧天枢。

肝经—双侧章门。

下肢:胃经—双侧足三里、内庭。

【药物辅助治疗参考】

(1)肉豆寇3克研细末,每次取0.3克,开水冲服。

(2)胡萝卜煮烂捣泥加水服。

(3)绿豆面适量,用鸡蛋清和成面饼状,贴敷囟门处。每晚贴1次,次晨取下。

◎小儿腹泻刮拭背部膀胱经—双侧脾俞、肾俞、大肠俞至小肠俞。

3 小儿消化不良

小儿消化不良主要表现为纳呆厌食、饮食不化、腹满胀痛、嗳腐呕吐乳食、大便腥臭。小儿营养不良、生长发育缓慢、肠寄生虫病可照此刮痧治疗。

【刮痧治疗】

背部:督脉—大椎至悬枢。

膀胱经—双侧脾俞至三焦俞。

腹部:任脉—中脘至气海。

胃经—双侧天枢。

肝经—双侧章门。

上肢:奇穴—双侧四缝。

下肢:胃经— 双侧足三里。脾经—双侧公孙。

4 小儿遗尿

小儿遗尿指3周岁以上的小儿,睡眠中小便自遗。俗称尿床。多因肾气不足,膀胱寒冷,下元虚寒,或病后体质虚弱,脾肺气虚,或不良习惯所致。仰面平卧体位睡觉这种不良习惯引起遗尿的,不需服药,纠正办法是用布带于小儿腰背后作一大结以使仰卧时不适而转为侧卧。

【刮痧治疗】

督脉—百会。

背部:督脉—身柱至命门。

膀胱经—双侧肾俞至膀胱俞。

腹部:任脉—关元至曲骨。

下肢:胃经—双侧足三里。

脾经—双侧三阴交。

肾经—双侧太溪。

5 小儿腮腺炎

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可见发热,耳下腮部肿胀疼痛,故又有“蛤蟆瘟”、“大头瘟”、“痄腮”之称。好发于冬春季,故中医也叫“温毒发颐”。

【刮痧治疗】

背部:膀胱经—双侧肺俞至胃俞。

上肢:大肠经—患侧曲池、合谷。三焦经—患侧外关。

肺经—双侧少商。

下肢:胃经—双侧丰隆。

◎小儿腮腺炎刮拭上肢大肠经—患侧曲池。

【药物辅助治疗参考】

(1)板兰根冲剂。

(2)仙人掌去净刺及皮,捣烂敷患处。

(3)夏枯草,板兰根适量水煎频服,连服2~4天。

6 小儿抽搐

小儿抽搐中医叫“小儿惊厥”或“小儿惊风”。发病时四肢抽搐,伴高热、神昏。发病急骤的叫“急惊风”,可见于脑炎及其他传染性或感染性疾病。手足徐动,发病缓慢,不伴高热神昏的叫“慢惊风”,见于缺钙、脱水、营养不良等。凡抽搐病因已明确诊断者,及大脑发育不全、脑性瘫痪皆可照此刮痧治疗。

【刮痧治疗】

上肢:大肠经—双侧合谷。

下肢:胆经— 双侧阳陵泉。肝经—双侧太冲。肾经—双侧涌泉。

【药物辅助治疗参考】

(1)紫雪丹或安宫牛黄丸,清开灵,用于急惊风。

(2)理中丸,小儿健脾丸,活性钙等,用于慢惊风。

刮痧调理亚健康

底蕴深厚、历史悠久的民间刮痧疗法广为人知,尤其是知道刮痧对头痛、颈椎病、肩周炎、腰腿痛、肠胃病等常见病疗效显著,但是很多人都不知道正确的刮痧方法还可以促进新陈代谢,给细胞补氧祛瘀,增加活力,对于改善亚健康状态是既简便又有效的好方法。

1 亚健康状态是疾病的预警信号

亚健康状态是人体处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过渡阶段,这个阶段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过程。此时脏腑器官活力逐渐降低,反应能力减退、适应能力下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不适症状。有人经常感到全身乏力,头昏、头痛、胸闷、心慌、气短、容易疲倦、精力难集中,或者腰背颈肩酸痛、食欲减退、失眠多梦、耳鸣、体虚易感冒、出汗、心烦,到医院多次检查却无明显器质性改变,这个时候就可以判断为亚健康状态。

亚健康时所出现的症状是疾病的预警信号,亚健康是疾病的前期,如不及时治疗,其中半数以上可能会发展为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器质性疾病。

2 产生亚健康的原因

据国内专家研究,亚健康状态的产生可能与微循环紊乱有关,主要是因为血粘度增大,血液在流经微循环时速度减慢、流通不畅,营养物质交换不全,代谢产物瘀积不出,造成微循环障碍,使组织器官的细胞得不到充足的氧气和营养素的供应,细胞活力减低,免疫功能下降,而引起身体上的各种不适及心理上的异常感觉。微循环障碍的部位不同,产生亚健康的原因和疾病的部位就有所区别。微循环障碍在中医上属于“经脉气血不通畅”,微循环障碍轻者出现亚健康状态,重者出现疼痛、发热,炎症反应或功能障碍等各种不同性质、不同脏腑的疾病。

现代人们饮食饮食结构的改变,肉、蛋、奶摄入量过多,再加上生活节奏紧张,运动量减少,体内代谢产物排出缓慢,内热积聚,所以血粘度增大、微循环障碍者不断增多,致使亚健康状态的人也越来越多,并已从中老年人群扩展到部分青年人。

◎亚健康是疾病的前兆,切不可掉以轻心。

3 刮痧改善亚健康状态的机理

我们知道,活血化瘀、活化细胞、排毒解毒、迅速改善微循环是刮痧疗法的特点。而活血化瘀、降低血液粘度,可以改善微循环障碍,避免由亚健康向疾病的转化,也是保持健康体魄的有效方法。

只要有微循环障碍,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就会出现紊乱,在微循环障碍的部位刮拭时,刮板向下的压力及摩擦会迫使淤积的有害代谢产物从毛细血管壁渗漏出来,存在于皮下肌肉组织之间,所以刮拭后就一定会有痧出现。微循环的程度和痧的颜色密切相关,轻度的微循环障碍会出少量的红色、紫红色的痧点;重度的微循环障碍会出较多的暗青色、青黑色的痧斑。刮拭出痧就是排除内毒素,从而解除局部的血脉淤滞,降低血液粘度,疏通经络,改善微循环。气血由阻滞变为通畅后,组织器官的细胞得到了充足的氧气和营养素的供应,活力增强。

刮痧疗法能有效改善亚健康,如选择具有改善亚健康脏腑作用的相关经络穴位刮拭,则能更快地提高机体免疫力、使脏腑调节功能恢复正常。

4 刮痧改善亚健康状态的优势

经络刮痧法不仅能治疗各科常见病、多发病,对改善人体的亚健康状态也有独到之处。

首先,改善亚健康状态疗效迅速。用保健刮痧的方法选择刮拭人体皮肤上与各脏腑器官相连接或相对应的全息区域,可以活血化瘀、降低血液粘度、改善微循环状态。刮痧疗法排出内毒素,改善微循环是在刮拭的瞬间实现的,因此改善亚健康状态疗效迅速。而通常内服中西药物改善微循环,排出体内毒素,需要一个缓慢的过程。

◎刮痧可活血化瘀,排出体内毒素,改善亚健康状态疗效迅速。

其次,可以根据出痧的颜色和面积的大小确定亚健康状态的轻重程度,还可以根据出痧的经络穴位和全息穴区判断出功能减弱的脏腑器官,这有助于针对每个人的特点刮拭不同的部位,提高免疫功能,调节脏腑功能,改善症状。

第三,刮痧治疗只在人体的皮肤表面进行,不需服用任何药物,没有什么副作用。

最后、刮痧操作简便易学,即使没有医学基础知识,只要认真学习,便可以掌握其中的技巧。

5 刮痧改善亚健康状态的具体方法

如果想用保健刮痧法来发现和改善亚健康状态,就需要经常刮拭头部、胸腹部、手足部位的经脉和各脏腑器官的穴区,定期刮拭背部脏腑器官的体表投影区和脊椎对应区。如发现刮拭后的区域出现异常的疼痛等感觉或者出痧明显,就可以根据出现疼痛和痧的部位来判断亚健康的有无和严重程度,然后进行重点区域的刮拭治疗,刮拭的时间和部位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工作情况灵活掌握。刮拭部位还可以参考教材,根据不同的症状,按图索骥找到有相关治疗作用的刮拭部位。然后就可以通过刮痧及时净化体内环境,清洁经络,促进新陈代谢,改善微循环,活化细胞,增强脏腑功能,提高人体免疫力,有效改善亚健康状态。

下面我们从亚健康的各种不适症状来了解刮痧预防和治疗亚健康的具体方法:

快速缓解大脑疲劳

中医认为疲劳与五脏失调密切相关,如腰腿酸软多与肾相关,气短乏力多与肺相关,不耐劳多与肝相关,神疲多与心相关,肢体疲劳多与脾相关。因此治疗亚健康疲劳应以调节五脏为关键。

刮头部:①以百会穴为起点分别向四神聪方向轻刮,每一方向刮拭10~20次,也可用梳刮法以百会为中心向四周放射刮拭。②以刮痧板的一个角点压按揉百会、太阳、天柱穴,每穴按揉1~3分钟。③用直线刮法自风府穴至身柱穴刮10~20次,重点刮拭大椎穴。④用弧线刮法刮拭颈部侧面的胆经,从风池穴刮至肩井穴,每侧刮拭20~30次。

刮背部:用直线法刮拭脊柱两侧的膀胱经,重点刮拭心俞、脾俞、胃俞、肾俞,每一侧刮拭10~20次。

刮四肢:①用直线法刮拭前臂外侧大肠循行区域,合谷穴、曲池穴、手三里穴可以用点压法、按揉法。②用直线法刮拭心包经的内关穴,然后刮拭小腿外侧胃经的足三里穴、脾经的血海穴、三阴交穴,每侧刮拭10~20次。

◎经常刮拭头部及颈肩穴位,可以有效缓解大脑疲劳。

改善睡眠

中医将失眠归于“不寐”、“不得眠”的范围,认为多由七情所伤,即恼怒、忧思、悲恐等而致心肾不交、肝郁化火所致。刮痧可以养心安神、疏肝解郁、放松身心,从而改善失眠。

刮头颈部:①用双板从额头中部分别向左右两侧发际头维方向刮拭,用轻手法刮拭10~20次,用角点压按揉神庭、头维、印堂、鱼腰等穴位。②从太阳穴绕到耳上再向头侧后部乳突和风池方向刮拭,每一侧刮拭10~20次。③以百会穴为起点分别向四神聪方向刮拭,每一方向刮拭10~20次。④用刮痧板的角点压按揉风池穴、安眠穴等。

刮背部:①用直线法刮拭脊柱正中线督脉循行区域,从大椎穴刮至至阳穴10~20次。②用直线法刮拭大杼穴至膈俞,每侧刮20~30次,以出痧为宜。③刮拭神道、心俞穴。

◎用直线法刮拭小腿内侧的脾经循行区域,从阴陵泉刮至三阴交,可改善失眠症状。

刮拭四肢:①用直线法刮拭前臂内侧心经循行区域,每一侧刮拭10~20次,重点刮神门穴。②用直线法刮拭小腿内侧的脾经循行区域,从阴陵泉刮至三阴交,每一侧10~20次,点压按揉三阴交穴。

缓解眼疲劳

眼疲劳是一种眼科常见病,主要是由于人们平时全神贯注看电脑屏幕时,眼睛眨眼次数减少,造成眼泪分泌相应减少,同时闪烁荧屏强烈刺激眼睛而引起的。它所引起的眼干、眼涩、眼酸胀,视物模糊甚至视力下降直接影响着人的工作与生活。

【缓解眼疲劳的刮痧方法】

刮拭后头部:用厉刮法刮拭后头部顶枕带下1/3视神经对应区。用单角刮法刮拭风池穴。

刮拭面部经穴:将少量美容刮痧乳涂在刮痧板边缘,用垂直按揉法按揉睛明穴后,用平刮法从内眼角沿上眼眶经攒竹穴, 鱼腰穴缓慢向外刮至瞳子穴,再从内眼角沿下眼眶经承泣穴缓慢向外刮至瞳子穴,各刮拭5~10下,或以平面按揉法按揉各穴位5~10下。

常用眼部刮痧保健的穴位有鱼腰、攒竹、瞳子、睛明、承泣等。

◎过度使用电脑是造成眼部疲劳的重要因素。

【刮痧要点提示】

眼部刮痧不可用刮痧油,应少量使用美容刮痧乳,并避免刮痧乳进入眼内。

【护眼小提示】

(1)调整好光线

在微弱的灯光下阅读,不会伤害眼睛,但若光线未提供足够的明暗对比,将使眼睛容易疲劳。应该使用能提供明暗对比的柔和灯光,不要使用直接将光线反射人眼睛的电灯。

(2)适时休息

如果你连续在电脑前工作6~8小时,应每2~3小时休息一次。喝杯咖啡、上个厕所、或只是让眼睛离开电脑10~15分钟。

(3)调整电脑屏幕的亮度

电脑屏幕上的字体及数字就像小灯泡,直接将光线打入眼睛,容易引起眼眼疲劳。因此,需要调降屏幕的亮度,并调整明暗对比使字体清晰。

(4)让眼睛好好休息

◎缓解眼睛疲劳的最佳力式是让眼睛休息。比如按摩眼睛周围可以很好地缓解疲劳症状。

缓解眼睛疲劳的最佳力式是让眼睛休息。比如一边打电话,一边闭着眼睛。用茶水敷眼部,将毛巾浸入小米草茶中,躺平,将此温暖的毛巾敷在眼部10~15分钟。这将消除眼睛的疲劳,但小心勿将茶水流眼睛。同时在浸入毛巾前,先让小米草茶冷却一会儿。

(5)用手热敷眼部

摩擦双手,直至它们发热为止。然后,闭上双眼,用手掌盖住眼圈,勿压迫双眼,盖住即可。深缓地呼吸,并想象黑暗。每天这样做20分钟,有助于减轻眼部疲劳。

(6)经常眨眼

每天特意地眨眼300下,有助于清洁眼睛,并给眼睛小小的按摩。

(7)危险警讯

当你眼睛痛或对光敏感时,应立即去看眼科医生。

心慌气短

心慌气短中医又称之为“惊悸”“怔忡”,是自觉心中跳动不安的一种症状,可见之于冠心病、高血压、风心病、肺心病、心功能不全、各种心律失常、心脏神经官能症等多种功能性或器质性心脏病以及贫血、甲亢患者。

◎心慌气短:自觉心中跳动不安的一种症状,俗称“心慌”、“心跳”。

根据中医传统理论,心悸可分为心血不足,心气虚弱,阴虚火旺,痰火上扰,气滞血瘀五种类型,故其饮食宜忌的原则也应有所选择。 心血不足型:常表现为心悸不宁,面色少华或萎黄,夜寐不安,或多梦,胆小善惊。此类患者宜食具有养血安神作用的食物,忌食辛辣香燥食品。 心气虚弱型:常感心悸气短,动则出汗或自汗,面色恍白、倦怠乏力、胃纳减少,或四肢不温,舌淡苔白。宜常食用温阳益气之物,忌食生冷滋腻物品。 阴虚火旺型:经常心悸而烦,咽痛口干,手足心热,夜寐不安而烦躁,或有盗汗,舌红少苔。宜食生津养阴安神食品,忌食香燥辛散之物。 痰火上扰型:常感心悸心慌,胸闷不安、烦躁不眠、头晕口苦,或痰多恶心、舌苔黄腻。

【改善心慌气短的刮痧方法】

(1)刮拭背部

用面刮法和双角刮法自上而下刮拭心脏在背部脊椎的对应区(第4至8胸椎及两侧3寸宽的范围),重点用面刮法刮拭心俞穴、神堂穴。

(2)刮拭胸部

用单角刮法从上向下缓慢刮拭胸部正中,从膻中穴至巨阙穴,再用平刮法从内向外刮拭心脏在左胸部体表投影区。

(3)刮拭肘窝经穴

用拍打法以适度的力量拍打肘窝少海穴(肘窝小指侧)、曲泽穴(肘窝正中)、尺泽穴(肘窝拇指侧)。用面刮法从上向下刮拭太渊穴,也可平面按揉内关穴。

焦虑烦躁

当人体长期的高强度超负荷的工作,会使精神总是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当超过了神经承受的限度的时候,就会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出现焦虑、烦躁、忧郁。不良情绪长期不能缓解,会使体内分泌与神经系统失调,影响其他脏腑器官的生理功能。

焦虑、烦躁会导致胁肋胀痛、食欲不振、免疫力下降,加速衰老;男性会出现性功能障碍,女性会引起月经不调和乳腺增生、更年期症状加重,面部出现黄褐斑等。

【缓解焦虑烦躁的刮痧方法】

(1)刮拭背部

用面刮法和双角刮法从上到下刮拭中背部肝胆同水平段的督脉、夹脊穴和膀胱经。重点刮拭肝俞、魂门、胆俞穴。

(2)刮拭胸胁部

用平刮法缓慢从内到外刮拭肝胆在右背部及右胁肋部的体表投影区,重点从内向外刮拭期门穴。

◎焦虑、烦躁会导致胁肋胀痛、食欲不振、免疫力下降,加速衰老。

【刮痧要点提示】

刮拭肝胆体表投影区要按压力大,速度缓慢,寻找并重点刮拭疼痛、结节等阳性反应部位。

颈肩酸痛、僵硬

中医认为颈肩酸痛是由于颈肩部气血瘀滞所致。刮痧疗法可以舒筋通络,活血化瘀,促进局部新陈代谢,使原本僵硬的肌肉放松,调整亚健康状态。

【颈肩酸痛、僵硬的刮痧方法】

刮颈肩部:

(1)用直线刮法刮拭督脉,从风府穴到大椎穴,刮膀胱经,从玉枕、天柱到大杼、风门,从后发际上,棘突双侧分别由上向下刮拭,每一侧刮15~20次。

(2)用弧线刮法刮拭足少阳胆经,由风池及乳突根部从上向下,经过肩井,刮向肩端,每侧刮15~20次。

刮背部:

用直线刮法刮拭膀胱经,从玉枕经天柱、大杼、风门、肺俞到厥阴俞。刮拭肩中俞、天至膏盲、天宗,每侧刮15~20次。

◎在刮拭完背部的经脉穴区后,不要忘记重点刮拭对症穴位。

刮四肢:

(1)沿手阳明大肠经,从肩臑过曲池到合谷,刮15~20次。点压按揉合谷穴。

(2)用直线刮法沿足阳明胃经循行线刮拭,从足三里到条口,每一侧刮15~20次。

腰酸背痛

在所有的慢性疼痛病患中,腰酸背痛的病患占了最高的比例,现代生活中,上班族最容易患腰酸背痛,罪魁祸首是坐的时间太久。久坐不动,使得整个躯体重量全部压在腰骶部,压力分布不均,会引起腰、腹、背部肌肉下垂或疼痛。另外,固定姿势或姿势不正也可引起腰酸背痛。

【腰酸背痛的刮痧方法】

刮痧时先涂刮痧油,让患者肌肉放松,使刮板的钝缘与皮肤之间呈45度夹角,用腕力和臂力,顺着一个方向刮。

◎刮痧通常以刮痧部位出痧后呈现微红色或紫红色的痧点、斑块为度。

刮痧方向的一般原则是由上而下、由内而外。以刮痧部位出痧后呈现微红色或紫红色的痧点、斑块为度。

刮拭为督脉、足太阳膀胱经的循行部位为主为主。着重刮拭阿是穴、水沟、阳陵泉、委中、膈俞、次、夹脊。

下肢酸痛

膝关节是人体所有关节中负担最重且运动量很大的关节,最易劳损和出现运动损伤,所以下肢酸痛以膝关节酸痛最为多见。中医认为,膝为筋之府,肝主筋,肾主骨,下肢酸痛、沉重与肝肾不足,筋皮骨弱有关。肾阳不足,气血虚弱,不能抵御寒邪侵袭;肝血虚,血不荣筋,导致下肢膝关节筋脉气血不足或气滞血瘀而酸痛、沉重。

【改善下肢酸痛的刮痧方法】

用面刮法从上向下刮拭督脉命门穴,膀胱经肾俞穴、志室穴、髋部环跳穴。

◎中医认为,膝为筋之府,肝主筋,肾主骨,下肢酸痛、沉重与肝肾不足,筋皮骨弱有关。

用点按法点按膝眼穴,用面刮法从上向下刮拭膝关节周围的6条经脉,从膝关节上3寸的部位刮至膝关节下3寸的部位。

手足怕冷

手足冰凉是机体亚健康的典型表现,同时还有身体怕冷、精力减退、易疲劳、气温低时容易出现手足冻疮等症状。中医认为手足发凉是体内阳气不足。阳虚者,心肾活力不足,气虚血弱,气血虚而血脉不充盈或气血运行不畅。因为手足距离心脏较远,故而手脚冰凉。手脚冰冷者平时应多吃温热活血的食物,多穿保暖的衣服,多做手脚的运动。

另外就是平时一定要注意保暖,忌食生冷油腻辛辣食物。

【手足怕冷的刮痧方法】

刮拭全手掌。用刮痧板凹槽刮拭各手指,由指根部至指尖,刮至手指发热。再用面刮法刮拭全手掌各全息穴区至手掌发热。并可用面刮法或用平面按揉法重点刮拭手腕部阳池穴、手掌心劳宫穴。

◎手脚冰冷者平时应多吃温热活血的食物,如扁豆、青菜、黄芽菜、芥菜、香菜、辣椒等。

刮拭全足掌。用面刮法刮拭足底的各全息穴区以及足趾,刮至足底发热。

注意:如手足掌皮肤干燥,可以先涂少量美容刮痧乳再刮拭,以保护皮肤。

小贴士

手足是整体的缩影,手掌、足掌部位有与全身各脏腑器官相对应的穴区。手足发凉、怕冷是体内脏腑阳气不足、血液流动缓慢的表现。当刮拭手掌和足掌感觉发热时,说明局部血流加速,血液循环畅通。经常刮拭手足不但可以促进手足部位的血液循环,还能促进各脏腑器官血液循环,有效增加各脏腑功能的保健作用。

防病保健—增强免疫力

最简便的增强免疫力的方法就是经常刮痧,每日刮拭7个强壮穴位1~2次,可以增强免疫力。用单角刮法刮拭百会穴、涌泉穴,用点按法刮拭人中穴,用平面按揉法或面刮法刮拭合谷穴、内关穴、足三里穴、三阴交穴。

每日刮拭双足掌心以及足侧、足背,从踝部刮至足趾尖。

每日刮拭双手背和手掌,从腕部刮到手指尖,再用刮痧板的凹槽依次刮拭各手指。每日刮耳,先刮耳窝,再刮拭耳轮以及耳背。

以上4种方法,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选择2~3种即可。如刮拭时间短暂可以不涂刮痧油,四肢穴位和手背、足背,如刮拭时间长,应涂刮痧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