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刮痧时必须要做的准备
◎刮痧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除了要把刮痧的工具准备齐全,还要仔细了解操作步骤。只要方法得当,刮痧疗法不仅能治病,而且还可以起保健作用,是一种操作方便、疗效显著的治疗方法。
刮痧的器具
刮痧器具可使用的工具很多,诸如:黄牛角刮痧板、苎麻、麻线、棉纱线团;铜钱、银圆;瓷碗、瓷调羹、木梳背;小蚌壳;檀香木、沉木香刮板、小水牛角板等等。另外,还有水、油、润肤剂等辅助材料。
1 选择刮痧的工具
刮痧工具包括刮痧板和润滑剂。工具的选择直接关系刮痧治病保健的效果。古代用汤勺、铜钱、嫩竹板等作为刮痧工具,用麻油、水、酒作为润滑剂。这些工具虽然取材方便,能起到一些刮痧治疗作用,但因其简陋、本身无药物治疗作用,均已很少应用。现多选用经过加工的有药物治疗作用并且没有副作用的工具。这样的工具能发挥双重的作用,既能作为刮痧工具使用,其本身又有治疗作用,可以明显提高刮痧的疗效。
刮痧板
刮痧板是刮痧的主要工具。目前各种形状的刮痧板、集多种功能的刮痧梳于相继问世,其中有水牛角制品,也有玉制品和玛瑙制品。水牛角质地坚韧,光滑耐用,药源丰富,加工简便。药性与犀牛角相似,只药力稍逊,常为犀牛角之代用品。水牛角味辛、咸、寒。辛可发散行气、活血润养;咸能软坚润下;寒能清热解毒。因此水牛角具有发散行气、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的作用。玉性味甘平,入肺经,润心肺,清肺热。据《本草纲目》介绍:玉具有清音哑、止烦渴、定虚喘、安神明、滋养五脏六腑的作用,是具有清纯之气的良药,可避秽浊之病气。水牛角及玉质刮痧板均有助于行气活血、疏通经络而没有副作用。
刮痧板一般加工为长方形,边缘光滑,四角钝圆,弧度自然。刮板的两长边,一边稍厚,一边稍薄。薄面用于人体平坦部位的治疗刮痧,凹陷的厚面适合于按摩保健刮痧,刮板的角适合于人体凹陷部位刮拭。
为避免交叉感染,最好固定专人专板使用。水牛角刮痧板可以使用1 :1000的新洁尔灭、75%的酒精或者0.5%的碘伏擦拭消毒。玛瑙和玉制品的刮痧板,除了擦拭消毒还可以使用高压或者煮沸消毒。
润滑剂
刮痧治疗的润滑剂应为有药物治疗作用的润滑剂,这种润滑剂应由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消炎镇痛作用,同时又没有毒副作用的药物及渗透性强、润滑性好的植物油加工而成。药物的治疗作用有助于疏通经络、宣通气血、活血化瘀。植物油有滋润保护皮肤的作用。刮痧时涂以润滑剂不但减轻疼痛,加速病邪外排,还可保护皮肤,预防感染,使刮痧安全有效。比如活血润肤脂和刮痧活血剂两种。活血润肤脂的作用较为广泛,因为活血润肤脂为软膏制剂,不但润滑性好,涂抹时不会因向下流滴而弄脏衣服,易被皮肤吸收,活血润肤作用持久,特别适合于面部美容刮痧,可作刮痧和美容护肤两用。
2 刮痧板什么材质最好
常用的刮痧板主要材料为砭石与水牛角两种,其结构包括面、厚边、薄边和棱角部分。治疗疾病用刮法时多用薄边,保健多用厚边,关节附近穴位和需要点按穴位时多用棱角刮拭。
砭石刮痧板
(1)砭石质感非常细腻、柔和,摩擦皮肤时有很好的皮肤亲和力,受术者感觉非常舒服。
(2)砭石具有极佳的远红外辐射能力,可增强人体细胞的正常机能,提高吞噬细胞的吞噬功能,使杀菌力、免疫力等均有所提高,能改善各种疾病引起的病变,延缓衰老;同时能改善人体血液微循环,从而可防治冠心病、高血压、肿瘤、关节炎、四肢发凉等病症的发生;砭石还能促进新陈代谢,使新陈代谢产生的毒素和废物迅速排出体外,减轻肝脏及肾脏的负担;砭石刮痧还具有能降低血液黏度,防止血栓形成的作用,可减轻胸闷、心悸、头昏、麻木等症状。
◎常用的刮痧板主要材料为砭石与水牛角两种,其结构包括面、厚边、薄边和棱角部分。
水牛角刮痧板
(1)以天然水牛角为材料,水牛角本身是一种中药,水牛角味辛、苦、寒,所以水牛角具有清热解毒、凉血、定惊、行气等功效,对人体肌表无毒性刺激和化学不良反应。
(2)水牛角的角质蛋白和人体肌肤蛋白大致相同,水牛角做成的刮痧板光滑柔润,皮肤感觉舒适。使用水牛角刮痧板刮痧时,与人体体表摩擦生热,可使水牛角刮痧板蛋白轻微溶解,还可起到滋养皮肤的作用。
刮痧疗法的种类
刮痧方法包括持具操作和徒手操作两大类。持具操作又包括刮痧法、挑痧法、放痧法。徒手操作又叫撮痧法,具体为揪痧法、扯痧法、挤痧法、焠痧法、拍痧法。
1 刮痧法
刮痧法又可以分为直接刮法和间接刮法两种:
直刮法:指在施术部位涂上刮痧介质后,然后用刮痧工具直接接触患者皮肤,在体表的特定部位反复进行刮拭,至皮下呈现痧痕为止。
具体操作为:病人取坐位或俯伏位,术者用热毛巾擦洗病人被刮部位的皮肤,均匀地涂上刮痧介质。术者持刮痧工具,在刮拭部位进行刮拭,以刮出出血点为止。
间接刮法:先在病人将要刮拭的部位放一层薄布,然后再用刮拭工具在布上刮拭,称为间接刮法。此法可保护皮肤。适用于儿童、年老体弱、高热、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抽搐、某些皮肤病患者。
◎直刮法即是用刮痧工具直接接触患者皮肤,在体表的特定部位反复进行刮拭。
2 挑痧法
术者用针挑病人体表的一定部位,以治疗疾病的方法。具体方法为:术者用酒精棉球消毒挑刺部位,左手捏起挑刺部位的皮肉,右手持三棱针,对准部位,将针横向刺入皮肤,挑破皮肤约0.2~0.3厘米,然后再深入皮下,挑断皮下白色纤维组织或青筋,有白色纤维组织的地方,挑尽为止。如有青筋的地方,挑3下,同时用双手挤出瘀血。术后碘酒消毒,敷上无菌纱布,胶布固定。
3 放痧法
放痧法又分为“点刺法”和“泻血疗法”两种。
泻血疗法具体为:常规消毒,左手拇指压在被刺部位下端,上端用橡皮管结扎,右手持三棱针对准被刺部位静脉,迅速刺入脉中0.5~1分深,然后出针,使其流出少量血液,出血停止后,以消毒棉球按压针孔。当出血时,也可轻按静脉上端,以助瘀血排出,毒邪得泄。此法适用于肘窝、腘窝及太阳穴等处的浅表静脉,用以治疗中暑、急性腰扭伤、急性淋巴管炎等病。
点刺法,即针刺前先推按被刺部位,使血液积聚于针刺部位,经常规消毒后,左手拇、食、中三指夹紧被刺部位或穴位,右手持针,对准穴位迅速刺入1~2分深,随即将针退出,轻轻挤压针孔周围,使出血少量,然后用消毒棉球按压针孔。此法多用于手指或足趾末端穴位,如十宣穴、十二井穴或头面部的太阳穴、印堂穴、攒竹穴、上星穴等。
挑痧法及放痧法必须灭菌操作,以防止感染,针刺前消除患者紧张心理,点刺时手法宜轻宜快宜浅,出血不宜过多,以数滴为宜。注意勿刺伤深部动脉。另外,病后体弱、明显贫血、孕妇和有自发性出血倾向者不宜使用。为防止晕针,患者最好采取卧位,术后休息后再走。
◎点刺法多用于手指或足趾末端穴位。
4 扯痧法
扯痧疗法是医者用自己的食指、大拇指提扯病者的皮肤和一定的部位,使表浅的皮肤和部位出现紫红色或暗红色的痧点。此法主要应用于头部、颈项、背部、面部的太阳穴和印堂穴。
5 挤痧法
医者用大拇指和食指在施术部位用力挤压,连续操作4~5次,挤出一块块或一小块紫红痧斑为止。此种方法一般用于头额部位的腧穴。
6 揪痧法
揪痧法指在施术部位涂上刮痧介质后,然后施术者五指屈曲,用自己食、中指的第二指节对准施术部位,把皮肤与肌肉揪起,然后瞬间用力向外滑动再松开,这样一揪一放,反复进行,并连续发出“巴巴”声响。
◎揪痧法通常在同一部位连续操作6~7遍后,皮肤会出现痧点。
7 痧法
用灯心草蘸油,点燃后,在病人皮肤表面上的红点处烧燃,手法要快,一接触到病人皮肤,立即离开皮肤,往往可听见十分清脆的灯火燃烧皮肤的爆响声。适用于寒证,如腹痛、手足发冷等。
8 拍痧法
用虚掌拍打或用刮痧板拍打体表施术部位,主要拍双肘关节内侧和膝盖或大腿内侧,或者是发病有异常感觉的身体部位,比如痛痒、胀麻的部位。
刮痧的疗程及实施步骤
1 刮痧的疗程
刮痧疗法属自然疗法。用刮痧板在皮肤表面进行治疗,刮痧板和润滑剂虽然有一定的药物作用,但二者只接触皮肤表面,起保护滋润皮肤、加强疏通经络、刺激穴区的效果,进入体内的药量微乎其微。因此,刮痧治疗无严格的疗程之分。在治疗刮痧时,为便于观察治疗反应及疗效,根据病情的轻重缓急,大致确定疗程如下:每次治疗间隔5~7日,痧象消失后或患处无痛感时再实施。通常连续治疗7~10次为1个疗程,间隔10日再进行下一个疗程。如果刮拭完成两个疗程仍无效者,应进一步检查,必要时改用其他疗法。
2 治疗刮痧实施步骤
选择工具
刮痧器具与用品准备齐全。检查刮具边缘是否光滑,有无裂纹及粗糙处,以免伤及皮肤。做好必要的消毒工作。
解释说明工作
初诊病人刮痧时,应先向病人介绍刮痧的一般常识。对精神紧张、疼痛敏感者,更应作好解释安抚工作,以便取得病人的积极配合。
选择体位
先根据病人所患疾病的性质与病情,并结合患者的体质,确定治疗部位。然后选择既能充分暴露所刮的部位,便于刮痧者操作,又能使患者感到舒适,有利于刮拭部位肌肉放松,可以持久配合的体位。
涂刮痧润滑剂
暴露出所刮拭的部位,用毛巾撩洗干净,在被刮拭部位处均匀地涂刮痧润滑剂。润滑剂用量宜薄不宜厚,否则不利于刮拭,还会顺皮肤流下弄脏衣服。
刮拭
手持刮板,灵活利用腕力、臂力,使刮具的边缘与皮肤之间角度呈45度,沿经络部位自上向下,或由内向外多次向同一方向刮拭,不要来回刮。应刮完一处之后,再刮相邻部位,不要无序地东刮一下,西刮一下。注意每次刮拭开始至结束力量要均匀一致。
刮拭顺序
刮痧时,对人体的整体刮拭顺序应该为先头颈部、背部、腰部,然后腹部、胸部,最后刮上肢、下肢。刮拭的方向都是从上往下刮拭,胸部处由内向外刮拭。每个部位先刮阳经,后刮阴经。先刮人体左侧,再刮人体右侧。
刮痧时间
刮痧时间应根据不同疾病的性质及病人体质状况等因素灵活掌握。一般每个部位刮20次左右,以使病人能耐受或出痧为度。在刮痧治疗时,汗孔开泄,为了有利于扶正祛邪,防止耗散正气,或祛邪而不伤正,因此每次刮治时间以20~25分钟为宜。初次治疗时间不宜过长、手法不宜太重,不可一味片面强求出痧。
结束刮痧
刮痧以皮下出轻现微紫红或紫黑色痧点、斑块即可。刮完后,擦干水渍、油渍。让病人穿好衣服,休息一会儿,再适当饮用一些姜汁糖水或白开水,病人会感到异常轻松和舒畅。
◎根据刮拭部位的需要,病人可采用坐位、仰卧、俯卧或侧卧等体位。
刮痧保健运板方法
1 刮痧的运板方法
刮痧的运板方法有几十种之多,但是最常用的主要有以下几种:
面刮法
面刮法是刮痧最常用、最基本的刮拭方法。手持刮痧板,向刮拭的方向倾斜30度至60度,以45度角应用最为广泛,根据部位的需要,将刮痧板的1/2长边或整个长边接触皮肤,自上而下或从内到外均匀地向同一方向直线刮拭。面刮法适用于身体比较平坦部位的经络和穴位。
平刮法
操作方法与面刮法相似,只是刮痧板向刮拭的方向倾斜的角度小于15度,并且向下的渗透力比较大,刮拭速度缓慢。平刮法是诊断和刮拭疼痛区域的常用方法。
推刮法
◎正确的持板方法和刮痧手法是疾病治疗的前提。
操作方法与面刮法相似,刮痧板向刮拭的方向倾斜的角度小于45度(面部刮痧小于15度),刮拭的按压力大于平刮法,刮拭的速度也慢于平刮法,每次刮拭的长度要短。推刮法可以发现细小的阳性反应,是诊断和刮拭疼痛区域的常用方法。
单角刮法
用刮痧板的一个角部在穴位处自上而下刮拭,刮痧板向刮拭方向倾斜45度。这种刮拭方法多用于肩部肩贞穴,胸部膻中、中府、云门穴,颈部风池等穴。因接触面积比较小,所以要特别注意不要用力过猛而损伤皮肤。
双角刮法
用刮痧板凹槽处的两角部刮拭,以凹槽部位对准脊椎棘突,凹槽两侧的双角放在脊椎棘突和两侧横突之间的部位,刮痧板向下倾斜45度,自上而下地刮拭。这种刮拭方法常用于脊椎部位的诊断、保健和治疗。
点按法
将刮痧板角部与穴位呈90度角垂直,向下按压,由轻到重,逐渐加力,片刻后迅速抬起,使肌肉复原,多次重复,手法连贯。这种刮拭方法适用于无骨骼的软组织处和骨骼缝隙、凹陷部位,如人中穴、膝眼穴。
厉刮法
将刮痧板角部与刮拭区呈90度角垂直,并施以一定的压力,刮痧板始终不离皮肤,作短距离(约1寸长)前后或左右摩擦刮拭。这种刮拭方法适用于头部全息穴区的诊断和治疗。
平面按揉法
用刮痧板角部的平面以小于20度角按压在穴位上,做柔和、缓慢的旋转运动,刮痧板角部平面始终不离开所接触的皮肤,按揉压力应渗透至皮下组织或肌肉。这种刮拭方法常用于对脏腑有强壮作用的穴位,如合谷、足三里、内关穴以及手足全息穴区、后颈、背腰部全息穴区中疼痛敏感点的诊断和治疗。
垂直按揉法
垂直按揉法将刮痧板的边缘以90度角按压在穴区上,刮痧板始终不离开所接触的皮肤,做柔和的慢速按揉。垂直按揉法适用于骨缝部穴位,以及第二掌骨桡侧全息穴区的诊断和治疗。
◎垂直按揉法将刮痧板的边缘以90度角按压在穴区上,做柔和的慢速按揉。
2 特殊刮痧方法
揉刮法
根据刮拭范围的大小,以刮痧板整个长度的一半长边接触皮肤,刮痧板向刮拭的方向倾斜,倾斜的角度尽量小于15度,自上而下或从内向外均匀地连续做缓慢、柔和的旋转刮拭,即边刮拭边缓慢向前旋转移动,向前移动的推动力小于向下按压的力量。
摩刮法
两手各持一块刮痧板,将刮痧板平面置于手掌心或四指部位,手指不接触皮肤,两块刮痧板平面紧贴面部两侧皮肤,以掌心或四指力量按压刮痧板的平面,将按压力渗透进肌肉深部,两块刮痧板在面部两侧同时自下而上或从外向内均匀连续做缓慢、柔和的旋转移动,即边按压边缓慢向前旋转移动,向前移动的推动力小于向下按压的力量。
刮痧的补泻手法
刮痧疗法以刮板为工具进行治疗,对不同体质与不同病证者应采用不同的刮拭手法。临床分为三种手法:补法、泻法和平补平泻法。刮拭手法是根据刮拭力量和速度两种因素决定的。
根据患者的体质和病情确定刮拭手法。但不论何种证型,均应以补刮开始,然后根据体质和部位决定按压力的大小,再逐渐向平刮、泻刮法过渡,使患者有适应的过程。
刮痧的补泻手法是由按压力大小、时间长短、刮拭方向和速度快慢等多个因素决定的。根据刮拭时的力量和速度,刮拭手法可以分为补法、泻法和平补平泻法。
一般中医外治法均认为速度快、按压力大、刺激时间短为泻;速度慢、按压力小、刺激时间长为补;速度适中、按压力适中、时间介于补泄之间为平补平泻,亦称平刮法。具体应用时可根据患者病情和体质而灵活选用。其中按压力中等,速度适中的手法易于被患者接受。平补平泻法介于补法和泻法之间,常用于正常人保健或虚实兼见证的治疗。此外,皮下脂肪少的部位,应用按压力小、速度慢的补法刮拭;肌肉丰厚部位应用按压力大、速度慢的手法。
补、泻效果是由机体状态、腧穴特性和刮拭手法几种因素决定的。
机体状态与补泻效果有直接的关系,当机体正气充足时,经气易于激发,刮拭补泻调节作用显著;当机体正气不足,经气不易激发,刮拭补泻调节作用缓慢。腧穴的特性也是一种因素,有些腧穴有强壮作用,如足三里、关元,刮拭这些腧穴可以补虚。有些腧穴有泻实作用,如肩井、曲池,刮拭这些腧穴可以泻实。中医经络的理论认为“顺经气而行则补,逆经气而行则泻”。在刮痧疗法中,保健刮痧和一般病症治疗不必拘泥于这一理论,主要以刮拭手法的速度和力量进行补虚和泻实。对于体质较弱的虚证,可参考这一理论按经气的运行方向刮拭进行补泻。
刮拭要领与技巧
一个刮痧治疗的成功与否,刮拭要领是至关重要的,一次刮痧的疗效如何和刮拭要领是紧密联系的,我们主要介绍常用刮痧手法的刮拭要领。
1 按压力
刮痧时除向刮拭方向用力外,更重要的是要有对肌肤向下的按压力,须使刮拭的作用力传导到深层组织,才能达到刺激经脉和穴区的深度,这样才有治疗作用。刮板作用力透及的深度应达到皮下组织或肌肉,如作用力大,可达到骨骼和内肌。刮痧最忌不使用按力,仅在皮肤表面摩擦,这种刮法,不但没有治疗效果,还会形成表皮水肿。但人的体质、病情不同,治疗时按压力强度也不同。各部位的局部解剖结构不同,所能承受的压力强度也不相同,在骨骼凸起部位按压力应较其他部位适当减轻。力度大小可根据患者体质、病情及承受能力决定。正确的刮拭手法,应始终保持稳定的按压力。每次刮拭应速度均匀,力度平稳。
2 点、面、线相结合
点即穴位,穴位是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部位。面即指刮痧治疗时刮板边缘接触皮肤的部分,约有1寸宽。这个面,在经络来说是其皮部;在全息穴区来说,即为其穴区。线即指经脉,是经络系统中的主干线,循行于体表并连及深部,约有1毫米宽。点、面、线相结合的刮拭方法,是在疏通经脉的同时,加强重点穴位的刺激,并掌握一定的刮拭宽度。因为刮拭的范围在经脉皮部的范围之内,经脉线就在皮部范围之下,刮拭有一定的宽度,便于准确地包含经络,而对穴区的刮拭,更是具有一定面积的区域。
◎点即穴位,面即皮部,线即经脉。刮痧的特点为点、面、线相结合。
刮痧法,以疏通调整经络为主,重点穴位加强为辅。经络、穴位相比较,重在经络,刮拭时重点是找准经络,宁失其穴,不失其经。只要经络的位置准确,穴位就在其中,始终重视经脉整体疏通调节的效果。点、面、线相结合的方法是刮痧的特点,也是刮痧简便易学、疗效显著的原因之一。
3 刮拭长度
在刮拭经络时,应有一定的刮拭长度,约市尺的4至5寸,如需要治疗的经脉较长,可分段刮拭。重点穴位的刮拭除凹陷部位外,也应有一定长度。一般以穴位为中心,上下总长度4至5寸,在穴位处重点用力。在刮拭过程中,一般须一个部位刮拭完毕后,再刮拭另一个部位。遇到病变反应较严重的经穴或穴区,刮拭反应较大时,为缓解疼痛,可先刮拭其他经穴处。让此处稍事休息后,再继续治疗。
刮拭后的反应
刮痧治疗,由于病情不同,治疗局部可出现不同颜色、不同形态、不同数量的痧。皮肤表面的痧有鲜红色、暗红色、紫色及青黑色。痧的形态有散在、密集或斑块状,湿邪重者皮肤表面可见水疱样痧。皮肤下面深层部位的多为大小不一的包块状或结节状。深层痧表面皮肤隐约可见青紫色。刮痧治疗时,出痧局部皮肤有明显发热的感觉。
刮痧治疗半小时左右,皮肤表面的迹逐渐融合成片。深部包块样痧慢慢消失,并逐渐由深部向体表扩散。在12小时左右,包块样痧表面皮肤逐渐呈青紫色或青黑色。深部结节状痧消退缓慢,皮肤表面12小时左右亦逐渐呈青紫色或青黑色。
刮痧后24至48小时内,出痧严重者局部皮肤表面微微发热,出痧表面的皮肤在触摸时有疼痛感。如刮拭手法过重或刮拭时间过长,体质虚弱者会出现短时间的疲劳反应,严重者24小时以内会出现低烧,休息后即可恢复正常。
刮出的痧一般5至7天即可消退。痧消退的时间与出痧部位、痧的颜色和深浅有密切的关系。阴经所出的痧,较阳经所出的痧消退得慢,慢者一般延迟至2周左右消退。胸背部的痧、上肢的痧、颜色浅的痧及皮肤表面的痧消退较快,下肢的痧、腹部的痧、颜色深的痧及皮下深部的痧消退较慢。
◎刮拭时重点是找准经络,原则是宁失其穴,不失其经。
痧痕对疾病的诊断、治疗、病程、预后判断方面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痧色鲜红,呈点状多为表证,病程短,病情轻,预后好;痧色暗红,呈斑片状或瘀块,痧粒密集,多为里证,病程长,病情重,预后差。随着刮痧的治疗,痧象颜色由暗变红,由斑块变成散点,说明病情在好转,治疗是有效的。一般说来,无病者或属于减肥、美容或保健刮拭者,一般无明显痧象。
刮痧板的清洗和保存
水牛角和玉石制的刮痧板,刮拭完毕可用肥皂洗净擦干或以酒精擦拭消毒,绝对不可高温消毒。
水牛角刮痧板长时间置于潮湿之处或浸泡在水里,或长期置于干燥的空气中,均会产生裂纹,影响使用寿命。因此刮毕洗净后应立即擦干,最好放在塑料袋或皮套内密封保存。
玉质刮痧板不怕水泡,也不忌干燥。但是容易碎裂,所以在保存时要避免磕碰。
有些刮痧板的上端有小孔,可以穿入线绳,随身携带,但在携带中要注意避免磕碰。
刮痧保健的方式
保健刮痧有两种方式,涂刮痧油刮拭和不涂刮痧油刮拭。这两种刮痧的目的不同,所以在刮拭时间、用力程度和保健效果等方面也各有不同。
涂刮痧油刮拭适用于定期保健刮痧(如1~2周或1~2月刮拭一次),亚健康的诊断和治疗。它具有行经活血、疏通经络、排毒解毒、化瘀止痛、净化血液和体内环境、调理脏腑的作用。
涂刮痧油刮拭必须涂刮痧油,使用刮痧油在皮肤上进行刮拭。根据体质和病症,用轻力,或介于轻重之间,局部适当用重力。刮痧后一般情况下皮肤会出痧或者毛孔张开。每次刮拭不超过30分钟。它的间隔期为同一部位的痧消退后再进行第二次刮痧。
不涂刮痧油刮拭适用于短时间刮痧保健,它有激发经气运行、疏通经络、舒筋活血的作用。
刮拭时不必涂刮痧油,直接在皮肤上刮拭,也可隔衣刮拭。根据健康状况,刮拭时用轻力或介于重力和轻力之间。刮拭到皮肤出现局部的潮红或有热感即可。每次刮拭同一部位不超过两分钟。不涂刮痧油刮拭可以每天进行。
◎当手边没有刮痧专用活血润滑剂时,也可以用婴儿润肤油代替。
刮痧操作步骤
(1)首先要向患者做简要解释,以消除其紧张恐惧心,以取得信任、合作与配合。
(2)准备齐全刮痧器具与用品。检查刮具边缘是否光滑、安全并做好必要的消毒工作。
(3)根据病人所患疾病的性质与病情,并结合患者的体质。确定治疗部位,用毛巾擦洗干净,选择合适的体位。
(4)在刮拭部位均匀地涂布刮痧介质,用量宜薄不宜厚。
(5)一般右手持刮痧工具,灵活利用腕力、臂力,切忌生硬用蛮力,硬质刮具的平面与皮肤之间角度以45度为宜,切不可成推、削之势。
(6)用力要均匀、适中,由轻渐重,力度要均匀,并保持一定的按压力,以病人能耐受为度,使刮拭的作用力传达到深层组织,而不是在皮肤表面进行磨擦。刮拭面尽量拉长,点、线、面三者兼顾,综合运用,点是刺激穴位,线是循经走络,面是作用皮部。
(7)刮痧时要顺一个方向刮,不要来回刮,以皮下出现轻微紫红或紫黑色痧点、斑块即可。应刮完一处之后,再刮相邻部位,不要无序地东刮一下,西刮一下。
(8)保健刮须和头部刮治,可不用刮溶介质,亦可隔衣刮拭。
(9)任何病症,宜先刮拭颈项部,再刮其他患处。一般原则是先刮头颈部、背部,再刮胸腹部,最后刮四肢和关节。关节部位应按其结构,采用点揉或挤压手法。
(10)如刮取头、额、肘、腕、膝、踝及小儿皮肤时,可用棉纱线、八棱麻等刮擦之。腔部柔软处,还可用食盐以手擦之。
(11)刮拭方向原则按由上而下、由内而外的顺序刮拭。
(12)刮完后,擦干水渍、油渍。让病人穿好衣服,休息一会儿、再适当饮用一些姜汁糖水或白开水。
(13)一般刮拭后半小时左右,皮肤表面的痧点会逐渐融合成片,刮痧后24~48小时出痧表面的皮肤触摸时有痛感或自觉局部皮肤有微微发热。这些都属于正常反应,休息后即可恢复正常。一般深部出现的包块样痧或结节样痧在皮肤表面逐渐呈现紫色或青黑色,消退也较缓。
(14)刮痧时限与疗程,应根据不同疾病之间的性质及病人体质状况等因素灵活掌握。一般每个部位刮20次左右,以使病人能耐受或出痧为度。在刮痧治疗时,汗孔开泄,为了有利于扶正祛邪,防止耗散正气,或祛邪而不伤正,所以每次刮治时间,以20~25分钟为宜。初次治疗时间不宜过长、手法不宜太重,不可一味片面强求出痧。第二次间隔5~7日痧象消失后或患处无痛感时再实施,直到原处清平无斑块,病症自然就痊愈了。通常连续治疗7~10次为1个疗程,间隔10日再进行下一个疗程。如果刮拭完成两个疗程仍无效者,应进一步检查,必要时改用其他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