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身处世间,从容淡然(1)
假如人世是个劳苦的樊笼,那么,个人的良好心态便是挣脱这个牢笼之苦最好的方式。人生于世,就如航海的帆船,可能遇到暴风骤雨的日子,也可能会碰到风平浪静的日子,一路顺风。也许,人生也如一艘船,若是没有负重,反而无法航行。因此,身处世间,我们不妨始终保持从容淡然的心态,笑谈一切,一生泰然,一生自然。
气和情淡,自长自消
梁先生语录:
一个人动不动就气盛,发怒,势必伤肝,火攻心。如气盛不得平和,不外露,则又积郁于内腑,两者都伤肝劳神,有损于健康。所以说气和情淡,自长自消,称得上身心锻炼的一项真正过硬功夫。
孔子说:“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人世间,几乎人人都有七情六欲,为此,人们容易为世间种种所伤,譬如爱恨情愁,功名利禄等。殊不知,为了这些身外之物而动怒,而愤懑,甚至怨恨,以至伤肝伤肺,实为不可取也。相反,若懂得平淡、顺其自然的道理,人生几十年就会少去许多苦与恨。
生活中,我们不难见到这样的情况:有的人,总是锱铢必较,为了一点小事就气得全身发抖,手脚冰凉,甚至昏厥。醒来发现自己身心疲惫,犹有痛觉。其实,仔细想想又何必?
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都是赤条条来的;而死去的时候,不论生前有多少财富,有多大的权利,有多么繁华的人生,都是带不走的。放眼望去,一切终成空。既然如此,活着的时候,何必为了小利而大动干戈,让自己的情绪起起伏伏呢?
况且,人生于世,哪能没有烦恼,又哪能一帆风顺?自古就有人嗟叹“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何况身处今朝这个纷繁复杂的大千世界中的我们?索性把一切都看淡,做一个气和情淡的人吧。
《莫生气歌》里写道:人生就像一场戏,因为有缘才相聚;相扶到老不容易,是否更该去珍惜;为了小事发脾气,回头想来又何必;别人生气我不气,气出病来无人替;我若气坏谁如意,而且伤神又费力;出门在外少管事,早去早归少惦记……男女老少多注意,莫生气啊莫生气。若非如此,凡事都计较,凡事都能让自己为之而生气,那么人生几十年,都活在生气之中,生活又何谈美好与精彩?相反,可能会活在抑郁与抱怨之中,更为主要的是,自身的情绪始终像一个要爆炸的气球,久而久之,终将伤心,更伤身,而这,不正是我们处世应当规避的吗?
历经无数风雨和动荡的梁先生晚年将“情贵淡,气贵和,唯淡唯和,乃得其养,苟得其养,无物不长”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事实上,这也是梁先生对自己人生经验的总结,亦是对自己的要求。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梁先生一生都是一个气和情淡的人,这是他长寿的秘诀之一,也是他能终其一生去思考的缘故。
据梁先生的亲朋好友回忆,他极少生气,待人非常和气,而且相信人人都是好人、好脾气。他时常劝自己身边的人说:“一个人动不动就气盛,发怒,势必伤肝,火攻心。如气盛不得平和,不外露,则又积郁于内腑,两者都伤肝劳神,有损于健康。所以说气平情淡,自长自消,称得上身心锻炼的一项真正过硬功夫。”
若是梁先生做不到“气和情淡,自长自消”,他又怎么能豁达而淡定地说:“外间有人因误解而诟骂我,是常事,‘名满天下而谤随之’,但当自省,不必计较。”
一生中,梁先生在多数人眼中,始终以“荒谬”的角色生活着。然而,不论是论得失,还是论人际关系,梁先生一生都没有为此而让自己大发脾气过。相反,他总能淡然处之。
比如,有人曾说梁先生想“升官发财”“一贯反动”,但是梁先生没有为此而动怒,也没有为此而大吵大闹,当旁人提及这个事的时候,他淡然地说,“他的人品很高”,自己“不会因为发生一件事而改变对他的认识”。
再如,梁先生和熊十力先生在学术上的见解有所不同,有的时候,甚至是背道而驰的。但是,不论是何时,梁先生都不会因此而动怒,更不会为此而动粗,相反,即使被朋友误会,他也不放在心上,淡然地说:“此一时偶而不了然,不成问题之事。”
梁先生常说,“我好像是个乐天派”“我总是把我的心情放得平平淡淡,越平淡越好”。
可以说,这位集释儒为一体的大学问家已将“气和情淡,自消自长”的功夫练就得出神入化了。正因为如此,梁先生才能做到一生泰然自若。
不论是从梁先生的“功力”来看,还是从我们自身的生活经验来看,“气和情淡,自长自消”都是让人维持自己内心的平静的最好的方式。身处世间,我们难免会遇到各种不如意的事,而在与人相处的时候,又会有各种矛盾甚至是难以调和的冲突,这时候,我们若能如梁先生一样,始终做一个气和情淡之人。于人,我们能避免更多的矛盾,能缓解矛盾;于己,能包容他人,缓解自己的情绪,消融自己的怒气,做一个内心平和,情绪散淡的人。
特别是到了老年,能如梁先生一样坚持做一个“气和情淡”的人,更能看到其中的好处:不但能提高自己的生活境界,还能让自己的身心处于健康的状态。试问,若是浮浮沉沉几十年,还是和一个初出茅庐的年轻人一样,情绪起伏不定,这样的人生能堪称是有意义的人生吗?而这样的人,长期让自己的心、肝处于“爆炸”状态,能让自己长寿平安吗?答案自然是否定的。
所以说,人生于世,我们遇事、遇人要做到“气和情淡,自长自消”,才能让自己从容淡然地面对生活中的一切,不让自己的身心受困于自己的心绪。而要做到这一点,我们不妨借鉴梁先生的几点经验吧:
其一,任其自然。对于生死这样的大事,梁先生都能坚持“无我为大,有本无穷”,任其自然的态度。所以于人生中的其他种种,梁先生更坚持顺其自然的原则。长期如此,气自和,情自淡。
其二,“静坐”。据医学研究表明,静坐可以让人全身放松,身心具宁。梁先生当年摆脱失眠之苦的方式便是“静坐”。久而久之,梁先生发现,这是让人身心得到放松与释然的好方式。
其三,自我按摩。这是梁先生长寿秘诀中“少吃多动,持之以恒”的重要的内容。梁先生数十年如一日,坚持自我按摩。这是他的长寿之道,亦是他修炼身心的秘诀。人贵气和情淡,爱自己,才能真正坚持做一个从容泰然的人。
其四,做一个快乐的人。梁先生一生都在思考人生问题与社会问题,有思必求解。他就是在不断思考的过程中认识自己,充实自己的,而这也正是他人生的一大乐趣。正因为如此,所以梁先生一生淡然、从容。
如何得到痛快的合理生活
梁先生语录:
人都是要求过一个痛快的生活。但此痛快生活,果自何而来?就是在各自的精力能够常常集中,发挥,运用。此意即说,敷衍、懒惰、不做事,空自一天天企待着去挨磨日子,便没法得到一个痛快的生活——也很不合算。
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这是在告诉人们不要逾越自己的职权,不要乱管别人的闲事。现实生活中,从某种程度上看,我们可以说,“在其位,谋其政”。
人生于世,我们终将走上社会,有自己的工作。也许,眼下的这份工作是自己所喜爱的工作;也许,工作只是为了赚钱养活自己,或是养家糊口;也许,工作只是为了打发时间……然而不论是哪种情况,要真正让自己“得到痛快的合理生活”,我们都应当做到“干一行,爱一行”。
梁先生指出,“天下七十二行,行行出状元”,只在各人自求而已。人生几十年,总是需要以某种价值或是意义来支撑的。若要强调工作之于人生的意义,我们可以说它们是血与肉的关系。工作是个人人生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可以说,人的一生,乃至人生的主要意义,大都是由个人的工作体现出来的。若是一个人“在其位”,不能“谋其政”,不能尽心尽力,那就难以出成果,一无所得也是有的。试想,人生一世,几十年都像一只无头苍蝇一样飞行着,最后坠落的时候怎能不追悔莫及?
所以说,我们要赋予工作以生命的意义,才能带着激情去创新,不断超越自我,才能闯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否则,总在抱怨,总在挑剔,总在假设,这终将是无所得的。相反,若是始终能禀持从容淡然的心态,“干一行,爱一行”,奋然前行,不断突破自我,便能不断给生命注入新鲜的血液,熔铸完美的人生。
而要做到这一点,最终“得到痛快的合理生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不是一言一行的事。相反,它需要人们长途跋涉,需要持之以恒的努力。最重要的是,它需要人们在保持从容和淡然的心态下去努力,去改变。否则,就难免会沦为急功近利的囚徒。
生活中不乏这样的人,为了金钱,或是权力,而不惜走上贪污腐败的道路,最终终结自己的事业,更严重也可能会毁了自己的一生。试问,要是他们能保持顺其自然的态度,从容淡然地看待功名利禄,踏踏实实地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好自己的工作,会结出这样的苦果来吗?
那么,身处世间,我们如何才能实现“得到痛快的合理的生活”这一目标呢?对此,梁先生给我们提出了宝贵的建议:
第一,要有为社会牺牲的精神。人是社会中的人,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任何人都不能脱离社会而独立生存,因此,个人的人生价值,不能离开社会而谈。诚如马克思所强调的,人生的价值主要在其对社会和他人的贡献上。在这样的认识上,尽心尽力地工作,才能真正有所建树,敷衍了事或是应付是难有所成就的。而真正能尽心尽力的人,最终也能从容淡然地面对工作中的一切,甚至是生活中的一切。也正因为淡然,所以能更有牺牲与付出的精神,否则,难免成为锱铢必较之徒。
第二,看重自己的工作。其中的意义,梁先生也有明确的阐述:“有的人每每看轻自己的工作,觉得粗浅而不足为,这是一个错误。须知虽然是粗浅的事情,如果能集中整个精力来做,也都能做到精微高深的境界。”生活经验告诉我们,越是认真,越是淡定,越是从容,越是能“柳暗花明”;越是从容泰然,镇定自如,越能出成绩,而这之于人生,不正能体现其意义来吗?
第三,工作要尽心尽力。一个人之所以心虚,不镇定,不稳重,常常在其未尽心,未尽力。人生于世,要让自己得到痛快的合理生活,也少不了对工作尽心尽力。肯为之付出心血,多数情况下,也必不会为之所辜负。如此一来,不论是面对突如其来的打击,还是让人防不胜防的打击,都能泰然处之,从容淡定,而不至于手足无措;本着这样的心态,便能达到“风雨欲来,不为所动”的境界,进而更为专注地工作。
梁先生说:“大概任何一件事业或一种学术,只怕不肯用心,肯用心一定可以得到许多的启示与教训,一定可以有所得,有所悟。在这个地方的所得,同在那个地方所得的是一样高深;在这里有所通,在别处也没有什么不通,所谓一通百通。”从梁先生对学术、对问题的态度,我们就能发现他这句话的道理所在:人生于世,对待工作,若是不肯用心,不能尽心尽力,便难以让自己有足够的自信,会心虚;同样地,不能尽心尽力,从容和淡然也无从谈起。如此一来,要得到痛快的合理生活,也不过是天方夜谭罢了。
总而言之,身处世间,我们要得到痛快的合理生活,对待工作,必须秉着从容淡然的心态,持以“在其位,谋其政”与“干一行,爱一行”的态度。能如此,方能成就自我,才可做从容淡然的自己。否则,只能虚度此生,一生一世都做欲念的囚徒。
人生不好说目的,顺其自然
梁先生语录:
人之有生,正如万物一样是自然而生的。天雨,水流,莺飞,草长,都顺其自然,并无目的。我未曾知道,而已经有了我。此时再追问“人生果为何来?”或“我为何来?”已是晚了。倘经过一番思考,决定一个目的,亦算不得了。
“我以为人生不好说目的,因为目的是后来才有的事。”这是梁先生对人生目的的看法。大多数人都在设想人生的目的或意义,比如,“我要成为人类文明的使者”“我将为社会创造一万个发明”“我要成为一个举世闻名的作家”等。
可以说,将这些称之为梦想或是理想更为妥帖,而将其当做人生的目的,未免自负。然而,不论是远大的理想追求,还是渺小的兴趣爱好,都难以肯定或者绝对地说,它将成为自己的人生目的。
对于人生,梁先生曾提出这样一个看法,他说:“还有一个错误,是把人的生活看成太有意识,以为生活是全受意识的支配,时常是意识去作主宰。”仔细想来,确实,正是因为人们主观性太强,忽略客观现实的存在,往往让自我意识去决定自己的人生目的,这有种“本末倒置”的意味。这就好比说,意识决定意识。我想怎么样就能怎么样,天地之大,唯我独尊。我想成为什么就能成为什么。我想让自己的人生拥有什么样的意义就能拥有什么样的意义。我想成就什么样的人生目的就能成就什么样的人生目的。其中的荒谬,从我们自身的经历中,便可见一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