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A密码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发表于2013年5月17日。由于多名超级球星无缘该赛季季后赛,关于“赛制改革”的呼声在NBA联盟越来越强烈。半年后,NBA宣布将总决赛赛制改为2-2-1-1-1。两年之后(2015年9月), NBA又对排名规则进行重大变革:赛区头名不再铁定进入前4。“知过能改,善莫大焉!”

赛制

82和66的PK无休止符

○ “如果能用82场的时间周期来打66场比赛,那简直再好不过了!”——道克·里弗斯

○ ESPN数据专家丹尼尔·梅耶在研究后发现:如果球队在比赛后能休息1天,每100次触球有效得分能增加2分以上

icon2

icon1

82,还是66?究竟是饮鸩止渴,还是壮士断腕,这是值得NBA第5任总裁亚当·萧华长期思考的一个战略性问题。

2012-2013赛季科比在冲击季后赛的关键时刻跟腱撕裂,隆多早在1月底就因十字韧带撕裂赛季报销,凯文·勒夫两次右手骨折导致赛季提前报销,瓦莱乔从2012年12月18日起就再也没打过比赛。

韦斯特布鲁克、大卫·李、加里纳利、卢尔·邓……在季后赛的征程中先后倒下。

林书豪、格里芬、斯蒂芬·库里、韦德、比卢普斯、纳什、霍华德……不得不在季后赛中带着伤病坚持作战。

另外,你还记得一整个赛季都报销的德里克·罗斯、打了一个赛季保龄球的拜纳姆、整个赛季只打了74分钟的丹尼·格兰杰和直到第二轮第3战才复出的“小斯”吗?

季后赛总共只有16支球队,就少了这么多星光熠熠的名字,勉强上阵的球员们也多半不再是“完璧之身”。用韦德的话来说:“比赛打到这份上,每个人多多少少都会有些伤病。”在这种情况下,当公牛以全场65分刷新队史单场得分最低纪录,当湖人不得不召回混迹于NBDL的古德洛克火线救主,当尼克斯连续7场季后赛得分不能破百,当拿最低年薪的内特·罗宾逊俨然成了公牛一哥,当杜兰特在无人防守的情况下错失绝杀机会,当“闪电侠”在一轮系列赛中场均只得11.2分,当詹姆斯在个人120多场季后赛生涯中首次半场只得2分……你完全无须感到讶异,球队可用的人实在太少,上场打球的球员们又实在太累。


席卷整个联盟的伤病狂潮,其实早在两个赛季前的“劳资谈判”时就已注定。2011-2012赛季,由于遭遇停摆而不得不使赛季缩水,揭幕战被迫推迟到圣诞夜举行,整个赛季的总场次被压缩成66场,季前赛也从8场缩减到只剩2场。为了能在4个月内结束常规赛,史无前例的“背靠背靠背”赛制粉墨登场,有不少球队甚至遭遇了“6天5赛”的超紧凑赛程。如此一来,一方面是比赛密度的增大、舟车劳顿的频繁和身体疲劳的累积,另一方面则是休息和训练时间的减少,两相结合之下,所有球队和球员都埋下了大规模伤病爆发的种子。

这对明星球员来说尤其悲惨。当其他人可以利用夏天时间休养生息,他们却只能继续奔波于各类商业活动,顶尖球员更是不得不在国际赛场上为国效力。仅细数出战伦敦奥运的美国男篮12人名单,韦斯特布鲁克、格里芬、勒夫、钱德勒、科比、保罗、安东尼等大多数球员都在接下来的2012-2013赛季遭遇了程度各异的伤病。太多次,球场上一次再轻微不过的碰撞,或者甚至都没有发生身体接触,一个又一个超级球星却相继轰然倒地。不管医学界人士如何辩白,日积月累的疲劳可能是引发严重伤病的罪魁祸首。

与此同时,由于赛季缩水,各队的场均得分、投篮命中率、罚球命中率等关键数据均创下近年来最低纪录,比赛的精彩程度明显下滑,对球迷和电视观众的吸引力也大不如前。


如此一来,平均年龄偏大的球队,不得不选择在常规赛中“韬光养晦”。在过去的几个赛季里,为了养精蓄锐,凯尔特人也多次把常规赛胜率勉强保持在60%左右,到了季后赛却容光焕发,连年杀入东部决赛甚至总决赛。即便是在2012-2013赛季的季后赛中,“以下犯上”“以弱克强”的事例也屡见不鲜,比如西部6号种子勇士淘汰3号种子掘金,8号种子火箭险些掀翻1号种子雷霆,东部的7号种子凯尔特人也几乎把2号种子尼克斯拉下马。换句话说,常规赛战绩的重要性正在日益下降,有些球队为了走得更远不得不有意“怠工”。

对存在伤病隐患的球员来说也是一样,为了来日方长,一些“病罐子”们不得不主动缺战。比如,“大鲨鱼”奥尼尔之所以能够成为联盟“常青树”,以中锋身份征战联盟19个赛季,正是因为他几乎每个赛季都要主动“抱恙缺阵”多场比赛,让身体不时得到喘息之机。而在NBA赛场、国际赛场上连年辗转的姚明,只打了不到8个赛季就因应力性骨折提前退役。众所周知,疲劳正是造成应力性骨折的关键原因。


在这种情况下,以往议论过多次的“减少常规赛场次”的呼声再度高涨,最经典的一个提案莫过于“把常规赛由82场缩减到66场”。在现行的82场赛制下,每支球队需要跟同赛区的4支球队各交手4次(2主2客);与另一联盟的15支球队各交手2次(1主1客);剩下同联盟不同赛区的10支球队中,与4支球队各交手3次,6支球队各交手4次,计算上稍嫌繁复。如果压缩到只有66场比赛,场次分配规则将变成每支球队需要与同赛区的4支球队各交手4次,共计16场;与其他25支球队各交手2次,共计50场。这样的分配方案一方面便于计算,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同赛区球队为了头名位置激烈竞争。

有人可能会问:前面不是说过在缩水赛季,由于比赛被压缩到66场,结果球员不堪负荷么?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比赛密度的加大,不在于比赛数量的绝对多寡,而在于整个赛季比赛周期的紧凑程度。一个82场的普通赛季,共计需要大概168天(24周),平均每周3.42场比赛,每个比赛日之后只有1.05个“休息日”。在2011-2012的缩水赛季,由于揭幕战延迟到圣诞夜进行,66场比赛总共只打了124天(17周),平均每周3.73场比赛,每个比赛日之后只有0.88个“休息日”。如果66场的常规赛提早到12月1日进行,在第二年4月13日前打完,整个周期将是147天左右(21周),平均每周只有3.14场比赛,每个比赛日后将迎来1.23个“休息日”。三套数据对比下来,对球员的身体状态来讲,孰优孰劣不言而喻。

凯尔特人主帅里弗斯就曾对这套方案赞誉有加,他说:“如果能用82场的时间周期来打66场比赛,那简直再好不过了!”


其实早在2010年,这套66场的赛制方案就曾被媒体热炒过。ESPN数据专家丹尼尔·梅耶在研究后发现:如果球队在比赛后能休息一天,每100次触球,有效得分能增加2分以上。NBA赛制改成66场,无疑将大幅度减少“背靠背”比赛的次数,比赛的精彩程度自然也就同步提升。另外,如果NBA推迟到12月开赛,他们将可以错开橄榄球联赛的开赛时间,在推广上也能占据有利地位。既然如此,NBA管理层和各支球队为什么迟迟按兵不动?

最大的顾虑当然来自盈利上的压力。比赛数量的减少,无疑将直接带来球票收入、球馆快餐及纪念品等周边消费的降低。对球馆经营者和周边的商铺来说,少一天比赛,自然就少一天的生意。电视转播商和广告主也会牢骚满腹,毕竟比赛数量的减少,就意味着广告的曝光机会将同步减少。如果“BRI”(篮球相关收益)整体降低,球员们按比例分到的总收入也将下滑,他们肯定也不会感到满意。对球迷们来说,以往一年可以有将近8个月时间欣赏比赛,如今却平白少了一个多月,自然也会满肚子不高兴。

但是换个角度想,如果66场的赛制确实可行,球员的身体得到有效保养,竞技状态随之提升,比赛的精彩程度也将更上一个台阶。另外,由于比赛数量的减少,比赛资源更加稀缺,球馆的上座率自然会进一步提高,电视转播的收视率也将一路飙红,广告曝光的含金量也将水涨船高。对球迷们来说,少看几场连球员名字都叫不全的山猫对鹈鹕的比赛,多看几场全力以赴的豪门对决(你还记得马刺打热时“GDP”组合的集体缺阵吗),又何乐而不为?


结语:改革找死,不改革等死?


从82场缩减到66场,也不一定就能确保比赛更加精彩和受伤频率降低。高风险不一定能带来高回报,弄不好反倒惹火烧身。正因如此,已经功成名就、决定归隐田园的斯特恩老爷子自然以“守成”为主,把难题丢给继任者亚当·萧华。在NBA的发展已经进入瓶颈期的今天,是继续沿着老爷子制定的路线萧规曹随,还是大刀阔斧、高擎改革大旗?如果你是萧华,82和66这两个数字,你会选哪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