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纲目药茶养生速查全书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收敛固涩

杞子五味茶

敛汗止汗 养阴生精

茶疗功效

具有养阴生精、敛汗止汗的功效。茶中的五味子对中枢神经系统具有兴奋作用,能改善人的智力活动,提高工作效率。

健康叮咛

适宜睡眠不安、记忆力减退等证者饮用,可作为慢性肝病、肺结核、糖尿病等症的辅助治疗饮品饮用。

主要材料

枸杞子20克

五味子9克

生姜6克

蜂蜜 适量

做法:

将五味子研成粗末;生姜切丝,备用。

将生姜丝、五味子末、枸杞子一同放入杯中,用沸水冲泡15分钟后,加入适量蜂蜜,即可饮用。

每日1剂,不拘时。

本草药典

枸杞子

别名 枸杞、苟起子、枸杞红实。

性味 性平,味甘。

功效 养肝润肺。

主治 虚劳精亏、腰膝酸痛、眩晕耳鸣。

五味子

别名 山花椒、秤砣子、面藤。

性味 性温,味酸、甘。

功效 收敛固涩、益气生津、补肾健脾、安心宁神。

主治 久咳虚喘、久泻不止、内热消渴、心悸失眠。

生姜

别名 姜。

性味 性温,味辛。

功效 开胃止呕、化痰止咳、发汗解表、清热解毒。

主治 外感风寒、鼻子不通气、流清鼻涕、腹痛。

蜂蜜

别名 岩蜜、石蜜、石饴。

性味 性平,味甘。

功效 保护肝脏、补充体力、消除疲劳、抑菌杀菌。

主治 便秘、皮肤暗黄、失眠、贫血、神经系统疾病。

柏叶茶

凉血止血 涩肠止痢

主要材料

侧柏叶10克

枸杞子6克

生姜5克

黑茶3克

蜂蜜 适量

做法:

侧柏叶洗净,切碎;将生姜切丝。

将侧柏叶末、生姜丝、枸杞子和黑茶放入杯中,用热水冲泡10分钟后,加入适量蜂蜜,即可饮用。

每日1剂,不拘时。

茶疗功效

侧柏叶能凉血止血、涩肠止痢,用于缓解各种出血症。且侧柏叶的水煎液具有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等病菌的作用。

侧柏叶

金樱子茶

固精缩尿 涩肠止泻

主要材料

金樱子25克

生姜6克

枸杞子5克

红茶3克

蜂蜜 适量

做法:

金樱子,去净子毛,捣碎;生姜切丝。

将金樱子末、姜丝、枸杞子和红茶放入杯中,用沸水冲泡15分钟,加入适量的蜂蜜,即可饮用。

每日1剂,频饮。

茶疗功效

金樱子为收涩药,尤能固精缩尿,具有收摄精气的作用,又能敛涩而止泻。临床上对于肾虚者一般强调补肾固本为主,而以收涩为辅,在门诊处方中常配入补肾药,以提高临床疗效。

金樱子

陈艾叶茶

温胃理气 除湿止痢

茶疗功效

原名“香艾丸”,可治气痢腹痛、睡眠不安。艾叶煎剂对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痢疾杆菌、葡萄球菌等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健康叮咛

适宜大便夹有脓血、腹部冷痛、喜温喜按、小便清长、舌淡苔白等症者饮用。

主要材料

陈艾叶30克

陈皮20克

生姜6克

红茶3克

蜂蜜 适量

做法:

将陈艾叶、陈皮研成粗末;生姜切丝。

将药末、生姜丝和红茶放入杯中,用沸水冲泡15分钟后,加入适量蜂蜜,即可饮用。

每日1~2剂。

本草药典

陈艾叶

别名 艾蒿、杜艾叶。

性味 性温,味辛、苦。

功效 散寒止痛。

主治 少腹冷痛、经寒不调、宫冷不孕。

陈皮

别名 橘皮、贵老。

性味 性温,味辛、苦。

功效 理气健脾、调中燥湿、化痰。

主治 消化不良、湿浊阻中所致胸闷腹胀、纳呆便溏。

生姜

别名 姜。

性味 性温,味辛。

功效 开胃止呕、化痰止咳、发汗解表、清热解毒。

主治 外感风寒、流清鼻涕、肚子痛、头痛发烧。

蜂蜜

别名 岩蜜、石蜜、石饴。

性味 性平,味甘。

功效 保护肝脏、补充体力、消除疲劳、抑菌杀菌。

主治 便秘、皮肤暗黄、失眠、贫血、神经系统疾病。

生脉饮

益气生津 固表止汗

茶疗功效

人参具有益气养身、生津、安神的功效;麦门冬养阴生津、清心除烦;五味子具有益气生津、固表止汗、敛肺止咳、益肾固精的功效。

健康叮咛

适宜体倦气短、口渴多汗、脉虚弱、久咳气弱、口渴自汗者饮用。但患有急性感染性疾病者不宜饮用。

主要材料

麦门冬15克

人参10克

五味子20克

花茶5克

枸杞子 适量

做法:

将麦门冬、五味子研成粗末;人参切片。

将人参片、麦门冬及五味子药末、枸杞子、花茶放入杯中,用沸水冲泡10分钟,即可饮用。

每日1剂,不拘时。

本草药典

人参

别名 山参、园参。

性味 性平,味甘、微苦。

功效 大补元气。

主治 劳伤虚损、厌食、倦怠。

麦门冬

别名 麦冬、不死药。

性味 性寒,味甘、微苦。

功效 滋阴润肺、益胃生津、清心除烦、止渴止咳。

主治 肺燥干咳、阴虚劳嗽、津伤口渴、心烦失眠。

五味子

别名 山花椒、秤砣子、面藤。

性味 性温,味酸、甘。

功效 收敛固涩、益气生津、补肾健脾、安心宁神。

主治 久咳虚喘、久泻不止、自汗、盗汗。

蜂蜜

别名 岩蜜、石蜜、石饴。

性味 性平,味甘。

功效 保护肝脏、补充体力、消除疲劳、抑菌杀菌。

主治 便秘、皮肤暗黄、失眠、贫血、神经系统疾病。

石榴皮茶

固涩止带 止泻止痢

主要材料

石榴皮30克

生姜6克

枸杞子5克

黑茶3克

蜂蜜 适量

做法:

将石榴皮研成粗末;生姜切丝。

将石榴皮末、生姜丝、枸杞子和黑茶放入杯中,用沸水冲泡20分钟后,加入适量蜂蜜即可饮用。

每日1剂,不拘时。

茶疗功效

石榴皮是石榴科植物石榴的果皮,具有收敛止涩作用,临床常用于久泻久痢、脱肛下血及崩中带下。且石榴皮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多种肠道致病性杆菌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石榴皮

香菇茶

补胃健脾 增进食欲

主要材料

香菇5克

草豆蔻5克

茶叶3克

蜂蜜 适量

做法:

将香菇、草豆蔻、茶叶置于杯中。

用沸水冲泡10分钟后,加入适量蜂蜜,即可饮用。

每日1剂,不拘时。

茶疗功效

具有补胃健脾、增进食欲的功效。茶中的草豆蔻具有化湿消痞、行气温中、开胃消食的功效,主要用于湿浊中阻、不思饮食、湿温初起、胸闷不饥、寒湿呕逆、食积不消等症。

草豆蔻

蜂蜜茶

润燥通便 益气生津

茶疗功效

具有润燥通便、益气生津的功效。洞庭碧螺春生津止渴、祛风解表;甘草补脾益气;枸杞子养肝明目;蜂蜜具有润肺、滋补肝肾、益精明目的功效。

健康叮咛

适宜心烦、口渴、便秘、腹痛者饮用。但大便溏薄者不宜饮用。

主要材料

甘草5克

洞庭碧螺春3克

枸杞子3克

花茶3克

蜂蜜 适量

做法:

将洞庭碧螺春、枸杞子、甘草、花茶放入锅中。

倒入沸水,冲泡10分钟后,加入适量蜂蜜即可饮用。

每日1剂,分2次温服。

本草药典

洞庭碧螺春

别名 碧螺春。

性味 性寒,味苦。

功效 生津止渴。

主治 心血管疾病、失眠、便秘、心绞痛。

甘草

别名 粉甘草、甘草梢、甜根子。

性味 性平,味甘。

功效 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调和诸药。

主治 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脘腹。

枸杞子

别名 枸杞、苟起子、枸杞红实。

性味 性平,味甘。

功效 养肝润肺、滋补肝肾、益精明目、强身健体。

主治 虚劳精亏、腰膝酸痛、眩晕耳鸣、贫血。

蜂蜜

别名 岩蜜、石蜜、石饴。

性味 性平,味甘。

功效 保护肝脏、补充体力、消除疲劳、抑菌杀菌。

主治 便秘、皮肤暗黄、失眠、贫血、神经系统疾病。

清热理气药茶药材推荐

丁香

温中暖肾 降逆止咳

别名 洋丁香、母丁、母丁香。

性味 性温,味辛。

主治 咳嗽、呕吐、反胃、便秘、心腹冷痛、疝气、癣症。

食用宜忌 热性病及阴虚体质者不宜食用。

菊花

散风清热 平肝明目

别名 黄花、九花、女华。

性味 性微寒,味辛、甘、苦。

主治 风热感冒、头痛眩晕、头脚肿痛、眼目昏花。

食用宜忌 气虚畏寒及腹泻者不宜食用。

白鲜皮

清热燥湿 祛风止痒

别名 白藓皮、八股牛、山牡丹、羊鲜草。

性味 性寒,味苦、咸。

主治 风热湿毒而引起的风疹、湿疹、皮肤瘙痒、黄疸、气血凝滞。

食用宜忌 脾胃虚寒者不宜食用。

川贝母

清热润肺 止咳化痰

别名 贝母、川贝、贝壳母。

性味 性微寒,味甘、微苦。

主治 肺热燥咳、干咳少痰、阴虚劳嗽、咯痰带血。

食用宜忌 脾胃虚寒及寒痰、湿痰者不宜食用。

灯心草

利水通淋 清心降火

别名 蔺草、龙须草、野席草、马棕根、野马棕。

性味 性微寒,味甘、淡。

主治 水肿、小便不利、尿少涩痛、湿热黄疸、心烦不寐、小儿夜啼、口舌生疮。

食用宜忌 小便不禁及虚寒者不宜食用。

木香

理气行气 调和诸药

别名 蜜香、青木香、五香、五木香。

性味 性温,味苦、辛。

主治 呕吐不止、便秘、腹痛、支气管炎、心脑血管疾病。

食用宜忌 脏腑燥热及胃气虚弱者不宜食用。

黄芩

清热燥湿 泻火解毒 调节血脂 凉血安胎

别名 山茶根、黄芩茶、土金茶根。

性味 性寒,味苦。

主治 上呼吸道感染、肺热咳嗽、湿热黄疸、胎动不安、高血压、表皮肿痛。

食用宜忌 脾肺虚热及腹痛者不宜食用。

木瓜

消暑解渴 润肺止咳

别名 番木瓜。

性味 性平、微寒,味甘。

主治 风湿痹痛、筋脉拘挛、脚气肿痛、腹痛便秘、心烦失眠。

食用宜忌 孕妇及过敏性体质者不宜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