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利益——来自“两会”的声音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10章 中国好声音——代表委员如是说(5)

强化监督才能确保改革成效

“办公事占三分之一,领导干部及亲属私用占三分之一,司机私用占三分之一。”长期以来,公车使用中的三个“三分之一”为老百姓所诟病。怎样防止公车私用、确保公车姓“公”一直是车改的难点。2013年,湖南省岳阳市给全市4200多台公车装上了北斗卫星定位系统,对公务用车实施全程监控,一旦发现公车违规现象,可实施远程断油断电。在此之前广东、云南等地也已经出台了类似的公车管理措施,利用各种高科技手段对公车进行“跟踪盯梢”。但从实践效果来看,老百姓对这种监督并不是很认可。在湖南岳阳,基层群众反映,公车加装了卫星定位系统后,运行轨迹数据只有市纪委内部人士才可以查,而贴在公车挡风玻璃上的公车标识小,不注意观察根本看不到。但即便是如此,还是有部分公务员感到“自由受到限制”。一些代表委员们认为,利用卫星定位来监督公车私用,应该说是一种积极的探索,但如果不配合严格的监督制度,这种耗资巨大的高科技监督手段就会形同虚设,甚至是浪费纳税人的钱。

“解决公车私用的问题,最好的办法是让公车运行公开透明,让公车接受最广泛的社会监督。”全国人大代表张育彪说,近年来各地多有监督公车私用的措施出台,主管部门公布的数据也称有较大幅度的节约。但监督不能搞成“体内循环”,更不能自说自话。

张育彪对新华社记者表示:“要相信群众的力量是无穷的,老百姓才是最好的监督员。”只有把监督的后台系统向公众开放,让所有公车的信息在交通管理部门清晰可查,涉及公车私用的问题才能真正得到最大程度的遏制。

范徐丽泰代表:酒店的活动都没有了,大家都很高兴

全国人大代表范徐丽泰说,这次“两会”保持了去年“两会”的良好会风,节俭而不浪费。“会上讨论时,每个人都不讲套话,一开口就点到主题,给出的意见具体而实际。”

范徐丽泰还注意到,会场里少了很多鲜花装饰,“这些都不必要,是资源的浪费。花花草草少了,酒店工作人员也可以省下不少精力。”据人民网报道,这已经是范徐丽泰第四次参加“两会”了。“以前,酒店总会为我们代表举办两场活动:一个是三八妇女节,一个是欢迎晚宴,饭后唱唱卡拉OK。酒店工作人员要照顾我们的饮食起居已经很忙,这些活动是在给他们添麻烦。”范徐丽泰说,“实际上,这些都不需要。比如,我们会到妇联庆祝三八妇女节。我是来开会的,我想晚上花更多时间准备议案和发言,也要看一些最新的资料,不断将议案充实和完善。现在这些活动都没有了,时间都是自己的,大家都很高兴,真好!”

跟着一起“瘦身”的,还有“两会”的餐饮。“以前,酒店都会想尽办法让代表们吃得更好,其实,我们香港人喜欢吃得清淡一点,现在就是一些水煮菜,有点豆腐,有点肉,但是分量不多,这样,我们吃得很舒服,酒店在‘两会’期间为代表们投入的资源也可以少一些。”范徐丽泰笑着说。

张苹英代表:推进权力公开,密织防腐制度“笼子”

“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代表委员认为,防范腐败,要靠党员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权力观,也必须加强权力的公开透明,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进一步铲除腐败滋生的土壤。

近年来,政府信息公开力度逐年加大。根据国务院部署,2015年之前,力争实现全国市县级政府“三公”经费全部公开。全国人大代表、云南民族大学民族经济研究室主任杨宗亮认为,“三公”经费只有更加透明化,满足老百姓的知情权和监督权,才能真正确保“三公”经费规范使用,同时减少腐败行为的发生。

全国政协委员、审计署副审计长余效明说,对于决策的程序、结果都应及时公开。加强公开了,很多事情就无法私下运作了。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对加强公开提出了不少举措,比如,加大审计和审计结果公告力度,行政审批事项要建立权力清单制度,一律向社会公开等,这必将给有关部门和领导干部带来震慑力。

“要建立完善约束权力的各项制度,以制度来保障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全国人大代表、律师秦希燕提出,建立健全党务、政务和各领域办事公开的长效机制,严格落实政府信息公开的相关法律法规,对制度制定、干部任用、资金使用、政府采购等关键事项,依法予以公开,使党务、政务和各领域应当公开的制度在法治轨道上不断得到规范和深化。

全国人大代表、湖南吉首大学国际交流与公共外语教育学院院长张苹英说,要用强有力的监督机制确保权力公开运行。在强化人大监督、政协监督、审计监督、检察院监督等体制内监督的同时,要拓宽民意诉求表达平台,完善网络监督等群众监督的新渠道,减少监督死角。

热点话题之三

环境治理刻不容缓

权威解读

向污染宣战,中国该如何“出拳”?

“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包括环境保护在内,解决体制机制是一个大问题。首先必须要树立环境保护在生态文明建设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环境保护的推动作用。”“我国现行的生态管理体制权威性和有效性还不够,不能适应政府职能转变的需要,迫切需要我们进一步改革和完善。”

——环保部副部长吴晓青

郭树清代表:4项铁腕举措向污染宣战

3月6日下午,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山东代表团举行开放日。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委副书记、省长郭树清回答人民网记者提问时表示,山东4项措施铁腕治理雾霾,向污染宣战。

“山东治理大气污染压力非常大。”郭树清分析了山东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最重要的原因是在于山东能源消耗,污染排放,都占了全国10.8%左右,这与山东的产业结构、城镇化发展有很大关系。”郭树清说,化工企业、汽车尾气污染、煤炭燃烧、污染物的排放以及建筑扬尘都是造成大气污染的“罪魁祸首”。“所以形式还是非常严峻的,如果看过去4项指标: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直到去年都是下降的。但是过去没有细颗粒物(PM2.5),这项指标是很高的,所以我们不敢说大气污染治理得很好,还要继续地努力。”郭树清表示,“我们的目标是到2015年山东大气污染的状况比2010年要好转,污染状况要减少到20%。”

在谈及治霾措施方面,郭树清表示:“我们也有信心。从去年以来,我们陆陆续续采取了一些措施,这些措施总的趋势是越来越严格,让大家有一个适应的过程,有一个过渡期,逐步地由松到紧。比如淘汰黄标车,不允许其进入高速公路和主要城市的主干道等限制。”

对于治霾,郭树清称近期山东采取了4项措施铁腕治理雾霾,向污染宣战。第一是山东省17市大气污染的情况每天都向社会公布,社会各界及时对其进行监督;第二是把空气质量作为考核干部的一个指标;第三是污染严重的企业必须加入污染严重清算项目,暂时停止审批限制项目;第四是,建立污染惩罚机制,污染严重的要罚款,同时加大执法力度,从严要求。“此外,从长远角度看,还要有一些基本的机构建设,包括一些机构改革,比如在县市以下包括乡镇都将慢慢设立环境保护空气质量的机构,发动全社会监督、检举、监察。”郭树清说。

对于大气污染防治给予高度重视的不仅仅是山东省,3月7日下午,河北代表团全团会议向中外媒体开放。当被问及河北省在治理雾霾方面取得了哪些进展和成效时,全国人大代表、河北省环保厅厅长陈国鹰说,过去一年中,河北省采取“压钢减煤、治企控车、抑尘增绿”一套组合拳,推进大气污染治理。2013年河北省淘汰的落后产能中,炼铁586万吨、炼钢788万吨、焦炭355万吨、平板玻璃1488万重量箱、水泥1716万吨。“今年1月至2月,全省11个设区市与2013年同期相比,达标天数增加3天,重污染天数减少4天,PM2.5月均浓度降低了12.8%,PM10下降9.8%,二氧化硫下降25.9%,二氧化氮下降0.5%,一氧化碳下降22.6%,臭氧下降32.8%。6项主要污染物指标大幅下降,而今年1月至2月份气象条件相比去年同期更加不利于污染物扩散。可以说,河北省治理大气污染的成效开始显现,大气污染止跌转好。”陈国鹰代表说。

赵相革代表:“低碳,不挨骂了,钱也挣了”

“低碳产业已经占广元经济的40%以上,今年比重还会增长。”

“南充也在淡化GDP考核,资源消耗、生态效益这些低碳指标的权重要加码。”

3月7日下午的四川代表团小组会议还没开始,人民网记者就注意到广元市长王菲代表和南充市长向东代表就开始“攀比”起来。“高能耗的产业短期效益高,但不能长期搞。”向东马上接过话题说,南充很早就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在我们那儿,几乎所有的大型养殖场都闻不到臭味,沼气生产和利用率非常高。”他介绍,很多养殖场为沼气池提供原料,沼气池的沉渣又是有机农业的上等肥料,形成这样一个循环产业圈。

“对,我们的养殖场也走这个路子,生态好,效益高。”一旁的四川龙兴农业科技公司董事长李晓华代表说,在她公司有两口600立方米的大型沼气池,产生的沼气用来发电或做燃料。四川旭阳水泥公司总经理赵相革代表听到这里,忍不住插话说:“其实改造后的水泥生产也能低碳。”他回忆,因为高排放高污染,企业还跟环保部门扯过皮,效益也不好,负债一度上千万。

后来进行技改扩能和环保治理,最大限度地循环利用废料,现在每年的利税都能达上千万。

“以前高排放,老挨骂,现在低碳,不挨骂了,钱也挣了。”赵相革一句话说得大家笑了起来。

陆启洲委员:调整能源结构助推“重拳治霾”

不少代表委员认为,环境问题特别是空气质量问题的产生,除了汽车尾气和工业排放外,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政府工作报告》要求今年防污治霾要下决心用硬措施完成硬任务,并规定了能耗强度、大气污染物排放、燃煤电厂排污改造等多项硬指标,显示了政府向污染宣战的坚定决心。”全国政协委员、中电投集团总经理陆启洲接受新华网记者采访时说。《政府工作报告》要求,今年能耗强度要降低3.9%以上,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分别减少2%。

“对此,国家能源局将以提高能源效率为主线,推行‘一挂双控’措施。”国家能源局发展规划司司长俞燕山解释,“一挂双控”就是将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挂钩,对高耗能产业和过剩产业实行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强约束、能源消费总量只减不增。此外,能源局今年将淘汰煤炭落后产能3000万吨,关停小火电机组200万千瓦。

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方式变革,除了提高能源效率,还有关键的一招是调整能源结构。“破解雾霾天,必须先把煤炭消费的总量降下去,把清洁能源的比例升上来。”陆启洲说。

《政府工作报告》明确,要提高非化石能源发电量比重,发展智能电网和分布式能源,鼓励发展风能、太阳能,开工一批水电、核电项目。加强清洁能源即天然气、煤层气、页岩气的勘探开采与应用。去年我国非化石能源发电量比重达到22.3%。国家能源局预测,今年非化石能源发电量有望达到1.3万亿千瓦时,增长11.8%。其中,今年将有6台总计864万千瓦核电机组投产发电,是新增核电最多的一年。

严控排放也是治霾关键。报告要求今年淘汰燃煤小锅炉5万台,推进燃煤电厂脱硫改造1500万千瓦、脱硝改造1.3亿千瓦、除尘改造1.8亿千瓦。

俞燕山表示,国家能源局将力争实现燃煤电厂脱硫比重接近100%,包括天然气发电在内的火电的脱硝比重达到70%。在具体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方面,国家能源局将抓好增供外来电力、保障天然气供应、发展核电和可再生能源以及提前供应国五标准油品等5个方面127个重大项目的落地。

秦大河委员:治霾亟须建立“区域一盘棋”

去年9月,国务院发布《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提出建立区域协作机制,统筹区域环境治理;建立监测预警应急体系,制定完善并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妥善应对重污染天气。然而,今年2月下旬全国出现大范围雾霾天气,环保部督察组专项督察发现一些管理问题,多地环保在线监测设备基本形同虚设,区域治理缺乏联动。

全国政协委员侯欣一在接受《新民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前治理区域性大气问题的法规比较少,一些地方尽管已经开始了区域合作治理雾霾的尝试,但“合作”常常局限于“转移”——把污染丢给邻居,把利益留给自己。结果整个区域的大气污染并未减少,自身又反受其害。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秦大河接受采访时表示,地方政府“各自为政”不利于大气污染治理,联防联控不是空话,亟须建立“区域一盘棋”。

2013年,秦大河任副主任的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组织专题调研,建议采取协同策略科学应对气候变化和大气污染防治。调研报告称,亟须构建区域大气环境整治目标责任考核体系;多部门合作开展雾霾天气和污染气象条件的预报预警,实现动态调控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