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心理诱因:没有一个借口是偶然(2)
在平时,我们不要与他人太过计较,也不能太放纵自己。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进步,才能完善自我,与他人的关系也会变得更加和谐融洽。正所谓“以责人之心责己,以恕己之心恕人”。如果我们能以这样的态度对人对事,那么就能化隔阂为理解,化干戈为玉帛。
《菜根谭》里说:“人之过误宜恕,而在己则不可恕;己之困辱宜忍,而在人则不可忍。”“责人者,原无过于有过之中,则情平;责己者,求有过于无过之内,则德进。”意思就是对待自己要严苛,对待别人要宽容。要做这样的人,首先就是不要再到处找借口进行自我宽恕了。
·借口:弱者的一块遮羞布
仔细观察生活,你会发现,生活中许多人的一生都是充满借口,最终却一事无成,说穿了,就是他的思维方式有问题,他们在忙于找借口的路上花费了太多的精力,以至于没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应该努力的事业之中。
年轻时,为自己的不努力寻找种种借口;成家后,为推卸自己为人夫、为人父的责任到处找借口,其实他最大的借口就是他的懦弱。
德国的哲学家尼采说过“受苦的人,没有悲观的权力”,仔细品味这句话,你会觉得是那么的参透玄机。一语道破了阻碍我们进步的最大根源——我们不曾努力。
借口虽然能为弱者开脱,但“借口”之后的事情谁也无法预料。仔细想一想你就清楚了,翻开历史的书籍,看一看古今中外的名人,哪一个是靠着借口而为自己开脱的?哪一个是靠借口而出人头地的?哪一个是靠借口而一鸣惊人的?没有,他们都是实事求是的人,他们不会为自己的失败找借口,不会为自己的失误找理由,他们最后取得了成功凭借的是自己的毅力和决心。
这样你就明白,为什么美国的西点军校会培养出一批又一批的军界、政界及企业界的显赫人物了吧。
“没有任何借口”是他们的行为准则。“没有任何借口”也是西点学校200年来最重要的行为准则。西点军校办事及执行任务时从不找借口,哪怕是看似十分合理的借口也不会有!
心理学研究发现,真正的强者,是不善于为自己找借口的人;为自己找借口的人,往往是那些真正的弱者。他们所找的种种借口,都是为了掩饰他的软弱,都是一种托辞而已。
当你不守时的时候,你是否在为自己找借口?是否在以借口作挡箭牌?我想,大部分人在不守时的时候都会为自己找许许多多的借口吧!比如“因为路上堵车”“因为我的表停了”等等,总是抱着“偶尔找个借口也没关系”的心理。
“借口”在弱者的心灵蔓延开来,弱者的真实已经被它迷惑。然而,借口对弱者不是一种帮助,而是一种“摧残”,它可能会让弱者蒙上不白之冤,也可能会使弱者沉沦于万劫不复,弱者可能因为一个借口,一失足而成千古恨。
借口可能会一时给弱者带来“幸运”,但是当事实就在眼前的时候,谁也不能蒙蔽谁的眼睛,谁也不可能永远的隐藏真相。唯有真诚,只有实事求是,才可能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中有所作为。
请记住,借口是弱者的一种托辞。真正的强者做错了事是不会逃避的,而是勇于承担的。充满借口的人生就是谎言弥漫的人生。就像蒙上了灰尘的镜子。镜子上的灰尘可以擦去,可是人生的灰尘却很难擦去。
喜欢找借口的弱者,其实低估了他人的智商,也是高估了自己的智商。任何借口只能证明你是一个弱者,想要自圆其说而找借口的人,往往意味着要撒点谎,这还涉及人品问题。找借口,就好像是弱者慌忙之中扯过来的一块遮羞布,虽然可以遮羞,却难以遮丑。借口只能缓解一时,却不能缓解别人对你的轻视,甚至无视。
所以,我们在生活中,不要养成爱找借口的坏毛病,因为借口是弱者的托辞,而我们要变强,就不能到处去找借口。
·借口:自卑者盖弥彰的行为
自卑是一种自己瞧不起自己的消极心理。在自卑情绪的作用下,遇到困难、挫折时往往会出现焦虑、泄气、失望、颓丧的情感反应。一个人如果做了自卑的俘虏,不仅会影响身心健康,还会使聪明才智和创造能力得不到发挥,使人觉得自己干什么都不行,活着也没有多大的意思。而那些喜欢找借口的人,往往也是自卑心理在作祟。
自卑的人内心深处是自己瞧不起自己的,但是又害怕别人瞧不起自己,所以不愿意与别人交往,只想和人疏远,让别人不了解自己;自卑的人做事缺乏信心,做决定优柔寡断,竞争意识差,喜欢为自己找种种借口。
一般来说,自卑感的产生与主客观因素及和自我评价因素有着很大的关系,其表现有三:
第一,因为自卑,所以把自己封闭起来。一些人由于深感自己比不上别人,在人与人交往或者做事的时候总是不尽如人意,于是把自己封闭起来,不参与各种竞争,不做有风险的事。这些人越是封闭自己,就越是对自己没有自信,越是没有信心,就越是封闭自己。所以,自卑的人很少会主动与人交往,在一些竞争性项目中也难觅他们踪影。如果你问他为什么把自己封闭起来,他会支支吾吾地说,他们喜欢与世无争,喜欢享受孤独,等等,其实只是他们封闭自己的借口而已。
第二,因为自卑,所以自傲。过分的自卑常常以过分的自尊表现出来,特别是当屈从的方式不能减轻其自卑的心理时,就会采取争强好胜的方式。自卑的人,特别害怕别人发现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因此,当他认为别人可能会窥视到的时候,便采用自傲、好斗的方式阻止别人进一步了解。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发现这种人动辄就会为一件微不足道的事寻找借口进行挑衅,把自己“武装”起来,试图给人以高傲的,不好欺负,很强大的印象。其实,这种矫枉过正的做法,反而暴露了他内心最真实的部分。
第三,丧失信心,随波追流。自卑到一定程度的人,往往会丧失信心,喜欢随大流以求与他人保持一致,他们心中信奉这样的一句古话“人随大流不挨罚,羊随大群不挨打”。他们害怕表明自己的观点,努力寻找他人的观点。这样的人在做了某一件事之前就会开始想:别人会怎么看?我这样做是不是太与众不同了?在做了事之后又会想:不知道领导会不会满意?这样做同事们会不会不高兴?总而言之,这样的人,就希望自己成为大多数中的一员,求同心理极强。当你问他为什么提出这样的方案的时候,他就会借口说,大多人都觉得这样的方案比较适合。
在现代社会的剧烈变化和残酷竞争下,任何人或多或少都会有些自卑感,尤其是当以前在许多方面都不如你的人,如今却高傲地站在你面前的时候,谁都会觉得心里失衡。于是为了掩饰自己的自卑,就会拉来各种各样的借口为自己掩饰。企图在借口的覆盖之下,得到一丝喘息的机会。
其实,人有自卑心理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让这种心理在心里作祟,从而产生各种各样的借口,各种欲盖弥彰的行为。著名的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德勒认为,自卑感并非那么可怕,相反,它是每个人在追求更加优越的地位和完美的人生过程中必然要出现的自心理现象。关键在于如何对待这种自卑,是像孩子那样因为自卑,寻找借口,逃避现实,还是勇敢地克服自卑,超越自卑,实现人生的价值?这取决于你的选择。
要战胜自卑,就要正确地认识自我。要知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麦克斯威尔说过:“人的所有行为、感情和举止,甚至才能,与其自我意向是一致的。”如果能将“我可以”、“我能行”的心理暗示,不断地渗透到自己的内心,便能撞击出美丽的火花,就不会再煞费苦心地去寻找各种借口而掩饰自己的自卑。
·想要拒绝就要找个理由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当一个人想要拒绝别人的时候,心中马上就会搜索各种借口,看看哪个借口更为合适。
小丽:小美,你能不能陪我一起去逛街呀?
小美:天这么热,我可不想和你去逛街。
小丽:为什么?商场里都有空调啊?
小美:你难道不知道你有狐臭吗?真的很难以让人靠近,所以,我是不会和你一起逛街的。
小丽:不去就不去,别说我身上有狐臭,我看是你自己害怕出去见人吧?不想去就不去,何必说这种话!
小美:我好心好意告诉你,你居然这样,好,好,好,算我没说?
两个本来很要好的朋友,就因为这样一件事闹翻了。生活中,我们会经常遇到要拒绝别人的事情。不管是什么事情,或者是什么原因,在找借口拒绝别人的时候,一定要讲究方法和原则,不能因为找的借口太过不当从而伤害了别人。
心理学告诉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尊重和获得别人的重视。因此,当遇到别人来找我们帮忙时,如果我们不能帮别人,就需要找一种最合适的借口来拒绝别人。
正如一位教授所说:“求人办事固然是一件难事,而当别人求你办事,你又不得不拒绝的时候,也是叫人头痛万分的。因为每一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重视,同时我们也不希望给别人带去不愉快,所以也就很难说出拒绝别人的话。”
简单生硬地拒绝别人肯定效果不好,拒绝他人是要讲究技巧的:既要拒绝对方的不适当的要求,又不能伤害对方的自尊,同时又不能损害彼此的正常关系,因此,拒绝别人真的是一种艺术。拒绝别人的时候,得体的用语可以把这种不快减少到最低,并得到对方的谅解和认可。要想达到拒绝的目的,又不使人难看,就要找一个好借口。
比如,一位顾客要进你的仓库看看,如果销售人员直接拒绝,一定会让顾客难堪;如果销售人员不拒绝,这个头一旦打开,就怕以后顾客都会如此做。于是,高明的销售人员,就会找一个借口,比如会说,前几天经理刚宣布过,不准任何顾客进仓库,所以,对不起,我做不了这个决定。(潜台词就是:这个问题比较重要,我个人决定不了。你还是别这样要求,让我为难了。)
在购买东西时,往往店员会使出浑身解数,想把东西推销给顾客。站在店员的立场,店员的行为当然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你要是作为一个购买者,不懂得拒绝,难免会买回一大堆无用的东西。
比如面对店员的热情推销,你可以这样说:“不知道这种颜色我丈母娘会不会喜欢。”“要是我母亲,我选我喜欢的就行了,但这是送给我丈母娘的,送这个不知道她会不会喜欢?我还是回家问问她再说吧。”
显然,这些拒绝借口都是非常笼统的。用这种笼统的借口加以拒绝,当然要比直接说出对对方货物的不满意要好得多。
在平时中,如果不是原则性问题,实在难以拒绝,应承下来帮忙办了也就帮忙办了,但是,在正式场合,比如谈判中,遇到你必须拒绝的事情,而你又不愿伤害对方的感情,这时你可以寻找一些借口,不违背自己的原则。以下这些借口,可以借鉴以下:
对不起,关于你提的这一要求,我实在决定不了,我必须与公司领导商量一下。
那你看这样行不行?待我向领导汇报后再答复你吧。
这个问题我们一时要讨论不出答案,就让我们暂且把这个问题放一放,先说说其他的细节吧。
这样的借口,既可以摆脱窘境,不伤害对方的感情,又可使对方知道你有难处,不好意思再步步紧逼。
有一位广告公司的招聘人员曾说,对那些携带自己的画来应征美编的年轻人,如果不满意他们的画,不能录取他们,他就会用如下委婉的借口打发他们走:
“唔——你的这幅画我有些看不懂,请画一些我能看得懂的画再来吧……”
这种拒绝,很委婉,很笼统,意思其实很明显。“你的这幅画我有些看不懂”,那么“我能看得懂的画”又是什么?对方不清楚他的意图,怎么画?这样,对方失去了进攻的目标,也没办法纠缠。这种借口,可以不让人感觉到被拒绝,却巧妙地达到了拒绝的效果。
为了遵循原则,拒绝他人找借口,看似冷漠不近人情,但仔细品味之后,我却体会到它的深刻内涵。这一理念强化的是想尽办法去化解难题。为了拒绝他人而找借口,体现的是一种负责的精神,一种很好的执行能力。
·谈判中常用借口来搪塞
心理学研究发现,竞争越是激烈的地方越容易滋生借口。特别是在谈判场上,借口经常会出现。
《三国演义》中,刘备吞并西川后,孙权打发诸葛瑾到成都,哭诉全家老小已被监禁,要诸葛亮念及同胞之情,去求刘备,让刘备还回荆州。孔明得知诸葛瑾到来,告诉刘备只需“踢皮球”就可以。
诸葛瑾来到之后,找到诸葛亮,进行哭诉。诸葛亮满口答应:“哥哥别担心,弟弟有归还荆州的好办法。”随即,引荐诸葛瑾面见刘备。刘备就是不答应,诸葛亮为表示对诸葛瑾的手足之情,竟面向刘备大哭起来。任凭诸葛亮哭拜,刘备就是不肯。诸葛亮就是这样把诸葛瑾索求荆州的“皮球”踢给了刘备。
刘备在诸葛亮的“苦苦哀求”之下,勉强答应道:“看在军事的情面上,还一半荆州就是,将长沙、零陵、桂阳三郡还回去。”这时,诸葛亮做了一个小小的点拨:“主公既然答应了,就应该写一封信给云长,让他把三郡还回去。”刘备明白诸葛亮的意思,便给关羽写了交割三郡的信,并嘱咐诸葛瑾,“你到了那里之后,要好言好语求我二弟,二弟性情刚烈,我都有些害怕他,你一定要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