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口心理学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9章 破损的窗子最先被砸烂——“破窗效应”(4)

首先,欲望应该有个度。人必然存在欲望,合理地觅食求偶,无可非议,但欲望超出了一定的原则和范围,就会让自己陷入痛苦之中。恣意纵欲,可以污染朋友圈、腐蚀亲朋心。所以,那些由于心理不平衡到处找借口的人,要克制自己的欲望,把欲望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

其次,要学会自己评价。一个只知道为自己打算的人,必定凡事斤斤计较,在比较的过程中,便会滋生被遗忘、被冷落、被否定的感觉,心理的平衡与安宁必荡然无存。人们能否得到心灵豁达,与能否正确评价自我和确立自我追求是密切相关的。一个人评价自我,是通过认识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来进行的。只有自我评价恰如其分,才会不骄不躁,不亢不卑,心理逐渐走向平衡。

·厌恶疗法:讨厌自己也不是坏事

美国心理学家乔和韩瑞提出的关于自我认识的窗口理论,被称为“乔韩窗口理论”。他们认为人对自己的认识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每个人的“自我”都有四部分:公开的自我、盲目的自我、秘密的自我和未知的自我。通过与他人分享秘密的自我,通过他人的反馈减少盲目的自我,人对自己的了解就会更多、更客观。

要想了解秘密的自我,就要进行客观的自我评价。自我评价是指人对自身条件、素质、才能等各方面情况的一种判断。自我评价的恰当与否,直接关系到个人的职业选择、事业的成功。

找借口的人可能源于多种原因,不管由于什么原因而找借口,都要进行一下自我评价,你真的对这种到处找借口的情形感到喜悦吗?你难道没有深思找借口可能给你带来的诸多后果吗?爱找借口的人,总是让人觉得厌恶。要想让别人不再厌恶你,你要首先厌恶你自己,厌恶那个爱找借口的自己,这样的话,你才能积极地改变自己。

心理学研究发现,厌恶情绪也有它积极的作用,就是防止人们做那么不利于自己的事。

美国成功学家安东尼·罗宾的经历就证明了厌恶情绪的奇特效果。安东尼·罗宾是一个滴酒不沾的人,不管谁提到喝酒,他就觉得厌恶。

为什么他对酒有这么强烈的反应呢?这还要从他的一次极限的体验说起。

很小的时候,安东尼·罗宾的父亲经常喝酒。小罗宾觉得父亲喝酒的样子很潇洒。于是他很想亲自体验一下喝酒的愉悦。

有一天,他对他的母亲说,他想要一瓶啤酒。母亲问他为什么,他说他觉得父亲喝酒的样子很潇洒。

母亲觉得喝酒是个不好的行为,只是一直管不住自己的丈夫,他可不希望儿子也染上爱喝酒的坏习惯。于是想了想说:“那好,那你也得像你的父亲一样,一次喝足六瓶,否则我是不会给你的。”小罗宾没想到母亲会这么顺利的就答应了,而且还答应让自己喝那么多瓶,他很高兴。

很快,母亲就在小罗宾面前摆了六瓶啤酒,并帮助他一一打开。小罗宾迫不及待地喝下第一口时,但是觉得难喝极了,但是他还是硬着头皮喝完了第一瓶。

小罗宾觉得啤酒没有他想象中的那么好喝,于是在喝完第一瓶之后,他对母亲说:“妈妈,我不喝了,我喝够了!”但母亲不同意,让他把剩下的喝完。

当小罗宾喝到第四瓶时,已经难受得不行了,把所有的东西都吐了出来。醉得一塌糊涂,趴在了桌子上。从此以后,他一听到“喝酒”两字就觉得厌恶。

厌恶,是人人都体验过的一种情绪。厌恶心理具有种类和程度的差别,既有强烈的,如看见就想呕吐,听到就觉浑身难忍;也有程度轻微的,如有些合不来,不想见面,等等。对于厌恶的人或事,既有采取敬而远之的消极躲避,也有采取猛烈攻击的积极行为。

通常意义上来说,厌恶情绪是一种比较消极的情绪。讨厌某一个人似乎说明你有偏见、任性、固执。其实,仔细分析厌恶的心理活动,就不难发现,厌恶心理也有它积极性。心理学理论认为,厌恶回避本身常常可以产生自身防卫的效果。如果你讨厌自己是一个爱找借口的人,那你就会有意识地进行改变。

“厌恶”这一判断的产生,正说明了人在一定条件下的行为,是经过选择的结果,而不是盲目的行为。

实验发现,厌恶感是高级动物的一个标志。比如,高级动物类人猿和低级动物蛇相比,就会发现类人猿有丰富的厌恶情绪。因为厌恶它往往会避开强敌,不会在那些不可能取胜的搏斗中白白丧命。而低级动物蛇,只要开始与对手搏斗,就会拼到用尽最后一点体力,而不会伺机逃跑,因而常常是战死搏斗场。这说明,低等动物不具备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对手的能力,它们不具有厌恶感。

孟子说:“君子不立危墙之下”。其实,在很多时候,我们所厌恶的事情,往往是对我们不利或对别人不利的事情,也是我们应该放弃,或者不该做的事情。比如我们对借口一般都有一种本能的厌恶,但是为了某种利益,我们却可能违背自己的本性,用借口去蒙蔽别人,达到自己的目的。但是事后,我们可能又会为此而感到厌恶自己。

如果这种厌恶积累到一定程度,到了自己无法忍受的一天,离改变也就不远了。虽然厌恶会让我们的心情变得很不好,但是把眼光放远一点,还是对爱找借口的自己再多厌恶一点吧。

在心理学上,厌恶疗法,是一种具体的行为治疗技术。就是将欲戒除的目标行为(我们这里指借口)与某种不愉快的或惩罚性的刺激结合起来,通过厌恶性条件作用,从而达到戒除或至少是减少目标行为(借口)的目的。

厌恶疗法离不开想象,最先报告使用想象刺激进行厌恶治疗的是Gold和Neufeld,后来Cautela将之命名为“内隐致敏法”。他用语言提示使求助者进入想象,在想象中将不适行为和厌恶反应联系起来。

美国十九世纪著名的牧师亨利·沃德·比彻尔说:“一个人需要思考的,不是自己应该得到什么,而是自己是什么。”如果你是一个爱找借口的人,那么就想象一下,如果你的借口被人揭穿,你将会多么的尴尬,人们将对你多么的失望吧。

·自我宣战:战胜爱找借口的自己

有人也知道找借口是不对的,也想改正这一恶习,但是始终改变不了。原因何在?原因就是在自己身上。人生最强大的对手是谁?不是别人,其实就是自己。

人这一生,总是要不断地调整和适应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家庭环境。人生如战场,勇者才能胜。从生到死的过程中,所遭遇的许多人、事、物,都是战斗的对象。

心理学家告诫我们:战胜别人首先要战胜自己。我们不得不承认人性的弱点。在人的一生中,最重要的是能进行自我反思,给自己战胜自己,超越自己的机会。

我们常看到有的人想认真学习,努力工作,却战胜不了自己的散漫和懒惰,总是会找出种种借口。

成功的人生要懂得战胜,战胜了懒惰,你就会勤奋;战胜了骄傲,你就会谦逊;战胜了固执,你就会协调;战胜了偏见,你就会客观;战胜了狭隘,你就会宽容;战胜了自私,你就会无私;战胜了借口,你就会成功。如果说借口也是人性的弱点,那么不找借口就是人性的优点。

美国著名心理学教授丹尼斯·维特莱把人性的优点称之为良好的精神准备。他指出:有无良好的精神准备,或是打开成功之门的钥匙,或是封闭成功之门的铁锁。

因此,避免“破窗效应”的发生,不让借口出现,首先要战胜自己,因为最强大的敌人不是别人而是自己。

自己肯定自己,是一种灵魂的提升;自己征服自己,是一种意志的胜利;自己控制自己,是一种理智的成功;自己改变自己,是一种心理的调适;自己战胜自己,是一种走向成功的必经之路。

莎士比亚曾说:假使我们自己觉得自己卑微如泥土,那就真要成为别人践踏的东西了。其实,别人认为你是哪一种人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知道自己是哪一种人;别人如何打败你也并不重要,重点是你是否已经把自己打败。很多人借口漫天飞,关键是没有很好地认识自己,所以,要想改变这一现状,就要勇敢地向自己宣战,战胜那个爱找借口的自己。

自我宣战体现了人自我实现的高级需要。在汽车拉力赛中,几乎在每场比赛中,都有“人仰车翻”的镜头,但是车赛却年复一年地举行。有很多人热衷于那些强刺激而又十分危险的运动,他们为什么跟自己过不去?其实,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已经给我们揭示了这种特殊活动背后的心理原因。

马斯洛认为:自我实现是人的最高层次的需要。所谓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指正常的人都需要发挥自己的潜力,表现自己的才能。潜力、才能充分发挥出来,人才会感到最大的满足。

自我宣战,是不甘于现状的一种表现,是要发掘出一个全新的自己。一位哲人说:“评价一个人的成就,不仅要看其提供了多少东西,而且还要看他提供了多少新东西。”全新的自己,有所作为,这正是人们所追求的。

虽然我们无法避免在追求成功的路上所遇到的荆棘与挫折,但是如果你将这些荆棘与挫折都当做借口的话,疲劳将始终纠缠着你,失败将始终笼罩着你。其实,只要我们的内心更加坚强一些,强大到可以战胜自己内心的弱点,那么,借口就会远离,成功也就不远。

有一个学习成绩优秀的青年,去一家大公司应聘,结果被通知没有被录取。这位青年得知这一消息后,深感绝望,想不到在大学里处处优秀的他,怎么会没有被录取,顿生轻生之念,幸亏抢救及时,才保住了一条生命。

过了几天,那家大公司又打来电话,说他被录取了,他的面试成绩非常突出,是统计的时候,电脑出了差错。这名青年欣喜如狂,摩拳擦掌,准备到这个公司有一番作为。

但很快大公司又打来电话,说该公司不准备录取他,理由是他们听说了这个年轻人的自杀行为,觉得他连如此小小的打击都承受不起,又怎么能在今后的岗位上有所作为。

案例中的这个青年,虽然在学习上击败了一些对手,可他心理承受能力太差,没有打败自己心理上的敌人。

当然,战胜自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需要很大的勇气与坚定的信念。想一想看,你战胜自己的次数多呢,还是纵容了自己的时候多呢?从你找借口的次数中多少能做一个评判。

如果工作不顺利,人们常常会找种种借口,认为是领导故意刁难,同事们排挤的结果。其实是自己想偷懒,却把偷懒理由正当化,认为离完成任务的时间还有不少天,可以放纵一下自己,即使只剩三天,还会安慰自己,可以明天、后天拼一下,今天可以不用那么紧张。实际上,战胜借口就是战胜那个懒惰的自己。战胜自己靠的是信心,人一旦有了信心,就会产生强大的力量。

能够不找借口的人是智者,能够战胜自己的人是强者。人与人之间,智者与愚者之间,强者与弱者之间,最大的差异就在于意志力量的差异。人一旦有了意志的力量,就能战胜自身的各种弱点,借口也就没了生长的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