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口心理学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8章 破损的窗子最先被砸烂——“破窗效应”(3)

一个人遇上让自己感到恐惧的事情,只要勇敢地向自己挑战,就会觉得并没有什么,事情也没有像你想象的那么可怕。当发现自己总是在回避你害怕做的事时,可以问问自己:“如果我真的试着去做,最坏的结果会是怎样?”放心,最坏的结果,决不会比你想象的更可怕。

真正成功的人生,不在于成就的大小,而在于你是否努力地去实现自我,喊出属于自己的声音,走出属于自己的道路。

其实,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存在着失败的恐惧,除非你以强有力的勇敢将其砸碎,否则它就时刻牵绊着你。一个人变得懦弱之后,懦弱就会成为不再努力、不好好工作、逃避责任的借口,也成为随波逐流的一个理由。

心理学研究发现,有些人是“注定”要倒霉的,潜意识会把破坏性或负面的思考转化为一种能量,转化为实质的对应事物,正如潜意识会遵循并奉行正面或建设性的思考动力一样。正是这种心理导致了很多人“注定”是不幸或倒霉的。

不要总是惦念着你心中的毒蛇,你想象得越多,你的胆子就会越来越小。只要你将想象转化为正能量,把成功的渴望传输给潜意识,并满怀期待,始终相信,就会取得积极的效果。信心与信念,正是主宰潜意识行动的因素。当你对潜意识进行暗示的时候,没有人能够阻挡你去“欺骗”你自己的潜意识。只要我们愿意,我们都可以将懦弱转化为勇敢,将借口转化为方法,将失败转化为胜利。

·自信者无敌,多进积极的暗示

心理学大师马斯洛说:“自信的人能够不带忧虑地接受自己的任性,包括其中之种种缺点及与理想形象之间的种种差异等。但是如果称他们自满自得,显然是不恰当的。我们要指出的是,他们对待人的脆弱、罪恶、虚弱、邪恶等等,恰如对大自然的种种特点一样,以同样不加怀疑的态度表示接受认可。”

自信的人会有一定的心理承受能力。很多人爱找借口,是源于内心的不自信,害怕事情败露,害怕承担责任。因此,要想不再找借口,建立起自信是很有必要的。心理学家根据调查发现,严重影响人们自信的障碍主要有五个因素:

第一个是自卑。有些人过分的自我批判,表现为过分的自我挑剔,因而导致在心志上的“自杀”,慢慢失去进取心,责任面前,喜欢找借口搪塞,希望得过且过;

第二个是胆怯。有人很胆小,胆怯的心理必然会毁灭自己的梦想、想象力和创新精神,胆怯的人,总是害怕出问题,但是一旦真的出问题的时候,情急之心就会拉过借口进行掩盖;

第三种是懒惰。很多人由于不肯努力学习,勤奋工作,使自己变得平庸。即使原本有才华,渐渐也失去了进取和创新的精神;

第四种是性格问题。一个人的性格是一个特别重要的因素,但它必须是健全和完整的,片面和狭隘的性格会阻碍创造才能的发挥,也会对人际关系起到负面的影响;

第五种是浮躁与庸俗。如果一个人的动机和兴趣浮躁、庸俗,会使人从众流俗,盲目地追求一些时髦的东西,实际上,根本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因而做什么都是浅尝辄止或有始无终。

通过分析不难发现,这五大障碍归根到底都是消极的心理,缺乏自信主动的意识。这些心理往往都是在个人成长过程中慢慢养成的。

比如,小时候,看见别的孩子爬树,你却总是站在一旁观看,自己从不敢尝试一下。别人问你为什么不试一下的时候,你会说那样做太淘气了,自己是一个安分守己的好孩子;上学了,班上举办文艺活动,会唱歌的你却不敢报名,不敢上台,害怕出丑。别人问你,你却会说出一堆不想上台的理由。

成长中的诸多小机会,如果你不抓住,一次又一次的放弃,看似没什么损失,实际上,是有很大的损失的,因为你的心态和选择已经形成了消极被动的习惯。那么等到关键的时刻来临的时候,你有什么信心去迎接呢?于是只有错过和失去,只有失败后的一个又一个的借口。

人们都很羡慕那些取得成功的人,其实那些创造了奇迹的人,与不成功的人,最大的区别就在于他们都有强大的自信心。如果把一个人的成功比作土地上的果实,那么,自信就是取得成功果实的种子。有了自信的种子慢慢浇灌,最终定能结出诱人的果实。但如果没有种子是绝对不能长出果实来的。一个人不相信自己有能力、有价值的人,哪里还会自觉地强化自信意识,走向成功呢?

我们知道,每个人都有优点和缺点。我们要善于发现自己的长处,肯定自己的成绩,不要把别人看得十全十美,把自己看得一无是处,要知道他人也有不足,只不过有些你还没发现而已。不自信的人可以经常回忆那些经过努力,最终做成功了的事情;对一些做得不好的事情,也要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另外,多回忆他人对自己好的评价。不管怎么样,赏识、了解、理解自己的人总还是会有的,关键是要自己去用心捕捉,将捕捉到的好的评价作为自我评价的一个系数,以增强自己的自信心理。

如果你自身有一些生理缺陷,如相貌丑、身材矮等,自惭形秽没有什么意义,倒不如充分发展和发挥自己其他的优点。生物学上有个“生理补偿”的概念,即盲人失明,耳朵就灵;腿有毛病,手就特别灵巧。所以,你不妨多进行一些积极的暗示。

自信心很重要,它是人生最可靠的资本。它能使人克服困难,排除障碍,事业有成。一个人能够给予自己较高的评价,则他在做事时,将所向披靡。一切横在自卑自抑者面前的障碍,在自信坚强的人面前,都将不成问题。

·跳出内心中不平衡的牢笼

在心理学上,心理失衡是指人的心理失去和谐而处于理念、情感和行为的冲突状态。在不同的人身上,心理失衡有不同的表现。有的表现为不分是非地逆反和抵触,不问对象的疯狂报复,不遗余力的谩骂和攻击等;有的人则表现为情绪消沉、自怨自艾、悲观厌世、自我封闭等,从否定自己的价值进而否定人生的意义。更有甚者,在心理失衡的状态下,为求得内心的宁静,无论什么问题都无原则地顺应别人,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逆来顺受。

造成心理失衡的原因很多。愿望不能实现、需要得不到满足、人际关系处理不好、经受不了挫折、适应不了环境、疾病缠身,等等,都是心理失衡诱因。心理学研究认为,各种原因都可以归结为两类:客观原因——外界压力;主观原因——心理调控失败。

通过观察发现,人们一旦遇到问题和障碍时,总是喜欢寻找借口和理由,很多的目的就是推卸责任,把自己所遇到的一切“不利”都推给外界和别人。从心理学上来讲,就是源于人内心的渴望与现实的不一致。人在不能正视困难、面对自我,不能达到心理平衡时,就自然而然选择了一种逃避行为,即把责任扣到别人的头上。这样的人常常对自我的认识和把握不够,总认为自己是受害者,是可怜人。

心理学研究发现,每个人都有理性的一面,也有非理性的一面。人生来都具备以理性信念对抗非理性信念的能力,但又常常被非理性信念所干扰。也就是说,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不合理的思维,只不过有心理障碍的人所持有的不合理的思维更多、更复杂而已,然而,就是这种不合理的思维造成了心态上的不平衡。我们所能感觉到的世界只是整个世界的一小部分,由这一小部分所得出的观念往往是不正确的,但人们又总是把这些不正确的观念当做生活真理,结果使自己陷入了不平衡之中。心中不平衡的人,难免牢骚满腹,难免借口满天飞。

我们总是能听见有人抱怨:“为什么总是我在干活?”“为什么他就不干呢?”“为什么就非得让我加班?”这些人之所以抱怨满腹,就是源于内心的渴望与现实的失调,产生的心理不平衡。

任何有关平衡的抉择,其关键因素是与自己内心良知深刻联系。因为我们所生活的周围世界往往只关心人们的作为而不管其为人如何,我们很容易变得失去平衡而不再关心自己的梦想与目标了。我们的行动根据只是紧迫与否。

每个人都有四个基本层面:身体层面(它要求或创造资源)、精神层面(它紧密联系于目标)、社会层面(它涉及与其他人的人际关系)、智力层面(它要求学习)。当我们回顾自己的角色时,我们在精神层面,要注意到自己的内心是否平衡。

产生不平衡心理的人,往往是那些缺乏自信、自卑感强烈的人。不平衡心理的产生及其强弱与个体心理责任、思想修养有着直接的关系。除此之外,还受个体所处的生活环境及社会文化传统的影响。

自尊心过强的人易产生不平衡心理。每个人都有维护自尊的需要,每个人都喜欢听恭维的话,这在一定程度上是人的本性的显现。如果一个人的自尊心太高,渴望获得别人对自己的重视、尊重与赞扬,而自身又没有过人之处,不具备足以引起别人的称赞,则不得不寻求其他手段来装饰自己,借口常常为他们所用。

私心过重的人容易产生不平衡心理。私心过重的人,会时刻考虑自己的利益得失,总希望自己处处比别人强。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他们常常煞费苦心地营造或借用本来不属于自己的东西抬高自己,或者用虚假的借口来掩饰自己的缺陷与不足,以显示自己的“过人之处”。

缺乏自信的人容易产生心理不平衡,一些缺乏自信、自卑感较强的人,为了缓解或摆脱内心存在的自惭形秽的焦虑和压力,试图采用各种自我心理调适方式,其中包括借用外在的、表面的借口来弥补内在的不足,以缩小自己与别人的差距,进而赢得别人对自己的重视和尊敬。

要想在世上寻找一个心理完全平衡的人,就和寻找一个内心毫不隐藏低劣感情的人一样困难。其实,借口不过是被人们借来遮掩他们低劣的心理罢了。

希望获得他人的认可是人的一种无可厚非的正常心理,然而,人们在获得了一定的认可后总是希望获得更多的认可。所以,人的一生就常常会掉进为寻求他人的认可而活的不平衡的牢笼里面。

荀子说:“人生而有欲。”因为人是一种生命,生命自然有欲望。有欲无欲是生命与非生命的分界。欲是生命之所以成为生命的本原。所以说,人的欲望是天生的。人因为差异不同,便有攀比和嫉妒的欲望,于是便产生不平衡心理。所以说,不平衡心理总是与攀比、嫉妒、追求等相伴而生的。

唯有豁达的人,才能跳出不平衡的牢笼,懂得善待自己,善待他人,生活才会充满快乐。豁达对于人生至关重要,那么,我们怎样才能使自己的心豁达起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