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书读完人类文学的历史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0章 魏晋南北朝时期(4)

南北朝文学酝酿着新变

在中国文学史上,南北朝是一个酝酿着新变的时期,许多新的文学现象孕育着、萌生着、成长着,透露出新的生机。一种活泼的、开拓的、富于创造力的文学冲动,使文坛出现一幕接一幕新的景观,南北朝文学的魅力就在于此。如果没有这段酝酿,就没有唐诗的高潮,也就没有唐代文学的全面繁荣了。南北朝时期,北朝文学不发达。南朝文学则极为繁荣,但士族文人生活圈子狭窄,作品生活内容贫乏,艺术形式上的追求较为突出。此时成就最高的是作家有鲍照、谢灵运、谢眺、庾信。

俊逸不群的鲍照

鲍照,南朝宋文学家,字明远,本籍东海(治所在今山东郯城)。他的青少年时代,大约是在京口(今江苏镇江)一带度过的。鲍照20多岁时,为了谋求官职,去谒见临川王刘义庆,献诗言志,获得赏识,被任为国侍郎。刘义庆在这一年任江州刺史,他也在同年秋到江州赴职。不久,刘义庆病逝,鲍照也随之去职,在家闲居了一段时间。后来,又做过一段时期的小官。

三年浪游之后,鲍照又一次厕身仕路,这也是最后一次。孝武帝大明五年(461年),做了临海王刘子顼的幕僚,次年,子顼任荆州刺史,他随同前往江陵,任刑狱参军等职。孝武帝死后,刘彧杀前废帝子业自立,子顼起兵反对刘彧,鲍照死于乱军之中。

鲍照一生沉沦下僚,很不得志,但他的诗文,在生前就颇负盛名,对后来的作家更产生过重大影响。他的文学成就是多方面的。诗、赋、骈文都不乏名篇,而成就最高的则是诗歌,其中乐府诗在他现存的作品中所占的比重很大,而且多传诵名篇。最有名的是《拟行路难》18首。

《拟行路难》中有些诗抒发了他在南北分裂、世族当权、动乱不已的黑暗时代有志难伸,怀才不遇的悲愤之情;有些诗表现了他在门阀制度压抑下耿直、孤傲和倔强的性格,反映了他与黑暗现实的尖锐对立;有些诗直接反映了人民在战乱中的痛苦生活。除此之外,鲍照的《代东武吟》《代苦热行》《代出自荆北门行》等还反映了军旅生活的艰辛,抒发了他的报国壮志。这类诗对唐代的边塞诗颇有影响。在诗歌内容上,鲍照熔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于一炉,受到唐代现实主义大诗人杜甫的推崇。杜甫曾用“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来赞美李白、鲍照俊逸不群的浪漫主义风格。

鲍照的诗多为五言和七言。其中七言诗变句句押韵为隔句押韵,奠定了后世七言古诗的基本形式。

鲍照的文、赋也很有影响,其中《芜城赋》是六朝抒情小赋的代表作之一,最为传诵。这篇赋的内容是借广陵昔盛今衰的对比映衬,抒发了作者的怀古之情和人生无常的感慨,思想内容和艺术技巧都算得上是一篇杰作。《登大雷岸与妹书》也很有文学价值,融情入景,骈散相间,最为后世所称道。

山水诗人“二谢”

“二谢”指大谢和小谢,大谢是谢灵运,小谢是谢眺。“二谢”的成就主要在于山水诗。

谢灵运,南朝宋诗人,陈郡阳夏人(今河南太康)。因从小寄养在钱塘杜家,故乳名为客儿,世称谢客。又因他是谢玄之孙,晋时袭封康乐公,故又称谢康乐。晋末曾出任为琅琊王德文的大司马行参军,豫州刺史刘毅的记室参军,北府兵将领刘裕的太尉参军等。入宋后,因刘裕采取压抑士族政策,降爵为康乐侯,出任永嘉太守,临川内史等职。元嘉十年(433)被宋文帝(刘义隆)以“叛逆”罪名杀害。

谢灵运出身名门,兼负才华,但仕途坎坷。为了摆脱自己的政治烦恼,谢灵运常常放浪山水,探奇览胜。谢灵运的诗歌大部分描绘了他所到之处,如永嘉、会稽、彭蠡等地的自然景物,山水名胜。其中有不少自然清新的佳句,如写春天“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登池上楼》);写秋色“野旷沙岸净,天高秋月明”(《初去郡》);写冬景“明月照积雪,朔风劲且哀”(《岁暮》)等等。从不同角度刻画自然景物,给人以美的享受。

谢灵运的诗歌虽不乏名句,但通篇好的很少。他的诗文大都是一半写景,一半谈玄,仍带有玄言诗的尾巴。但尽管如此,谢灵运以他的创作极大地丰富和开拓了诗的境界,使山水的描写从玄言诗中独立了出来,从而扭转了东晋以来的玄言诗风,确立了山水诗的地位。从此山水诗成为中国诗歌发展史上的一个流派。

谢灵运除诗歌外还有赋10余篇,景物刻划颇具匠心,但成就远不及诗歌。

谢眺,字玄晖,南朝齐诗人,祖籍太康。因与谢灵运同族,在我国诗歌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史称“小谢”。谢灵运是我国诗歌中山水派的创始人,谢眺则集其大成。唐代山水诗人王维、孟浩然等的作品以及唐代诗风,均受他的影响。唐人李白称“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梁武帝则说:“三日不诵玄晖诗,即觉口臭。”

谢眺主张“好诗圆美流转如弹丸”,他的诗也确如其言。他和沈约等人共同开创了讲究诗歌韵律的“永明体”,在形式上注意声律和对仗,文体一般比较短小。“永明体”促使我国诗歌从比较自由的“古体”走向格律严整的“近体”。

谢眺的一些五言短诗对唐代的五言绝句影响很大,历来评论家大都认为谢眺的诗已有唐人气息,在诗歌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和地位。后人辑其作品有《谢宣城集》,流传于世。

集六朝之大成的庾信

庾信,字子山,新野县人,南北朝后期优秀辞赋家、伟大诗人,梁代宫体诗人庾肩吾之子。出生于一个“七世举秀才,五代有文集”的世代业儒之家。庾信自幼天资聪敏,“博览群书,尤善《春秋左氏传》”。梁武帝时任尚书度支郎中、通直散骑常侍等职,曾奉命出使东魏。武帝末,遇侯景叛乱,庾信时为建康令,战败逃至江陵,投奔梁元帝。承圣三年(554),奉命出使西魏,被西魏扣留在长安。此后,历仕西魏、北周,官至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世称庾开府。

庾信的创作,以42岁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仕梁,常随其父庾肩吾及徐摛、徐陵父子出入宫禁,以写绮丽淫靡的宫体诗闻名,时称徐庾体。作品多奉和之作,内容贫乏。但他的咏物和抒情小赋,如《春赋》《对烛赋》《荡子赋》等,自然清丽,在赋的发展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后期羁留北方,位虽显达,但因国破家亡,屈仕异国他乡,生活环境和思想感情发生了很大变化,其创作也一扫前期的绮罗香泽之态,表现出孤独寂寞的羁旅漂泊之感和对故国的深情怀恋。这个时期的诗歌代表作是《拟咏怀》27首,虽属模拟阮籍,实则全是感叹自己的身世。

庾信经历独特,视野开阔,诗名甚高。他的诗赋思乡情切,悲慨苍凉,清新隽永,《哀江南赋》《小园赋》《枯树赋》等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代表南北朝赋体文学的最高成就,庾信也因之成为南北朝文坛的泰斗。杜甫称赞“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暮年诗赋动江关”,“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后人评价他“集六朝之大成,导初唐之先河”。初唐四杰之一王勃传诵千古的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便是从庾信的《马射赋》“落花与芝盖同飞,杨柳共春旗一色”脱胎而来。现有《庾子山集》行世。毛泽东生前十分喜爱庾信写的《枯树赋》,再三吟诵,直到病逝前几天,还叫人读《枯树赋》给他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