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书读完人类文学的历史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5章 秦汉时期(2)

“表”,是以表格形式呈现的各个历史时期的大事记,列记事件,使之纲举而目张,以简御繁,一目了然,便于观览、检索。

“书”,是记载历代朝章国典,以明古今制度沿革的专章,不熟悉掌故的史家,是无法撰写成书的。班固《汉书》改称“志”,成为通例。“书”的修撰,为研究各种专门史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世家”是记载诸侯王国之事的。这因诸侯开国承家,子孙世袭,他们的传记也就叫做世家。从西周开始,发展到春秋、战国,各诸侯国先后称霸称雄,盛极一时,用“世家”体裁记述这一情况,是非常妥当的。司马迁把孔子和陈涉也列入“世家”,是一种例外。

“列传”是记载帝王、诸侯以外的各种历史人物的。有单传,有合传,有类传。单传是一人一传,如《李斯列传》等。合传是记二人以上的,如《管晏列传》等。类传是以类相从,把同一类人物的活动,归到一个传内,如《儒林列传》《刺客列传》等。70篇列传的最后一篇,是《太史公自序》,把自序摆在全书的最后,这是古代学者著书的惯例。

总之,司马迁写作《史记》以“本纪”叙帝王,以“世家”载诸侯,以“列传”记人物,以“书”述典章制度,以“表”排列大事,网罗古今,包括百代,打破了以年月为起迄的编年史、以地域划分的国别史的局限,创立了贯穿古今和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通史先例,成为正史的典范。

史家之绝唱

《史记》纪事,其时间上起当时人视为历史开端的黄帝,下迄司马迁写作本书的汉武帝太初年间。空间包括整个汉王朝版图及其四周作者能够了解的所有地域。它不仅是我国古代3000年间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历史的总结,也是司马迁意识中通贯古往今来的人类史、世界史。在这个无比宏大的结构中,包涵着从整体上探究和把握人类生存方式的意图。司马迁著史,意在“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究天人之际,探讨天道和人事之间的关系,探讨人类的生存状态。通古今之变,通过历史的发展演变,寻找历代王朝兴衰成败之理。成一家之言,借写这样一部历史著作,来表达他的某些独到的历史见解,表达他的某些社会、政治思想。

史家必备的史才、史胆在司马迁身上达到了高度统一。正如《汉书·司马迁传》所说:“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具有实录精神和批判精神。

《史记》使用了大量的文学手段,达到了很高的文学成就。

在叙事艺术方面,《史记》的叙事方式,基本上是第三人称的客观叙述。司马迁作为叙述者,几乎完全站在事件之外,只是在最后的“论赞”部分,才作为评论者直接登场,表示自己的看法。这种方式,为自如地展开叙述和设置场景提供了广阔的回旋余地。为了再现历史上的场景和人物活动,《史记》很多传记,是用一系列栩栩如生的故事构成的。众多大大小小的故事,构成了《史记》文学性的基础。这是《史记》在中国众多的史籍中特别具有文学魅力的原因之一。《史记》的故事,又有不少是富于戏剧性的。为了追求生动逼真的艺术效果,追求对读者的感染力,他运用了很多传说性的材料,并在细节上进行虚构。这是典型的文学叙述方法。《史记》所创造的“互见法”,也同时具有史学与文学两方面的意义。所谓“互见法”,即将一个人的事迹分散在不同的地方,而以其本传为主,或将同一件事分散在不同的地方,而以一个地方的叙述为主,主体突出,避免重复。

在人物形象塑造艺术方面,《史记》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把中国文学塑造人物形象的艺术,提高到一个划时代的新高度。从总体上说,《史记》在人物形象塑造方面,具有数量众多、类型丰富、个性较鲜明三大特点。《史记》注意并善于描写人物的外貌和神情,使得人物形象具有可视性。运用生活细节描写,塑造人物形象、表现人物性格、展现其内心世界。运用对话体现人物的生活经历、文化修养、社会地位。运用戏剧性的场景,展示人物性格。善于在激烈的矛盾冲突和强烈的对比中刻画人物。总的说来,司马迁描绘人物形象,主要是在具体的行动中,在尖锐的矛盾冲突中,在人物的命运变化中,在不同人物之间的对比中完成的;由于司马迁对各种人物都有深刻的观察,对人的天性及其在不同环境、地位上的变化有深刻的体验,这些人物形象才能如此活跃而富有生气地浮现在我们面前。

在语言艺术方面,《史记》的语言艺术,也历来受到人们的推崇,被尊为典范,代表了骈文出现以前所谓“古文”的最高成就。司马迁在吸取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抛弃了铺张排比,形成淳朴简洁、通俗流畅的散文风格。充满情感、富于生气,根据不同的场面,出于不同的心情,语调有时急促,有时从容,有时沉重,有时轻快,有时幽默,有时庄肃,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汉乐府的出现

汉武帝时,政府设了一个掌管音乐的机构,叫乐府。它的具体任务一是将文人创作的为统治者歌功颂德的诗谱上曲,以备朝廷在举行大典、祭祀和欣赏时用。二是广泛收集民间歌谣曲调、配置歌谱供统治者娱乐。后来人们将乐府中保存下来的歌辞也叫“乐府”,统称为“乐府诗”。其中的民歌部分,称为“乐府民歌”。来自民间的乐府诗歌,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是乐府诗的精华所在。宋人郭茂倩所编的《乐府诗集》,是收集乐府歌词最完备的一部总集。乐府诗分为12类。民间无名氏的作品多数收集在“鼓吹曲”、“相和歌”、“杂曲”、“清商曲”、“横吹曲”这五类中。

乐府诗

汉代诗歌是在《诗经》《楚辞》和秦汉民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大致经历了从民间歌谣到文人创作、从乐府歌辞到文人诗即“古诗”、从四言体到五言体、从骚体到七言体、从叙事诗到抒情诗的发展过程。

什么叫乐府诗?汉武帝时,政府设了一个掌管音乐的机构,叫乐府。它的具体任务一是将文人创作的为统治者歌功颂德的诗谱上曲,以备朝廷在举行大典、祭祀和欣赏时用。二是广泛收集民间歌谣曲调、配置歌谱供统治者娱乐。后来人们将乐府中保存下来的歌辞也叫“乐府”,统称为“乐府诗”。其中的民歌部分,称为“乐府民歌”。来自民间的乐府诗歌,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是乐府诗的精华所在。宋人郭茂倩所编的《乐府诗集》,是收集乐府歌词最完备的一部总集。乐府诗分为12类。民间无名氏的作品多数收集在“鼓吹曲”、“相和歌”、“杂曲”、“清商曲”、“横吹曲”这五类中。

汉乐府民歌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其中有些诗揭露了官僚贵族的豪奢与残暴,反映了劳动人民生活的痛苦,展现了汉代社会尖锐的阶级对立,传达出被压迫人民愤怒反抗的呼声。如《相逢行》《妇病行》《东门行》等。乐府诗里最富有斗争性和深刻地反映人民大众的痛苦生活的是“清商曲”里的《东门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