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安全型班组文化建设(2)
二、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特点
有关专家、学者曾对现代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实践进行过广泛、深入的探讨,认为现代企业安全文化的建设具有如下新特点。
人类的安全文化发展可划分为三个大的发展阶段。工业革命前,可称为古代的安全文化,其特点是宿命论,被动型的;工业革命至20世纪80年代,可称为近代的安全文化,其特点是系统论,经验型的;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学术界正式提出安全文化概念以来,可称为现代的安全文化,其特点是本质化(人物本质安全),预防型的。同时,现代安全文化建设还具有如下新的特点和意义。
(1)从安全原理的角度,在“人因”问题认识上,现代安全文化对人的安全素质具有更深刻的认识,即从知识、技能和意识等扩展到思想、观念、态度、品德、伦理、情感等更为基本的素质侧面。
(2)安全文化建设要解决人的基本素质,这必然要对全社会和全民的参与提出要求。因为人的深层的、基本的安全素质需要从小培养,全民的安全素质需要全社会的努力,实施人类安全对策,实现人类生产、生活、生存的安全目标,必须是全社会、全民族的发动和参与。因此,现代安全文化建设需要大安全观的思想。
(3)安全文化建设包含安全科学建设、发展安全教育、强化安全宣传、提倡科学管理、建设安全法制等精神文化领域,同时也涉及优化安全工程技术、提高本质安全化等物质文化方面。因此,安全文化建设对人类的安全手段和对策具有系统性意义。
第四节 企业安全文化的作用
文化的特点是渗透在一切方面、一切活动、人类的一切时间、空间过程之中,它是一种观念场能,即所谓文化场。一个人在一种文化场中,除了对包围他、浸润他的文化环境做出相应的反应之外,别无选择。
有专家将企业安全文化的基本功能归纳为协调、控制、振兴三个方面。
一、协调安全生产管理中的关系
协调是指为了实现系统的目标,对系统中各子系统的关系进行匹配的过程。在安全生产管理中,一是需对安全决策有不同观点的人进行协调,二是需对系统(如企业)中各子系统(如部门)在安全职能关系上进行协调。
由于人员职务和部门职能的划分,人员及各部门会由于自身的价值观而妨碍系统安全的整体功能,系统越大,协调活动的量也越多,内部支援的代价也越大,呈现出协调职能下降的边际效应。虽然在正式组织的规章制度中,也都规定了行政协调的内容,但是,由于各自所处的环境不同,个人或部门对于安全规章及制度的解释,不可能完全一致,这时安全文化将是唯一的能促使人们按照共同的安全价值协调行为动作,解决了高度形式化组织结构造成协调不灵的难题。
二、控制生产中的安全行为
企业安全文化的控制作用突出表现在使企业的安全目标——手段链,成为制定决策和采取行动时自觉遵守的出发点。安全目标设计是由参加设计者及群体安全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决定的。企业领导与员工对安全价值观及行为准则的一致认同,能在企业中形成“自动控制”机制,它可以把最坏的决策变为最好的结果,否则,最好的决策也可能产生最坏的结果。
党政工团各级领导(包括领导部门及领导人)的安全文化素质是这种控制功能的关键,他们对安全事业的高度热忱,对各级管理干部及技术干部安全职责的明确要求,对安全技术经济措施的认真落实,对安全教育及任职安全资格的认真考核,对自身及员工进行扎扎实实的本质安全文化建设,对安全习惯、安全礼仪、安全语录、安全道德、安全风格、安全英雄事迹积极提倡蔚为风气,持之以恒,积久成规,企业安全生产必然驶上稳定提高的轨道。
三、振兴生产保护企业
安全文化是人类在长期的生产及生活中创造出来的精神成果,它不是一时或一个企业偶然树起的口号,因此安全文化对于具体生产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它能使企业领导与员工纳入集体安全情绪的环境场中,生产正式和非正式约束的安全控制机制,使企业由相互利用组成的松散群体,转化为有共同价值观的、有共同追求的、有凝聚力的集体。这种群体协调控制的品质具有振兴生产保护企业的功能,具有使生产从困境的混乱中进入有序运行的功能,这就是为什么1906年美国的钢铁公司董事长埃尔·巴德贾基·凯利提出用“安全第一”作为经营方针,能使该公司从经济萧条中振兴起来的原因。从这个意义上说,一个厂长最终取得成功的条件之一在于对安全文化的理解程度。
第五节 班组管理与安全文化
班组是企业生产组织机构的基本单位,是企业的细胞,是企业进行生产管理活动的主要场所,是企业完成安全生产各项工作的主要承担者和直接实现者,是生产单位安全管理的落脚点。班组更是安全生产的前沿阵地,是防止安全生产事故的第一道防线。班组的安全生产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安全生产状况,班组平安,则企业平安;班组不安,则企业难安。班组安全的工作的好坏,不仅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安全生产和经济效益,而且影响到企业的生存,因此可以说,班组安全是企业安全生产的基石。
仓库作为企业的后勤单位,承担着产品、原料及配品、备件等几百、上千万元的资产管理,特别是原料,大部分是易燃、易爆、剧毒等化学品,安全工作尤其显得重要。如何搞好安全管理工作,如何使安全理念深入每一员工的心中,班组开展了以下几种形式的管理措施。
(1)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激发员工爱企业,爱班组的团队精神,使员工自发,自愿学习安全知识,提高安全技能并为班组安全管理工作出谋划策。
(2)坚持安全工作人人参与,安全工作人人有责的管理。员工作为安全管理的执行人,其安全理念、安全素养、安全行为都将对安全工作起决定性作用,同时也对安全环境的评估,对安全隐患的排查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为此班组一方面制定安全学习培训计划,提高员工安全综合素质,一方面加强考核,规范员工安全行为,确保安全制度的落实。
(3)深入开展安全文化的宣传和灌输,使安全文化深入人心。员工群体安全意识得到强化,不安全行为得到有效遏制,班组也形成了“人人讲安全,事事讲安全,时时讲安全”的氛围。
安全是企业的第一生命线,也是我们每一个化工人的第一生命线,确保了安全,人的生命才能得以保障,企业才能不断发展。
第六节 养成良好习惯,担负安全责任
一、习惯的定义特质及良好习惯养成
(1)何为习惯及习惯特质
一个动作,一种行为,多次重复,就能进入人的潜意识,变成习惯性动作,或习惯思维。也可以说,习惯是一种长期形成的思维方式、处世态度,习惯是由一再重复的思想行为形成的。习惯具有很强的惯性,像转动的车轮一样。人们往往会不由自主地启用自己的习惯,不论是好习惯还是不好的习惯,都是如此。
(2)良好习惯养成
一般来说,习惯可以在有目的、有计划的训练中形成,也可以在无意识状态中形成。而良好的习惯必然在有意识的训练中形成,不可能在无意识中自发的形成,这是好习惯与不良习惯的根本区别。相对于其他习惯而言,不良习惯形成以后,要改变它是十分困难的,俗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从根本上说,任何一个好习惯的养成都不会是轻而易举的。要培养一个好习惯,首先必须要研究它的重要性,因为只有明白了它的重要性,才会有培养这个习惯的强烈愿望。
二、为什么要培养员工的良好习惯行为
任何一个好习惯的培养都不会是轻而易举的,人的习惯实现是一个庞大的体系,它像一棵大树一样,有干、有枝、有叶。它可以是我们工作方面的习惯,也可以是思维方式的习惯,也可以是行为方式习惯。因此当我们明白习惯对我们安全的重要性后,要对准备培养的习惯作统筹安排。这样可以分清主次,明确先后,然后有步骤地去培养,就会更有成效。
“安全生产,人人有责”。让规范作业成为员工的一种习惯,是做好安全生产的重要环节和主干。
在安全生产上要做到不伤害自己、不伤害别人、不被别人伤害,就必须形成一种责任、一种习惯。在安全管理工作中,谈到习惯人们总会联想到习惯性违章、习惯性动作,很少有人会想到习惯性按章操作、习惯性上标准岗、习惯性干标准活和习惯性安全生产。根据事故统计分析,人的不安全行为是造成生产安全事故的首要因素,约占事故总量的85%,在企业的生产建设中,人是实现安全的主体,如果人的行为“安全”了,就可以避免85%的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要真正实现安全生产,关键还是在于人的内在因素,在于人的安全意识、安全责任感、安全操作技能和安全防范能力。因此,通过营造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正确运作潜意识技巧,健全安全责任制度,强化安全技术培训,丰富安全文化内容,严格处理违章行为等来培育良好的行为习惯,用习惯的力量来促进安全行为养成,形成重视安全、维护安全的良好氛围,才能为煤矿的各项工作开展奠定基础,才能实现打造本质安全的矿山。
三、培养员工良好习惯行为的方法
(1)用工作流程规范作业习惯
(2)用安全规程约束操作习惯
(3)用工作标准强化意识习惯
(4)用科学知识冲淡愚昧习惯
(5)用规章制度限定行为习惯
(6)用人性理念感化固执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