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组安全教育与管理工作实务:安全型班组建设管理与班组长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9章 安全型班组文化建设(1)

安全警句

文化就是凝聚力,文化也是生产力。

第一节 安全文化相关知识

安全文化的概念最先由国际核安全咨询组(INSAG)于1986年针对核电站的安全问题提出。1991年出版的(INSAG-4)报告即《安全文化》给出了安全文化的定义:安全文化是存在于单位和个人中的种种素质和态度的总和。文化是人类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总称,安全文化和其他文化一样,是人类文明的产物,企业安全文化是为企业在生产、生活、生存活动提供安全生产的保证。

一、安全文化基本概念

安全是从人身心需要的角度提出的,是针对人以及与人的身心直接或间接的相关事物而言。然而,安全不能被人直接感知,能被人直接感知的是危险、风险、事故、灾害、损失、伤害等。

安全文化就是安全理念、安全意识以及在其指导下的各项行为的总称,主要包括安全观念、行为安全、系统安全、工艺安全等。安全文化主要适用于高技术含量、高风险操作型企业,在能源、电力、化工等行业内重要性尤为突出。所有的事故都是可以防止的,所有安全操作隐患是可以控制的。安全文化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这就需要将安全责任落实到企业全员的具体工作中,通过培育员工共同认可的安全价值观和安全行为规范,在企业内部营造自我约束、自主管理和团队管理的安全文化氛围,最终实现持续改善安全业绩、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目标。

安全文化是在人类生存、繁衍和发展的历程中,在其从事生产、生活乃至实践的一切领域内,为保障人类身心安全(含健康)并使其能安全、舒适、高效地从事一切活动,预防、避免、控制和消除意外事故和灾害(自然的、人为的或天灾人祸的);为建立起安全、可靠、和谐、协调的环境和匹配运行的安全体系;为使人类变得更加安全、康乐、长寿,使世界变得友爱、和平、繁荣而创造的安全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二、安全文化的基本分类

安全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别,但从其产生和发展的历程来看,安全文化的深层次内涵,仍属于“安全教养”、“安全修养”或“安全素质”的范畴。也就是说,安全文化主要是通过“文之教化”的作用,将人培养成具有现代社会所要求的安全情感、安全价值观和安全行为表现的人。

倡导安全文化的目的是在现有的技术和管理条件下,使人类生活、工作地更加安全和健康。而安全和健康的实现离不开人们对安全健康的珍惜与重视,并使自己的一举一动,符合安全健康的行为规范要求。人们通过生产、生活实践中的安全文化的教养和熏陶,不断提高自身的安全素质,预防事故发生、保障生活质量,这就是被一部分人认为的安全文化的本质。

三、安全文化的目的和意义

在安全生产的实践中,人们发现,对于预防事故的发生,仅有安全技术手段和安全管理手段是不够的。目前的科技手段还达不到物的本质安全化,设施设备的危险不能根本避免,因此需要用安全管理的手段予以补充。安全管理虽然有一定的作用,但是安全管理的有效性依赖于对被管理者的监督和反馈。由管理者无论在何时、何事、何处都密切监督每一位职工或公民遵章守纪,就人力物力来说,几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这就必然带来安全管理上的疏漏。被管理者为了某些利益或好处,例如省时、省力、多挣钱等,会在缺乏管理监督的情况下,无视安全规章制度,“冒险”采取不安全行为。然而并不是每一次不安全行为都会导致事故的发生,这会进一步强化这种不安全行为,并可能“传染”给其他人。不安全行为是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大量不安全行为的结果必然是发生事故。安全文化手段的运用,正是为了弥补安全管理手段不能彻底改变人的不安全行为的先天不足。

安全文化的作用是通过对人的观念、道德、伦理、态度、情感、品行等深层次的人文因素的强化,利用领导、教育、宣传、奖惩、创建群体氛围等手段,不断提高人的安全素质,改进其安全意识和行为,从而使人们从被动地服从安全管理制度,转变成自觉主动地按安全要求采取行动,即从“要我遵章守法”转变成“我要遵章守法”。

单从词语看,安全与文化是两个不同的词语,但从本质上看,安全就是一种文化,是最原始的文化,是人类一切文化始祖。在当今充满现代气息的浩如烟海的人类文化宝库中,安全文化又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保护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重要保障,是社会文明、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它是当代科技开发与社会发展的基本准则,是人文伦理、文化教育等社会效力的体现;它是文学艺术、美学人学追求的崇高境界,是人性修养、行为规范、道德观念、价值观、人生观的哲学殿堂;它是保护人的身心健康,实现安全、舒适、高效活动的理论与实践指南;它是全人类获得高度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国际规范及戒律标准。

四、安全文化的发展历程

安全文化的最先提出就是在苏联的切尔诺贝利的核电站事故之后,为了就是解决核安全问题,所以安全文化的发展史就是事故致因理论的发展史。

20世纪初期,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工业机械开始大规模的推广、应用,早起的机械在设计中并不考虑操作的安全问题,所以伴随而来的是更多的工业安全事故,在这种情况下产生了事故频发倾向论,所谓事故频发倾向是指个别人容易发生事故的、稳定的、个人的内在倾向,根据这种理论,预防事故就是要找出这样的事故频发倾向者并开除就可。

其后,安全工程师海因里希(W.H.Heinrich)调查了大量的工业事故,统计得出,工业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98%可以归纳为人的不安全行为(88%)和物的不安全状态(10%),并提出事故因果连锁论。

二次世界大战中飞机的出现,推动了人机工程学在工业安全领域的研究,人们对事故致因理论提出了新的理论:轨迹交叉论和事故遭遇论,使预防事故的重点从人开始向物(设备)开始转移。

之后,更加复杂的设备、工艺和产品的诞生,在研制、使用和维护这些复杂系统的过程中,萌发了系统安全的基本思想;同一时期,本质安全的理念出现在工业安全领域。无论是系统安全还是本质安全,都提出了一个共同的观点:预防事故的主要责任在于产品的设计者,而非操作者或设备本身。

随后的,管理失误论开始兴起,无论是博德(F.Bird)、亚当斯(Edward Adams)还是伍兹(Woods),其理论的一个共同点在于:预防工业事故的主要责任在于管理层。

此时苏联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震惊全世界,纵然采取“纵深防护策略”,系统本质安全程度非常高的核电站仍然会发生事故,对此国际核安全小组(NASG)提出了以安全文化为基础的安全管理原则,随后安全文化理念的发展不再局限于核安全领域。

工业安全领域,在发展安全文化过程中,意识到预防工业事故必须加强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

五、安全文化的研究对象

安全文化的研究目标是以辩证、历史、唯物的文化观,研究人类生存、繁衍和发展的历程中,在生产、生活及实践活动的一切领域内,为保障人类身心安全与健康并使其能安全、健康、舒适、高效地从事一切活动,预防、避免、控制和消除事故灾害(人为灾害及自然灾害)和风险所创造的安全物质财富和安全精神财富。研究和发展人类的安全文化,就是要通过确立“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安全理念,实现人们生存权、劳动权、生命权的维护和保障。

安全文化的研究的具体对象分为:安全观念文化、安全行为文化、安全管理文化和安全物态文化四大范畴。

六、安全文化的基本功能

安全文化具有规范人们行为的作用,其基本功能有以下四个。

(1)导向功能

企业安全文化提倡、崇尚什么将通过潜移默化作用,接受共同的价值观念,职工的注意力必然转向所提倡、崇尚的内容,将职工个人目标引导到企业目标上来。

(2)凝聚功能

当一种企业安全文化的价值观被该企业成员认同之后,它就会成为一种黏合剂,从各方面把其成员团结起来,形成巨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这就是文化力的凝聚功能。

(3)激励功能

文化力的激励功能,指的是文化力能使企业成员从内心产生一种情绪高昂、奋发进取的效应。通过发挥人的主动性、创造性、积极性、智慧能力,使人产生激励作用。

(4)约束功能

这是指文化力对企业每个成员的思想和行为具有约束和规范作用。文化力的约束功能,与传统的管理理论单纯强调制度的硬约束不同,它虽也有成文的硬制度约束,但更强调的是不成文的软约束。

第二节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方式

人类安全文化的发展,要通过建设实践才能得以实现。目前,企业安全文化的建设可通过如下方式来进行。

一、班组及职工的安全文化建设

运用传统有效的安全文化建设手段:三级教育、特殊教育、日常教育、全员教育、持证上岗、班前安全活动、标准化岗位和班组建设、技能演练、三不伤害活动、定置管理。

推行现代的安全文化建设手段:“三群”(群策、群力、群管)对策、班组建小家活动、“绿色工位”建设、事故判定技术、危险预知活动、风险抵押制、家属安全教育、“仿真”(应急)演习等。

二、管理层及决策者的安全文化建设

运用传统有效的安全文化建设手段:全面安全管理、五同时、三同步、监督制、定期检查制、有效的行政管理手段、常规的经济手段。

推行现代的安全文化建设手段:三同步原则、三负责制、意识及管理素质教育、目标管理法、无隐患管理法、系统科学管理、人—机—环境设计、系统安全评价、应急预案对策、事故保险对策、三因(人、物、境)安全检查等。

三、现场的安全文化建设

运用传统的安全文化建设手段:安全标语(旗)、安全标志(禁止标志、警告标志、指令标志)、事故警示牌等。

推行现代的安全文化建设手段:技术及工艺的本质安全化、现场“三标”建设、车间安全生产正计时、三防管理(尘、毒、烟)、四查工程(岗位、班组、车间、厂区)、三点控制(事故多发点、危险点、危害点)等。

四、企业人文环境的安全文化建设

运用传统的安全文化建设手段:安全宣传墙报、安全生产周(日、月)、安全竞赛活动、安全演讲幽默、事故报告会等。

推行现代的安全文化建设手段:安全文艺(晚会、电影、电视)活动、安全文化月(周、日)、事故祭日、安全贺年(个人)活动、安全宣传的“三个一工程”(一场晚会、一幅新标语、一块墙报)、青年职工的“六个一工程”(查一个事故隐患、提一条安全建议、创一条安全警语、讲一件事故教训、当一周安全监督员、献一笔安措经费)等。

上述的安全文化建设实践模式还可采取定期或非定期的活动方式来组织,如通过定期的安全宣传月、安全文化(文艺)月、安全教育月、安全管理(法制)月、安全竞赛月、安全科技月、安全演习月、安全检查月、安全报告月、安全评价(总结)月等方式来完成。

第三节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途径和特点

一、企业安全文化建设途径

人类最基本的需求是生存与安全。在延续生命、防灾避难、抵御敌害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安全文化,并不断创造、发展和繁荣。安全文化需要借助载体传播,世代继承、吸收、优化、发展和创新才能建成安全文化的殿堂。安全文化是一种伴随社会文明、人类进步而势不可挡的文明洪流,是通过社会遗传,代代相承,并不断注入安全物质及精神的安全文化立场。经济基础、国家制度不同,安全文化建设的特点也不同。当今中国安全文化建设的特点就是大众安全、国泰民安、平安奔小康、全民都富裕。把12亿人的身心安全与健康提高到了一个更新的水平是一个跨世纪的“平安工程”,必须全民投入,全社会开展,自愿、自觉的采取安全文化达标行动,长期不懈的培育、养成和自律才行。

安全文化建设必须在器物、制度、精神、价值与规范的四个层次上投入,有计划的传播、吸收、优化和发展,而最重要的载体和手段就是通过安全文化的宣传和教育。一切宣传教育的形式和方法均可借用。如:电视、广播、培训、科普、文艺、知识竞赛、歌舞戏曲、中小学安全自护教育、公民安全知识及安全技术教育等,形式多样,方法各异。大众喜闻乐见的方法,寓教于情、寓教于乐,突出:“安全为天”、“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珍惜生命”、“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安全奔小康”,提倡一个“爱”字,落实一个“护”字。从孩童、下一代、从全社会抓起。只有人民大众的安全文化素质不断提高,才会有安全文化建设的硕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