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高效的执行力才是最终的生产力(2)
任正非认为下级有权对上级的命令产生质疑,但是没有权力拒绝执行任务。服从与执行上级的命令,是一个华为员工最起码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华为公司本身的运作模式就是上层人员提出论证,下层人员进行实践,员工应该义无反顾地服从命令。因此,在华为公司的员工工作手册中,服从命令是其中一条重要规定。
事实上华为公司每年都会招聘大学生,而那些被招聘的大学生到华为报到后,就要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军事训练,此外还包括为期五个月的封闭式训练。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细节就是,那些负责训练的主教官是清一色的退伍军人,由此可见华为对于军事化训练的重视程度。在训练中,如果学生们遭到了淘汰,或者不服从命令,那么就会被华为直接辞退。华为就是通过这种军事化训练的方式培训员工的纪律性,确保员工能够建立起坚决服从上级命令的工作态度。
有人认为华为公司本身就存在一种“老板文化”或者说是“上司文化”,对此任正非从不否认,他觉得老板或者上级领导想要任免谁、想要下达什么样的命令,下级人员无权干涉,他们只能服从和遵守。他愿意给下属一些机会来提出不同的看法和建议,但是最终还是会说:“你要做的就是服从。”这种服从文化的出现实际上有效保障了华为人强大而高效的执行力,而这恰恰是中国其他企业及其员工所缺乏的。
现如今,有很多企业盲目地追求民主,在没有建立科学健全的体系之前,就将权力过度分散到基层员工身上,结果导致过度民主化,引起权力的失控。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员工脱离了上级领导的监管,更喜欢自作主张;员工忽略公司的各项规定,开始按照自己喜欢或者擅长的模式来工作;企业各部门陷入散漫自由的工作状态,缺乏统一性;员工与领导之间的沟通交流减少,而矛盾冲突不断激化,甚至影响了日常工作的进行;公司也出现工作效率下降、成本增加、错误增多等情况。由于缺乏管束,整个企业往往会变成一盘散沙,盈利空间被进一步压缩,失去发展的动力和竞争力。
任正非本人并不是独裁者,但是他知道维系一个企业运转的基础往往就是权力,包括领导的权力、控制和指挥的权力、管理的权力,这些权力是连接管理者与执行者的重要手段。对老板以及公司高层而言,权力是确保自己的意愿和决策得以实施的保障,而对于员工来说,在接受工作指导的时候,必须服从这些权力的调配和管理,而且只有员工坚决服从上级的命令,才能够确保企业中的权力平衡。
华为之所以采取军事化的管理方法,强化纪律性和执行力,目的就是为了让所有人都能够对自己的上一级完全负责、完全服从。对于华为的任何一个员工来说,服从上级的命令是本职工作中的一部分,根本容不得打折扣。
不过在日常工作中,很多员工并没有这样的意识,有些人坚持认为“领导说对了,我就听,说错了,我就不听”;有的员工觉得对自己有利的可以听,对自己无益的暂且不听;有一些人只选择听那些好话,而听不得坏话;还有一部分员工总是只服从那些自己喜欢的领导;有的人则口是心非,嘴上答应,工作中却敷衍了事。无论是上面哪一种情况,都是对工作不负责、对上级不尊重的表现,而这样的员工通常得不到重用,也不可能获得进步。
华为一直以来非常重视人才的招收和培养,多年来招聘和培养了很多非常有能力的人,但是其中一部分被任正非拒之门外或者开除了,原因就在于这些人的工作态度有问题,比如他们经常按照自己的想法行事,不懂得尊重领导,更不懂得服从命令。对华为来说,工作能力固然很重要,但是工作态度以及执行力同样重要,一个能力再强的员工,如果不服从命令,不能按照指示去执行任务,那么最终也难以让人放心。
成功学大师卡耐基说:“当你面对领导们喋喋不休的指教时,只有两件事可以做,第一是听一听他们说了些什么,第二就是按照他们说的去做。”一个优秀的员工总能够准确定位自己的地位和责任,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应该怎么做,而不会轻易质疑高层的决定,不会轻易在工作中加入私人恩怨,不会和上级对着干,更不会敷衍了事,可以说那些优秀的特质往往就是在约束和服从中形成的。
4.“做过”并不意味着“做好”
什么叫奋斗?为客户创造价值的任何微小活动,以及在劳动的准备过程中为充实提高自己而做的努力,均叫奋斗。否则,再苦再累也不叫奋斗。
——任正非
很多公司都会给予老员工一些优待,比如将老员工提到领导和管理的位置上去,让老员工得到更多的自主权。华为公司也对老员工有优惠,但是并不是每一个老员工都能够受到关照,也不是所有老员工都能够拥有崇高的地位。
正因为如此,在企业中,有很多老员工抱怨不公,认为自己多年来兢兢业业地工作,每一项工作都按时完成,每一个任务都没有拖沓,而且从来没有将什么工作搞砸过,为什么一直都只能是底层员工呢?这些抱怨有一些道理,但实际上他们可能忽略了一个最重要的问题,那就是公司看重的价值和贡献,是能力,而不是资历。此外,他们还混淆了一点,那就是他们的确能够听从命令去做事,甚至可以按时把工作做完,但是未必总是能够把工作做好。
“做了”和“做好”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很多时候当上级领导进行巡查的时候,员工都会信心满满地回答说:“我将工作做了。”可是“做了”并不意味着你将工作做得出色,并不意味着你的付出取得了额外的效果,为整个公司创造出了更多的价值。
做工作或者是将工作做完,这是员工的一个基本素养,它仅仅体现出了一种执行任务的基本态度,至于将工作做到何种程度,产生了多少价值则没有体现出来。比如设计和生产产品,同样是完成工作,有的产品设计上毫无特点和新意,产品质量也有很多漏洞;有的产品不仅设计独特,而且质量非常好。这样一来,员工的工作成效就有了明显的对比。
延伸开来说,做过或者做完工作是员工对上级负责,而做好工作则是对工作、对公司以及对自己的负责,如果说“做过”体现的是一种被动状态下执行命令,那么“做好”则表现了更多的主动性和责任感,证明了员工不仅愿意去做,而且愿意去做到更加出色。做好工作应该是一个优先具备的素养,也是一流执行力的体现,它兼顾了工作中的时间、效率、质量与价值。这就是很多看起来兢兢业业的人总是难以受到重用的原因,因为他们仅仅只是注重执行这个动作,而没有顾及执行的效果。执行力包括完成任务的程度,因为从概念上来说,执行力是指有效利用资源、保质保量达成目标的能力,可见“保质保量”是衡量执行力强弱与否的重要指标。
在华为公司,每年都会有一些老员工被淘汰出局,还有一些老员工则是工作十几年了仍旧没有得到晋升,就连一些当初跟着任正非创业的元老级员工,到了今天也没有像想象中的那样成为副总裁或者部门经理。有人认为任正非是一个不讲情面的人,但对于任正非而言,工作绩效决定了一切,做得多、做得好的人,公司自然会重用;反过来,工作不出彩的人注定了难以获得晋升的机会。
华为公司的绩效考核可能是国内公司中最全面、最严格的,而且华为专门为员工设置了三个考核层次,第一个是持平,第二个是达标,第三个是挑战,很显然达到挑战级别的员工,总是能够主动去超额完成任务,确保工作价值和效益的最大化。因此,在华为公司,获得高额奖金的通常都是那些在工作中表现更加出彩的人。
这种情况在华为初期非常明显,那时候为了获得高速发展的机会,任正非和员工们夜以继日地工作,尽管工作量非常大,员工们也将所有的任务执行了下去,可实际上效果并不好。员工之间的工作经常有重叠,而且工作效率低下。通过调查和分析,任正非觉得问题出在了员工的执行力上,虽然员工们都在做,可是并没有真正将工作做好,很多时候只处于求量不求质的状态,因此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
之所以会出现类似的情况,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很多人对于执行力的误解和曲解。他们认为执行力就是工作,可是执行力通常也包含着工作态度、能力以及办事的结果,这是不同级别的员工之间的区别。一流的执行者懂得将自己的工作做到更加完美,而三、四流的员工可能仅仅只是单纯地应付交差。
从这种区别来看,对于员工而言,执行力实际上就是竞争力的一种表现,高效的执行力往往决定了更强的竞争力。如果一个人能够以更少的时间、更低的成本、更高的业绩来完成某项工作,他所展示出的个人能力肯定比那些仅仅被动完成工作任务的人更高,因此也更容易受到重用。
此外,很多员工的执行能力不强,体现在工作中就是欠缺责任心。执行力体现的是一种工作态度,需要员工保持激情、动力,以及责任感。责任感不强的人难以认真对待自己的工作,也根本不可能尽力将工作做到出色,总是想着“既然上级没要求更多,那么我把工作做了就行”。而富有责任心的员工,常常会在工作中投入更多的精力,他们不仅要做完工作,还要尽量在工作中创造最大的价值。
换言之,一个高效的执行者,不仅需要具有完成工作的出色能力,还要拥有良好的工作态度,这样的执行者才能真正让老板和公司放心。
5.立即去做该做的事
许多重要决策必须一致通过,少数人通不过,要做工作,甚至有时做不通就拖着,这种决策的安全性拖累决策的及时性。
——任正非
1876年2月14日,贝尔申请了电话的专利。在同一天,另一位发明家格雷也向美国专利局递交了相似设备的专利申请书,但是他因为比贝尔晚了几个小时而痛失电话发明权,最终失去了这样的荣耀。更为可惜的是,格雷原本有机会获得这项专利,只不过他在研究成功之后并没有立即去专利局,而是在家待了一段时间,正是这段被延迟的时间导致他被贝尔抢了先。
就因为延迟了几个小时,格雷这个名字并没有像贝尔那样被人所熟知,而是成了反面教材中的案例。多少年来,政治学家、军事学家、经济学家、管理学家都试图从中吸取经验和教训,但是格雷的拖延症在今天仍然大量存在,尤其是在企业中,很多人存在拖拖拉拉、延迟行动的习惯,这种低效的执行力常常会给企业带来很大的损失。
其实在很多公司,无论是领导还是员工,常常会有各种设想,有各种出色且富有创意的规划,可是最终没得到实施,问题就在于他们只专注于思考和讨论,却没有立即去执行,结果计划一拖再拖,到最后不了了之。在企业中,拖延往往是阻碍计划实施的最大隐患,因为计划通常具有时效性,只有在特定时间内,计划的实施才能达到完美的效果,拖延和延迟会打乱原有的计划,导致结果发生变化。其次,拖延会造成更多的犹豫不决,甚至使计划流产。哈佛大学曾经做过统计,发现高达80%的优秀计划和点子因为没能及时实施下去导致胎死腹中。另外,对于公司的老板以及者领导而言,同样等不起,如果员工迟迟没有执行下去,那么相应的成本就会增加,风险以及其他一些不可控因素也会增加,而且拖延会导致整个企业的各个环节受到牵连,引起企业运作流程的停滞。
这些经验教训也为企业和计划执行者敲响了警钟,而华为多年来也一直引以为戒。为了确保公司内部的执行力,任正非多年来保持着强势的领导风格,在公司内部向来是一言九鼎。有人认为这是独裁和专权的表现,实际上,任正非认为管理者必须保持自己的权威,必须形成足够强大的压迫力,这样才能促使下面的人立即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
其实不仅仅是任正非,公司里的经理、主管或者其他负责人,只要目标计划确定下来,所有人就必须立即行动起来,员工根本不用多想,不用犹豫,只要按照上级的要求执行即可。因为在任正非看来,当今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不再是大鱼吃小鱼,而是快鱼吃慢鱼的时代,因此谁能够更快地制订科学的规划,能够更快地实施和执行下去,那么谁就能够更早地掌握先机,获得竞争的主动权和话语权。
所以,在华为公司内部,只要是上级决定了的事情,那么下级人员必定会在第一时间付诸实施,从来不会也不敢拖延,也正是因为这种雷厉风行的办事风格,华为才会屡屡把对手打个措手不及。另外,为了强化员工的执行力,任正非曾多次向员工推荐有关西点军校的书籍,在他看来,西点军校中的一些培训手段和文化氛围值得所有华为人去学习。比如,在西点军校,只要是教官规定的任务和动作,学员就必须在第一时间执行,不能有丝毫的犹豫和拖延。如果教官发现有人违规或者借故拖延,那么他很可能会被勒令退学。任正非也希望员工能够养成立即执行的好习惯,以此来强化自己的行动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