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寿不求人:中老年常见疾病400问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7章 心血管系统疾病(1)

52为什么说心血管系统疾病已经成为我国居民的头号杀手?

目前,我国每年有300万人死于心血管疾病,占全部死亡原因的40%,是我国居民的头号杀手。

研究预测,今后10年我国中年人群冠心病发病率男性将增加26%,女性将增加19%。为遏制这一高峰的到来,避免重蹈西方发达国家的覆辙,保证人民健康和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开展心血管病人群防治已刻不容缓。

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肥胖、吸烟、运动少、饮食结构不合理等,是引起心血管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快速攀升的根源。我国现有高血压患者1.6亿、血脂异常患者1.6亿、糖尿病患者2000多万、超重者2亿、肥胖者6000万、吸烟者3.5亿。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显示,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高血压患病率为18.8%,与1991年相比,患病率上升31%。与我国高血压流行现状和发展趋势形成鲜明对比的是,1991年我国公众的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均处于极低水平,分别只有27%、12%和3%,即使到了2002年也只有30%、25%和6%,与国外先进国家的高血压防治水平有着明显的差距。高血压的防治成为心血管病防治的重中之重。2003年,中国心血管病的直接医疗费用为1301.17亿元,占同期中国医疗总费用和卫生总费用的比例分别为22.65%和19.74%。排在前3位的病种分别为高血压(366.03亿元)、冠心病(264.33亿元)、脑梗死(237.32亿元),占同期中国医疗总费用的比例分别为6.37%、4.60%、4.13%。直接医疗费用年平均增长速度排在前3位的病种分别为急性心肌梗死、糖尿病和高血压。除心绞痛和高血压性心脏病因数据缺失无法计算外,各类心血管病及糖尿病的直接医疗费用年均增长速度均超过了同期GDP增长速度(8.95%)。

53老年人心血管系统生理变化及特点有哪些?

人到老年,心脏和血管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心脏

(1)心肌的变化。心脏的泵血功能取决于组成心室壁的心肌细胞的功能。在进入老年期后,由于生理改变和体力活动减少,为心肌细胞活动提供能量的ATP酶的活性降低,导致对心肌能量和氧的供应减少。心肌细胞纤维化,细胞中脂褐素的沉积也不断增加,心内膜逐渐增厚,心外膜的脂肪增多,影响了心脏的功能。由于这些变化,使心肌收缩力以平均每年1%的速度减弱。其结果是心收缩期延长,心输出量减少。30岁时的心输出量为3.4L/min,60岁时减至3.0L/min,80岁时只有25岁时的一半(2.5L/min)。心输出量是衡量心脏功能的基本指标,它与搏出量和心率成正比,比如运动时心率加快,心输出量就增高。而心脏每搏动一次的搏出量为每搏输出量,它与心脏,特别是心肌的功能有关。所以,衰老时心输出量的变化,主要是心肌变化引起的。有人认为,这种变化也与肥胖、少动和吸烟等因素有关。这些变化的结果,是向组织的供血量和供氧量减少,向心脏本身的供血量也减少。40岁以上的人,冠状动脉血流量约减少35%,这是冠心病发生和发展的原因之一。

(2)心脏传导系统的变化。正常心脏以一定范围的频率不停地、有规则地搏动着,这种搏动是受传导系统和植物神经系统支配的。正常心脏跳动的启动点是窦房结,它具有很强的自律性,冲动频率是60~100次/min。由窦房结发出的冲动(兴奋),沿着其他传导途径传递下去,从而维持心脏正常的搏动。老年人的窦房结等与传导有关的结构,由于脂肪沉积、胶原纤维增多或发生钙化等变性变化,以及起搏细胞数量减少,从而降低了心功能,增加了不稳定性。所以老年人常患有心律不齐、窦性心动过缓及窦房结综合征等。

(3)心瓣膜的变化。心脏的房室之间以及心脏与主动脉之间都由可单向开放的瓣膜分隔,随着年龄的增长,由于脂肪沉积、淀粉样变、纤维化和钙化,心瓣膜也增厚、变硬,因而影响瓣膜的开关运动,造成血流不畅,心脏功能减弱。如果闭合不全,则可闻心脏杂音。

2)血管

老年人的血管变化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包括主动脉在内的大中血管壁中膜的胶原纤维和黏多糖增多、弹性纤维变小,加之管壁的钙化,使得血管变厚、变硬,弹性和舒张性降低。小动脉的外膜发生纤维胶原化,孔径变小。这些变化就是通常所说的动脉硬化,它是血管正常老化的结果。

(2)在大、中动脉等血管(包括冠状动脉)内壁上可见大量的胆固醇沉积,好像粥一样的斑斑点点,这就是动脉粥样硬化,它是一种病理性变化。血管的老化和粥样硬化造成管腔狭窄,血流的阻力增加,流动起来就不那么顺畅了。例如,在20~30岁时,总循环时间为(47.80±2.67)秒,到60~70岁时延长为(58.50±3.70)秒,到80岁时则可增至(65.30±3.24)秒。血流减慢的结果,使得动、静脉含氧量的差别增大。上述变化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导致组织的缺氧和缺血,如果有粥样斑块脱落或血栓形成,就会发生更为严重的、甚至是致死性病症,例如心肌梗死之类的心血管疾病,以及脑卒中(中风)之类的脑血管疾病。这两类疾病发生和发展的根源,在于心血管系统的变化。

54老年人心血管系统疾病应如何预防?

以动脉硬化形式表现出来的老化是正常衰老过程的结果,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当然,人们可以采取适当措施以延缓这个过程的发展。至于病理性变化,例如动脉粥样硬化,除少数是由遗传因素引起外,主要是由于不良生活方式引起的。只要建立和坚持良好的生活方式,就完全可以避免、延缓这类变化的发生。

(1)坚持有氧代谢运动。例如步行、慢跑、游泳、登山等,这类运动对心血管的良好作用主要有三:一是能强壮心肌,使心脏跳动更为有力,从而增加每次搏出量和次数,在增加对外周组织血液供应的同时,也增加了对心脏本身的供血,这对延缓老化过程无疑是有利的;二是能增加血液中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含量,从而有利于防止脂类物质附着于动脉壁,甚至清除已经形成的粥样斑块;三是运动要消耗大量脂肪,从而减少了粥样斑块赖以生成的原料。当然,应根据自身特点和兴趣选择运动项目,制订运动处方,并持之以恒。

(2)坚持合理膳食,特别是不要嗜油腻和高热量饮食,从源头上杜绝粥样斑块的形成。

(3)不吸烟、少饮酒。香烟烟雾中的一氧化碳及大量其他成分能损伤血管内皮细胞,为脂质的沉积创造了条件,从而诱发动脉粥样硬化。饮酒能引起心肌细胞和间质的水肿、变性,最终导致心肌收缩力减弱。如果本来有其他心脏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等),饮酒会使之复发,这也是酗酒而猝死的原因之一。

55为什么会发生心脑血管病?

现代医学权威研究证实,动脉粥样硬化是心脑血管病的罪魁祸首。人体动脉分3层,由里到外称为内膜、中膜和外膜。动脉硬化是指动脉发生了非炎症性、退行性和增生性的病变,导致管壁增厚、变硬、失去弹性和管腔缩小。动脉粥样硬化是动脉硬化最严重的一种。动脉粥样硬化是指中等及大动脉(冠状动脉、脑动脉、股动脉等)血管内膜和中层形成脂肪斑块,增厚,使管腔狭窄、管壁出现僵硬、脆弱、失去弹性,进而形成血栓,阻断血流,造成心脏和大脑供血不足,发生缺血、缺氧,从而导致了各种心脑血管病。由于动脉内膜上的脂质沉积,看起来就像在动脉内壁上铺上了一层煮烂了的粥粒,表面粗糙,高低不平,发展到晚期还会出现钙化的斑块,医学上称之为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在大脑,导致脑梗塞、脑溢血等脑血管病;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在心脏,导致冠心病、心率失常等心血管病。动脉粥样硬化是心脑血管病的根源,严重威胁着老年人的健康和生命,是横在心脑血管病人眼前的一道生死坎。

56你知道黄酮磷脂原花青素复合体对心脑血管的巨大作用吗?

目前,医学界以银杏叶、大豆卵磷脂、葡萄籽提取物为主方,并添加葛根、沙棘等多味地道中药材,采取高分子临界萃取技术,制成的一种全新的化合物“黄酮磷脂原花青素复合体”,这种化合物可有效穿透动脉内、中、外三层,不仅能显著降低血脂、血糖及血压,而且能有效地清除人体心脑健康的危险因子自由基,提升心脑的耐缺氧能力,软化动脉,治疗和防止动脉粥样硬化,对人体的心脏和大脑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57心脑血管病患者如何正确用药,少走弯路?

治疗心脑血管的药物成千上万,可仍有许多人在服用了大量的药物后,没有明显的效果,这是因为他没有认清心脑血管病的真正原因。武汉名实公司生产的专利产品金芯宝胶囊(专利号:ZL03128337.3),以银杏叶、大豆卵磷脂、葡萄籽提取物、葛根、沙棘等多种天然植物为原料,运用基因工程和现代生物技术,合成的黄酮磷脂原花青素复合体——芯宝原素(HBPF,Heart&BrainProtectFactors),3层软动脉,保心又护脑。

芯宝原素是我国乃至国际上能够防治血管性疾病的最新科研成果,它含有血管活性物质,能够修复血管损伤、软化血管、清除血管沉积物、改善血液流变学,扩大血液与细胞之间的氧、营养物质和排泄废物的交换面积,使人体的各组织器官增添活力。可显著改善高血脂、高血黏度、高血压等症状,对人体心脏和大脑具有保护作用。

心律失常

58什么叫心律失常?

心脏内的激动起源或者激动传导不正常,引起整个或部分心脏的活动变得过快、过慢或不规则,或者各部分的激动顺序发生紊乱,引起心脏跳动的速率或节律发生改变,就叫心律失常。

正常的心率为60~100次/min(成人),节律整齐。在心脏搏动之前,先有冲动的产生与传导。心脏的起搏传导系统均具有自律性,其中以窦房结的自律性最强,频率最快,它是正常情况下心脏搏动的起搏点,控制着整个心脏的活动。传导系统的其他部分则为心脏的潜在起搏点,在窦房结功能受到抑制时,可发生冲动,创建逸搏心律,起到代替窦房结的作用。心脏冲动的形成和传导的任何异常,均能使心脏搏动的规律发生紊乱,形成心律失常。

59老年人心律失常有哪些特点?

(1)老龄变化。老龄心肌的解剖、生理和生化变化使心肌的正常生理性质发生改变,产生较高的兴奋性、较慢的传导。如窦房结和结间束及周围区域的弹性和胶原纤维局灶性增厚和脂肪浸润,引起心房性心律失常。如发生于房室结和房室束,以及束支和分支,引起不同部位的传导障碍。

(2)生理变化。老年人常有二氧化碳潴留,由此而增加心肌的兴奋性,也可促进心律失常。

(3)心肌疾病。由于窦房结动脉或其发源动脉的动脉粥样硬化引起心房缺血及炎症、纤维化等,导致房性心律失常。冠心病引起的心肌梗塞和心室扩大,可以导致心室过度牵张,缺氧和钾积蓄,改变动作电位,引起室性心律失常。心室肌缺血,受损心室肌与正常心肌间的电生理不均匀性,可以诱发折返而引起反复发作或持续的室性心动过速。肺心病可导致多源性房性早搏,心动过速较多见。在老年性心肌淀粉样变时,心房内有大量淀粉样物质沉着。老年人二尖瓣环可有退行性病变及钙化,病变可涉及到传导系统,引起房室或束支传导阻滞而发生心房颤动。

(4)药物作用。老年人对药物的耐受性较低,在用药物治疗中比年轻人容易发生毒性反应。由于老年人大多有窦房结功能障碍,在中年人中应用无顾虑的药物,而老年人应用可能引起对窦房结及其周围组织的不良作用。

60心律失常有哪些常见病因?

心律失常可见于各种器质性心脏病,其中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心肌病、心肌炎和风湿性心脏病(简称风心病)为多见,尤其在发生心力衰竭或急性心肌梗死时。发生在基本健康者或植物神经功能失调患者中的心律失常也不少见。其他病因尚有电解质或内分泌失调、麻醉、低温、胸腔或心脏手术、药物作用和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等。部分病因不明。

61心律失常如何分类?

按发生原理,心律失常分为冲动发生异常、传导异常以及冲动发生与传导联合异常。这种分类方法主要根据实验研究结果,在临床诊断技术目前尚难确定心律失常电生理机制的情况下,实用价值不高。此外,某些快速心律失常起始和持续的机制可能不同,如由异常自律性引起的室性早搏,可由折返机制而形成持续型室性心动过速。

按心律失常时心率的快慢,心律失常可分为快速性和缓慢性心律失常。这种分类方法简易可行,结合临床实际,对心律失常的诊断和防治有一定帮助。

近年来有些学者还提出按心律失常时循环障碍严重程度和预后,将心律失常分为致命性、潜在致命性和良性三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