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 言语理解与表达
21.B [解析]通读文段可知,横线所在句子要表达的主要意思是:在对待民众问题上,如果政府工作做得更加到位,那么就不需要更多志愿者投入其中。“一哄而散”形容聚在一起的人一下子吵吵嚷嚷地走散了,明显不符合句意,排除A项。“熙来攘往”形容人来人往,非常热闹,与文段语境不符,排除C项。“纷至沓来”指纷纷到来,连续不断地到来;“人山人海”形容聚集的人极多。显然志愿者不可能聚集很多,“纷至沓来”更符合文意。故本题答案为B。
22.C [解析]通读文段可知,横线处所填成语是用来形容西藏的区况的。“渺无人烟”形容十分荒凉,西藏只是自然条件艰苦,并非荒凉,排除B项。“十室九空”形容天灾人祸使得人民流离失所的悲惨景象,显然不符合文意,排除D项。“地大物博”指土地广大,物产丰富,通常用来形容一个国家的国情,且西藏也并非物产丰富,排除A项。“地广人稀”指土地广袤,人口稀少,符合文意。故本题答案为C。
23.A [解析]由横线前的“不再因为……而激动”以及横线后的“觉得‘本该如此’”可知,横线处所填成语用来形容“蓝天白云”是常见的现象,“千载难逢”显然不符合文意,排除D项。“熟视无睹”指对应关心的事物漠不关心,含有消极的感情色彩,而文段体现的是积极的感情色彩,排除B项。“比比皆是”指到处都是,形容极其常见,用来修饰人或物,此处说的是我们看见蓝天白云时的态度,不能说“比比皆是”,排除C项。“习以为常”指常做某种事情或常见某种现象,成了习惯,就觉得很平常了,符合文段语境。故本题答案为A。
24.D [解析]先看第二空,文段说的是农村教师的现实生活处境为难,常使其缺乏身份认同感。“窘迫”是形容词,“困惑”是形容词、动词,而横线处需填入一个名词,故排除A、C两项。再看第一空,“显露”指原来看不见的变成看得见,有无意中流露之意;“凸显”指清楚地显露,侧重强调由模糊到清晰的显现。文段说的是教师的权利困境、待遇困境日益显现出来,用“凸显”更符合文意,排除B项。故本题答案为D。
25.A [解析]先看第一空,“传承文化基因”“夹杂文化基因”搭配不当,排除B、D两项。再看第二空,“缄默”指闭口不说话,其主语通常是人;“静默”指寂静,没有声音。文段中主语是拉萨这座城市,用“静默”更为恰当,排除C项。故本题答案为A。
26.C [解析]先看第一空,根据文意,所填词语形容人对人类文化各门知识的获取、吸收,“甄别”指审查辨别,显然不符合文意,排除A项。再看第二空,文段说的是知识使人脱离了没有文化的状态并不断地自我完善,“懵懂”指糊涂,不明事理;“蒙蔽”指隐瞒真相,使人上当,均与文意不符,排除B、D两项。“蒙昧”指未开化,没有文化,符合文意。故本题答案为C。
27.B [解析]先看第一空,文段说的是在儿童真人秀节目中,迎合成年人审美和心理需求的种种节目设计使得孩子们的天性被压抑甚至歪曲、扭曲。“湮没”指埋没,程度与“压抑”相近,放在“甚至”之后不恰当,排除D项。“泯灭”指消灭,用在此处语义过重,排除C项。再看第二空,“明达”指对事理有明确透彻的认识,此处说的是纯真的孩子对名与利的认知,显然“明达”程度过重,排除A项。故本题答案为B。
28.A [解析]先看第一空,“取缔”指明令取消或禁止,显然与文段语境不符,排除B项。再看第二空,文段说的是虽然数字技术能最大限度地使真迹的面貌恢复原状,但要体会原作的气息还需近距离观摩。“描摹”“模仿”显然不符合文意,排除C、D两项。故本题答案为A。
29.B [解析]先看第一空,“领会”“领悟”侧重于理性上的了解,通常不与人生风景搭配,排除C、D两项。再看第二空,由文段中的“各个行业之间”“创新活力”可知,此处强调的是各个行业间需要人才流动以确保创新活力,排除A项。故本题答案为B。
30.D [解析]本题从第二空入手,文段说的是要反思现在的教学组织形式,进而去改变并使其有所进步,以更适合给学生关键能力发展创造条件。“改变”只是使事物发生显著差别,并无“使进步”之意,排除A项。“改良”“改善”“改进”均有使某一事物得到提高之意,但“改良”侧重强调发生的结果,一般多用于科技、工艺上;“改善”偏向客观,常与“生活”“关系”“条件”等搭配;“改进”偏向主观,体现人的作用。结合文段语境,“改进”最为恰当。将“贯穿”代入第一空验证,符合文意。故本题答案为D。
31.C [解析]第一空所填词语应该与“系统”一词搭配,A项“建设”作为动词与“系统”搭配不当,排除;D项“建造”与“系统”搭配不当,且文意强调的是一种结果,具有过程含义的“建造”显然不合适,排除D项。第二空所填词语要和“现象”一词搭配,“消失”放在“现象”前面明显不合适,排除B项。“消弭”的主要意思为清除、消除某些不好的事情,符合文意,故本题选C。
32.B [解析]第一空,“接踵而至”指人们前脚跟着后脚,接连不断地来,形容来者很多,络绎不绝。用来形容声音则不妥,排除C项。“如影随形”指好像影子总是跟着身体一样,比喻两个人关系亲密,常在一起,用来形容声音也不合适,排除D项。“不绝于耳”指声音在耳边鸣响不断;“甚嚣尘上”原形容军中正忙于准备的状态,后来形容消息普遍流传,议论纷纷,现多指某种言论十分嚣张。两个成语都可用来形容声音。第二空,由“转变”一词可知之后内容与“有利因素”相对,排除A项的“支持”。“唱衰”的意思是使名声受损,填入第二空符合文意。故本题选B。
33.A [解析]第一空,“支应”指应付;“支援”指用人力、物力、财力或其他实际行动去支持或援助,与“未来社会进步发展”搭配不当,排除C、D项。第二空,“引领”是指引导、带领;引发指引起、触发,常与“兴趣”搭配,从横线后的语境来看,最后一句强调的是大学对“社会创新创业文化”的牵头和导向作用,大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故填入“引领”更合适。本题选A。
34.D [解析]由“一面面精美的缂丝挂毯”可知,第一空所填词语应表示出故事对读者的吸引力。“巧夺天工”指人工的精巧胜过天然,形容技艺十分巧妙高超;“五光十色”形容色彩鲜艳,花样繁多。二者均不合适,排除A、B项。第二空所填词语应与后面的“离奇”相呼应,“电光石火”形容事物像闪电和石火一样一瞬间就消逝,与“离奇”不搭配,排除C项。故本题选D。
35.B [解析]第一空,“精密”指精确细密;“缜密”指周密;“严密”指周到,没有疏漏;“周密”指周到而细密。与“论证”搭配,“精密”不合适,排除A项。第二空,“瞬时”指一瞬间;“霎时”指霎时间;“一时”指短时间。“瞬时”与“霎时”表瞬间含义,程度比“一时”更深,联系后面“其结果就是让人眼前一亮”,此空应当选择程度更深的词语,排除D项。第三空,“过目即忘”指看过之后就忘记,表明记忆程度不深刻;“囫囵吞枣”指把枣整个儿吞下去,比喻读书等不加分析地笼统接受。文段表述的意思是许多“鸡汤”并不能给人留下多少深刻的印象,所以B项“过目即忘”更合适。故本题选B。
36.A [解析]第一空,“从容”指不慌不忙,镇静,沉着;“宽松”指宽畅,松快;“沉着”指镇静。结合文意,“宽松”与“放松”语义重复,排除B项。第二空,“凝重”指庄重;“严重”指程度深,影响大(多指消极的); “庄重”指(言语、举止)端庄稳重,不随便,不轻浮。根据文意,“严重”不符合,排除C项。第三空,“期待”指期望,等待;“希望”指心里想达到某种目的或出现某种情况。结合文意,作者不仅对杭州市有期望、希望之情,还有等待之义,因此“期待”更为合适。故本题选A。
37.C [解析]第一空,“迷惑”指辨不清是非,摸不着头脑;“蛊惑”指毒害使迷惑;“蒙蔽”指隐瞒真相,使人上当;“遮蔽”指一物体处在另一物体的某一方位,使后者不显露。“蛊惑”明显不符合文意,排除B项。再看第三空,“汇集”侧重在“汇”,即由零散部分聚集成整体,而文段中并无此意,排除A项;比较“收集”与“搜集”, “收”是东西放在眼前,人不需要费多大力气就能得到;而“搜”则包含了一个比较辛苦的搜索过程,根据文意可知,企业没有能力对真实的市场价格进行搜索,因此“搜集”更合适。故本题选C。
38.B [解析]第一空,“五花八门”形容花样繁多或变幻多端;“形形色色”指各种各样;“千奇百怪”形容事物奇异而多样;“琳琅满目”形容各种美好的东西很多(多指书籍或工艺品)。显然“琳琅满目”不符合文意,排除D项。第二空,“包装”比喻对人或事物从形象上装扮、美化,使其更具吸引力或商业价值;“夸饰”指夸张地描绘;“推介”指简单地推销介绍。联系前面“渲染”一词,与之并列,此空应选择语义程度与“渲染”一致的词语,“推介”相较于“包装”和“夸饰”,语义简单,排除C项。第三空,“痴醉”指对某种事物着迷并为之陶醉;“神往”指心里向往。根据文意,“财富改变命运”是普通人希望实现的目标,用“痴醉”程度过深,不合适,排除A项。故本题选B。
39.A [解析]根据文意,第一空“丢弃”与“中秋之清”搭配不当,排除C项。第二空,“心照不宣”指彼此心里明白,不必明说;“心有灵犀”指双方心意相通,对于彼此的意蕴都心领神会;“难以启齿”指难以说出事情的真相。“心有灵犀”明显与“潜规则”不搭配,排除B项。第三空,“联络”指彼此交接,接上关系;“抒发”指表达(感情)。根据后面的“敲门砖”与“垫脚石”,用“联络”更合适,排除D项。故本题选A。
40.D [解析]第一空与“社会热点”搭配,“追寻”不合语境,排除B项。第二空,联系前面的“经济效益”与后面的“经典”, “速产”只是一种工作模式,并不代表产生经济效益,排除A项。第三空,“经久不息”指经过很长时间停不下来,多指掌声或欢呼声;“流芳百世”指美好的名声在后世永久流传。结合文意,形容文学作品对后世的影响应用“流芳百世”,排除C项。故本题选D。
41.B [解析]文段为“总—分—总”结构。首句总说繁荣发展广播影视应既注重经济效益,更注重社会效益;第二、三句则说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广播影视追求经济效益有其重要意义,但不可“唯经济效益”;尾句重申观点。可见,文段意在强调广播影视应“努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共增长”。故本题选B。
42.A [解析]转折关联词“但”之后的内容是文段重点,即“人们对农产品质量安全依然缺乏足够信心,保障农产品质量的任务还十分艰巨”, A项为这句话的同义替换。故本题选A。
43.C [解析]通读文段,由“模糊了个人权利与公共利益间的边界”可知,文段所要论述的正是“如何协调个人权利和公共利益”这个问题。而且在文段最后提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案:“鼻尖论”。结合选项可知,本题选C。
44.C [解析]找到文段的关联词“然而”,其后的内容为文段的重点,即分析了当下乡土小说世界中出现的人物难以给人留下多少深刻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故本题选C。
45.D [解析]根据“话题一致”原则,重点观察文段的后半部分。文段最后一句话先说“黑名单”作为外部约束在减少游客不文明旅游行为方面正逐渐发挥作用,接着提出了“文明旅游还要唤起游客的敬畏之心”,故接下来最有可能讲述的内容应与“唤起游客的敬畏之心”有关,结合选项可知,本题应选D。A、B项过于笼统,C项在文段中已有涉及。
46.A [解析]文段将“抄袭”喻为“PM2.5”,先指出抄袭很细小、很轻微,很难被觉察,也很难被彻底消灭,也不会立即带来不适感,接着用“但”引出文段的主旨,若PM2.5越聚越多就会对人类产生危害,故文段意在强调抄袭的危害。本题应选A。
47.D [解析]文段先指出前些年我国跟风国外拍摄“大片”的现象及弊端;接着分析了国产电影现存的问题,即思想内涵不足、在国外市场的影响力不够等;最后提出解决措施,即非有充分的自信不可。同义替换,即为D项。A、B两项都不是文段的重点,C项说法与文段不符。故本题选D。
48.C [解析]从文段第一句可知,根据功用不同,花笺可分为诗笺、信笺等,故A项错误;从文段第二、三句可知,花笺大约得名于南北朝时期,那时文人用五色花笺书写诗赋文章,但花笺是否起源于南北朝时期并不能从文段中得出,故B项错误;从文段第六句可知,C项正确;从文段最后一句可知,民国时期亦有不少文人自制宣纸花笺而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景象,D项中“走向衰弱”说法错误。故本题选C。
49.B [解析]文段是以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来比喻父母与孩子的关系,因此文段的重点是如何处理父母与孩子的关系,据此可排除C、D项;同时,文段指出,父母应“发挥宏观调控的艺术”来处理自己与孩子的关系,“宏观调控”是文段的关键词,且B项比A项更具体、形象,更适合做标题。故本题选B。
50.A [解析]由文段第二句可知,A项正确;文段只说“窑洞和周围的自然、人文环境密切地契合在一起”,并没有说“黄土高原的人文环境催生了窑洞”, B项强加因果,错误;由文段第三句可知,窑洞衍生出很多民俗,其中包括用剪纸来装饰窑洞,并没有说剪纸的发明是得益于窑洞,C项错误;从文段尾句可知,窑洞文化遭遇危机有两个原因,一是窑洞自身存在缺点,二是人们认识观念的错误,但并没有说明哪个是主要原因,故D项中的“主要”与原文不符。本题应选A。
51.C [解析]文段中并未提及“生物化学材料”,排除A项;文段中说的是“这种支架在促进神经生长的生物化学‘信号’的帮助下……”,并无3D打印技术生成“信号”的含义,排除B项;D项说法属无中生有,排除;C项表述符合文意,故本题选C。
52.D [解析]本题为语句排序题。先观察题干各句特点,①句为含有连接词“但无论……还是……”的转折性语句,④句是含有连接词“都”的顺承性语句,而且①句提及“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和“人类社会和教育进步”, ④句提及“人自主、自由发展在当代教育目的中的价值和意义”,呼应①句的内容,所以④句顺承①句,排除A项和B项。再观察C项和D项,②句说的是我国的思想传统,③句说的是教育目的变更和发展的历史,⑥句强调了在阶级斗争思想占据主导地位的时代,③句总述“‘教育目的变更和发展的历史’的背景”, ②句介绍我国的特殊历史背景,⑥句叙述我国的特定历史时代,按照由一般到特殊的行文脉络,所以②句应顺承③句,⑥句应顺承②句,排除C项。故本题选D。
53.B [解析]本题为语句排序题。观察选项首句特征,⑤句中的“显然”和④句中的“可以期待”表明该句是总结性的语句,放首句不合适,排除A、D项。再对比B项和C项,⑥句说的是“自我监督”的重要性,⑤句也强调了“自我监督”的重要性,而②句阐述的是他律的重要性,⑤句应顺接⑥句,排除C项。故本题选B。
54.C [解析]文段强调的是在信息时代,记者、编辑身体力行的道德自律,将会有效地对虚假新闻进行抵制,说的是一种示范性的引导作用,C项是对此含义的正确阐述。A项过度引申,排除。B项不合逻辑,排除。D项“新闻共同体”文段并未提及,排除。故本题选C。
55.A [解析]从文段的首句和末句来分析,文段强调的是培养当代大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在当前社会中非常具有现实意义。A项正确说明了文段的主旨,而B、C、D项均是对文段所强调内容的片面理解,未说明主旨。故本题选A。
56.B [解析]文段说明愤恨情绪是一种反应性态度,它最直接也最强烈。而以愤恨为重要特征的正义感则是对现实处境的公正理性对待,要明确并不是所有“因别人未能满足自己的要求而产生的不满”都是愤恨,否则以愤恨为重要特征的正义感将直接等同于自我中心主义。A、C、D三项均是简单直接的自我愤恨情绪的表达,B项属于以愤恨为重要特征的正义感。故本题选B。
57.C [解析]文段阐述了如今大学教师的一些表现,说明了大学教师在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A项只是单纯的名言引用,不是文段主要含义,排除。B项只是对大学教师队伍反常现象原因的一种揭示,不是文段主要说明的问题,排除。C项属于文段说明的大学教师存在的问题。D项也是简单地说明了大学教师的一种反常表现,排除。故本题选C。
58.D [解析]文段的首句是中心句,强调了节日无论新旧,归根结底都是社会教化和灌输的结果。A项与文段含义不符,排除。B项只是对“旧节日和旧历法常常被当成不言而喻、自然而然的东西”的原因的一种表述,也不是文段的主要含义,排除。C项揭示了一种存在现象,也不属于文段的主要含义,排除。D项段为文段中心句的同义表述,社会教化就是社会通过社会的执行者实施社会化的过程。故本题选D。
59.B [解析]文段的首句为中心句,说明坏榜样往往更有诱惑力是示范伦理的潜在危险。A项只是简单地说明了示范伦理有潜在危险,并未具体说明潜在危险是什么,太笼统,排除。B项符合文段中心句含义,具体说明了示范伦理的潜在危险。C项属于假设,排除。D项是对“坏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原因的一种阐释,不是文段强调的内容,排除。故本题选B。
60.D [解析]文段主要说的是怎样读书以及读书的目的,一方面要读经典,反复读,而且也要读无字书,将阅读精神延伸到生活中;另一方面,要学以致用,一辈子人前人后、得意失意都做到。这两方面都涉及的只有D项。A、B、C三项均表述不全面。故本题选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