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次三经
西次三经之首,曰崇吾之山[1],在河之南,北望冢遂,南望之泽[2],西望帝之搏兽之丘,东望渊[3]。有木焉,员叶而白柎[4],赤华而黑理,其实如枳[5],食之宜子孙。有兽焉,其状如禺而文臂,豹虎而善投,名曰举父[6]。有鸟焉,其状如凫,而一翼一目,相得乃飞,名曰蛮蛮[7],见则天下大水。
【注释】
[1]崇吾之山,古山名。《五藏山经传》卷二:“崇吾,阜康至济木沙诸水导源南山,北伏沙中,象崇牙也。牙、吾古音同。山今名布克达山也。”[2](yáo)之泽,湖泊名。《五藏山经传》卷二:“达布逊池及西一池,象两舟相过也,汉世名为牾船也。[3](yān)渊,《五藏山经传》卷二:“奇台东西小水二十余,皆北流,遇沙而伏,象群蛇也。”[4]柎(fū),花萼。[5]枳(zhǐ),树木的名字,它的形状同橘树相似。我国北自山东,南至广东均有分布。[6]举父,古代传说中的动物名。这种动物,大小与狗相同,形体似猿猴,黄黑色的毛,有抚摸自己头的习惯,能举起石头来掷人,所以《山海经》中说它善投,因此称它为举父。[7]蛮蛮,现在称之为比翼鸟。
【译文】
《西次三经》所描述的西部山系的第三组山脉的第一座山叫崇吾山,这座山位于黄河南岸,向北可以看到冢遂山,向南可以看见泽,向西可以看见帝之博兽丘,向东可以看见渊。山上有一种树,圆圆的叶子,白色的花萼,红色的花朵上有黑色的纹理,结出的果实像枳,吃了这种果实,有利于繁衍子孙后代。山中有一种野兽,形状像猿猴,但是臂膀上有花纹,尾巴像豹尾,擅于投掷,它的名字叫举父。山中还有一种鸟,形状像凫,但是只有一只翅膀和一只眼睛,因此只有两只鸟结伴在一起才能飞起来,这种鸟名字叫蛮蛮。这种鸟一旦出现,天下就会发生大水灾。
西北三百里,曰长沙之山[1]。泚水[2]出焉,北流注于泑水,无草木,多青雄黄。
又西北三百七十里,曰不周之山。北望诸之山,临彼岳崇之山,东望泑[3]泽,河水所潜也,其原浑浑泡泡[4]。爰有嘉果,其实如桃,其叶如枣,黄华而赤柎,食之不劳。
【注释】
[1]长沙之山,古山名。《五藏山经传》卷二:“长沙,恒山以东山也,其阴多沙。”[2]泚(zǐ)水,古水名。《五藏山经传》卷二:“泚水即淫水,西北流折而北注淖尔,状足此戾。”[3]泑(yōu)水,古水名。泑,水呈青黑色。[4]浑浑(gǔn)泡泡(páo),大水涌流出来的样子。
【译文】
从崇吾山往西北三百里的地方,有座山叫长沙山。泚水是从这座山流出,然后向北流向泑水,山上没有任何花草树木,山中蕴藏着丰富的石青和雄黄。
从长沙山再往西北三百七十里的地方,有座山叫不周山。从这座山向北可以看见诸山,以及和诸山相临近的岳崇山,向东可以看见泑泽,它是黄河水潜入地下流注于此而形成的。它源头上的水喷涌而出并发出浑浑泡泡的响声。山上有一种珍贵的果树,能结出一种很好吃的果实,果实像桃子,叶子像枣树叶,开黄色的花,花萼是红色的。吃了这种果实,可以解除疲劳。
又西北四百二十里,曰峚山[1],其上多丹木,员叶而赤茎,黄华而赤实,其味如饴,食之不饥。丹水出焉,西流注于稷泽[2],其中多白玉。是有玉膏,其原沸沸汤汤[3],黄帝是食是飨[4]。是生玄玉。玉膏所出,以灌丹木,丹木五岁,五色乃清,五味乃馨。黄帝乃取密山之玉荣,而投之钟山之阳。瑾瑜之玉为良,坚粟[5]精密,浊泽有而光。五色发作,以和柔刚。天地鬼神,是食是飨;君子服之,以御不祥。自峚山至于钟山,四百六十里,其间尽泽也。是多奇鸟、怪兽、奇鱼,皆异物焉。
【注释】
[1]峚(mì)山,古山名。《五藏山经传》卷二:“密山,哈什河源之喀拉古颜山也。”古代峚、密两字是相通的。[2]稷泽,郭璞注:“后稷神所凭,因名云。”[3]沸沸汤汤(shāng),形容水汹涌奔流的样子。[4]飨(xiǎng),通“享”,享用。[5]坚粟,坚硬。
【译文】
从不周山再往西北四百二十里的地方,有座山叫峚山,这座山遍地是丹树,红红的茎干上长着圆圆的叶子,开黄色的花,结红色的果子,味道甜甜的,吃了这种果子就不会感到饥饿。丹水是从这座山流出,然后向西流入稷泽。丹水中有许多白色的玉石。这里有玉膏,它的源头处急流奔涌,相传黄帝就服食享用过这种玉膏。这里还有一种黑色的玉石。用这涌出的玉膏,去浇灌丹树,经过五年的生长,丹树便能开出光彩夺目的五色花朵,结出味道香甜的五色果实。黄帝还采取峚山中玉石的精华,投种在钟山南面向阳的地方,便能生出瑾和瑜这两种美玉。这两种玉坚硬而纹理精密,润厚而富有光泽,五彩缤纷,刚柔相济。这种玉还可以用作祭祀天地鬼神的供品,君子佩带它可以防灾避邪。从峚山到钟山,相距四百六十里,两山之间都是水泽。这里有许多奇怪的鸟、怪异的兽、奇特的鱼,都是世间极为罕见的物种。
又西北四百二十里,曰钟山[1]。其子曰鼓,其状如人面而龙身,是与钦[2]杀葆江于昆仑之阳,帝乃戮之钟山之东曰崖[3]。钦化为大鹗[4],其状如雕而墨文白首,赤喙而虎爪,其音如晨鹄[5],见则有大兵,鼓亦化为鸟[6],其状如鸱,赤足而直喙,黄文而白首,其音如鹄,见即其邑大旱。
【注释】
[1]钟山,古山名。《五藏山经传》卷二:“伊犁河南岸自特克斯会口以西总名曰钟山。”[2]钦(pí),古代神话传说中一种神,长得人面兽形。[3](yǎo)崖,《五藏山经传》卷二:“瑶崖即沙拉博霍齐岭,在会口之西北临河之上。”[4]鹗(è),亦称鱼鹰,属于雕一类,脚爪非常灵活,会捕鱼。[5]晨鹄(hú),古鸟名,属鹗鹰一类。[6](jùn)鸟,古鸟名,形似猫头鹰。
【译文】
从峚山再往西北四百二十里的地方,有座山叫钟山。钟山山神的儿子叫鼓,鼓长着人的面孔,龙的身形。它曾与一个叫钦的神联手把葆江杀死在昆仑山的南坡。黄帝因此发怒,便将鼓和钦一同杀死在钟山东边的崖。钦死后化成一只大鹗鸟。大鹗鸟体形像雕,全身是黑色的花纹,长着白色的脑袋,红色的嘴巴,老虎一样的爪子,它的叫声如同晨鹄啼叫。这种鸟一旦出现,天下就会战乱。鼓死后化成了鸟,形状像鹞鹰,红色的爪子,直长的嘴巴,羽毛上有黄色的花纹,头是白色的。它的叫声同鹄的叫声相似,哪里出现这种鸟,哪里就会有大旱。
又西百八十里,曰泰器之山[1]。观水[2]出焉,西流注于流沙。是多文鳐鱼,状如鲤鱼,鱼身而鸟翼,苍文而白首,赤喙,常行西海,游于东海,以夜飞。其音如鸾鸡[3],其味酸甘,食之已狂,见则天下大穰[4]。
【注释】
[1]泰器之山,古山名。《五藏山经传》卷二:“泰器之山,扣肯布拉克山也。”[2]观水,吕调阳校作“灌水”。[3]鸾鸡,古鸟名。[4]大穰(ráng),庄稼大丰收。
【译文】
从钟山再往西一百八十里的地方,有座山叫泰器山。观水是从这座山流出,然后向西注入流沙。观水中有很多文鳐鱼,这种鱼的形状与鲤鱼相似,有着鲤鱼一样的身形,却长着鸟的翅膀,黑色的花纹,白色的脑袋,红色的嘴巴,常常从西海游向东海,夜里常常跃出水面腾空飞翔。这种鱼发出的声音如同鸾鸡在啼叫,这种鱼肉又酸又甜,吃了这种鱼肉可以医治癫狂病。这种鱼一旦出现,庄稼将会有大丰收。
又西三百二十里,曰槐江之山[1]。丘时之水出焉,而北流注于泑水。其中多蠃母[2],其上多青雄黄,多藏琅玕[3]、黄金、玉,其阳多丹粟,其阴有多采黄金、银。实惟帝之平圃[4],神英招司之,其状马身而人面,虎文而鸟翼,徇于四海,其音如榴。南望昆仑,其光熊熊,其气魂魂。西望大泽[5],后稷所潜也。其中多玉,其阴多榣木[6]之有若。北望诸,槐鬼离仑居之,鹰鹯之所宅也。东望恒山四成,有穷鬼居之,各在一搏[7]。爰有瑶水,其清洛洛[8]。有天神焉,其状如牛,而八足二首马尾,其音如勃皇,见则其邑有兵。
【注释】
[1]槐江之山,古山名。《五藏山经传》卷二:“槐江即沙尔巴克图河,东北流注喀拉塔拉额西柯淖尔。”[2]蠃(luǒ)母,“蠃”同“螺”,也作螺母,一种贝壳类的小动物。[3]琅玕(láng gān),美玉。[4]平圃,玄圃,传说中的仙境。[5]大泽,相传为后稷葬身的地方。古代传说中,后稷非常聪明,他死后化形而遁于大泽成为神。《五藏山经传》卷二:“大泽即巴勒喀什淖尔。巴勒喀什即布尔哈斯,如云黄玉池也。此泽东西袤八百余里,南北广处二百余里,狭处百余里,中有三山,以其为后稷之神所潜,因名曰稷泽焉。”[6]榣(yáo)木,古树名,树木高大。郭璞注:“榣木,大木也。言其上复生若木。大木之奇灵者为若,见《尸子》。”[7]各在一搏,搏,臂膀。郭璞注:“搏犹胁也。言群鬼各以类聚,处山四胁。有穷,其总号耳。”[8]洛洛,水流下的样子。
【译文】
从泰器山再往西三百二十里的地方,有座山叫槐江山。丘时水是从这座山流出,然后向北注入泑水。丘水中有很多螺母。槐江山上有很多石青和雄黄,还蕴藏着丰富的琅玕、金矿和玉石。山的南面有很多的细丹砂,山的北面有许多五颜六色的金矿和银矿,这里就是黄帝的玄圃,由名叫英招的天神负责守护。英招长着马的身子,人的面孔,身上有老虎的花纹和鸟的翅膀。英招神经常周游四海,它发出的声音如同用辘轳抽水发出的声音一样。站在槐江山上,向南可以远眺昆仑山,这个国家火光熊熊,光芒万丈,气势恢弘。向西可以看见大泽,后稷就埋葬在这个国家。大泽中有很多的玉石。山的北面有很多的榣树和若树,向北可以看见诸山,槐鬼离仑神就住在这座山上,鹰鸇也在这里栖息。向东可以看见恒山,并能清晰看见恒山有四重,穷鬼就住在这座山上,穷鬼各以类聚,居住在不同的山洼中。槐江山上还有一个瑶池,池水清澈透底,有天神住在这里专门守护。这个天神身形像牛,长着八条腿、两个头并拖着一条马尾巴,叫声如勃皇。天神出现在哪个地方,哪个地方就将发生兵荒马乱之灾。
西南四百里,曰昆仑之丘[1],是实惟帝之下都,神陆吾司之。其神状虎身而九尾,人面而虎爪;是神也,司天之九部[2]及帝之囿时。有兽焉,其状如羊而四角,名曰土蝼,是食人。有鸟焉,其状如蜂,大如鸳鸯,名曰钦原,蠚[3]鸟兽则死,蠚木则枯。有鸟焉,其名曰鹑鸟,是司帝之百服。有木焉,其状如棠,黄华赤实,其味如李而无核,名曰沙棠,可以御水,食之使人不溺。有草焉,名曰[4]草,其状如葵,其味如葱,食之已劳。河水出焉,而南流东注于无达。赤水出焉,而东南流注于汜天之水。洋水出焉,而西南流注于丑涂之水[5]。黑水出焉,而西流于大杅[6]。是多怪鸟兽。
【注释】
[1]昆仑之丘,即昆仑山,古山名。《五藏山经传》卷二:“昆仑之丘在今绥来县南,其北为玛纳斯河所出。”[2]九部,古代传说中九域之部界。[3]蠚(hē),某些动物如蜂、蝎等用刺刺其他动物。[4](pín)草,古草名,也称赖草。可以用来饲养牲畜。[5]丑涂之水,《五藏山经传》卷二:“又西北哈什河自东北来会,即丑涂之水,又名丹水。”“丑涂犹列涂,哈什源处尽泽,淖滑难行,故得名焉。”[6]大杅(yú),郭璞注:“山名也。”吕调阳校为泑泽,《五藏山经传》卷二:“哈什之东为三,喀喇乌苏即黑水,并西北流合注喀喇塔拉额西柯淖尔,即泑泽,名大杅者,池形象盘杅。”
【译文】
从槐江山往西南四百里的地方,有座山叫昆仑山。传说这里是天帝在下界的都邑,由天神陆吾专门掌管。天神身形像虎,长着九条尾巴,人的面孔,脚似虎爪。这个陆吾神,主管天界九域以及天帝苑圃的时节。昆仑山上有一种野兽,形状像羊却长着四只角,名叫土蝼,是会吃人的。昆仑山还有一种鸟,身形像蜂,有鸳鸯那么大,名叫钦原,它要是螫了其他的鸟兽,被螫的鸟兽便会死去;螫了树木,树木就会枯死。山中还有一种鸟,它的名字叫鹑鸟,它主管天帝的服饰。山上有一种树,它的形状像棠树,开黄色的花,结红色的果实,果实的味道像李子,但没有果核,这种树木叫沙棠树,可以用来辟水,吃了这种果实,可以使人漂浮在水面上不至于淹死。山中有一种草,名叫草,它的形状像葵,味道像山葱,吃了它可以使人消除疲劳。黄河水是从昆仑山流出,然后向南流,再向东注入无达。赤水是从昆仑山流出,然后向东南流入汜天水。洋水也是从昆仑山流出,然后向西南流入丑涂水。黑水也流出于这座山,然后向西流入大杅。昆仑山上还有许多奇鸟和怪兽。
又西三百七十里,曰乐游之山。桃水[1]出焉,西流注于稷泽,是多白玉,其中多鱼[2],其状如蛇而四足,是食鱼。
【注释】
[1]桃水,《五藏山经传》卷二:“桃水今名洮赖图河。”[2](huá)鱼,古代传说中的一种鱼,会发光,能飞。
【译文】
从昆仑山再往西三百七十里的地方,有座山叫乐游山。桃水是从这座山流出,然后向西流入稷泽,桃水中盛产白色的玉石,水中有很多鱼,鱼形状像蛇,却长着四只脚,它会吃别的鱼类。
西水行四百里,曰流沙,二百里至于蠃母之山,神长乘司之,是天之九德也。其神状如人而犳尾。其上多玉,其下多青石而无水。
又西三百五十里,曰玉山[1],是西王母所居也。西王母其状如人,豹尾虎齿而善啸,蓬发戴胜[2],是司天之厉及五残[3]。有兽焉,其状如犬而豹文,其角如牛,其名曰狡,其音如吠犬,见则其国大穰。有鸟焉,其状如翟而赤,名曰胜遇[4],是食鱼,其音如录,见则其国大水。
【注释】
[1]玉山,古山名。《五藏山经传》卷二:“玉山,哈什塔克山也,为哈什塔克河所出,东北入伊梨河,又北百里注巴勒喀什淖尔。”[2]胜,一种用玉做成的首饰,类似妇女头上戴的发簪。[3]厉及五残,郝懿行注:“皆星名也。”二者都是古代天文书上记载的代表凶兆的星。[4]胜(qìng)遇,古鸟名。
【译文】
从乐游山向西走四百里的水路,到达流沙,再走二百里,就到了嬴母山了,长乘神管理这座山。长乘神是由上天的九德之气所生。这神体形像人,但拖着犳一样的尾巴。山上有很多玉石,山下有很多青石头,但是没有水流。
从嬴母山再往西三百五十里的地方,有座山叫玉山,这里是西王母居住的地方。西王母身形像人,豹尾、虎牙而且善于啸叫,蓬松的头发上戴着玉胜,它掌管着天下的灾祸及五刑残杀等事宜。山中有一种野兽,它的身形像狗,豹皮花纹,它的角像牛角。它的名字叫狡,狡的叫声如同狗叫,哪个国家出现这种野兽,哪个国家就将五谷丰收。山中还有一种鸟,形状像长尾鸡,红色的羽毛。这种鸟名叫胜遇,以吃鱼为生,它的叫声像鹿鸣。哪个国家出现这种鸟,将会发大水灾。
又西四百八十里,曰轩辕之丘[1],无草木。洵水[2]出焉,南流注于黑水,其中多丹粟,多青雄黄。
又西三百里,曰积石之山,其下有石门,河水冒[3]以西流,是山也,万物无不有焉。
【注释】
[1]轩辕之丘,《五藏山经传》卷二:“河套之北自博托河以东皆曰轩辕之丘,河流象轩辕也。”轩辕是古代传说中的上古帝王,他住在轩辕山上,娶西陵氏的女儿为妻。[2]洵(xún)水,古水名。《五藏山经传》卷五:“洵水四水均列,象赴公旬者均地就役也,其水皆南入河,东南会黛山湖水,湖之上源即哈拉乌苏也。”[3]冒,覆盖,笼罩。
【译文】
从玉山再往西四百八十里的地方,有座山叫轩辕丘,山丘上没有任何花草树木。洵水是从这座山丘流出,向南流入黑水。洵水中有很多细丹砂,很多石青和雄黄。
从轩辕丘再往西三百里的地方,有座山叫积石山,山下有个石门,黄河水是从这个石门冒出,然后向西流去。这积石山,天下万物无所不有。
又西二百里,曰长留之山[1],其神白帝少昊[2]居之。其兽皆文尾,其鸟皆文首。是多文玉石。实惟员神磈氏[3]之宫。是神也,主司反景[4]。
【注释】
[1]长留之山,古山名。《五藏山经传》卷二:“伊犁塔勒奇城北百里有谷曰果子沟,长七十里。为伊犁驿程所经,岭上出泉,南会众流出。山曰乌里雅苏图,水峡流迅急,跨桥四十有二,故长留所由纳称也。”[2]少昊,古代传说中的上古帝王。[3]磈(wěi)氏,传说中的神名。[4]反景,“景”通“影”。反景,就是太阳返照。
【译文】
从积石山再往西二百里的地方,有座山叫长留山。长留山山神白帝少昊就居住在这座山上。山中的野兽尾巴都带有花纹,鸟头也都带有花纹。山上盛产带有花纹的玉石。这里实际上是员神磈氏的宫殿。这个神,主管夕阳返照。
又西二百八十里,曰章莪之山,无草木,多瑶碧。所为甚怪。有兽焉,其状如赤豹,五尾一角,其音如击石,其名曰狰。有鸟焉,其状如鹤,一足,赤文青质而白喙,名曰毕方[1],其鸣自叫也,见则其邑有讹火[2]。
【注释】
[1]毕方,古代传说中的一种树,很精灵;有的说是一种像鸟的神灵。[2]讹火,怪火,野火。或指磷火。
【译文】
从长留山再往西二百八十里的地方,有座山叫章莪山,山上没有任何花草树木,有很多瑶玉和碧玉。山上的东西都很奇怪。有怪兽,形状像红色的豹,长着五条尾巴和一只角,发出的声音如同敲击石头的声响,它的名字叫狰。山中还有一种奇鸟,形状像鹤,却只有一只脚,青色的羽毛中嵌有红色的花纹,一张白嘴巴,它的名字叫毕方,是根据它的叫声来命名的。这种鸟出现在哪里,哪里就会发生怪异的火灾。
又西三百里,曰阴山。浊浴之水出焉,而南流注于蕃泽,其中多文贝[1]。有兽焉,其状如狸[2]而白首,名曰天狗,其音如榴榴,可以御凶。
又西二百里,曰符愓之山[3],其上多棕楠,下多金玉。神江疑[4]居之。是山也,多怪雨,风云之所出也。
【注释】
[1]文贝,也就是紫贝。贝科动物的壳。[2]狸,动物名,是一种善伏的野兽,俗称野猫。[3]符愓(yáng)之山,《五藏山经传》卷二:“伊犁河自察林河口西北流百余里,得巴克岭,连山三百里,至车里克河口,即符阳之山也。巴克,回语谓丛林也。车里克河即符水,山在其东,故曰符阳。符者,水形似剖竹也。”[4]江疑,据古代的《祭法》中说,从山中、树林中、河谷中都能升出云,刮起风,落下雨,凡是能兴风作雨的怪兽,都是神。这座山上的神江疑,就能兴风作雨,它就是这一类的风雨神。
【译文】
从章莪山再往西三百里的地方,有座山叫阴山。浊浴水是从这座山流出,然后向南流入番泽,浊浴水中有很多五彩斑斓的贝壳。山中有一种野兽,它的身形像野猫,白色的头,名叫天狗。天狗的叫声像榴榴,饲养它可以避免凶灾。
从阴山再往西二百里的地方,有座山叫符愓山,山上遍地都是棕树和楠树,山下蕴藏着丰富的金矿和玉石。神灵江疑就住在这座山上。这座山常降怪异的雨,刮奇怪的风,出现罕见的云。
又西二百二十里,曰三危之山,三青鸟[1]居之。是山也,广员百里。其上有兽焉,其状如牛,白身四角,其豪如披蓑[2],其名曰傲[3],是食人。有鸟焉,一首而三身,其状如[4],其名曰鸱。
【注释】
[1]三青鸟,古代传说中的一种鸟,力强、善飞,负责为西王母取食。[2]蓑,一种用草或棕做成的防雨雨披。[3]傲(ào yē),古代传说的一种野兽,会吃人。[4](luò),古鸟名,形似雕鹰。
【译文】
从符愓山再往西二百二十里的地方,有座山叫三危山,三青鸟就住在这座山上。这座山,方圆百里。山上有种野兽,形状像牛,全身呈白色,长有四只角,身上的毛又长又密像披着的蓑衣。它的名字叫傲,会吃人。山上有一种鸟,长着一个鸟头却有三个身子,它的身形像雕,名字叫鸱。
又西一百九十里,曰山[1],其上多玉而无石。神耆童[2]居之,其音常如钟磬[3]。其下多积蛇。
又西三百五十里,曰天山,多金玉,有青雄黄。英水出焉,而西南流注于汤谷。有神焉,其状如黄囊,赤如丹水,六足四翼,浑敦[4]无面目,是识歌舞,实为帝江也。
【注释】
[1](guī)山,古山名,《五藏山经传》卷二:“山,昌吉县南之孟克图岭及其西之呼图必山也,有罗克伦河、呼图必河并北流而会,又西北合南来诸水注额彬格逊池,象形,故名呼图必,言有鬼也。”[2]耆(qī)童,老童。古代传说耆童是上古帝颛顼的儿子。[3]磬(qìng),古代的一种打击乐器,用玉石或特殊的石头制作而成的。[4]浑(hùn)敦,浑然模糊,不分明,不清楚。
【译文】
从三危山再往西一百九十里的地方,有座山叫山。这座山上有许多玉石,但是没有普通的石头。天神耆童就住在这座山上,它发出的声音常常像是敲钟击磬的响声,山下有许多盘叠的蛇。
从山再往西三百五十里的地方,有座山叫天山,天山上有很多的金矿和玉石,还有很多石青和雄黄。英水是从天山流出,然后向西南流入汤谷。山中有一种神,它的身形像黄色的口袋,发出红色的光,长有六只脚和四只翅膀,浑浑沌沌看不清楚它的面貌,它能歌善舞,原来它是帝江。
又西二百九十里,曰泑山[1],神蓐收[2]居之。其上多婴短之玉,其阳多瑾瑜之玉,其阴多青雄黄。是山也,西望日之所入,其气员,神红光[3]之所司也。
【注释】
[1]泑山,古山名。《五藏山经传》卷二:“长沙西北也,泑山因泽纳称。在晶河口不周支麓尽处。”[2] 蓐(rù)收,古代传说中的金神,掌管日出日落。[3]红光,郝懿行注:“盖即蓐收也。”
【译文】
从天山再往西二百九十里的地方,有座山叫泑山,神灵蓐收就居住在这里。山上盛产婴短玉,山的南面有很多瑾、瑜之类的上等好玉,山的北面有很多的石青和雄黄。这座山,向西可以看到太阳落山的景致,所以这个国家气象浑圆,由神红光掌管。
西水行百里,至于翼望之山,无草木,多金玉。有兽焉,其状如狸,一目而三尾,名曰[1],其音如夺百声,是可以御凶,服之已瘅[2]。有鸟焉,其状如乌,三首六尾而善笑,名曰[3],服之使人不厌[4],又可以御凶。
【注释】
[1](huān),古代传说中的一种野兽。[2]瘅(dàn),通“疸”,也就是黄疸病。中医认为这种病是因为体内虚热造成的。[3](qí tú),古鸟名。[4]厌(yǎn),通“魇”,也就是噩梦,梦中遇到可怕的事情。
【译文】
从泑山往西走一百里水路便到了翼望山,山上没有任何花草树木,有很多的金矿和玉石。山中有一种野兽,身形像野猫,长着一只眼睛三条尾巴,名字叫, 能发出百种动物的叫声,饲养它可以避凶防邪,人吃了它的肉可以治疗黄疸病。山上有一种鸟,形状像乌鸦,三个头,六条尾,常常发出笑声,这种鸟名叫,吃了它的肉能使人不做噩梦,还可以避凶防邪。
凡西次三经之首,崇吾之山至于翼望之山,凡二十三山,六千七百四十四里。其神状皆羊身人面。其祠之礼,用一吉玉瘗,糈用稷[1]米。
【注释】
[1]稷(jì),即粟,谷子,五谷之一,是古代主要的粮食作物。
【译文】
纵观《西次三经》这一山系,从崇吾山到翼望山,共二十三座山,沿途六千七百四十四里。这些山神都是羊的身形,人的面孔。祭祀这些山神的礼仪是,把一块吉玉埋在地下,祭祀的米用粟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