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西次四经

《西次四经》之首,曰阴山[1]。上多榖,无石,其草多茆[2]、蕃。阴水出焉,西流注于洛。

北五十里,曰劳山,多茈草[3]。弱水[4]出焉,而西流注于洛。

西五十里,曰罢父之山。洱水[5]出焉,而西流注于洛,其中多茈、碧[6]

【注释】

[1]阴山,古山名。《五藏山经传》卷二:“以阴水名,今澄城县西南搠铃泉也,其北亦有甘泉,与雕阴之甘泉同名,故旧说或指雕山为阴山矣。”[2]茆(mǎo),古草名,也就是凫葵草。[3]茈(zǐ)草,即紫草,可以用作染料。[4]弱水,《五藏山经传》卷二:“弱同溺。溺水即甘泉,西南流会阴水注洛。”[5]洱水,《五藏山经传》卷二:“山在澄城东北,其水曰大谷河,即洱水也,南流西注洛,形如珥。”[6]茈、碧,这里是指紫色的美玉和青绿色的玉石。

【译文】

《西次四经》所描述的西部山系的第四组山脉的第一座山叫阴山。阴山上生长着茂密的构树,山上没有石头。阴山上的草主要是凫葵草和青蕃草。阴水是从这座山流出,然后向西流入洛水。

从阴山往北五十里的地方,有座山名字叫作劳山。劳山上有非常茂盛的紫草。弱水从劳山流出来,然后向西流入洛水之中。

从劳山往西五十里的地方,有座山叫罢父山。洱水是从这座山流出,然后向西流入洛水。洱水中有很多茈石和碧绿色的玉石。

北百七十里,曰申山[1]。其上多榖柞,其下多杻橿,其阳多金玉。区水[2]出焉,而东流注于河。

北二百里,曰鸟山,其上多桑,其下多楮,其阴多铁,其阳多玉。辱水[3]出焉,而东流注于河。

【注释】

[1]申山,古山名。《五藏山经传》卷二:“申山在洛川县东五十里,有丹阳水东流,又东北右合朱砂岭水,两川若垂绅之厉,故名。”[2]区水,古水名。《五藏山经传》卷二:“又东北银川水合众流自西北来会,总名曰区水也。”[3]辱水,古水名。《五藏山经传》卷二:“浊筋河出其东北,北会延水,东流注河,即辱水也。”

【译文】

从罢父山往北一百七十里的地方,有座山叫申山。山上有很多构树和柞树,山下有很多杻树和橿树。山的南面蕴藏着丰富的金矿和玉石。区水是从这座山流出,然后向东流入黄河。

从申山往北二百里的地方,有座山叫鸟山。鸟山上有许多桑树,山下有许多楮树,山的北面有丰富的铁矿,山的南面盛产玉石。辱水是从鸟山流出,然后向东流入黄河。

又北百二十里,曰上申之山,上无草木,而多硌石[1],下多榛楛[2],兽多白鹿。其鸟多当扈,其状如雉,以其髯[3]飞,食之不眴目[4]。汤水出焉,东流注于河。

【注释】

[1]硌(luò)石,大石头。[2]榛(zhēn)楛(hù),榛,落叶灌木,果实名叫榛子。楛,茎坚韧,可以用作箭杆。[3]髯(rán),脸颊上的胡子,这里指两颊上的长须毛。[4]眴(shùn)目,眨眼的意思。

【译文】

从鸟山再往北一百二十里的地方,有座山叫上申山。山上没有任何花草树木却有很多硌石,山下到处都是榛树和楛树,山中的野兽以白鹿居多。鸟类主要是当扈鸟,这种鸟形状像野鸡,用自己两颊上的长须毛能飞起来,人们如果吃了它的肉,就不会患目眩症。汤水是从这座山流出,然后向东流入黄河。

又北百八十里,曰诸次之山[1]。诸次之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河。是山也,多木无草,鸟兽莫居,是多众蛇。

【注释】

[1]诸次之山,古山名。《五藏山经传》卷二:“延安府北神木山也,有雷公川东南合潘陵川南入延水而东注河,即诸次水。”

【译文】

从上申山再往北一百八十里的地方,有座山叫诸次山。诸次水是从这座山流出,然后向东流入黄河。这座山,长着茂盛的树木,却没有任何花草,鸟兽都不在这座山上栖居,这里还有各种各样的蛇。

又北百八十里,曰号山。其木多漆[1]、棕,其草多药[2]、虈[3]、芎[4]。多汵石[5]。端水[6]出焉,而东流注于河。

【注释】

[1]漆,漆树,它的树干中有汁液,可以用来制作涂料。[2]药,白芷的别称,根称白芷,叶子称药,俗称白芷。[3]虈(xiāo),一种香草。[4]芎(xiōng qióng),古草名,中医学上以干燥根状茎入药,性温和、味辛,有活血、调经、祛风、止痛等疗效,经常用于治疗月经不调、头痛、风湿痹等病症。[5]汵(gàn)石,一种石头,石质柔软。[6]端水,吕调阳校作“湍水”, 《五藏山经传》卷二:“湍水,今秀延河,出安定县西北之灌清谷,即号山。号,湍注声也。”

【译文】

从诸次山再往北一百八十里的地方,有座山叫号山。号山上生长的树木主要是漆树和棕树,这里的草主要有白芷草、虈草、川芎草。山上还有很多汵石。端水是从号山流出,然后向东流入黄河。

又北二百二十里,曰盂山。其阴多铁,其阳多铜。其兽多白狼白虎,其鸟多白雉白翟[1]。生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河。

【注释】

[1]白翟,古鸟名。郭璞注:“或作‘白翠’。”

【译文】

从号山再往北二百二十里的地方,有座山叫盂山。山的北面蕴藏着丰富的铁矿,山的南面蕴藏着丰富的铜矿。山中的野兽主要是白狼和白虎,鸟类主要是白雉和白翟。生水是从这座山流出,然后向东流入黄河。

西二百五十里,曰白於之山[1]。上多松柏,下多栎檀。其兽多牛、羬羊,其鸟多[2]。洛水出于其阳,而东流注于渭;夹水出于其阴,而东流注于生水。

【注释】

[1]白於之山,古山名。《五藏山经传》卷二:“号山西也,洛正源所出也。人寐目上反谓之白。白於,洛源诸水象死鸟仰卧也。洛本作雒,水又象鸟被啄仰地急鸣也。”[2](xiāo),古鸟名,属猫头鹰一类。

【译文】

从盂山往西二百五十里的地方,有座山叫白於山。山上遍地是松树和柏树,山下长满了栎树和檀树。山中的野兽主要是牛和羬羊,鸟类主要是鸟。洛水是从这座山的南面流出,然后向东流入渭水;夹水是从这座山的北面流出,然后向东流入生水。

西北三百里,曰申首之山。无草木,冬夏有雪,申水出于其上,潜于其下,是多白玉。

又西五十五里,曰泾谷之山[1]。泾水出焉,东南流注于渭,是多白金、白玉。

【注释】

[1]泾谷之山,古山名。《五藏山经传》卷二:“山在定边县南天池铺,泾水正源所发。”

【译文】

从白於山往西北三百里的地方,有座山叫申首山。山上没有任何花草树木,无论是冬季还是夏季都会大雪纷飞。申水是从山顶上喷涌而下,形成壮观的瀑布,然后流到山下,水中蕴藏着许多精美的白色玉石。

从申首山再往西五十五里的地方,有座山叫泾谷山。泾水是从这座山流出,然后向东南流入渭水。泾水中蕴藏着丰富的白金和白玉。

又西百二十里,曰刚山[1]。多柒木[2],多琈之玉。刚水出焉,北流注于渭。是多神[3],其状人面兽身,一足一手,其音如钦[4]

又西二百里,至刚山之尾,洛水出焉,而北流注于河。其中多蛮蛮[5],其状鼠身而鳖首,其音如吠犬。

【注释】

[1]刚山,古山名。《五藏山经传》卷二:“山在庆阳府铁边城西北。”[2]柒木,漆树。[3]神(chì),古兽名,传说中的厉鬼。[4]钦,通“吟”,打呵欠。郭璞注:“钦亦吟之假音。”[5]蛮蛮,属于水獭一类的野兽,与上文所说的“蛮蛮”指的比翼鸟是不同的动物。

【译文】

从泾谷山再往西一百二十里的地方,有座山叫刚山。山上多产漆树,有很多琈玉。刚水是从这座山流出,然后向北流入渭水。山中有很多神,长着人的面孔兽的身形,只有一只脚一只手,它发出的声音像人在呻吟。

从刚山再往西二百里就到了刚山的尾端。洛水是从这里流出,然后向北流入黄河。这里生活着很多蛮蛮,它的形体和老鼠很相似,却长着甲鱼的脑袋,发出的声音如同狗叫。

又西三百五十里,曰英鞮之山[1]。上多漆木,下多金玉,鸟兽尽白。涴[2]水出焉,而北注于陵羊之泽。是多冉遗之鱼,鱼身蛇首六足,其目如马耳,食之使人不眯[3],可以御凶。

【注释】

[1]英鞮(dī)之山,古山名。吕调阳校作“英提之山”, 《五藏山经传》卷二:“山在固原州南张义堡,首山之北峰也。清水河数源合北流,象提物屈中两指之状,故曰英提。”[2]涴(yuān),古水名。[3]眯(mì),梦魇,噩梦。

【译文】

从刚山尾再往西三百五十里的地方,有座山叫英鞮山。山上有很多漆树,山下有丰富的金矿和玉石,山中的鸟兽都是白色的。涴水是从这座山流出,然后向北流入陵羊泽。水中有很多叫冉遗的鱼,这种鱼长着鱼身、蛇头、六只脚,眼睛像马的耳朵。吃了这种鱼肉可以使人不做噩梦,还可以防凶避邪。

又西三百里,曰中曲之山[1]。其阳多玉,其阴多雄黄、白玉及金。有兽焉,其状如马而白身黑尾,一角,虎牙爪,音如鼓音,其名曰[2],是食虎豹,可以御兵。有木焉,其状如棠,而员叶赤实,实大如木瓜,名曰櫰木[3],食之多力。

【注释】

[1]中曲之山,古山名。《五藏山经传》卷二:“中曲,今会宁县东鸦岔山也。响水河即虎尾山水环其三面如筐曲,故名。”[2](bó),古兽名,非常凶猛。[3]櫰(huái)木,櫰树,木质坚硬,是建筑、制器具、雕刻的好材料。

【译文】

从英鞮山再往西三百里的地方,有座山叫中曲山。山的南面盛产玉石,山的北面有很多雄黄、白玉及金矿。山中有一种野兽,形状像马,全身是白色的,尾巴是黑色的。头上长着一只角,虎牙、虎爪,它的叫声如同击鼓声,它的名字叫,是以吃老虎豹子为生,人们如果饲养这种兽,就可以避免兵刃之灾。山上还有一种树,形状像棠树,圆圆的叶子,结红色的果实,果实有木瓜那么大,这种树叫櫰树,吃了这种树的果实,可以使人的力气过人。

又西二百六十里,曰邽山[1]。其上有兽焉,其状如牛,猬毛,名曰穷奇[2],音如獆[3]狗,是食人。濛水[4]出焉,南流注于洋水,其中多黄贝[5]、蠃鱼,鱼身而鸟翼,音如鸳鸯,见则其邑大水。

【注释】

[1]邽(guī)山,古山名。《五藏山经传》卷二:“今宁远西南老君山,即古西倾山也。”[2]穷奇,古兽名,异常凶猛。[3]獆,同嗥,指豺狼一类经常嗥叫的犬科动物。[4]濛水,《五藏山经传》卷二:“濛水即西汉水,东南会乌油江、嘉陵江,南注白水,水西出岷山,与大江源近,番人名祥楚河,即洋水也。”[5]黄贝,郭璞注:“贝,甲虫,肉如科斗,但有头尾耳。”

【译文】

从中曲山再往西二百六十里的地方,有座山叫邽山。山上有一种野兽,形状像牛,全身长着刺猬毛。这种野兽名叫穷奇,发出的吼叫声如同狗叫,是种会吃人的猛兽。濛水是从这座山流出,然后向南流入洋水。濛水中生长着很多黄色的贝类;有蠃鱼,这种鱼,长着鱼的身子,鸟的翅膀,发出的叫声像鸳鸯。它出现在哪里,哪里就会发生大水灾。

又西二百二十里,曰鸟鼠同穴之山。其上有白虎、白玉。渭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河。其中多鳋鱼[1],其状如鳣鱼[2],动则其邑有大兵。滥水[3]出于其西,西流注于汉水。多[4]之鱼,其状如覆铫[5],鸟首而鱼翼鱼尾,音如磬石之声。是生珠玉。

【注释】

[1] 鳋(sāo)鱼,古代传说中的一种鱼。[2]鳣(zhān)鱼,亦称鲟鳇鱼,身上有甲胄。[3]滥水,《五藏山经传》卷二:“今水出石井所,西北流至旧临洮府城北,西入洮,即此经云汉水也。”[4](rú pí),古代传说中的一种鱼,能产珍珠。[5]铫(yáo),一种小锅,带柄有流嘴。

【译文】

从邽山再往西二百二十里的地方,有座山叫鸟鼠同穴山。山上生长着很多白虎,遍布着许多白色精美的玉石。渭水是从这座山流出,然后向东流入黄河。渭水中有很多鳋鱼,形状像鳣鱼。它在哪里出没,哪里就将大动兵戈。滥水是从这座山的西面流出,然后向西流入汉水。滥水中有很多鱼,这种鱼的形状像底朝天的铫子,脑袋像鸟头,但是翅膀和尾巴还是像鱼,它的叫声像敲击磬石所发出的声音。这种鱼还会产珠玉。

西南三百六十里,曰崦嵫之山[1]。其上多丹木,其叶如榖,其实大如瓜,赤符[2]而黑理,食之已瘅,可以御火。其阳多龟。其阴多玉。苕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海,其中多砥砺[3]。有兽焉,其状马身而鸟翼,人面蛇尾,是好举人,名曰孰湖。有鸟焉,其状如鸮而人面,蜼[4]身犬尾,其名自号也,见则其邑大旱。

【注释】

[1]崦嵫(yān zī)之山,古山名。《五藏山经传》卷二:“崦嵫,今玉门县南昌马山也。”崦嵫,古代传说中日出日落的地方。[2]符,通“栿”,即花萼。[3]砥砺(dǐ lì),磨刀用的石头。石质精细的为砥,石质粗糙的为砺,统称为磨刀石。[4]蜼(wèi),古兽名,形似猕猴。

【译文】

从鸟鼠同穴山往西南三百六十里的地方,有座山叫崦嵫山。山上有茂盛的丹树,丹树叶与谷叶一样,果实像瓜那般大小,花萼是红色,带有黑色的纹理。吃了这种树的果实,可以医治黄疸病,这种树还可以用来防御火灾。山的南面有很多龟,山的北面有很多玉。苕水是从这座山流出,然后向西流入大海,苕水中有很多可以用来磨刀的磨刀石。山中有一种野兽,形状像马,长着鸟的翅膀,人的面孔,蛇的尾巴,它喜欢把人抱着举起,它的名字叫孰湖。山中还有一种鸟,形状像鹗,长着人的面孔,蜼一样的身子,狗一样的尾巴,它的名字就是它的嚎叫声,它出现在哪里,哪里就会发生旱灾。

凡《西次四经》,自阴山以下,至于崦嵫之山,凡十九山,三千六百八十里。其神祠礼,皆用一白鸡祈。糈以稻米,白菅为席。

右西经之山。凡七十七山,一万七千五百一十七里。

【译文】

纵观《西次四经》这一山系,从阴山到崦嵫山,共十九座山,沿途三千六百八十里。祭祀诸山山神的礼仪是:用一只白色的鸡做供品,祭祀的米用稻米,摆放供品的席子是用白茅草做成的。

上面所记述的西部山系,共七十七座山,途经一万七千五百一十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