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问题的提出(2)
事实上也的确如此,资本发展、经济发展所带来的社会道德变化更加让人们感到非常不安了。正如习近平主席所说的:“当今世界,人类文明无论在物质还是精神方面都取得了巨大进步,特别是物质的极大丰富是古代世界完全不能想象的。同时,当代人类也面临着许多突出的难题,比如,贫富差距持续扩大,物欲追求奢华无度,个人主义恶性膨胀,社会诚信不断消减,伦理道德每况愈下,人与自然关系日趋紧张,等等。要解决这些难题,不仅需要运用人类今天发现和发展的智慧和力量,而且需要运用人类历史上积累和储存的智慧和力量。”[8]显然,全球的伦理道德问题已经到了必须重振的时候了。否则,物质丰富的世界也会让人感到索然无味。就像在美国生活了多年的林毓生先生所说的那样:“我常想,只有宇宙冥冥之中或有其公正,才能解释为什么许多美国人在这样得天独厚的环境中,会那样地不快乐。他们有那么好的法治,那样多的自然资源,那样有活力的经济,但许多人居然过着那样差劲的、没有人味儿的生活。”[9]他这样深刻的感慨既是对美国现实的疑问,同时也提醒我们好好想一想全社会的道德建设,认真处理资本发展与人类精神的关系了!中国从来就是一个伦理道德大国,拥有一整套成熟的、至今仍然引导和规范社会生活的传统道德,应当也能够为当今世界处理资本发展与道德追求的关系提供思想资源和行为借鉴。
所以,再往深处思考,我想呼吁的是,全世界已经到了再一次认真思考资本本质属性与资本目的的时候了。我们知道,资本很早就成为人类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特别是到了当代经济社会,资本已经是无孔不入、无处不在了。同时,资本的本质特征,尤其是资本对利润的追求,也早已被人们认识和挖掘得相当深刻了。但是,问题是人们对资本的分析又常常局限于狭小的视域,缺乏从人类发展的大趋势上探索资本的当代价值与意义,更缺乏对资本与其他相关概念(比如多数人目标)之间的辩证关系,以致今天我们仍然没能更好地挖掘出资本的最好价值。我想,尽管资本在不同历史时期拥有不同的形象与境遇,但资本是一种“现实的社会存在”的性质一直没有改变,而且这一特征在不同的社会形态中又被赋予了不同的内涵,不同的社会形态又决定了人们对资本的关注点和价值判断的差异性。从本质上看,资本本身是中性的,但资本在人类发展过程中总是因为掌握资本的人的好坏而表现出善、恶两面性。资本的善,一方面表现在资本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并以此构成了共享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资本又不断推动社会关系更文明地发展。比如现代经济社会活动中,资本所创造的新型社会关系同以前的奴隶制、农奴制等形态下的社会关系相比,都更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资本的恶则表现得更为复杂,比如资本与国家的联合,既加速了阶级分化,也加速了全球性的收入与权力的不平等;比如资本积累一旦在某个环节发生失调,就会导致经济危机的发生;比如资本的破坏性带来的社会动荡,就会形成不平等、不稳定的社会关系与国际秩序。那么,资本善、恶两方面的属性又让我们看到了什么呢?我认为,资本发展到现在,已经倒逼人们一定要思考让资本走向共享的问题了,特别是要让资本发展与多数人的利益结合起来,让资本创造的财富以适当的方式为更多的人所共享,这不仅是一种伦理价值的拷问,更是一定政治、经济、法律、文化等社会形态方面的现实诉求与目标设计。具体而言,就是要让资本在发展过程中,坚持不断消除财富分配不公、阶级分化、环境危机等消极影响,促进资本创造的财富有利于建设更加文明的社会关系、更加有序的经济秩序、更加公平正义的财富分配方式等等,真正赋予资本以活的精神与灵魂,实现让资本为多数人服务的目的。
基于以上的困惑与思考,我提出了让资本走向共享的命题。
而且,我的一个基本判断是,资本与多数人才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与制度基础。让资本创造的财富为多数人服务,一直是人类社会发展中的基本诉求。这种诉求就是资本精神。资本精神发展到二十一世纪,已经形成一种重要的趋势与方向,那就是走向共享——一国之中的全民共享,国家(或国家与地区)之间的全球共享。现代慈善则是推动共享的最早桥梁和最好路径。所以,我希望从一个全新的角度系统地论述资本、多数人与资本精神、共享思想以及现代慈善之间的理论关系与实践历史。资本是一种特别的财富,一种能够带来新财富的财富,资本创造的财富应当为多数人服务。资本、多数人原则背后蕴藏的就是资本精神与共享思想。资本与多数人才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与制度基础。随着资本文明的发展,资本主义不断吸收了多数人原则,社会主义肯定了资本的价值与作用。现代慈善既是资本走向共享的伟大实践,也是推动财富共享的最早桥梁和最好路径。资本走向共享已经成为当今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重大主题和必然趋势,必将推动人类文明的发展与进步。
注释:
[1]比如阿里巴巴在美国上市后,财经学者水皮就撰文《一个二十一世纪资本论的非典型样本》认为:“如果说一将成名万骨枯,马云的首富是建立在对淘宝无数店小二剥削基础以上,估计很多人都会鼓掌的;但如果说马云本身也是资本的奴隶被孙正义剥削个没完没了,估计同样会有人喝彩,只不过肯定喝的是倒彩。工人农民被剥削好理解,资本家被资本家剥削或者确切地讲企业家被资本家剥削很多人不能理解;但是,事实就是这样,尽管我们普通人和阿里们的财富已经呈现不可逆转的两极分化,但是从绝对数而言,孙正义从阿里获取的财富和马云的身价相比更极端,也是一种两极分化。这就是资本的力量。”见《华夏时报》,2014年9月27日。
[2]参阅马小芳:《全球资本流动变动及前景预测》,《中国经济时报》,2014年6月24日。
[3]参阅杨舒怡:《美贫富差距逼近历史新高》,新华网,2014年10月19日。
[4]参阅《统计局公布2003年到2012年基尼系数》,中国新闻网,2014年1月18日。
[5]参阅《〈21世纪资本论〉作者:认同资本主义和市场力量》,21世纪经济报道,2014年11月15日。
[6]瑞士信贷银行2014年11月14日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全球财富过去一年中增加8.3%,达到创纪录的263万亿美元,但是贫富差距在加大,1%的人拥有近50%的财富。这说明,虽然财富总量增加,但是分配差距在加大。全球个人财富的平均值达5.6万美元,创新纪录,但是个人财富的中值自2007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下降14%。财富中值即资产较多的半数人和较少的另一半人的财富分界线。瑞银分析师说,从最新数字看,自2008年以来,财富分配两极分化趋势在加深,尤其是在发展中经济体。参阅《全球财富增加贫富差距加大》,新华网,2014年10月16日。
[7]我们欣喜地看到,2014年10月20至23日,在北京召开的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把“法治中国”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法令行则国治,法令弛则国乱。”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深刻总结历史、着眼未来,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对法治建设做出了重大部署,积极回应了人民群众的关注和期待,表明了党中央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坚定决心和信心。从提出“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到明确“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从强调“建设法治中国,必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到要求各级领导干部“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等,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扬法治精神、发展法治理论、运用法治思维、创新法治方式,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指明了方向,为我们党治国理政提供了根本目标。所以说,中国共产党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纲领性文件,不仅开启了法治中国建设的新征程,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有力的法治保障。
[8]参阅《习近平主席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上的讲话》,人民网,2014年10月28日。
[9]林毓生:《政治秩序与多元社会》,第164页,台湾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89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