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我所理解的资本与资本文明(1)
我对资本的基本认识是,资本是个好东西,资本是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源头。尽管我们生活在资本越来越发达的现代社会里,无论社会生活、个人生活都离不开资本,但我们至今还没有好好认识资本。当然,资本本身也太复杂了,我们也的确难以把握好资本及其特征。我想,明确这一点,非常重要。
古往今来,人们对资本已经给出了许多解释,都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包括重商主义资本观、古典主义资本观、空想社会主义资本观,还有马克思主义资本观等等。但是,不管哪一个流派的资本观或者资本学说,概括起来不外乎强调:资本是积累,是投资的方式,是投资与劳动的关系,或者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关系等等,都从某个方面揭示了资本的特质和某些基本属性,对人们理解、把握、运用资本,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比如,人类社会发展到工业革命以后,经济社会财富得到了空前的增长,资本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世界资本主义进入了重要的发展时期。但是,随着技术、经济的发展与进步,掌握资本的人通过资本的投资,不断积聚了越来越多的财富,广大劳工却因此陷入了更加严重的贫困,根本没有享受到资本主义发展带来的好处。这时候,马克思在长期研究资本及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发现了资本家积累财富的秘密,并在《资本论》中对资本进行了新的描述:资本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1]“资本是死劳动,像吸血鬼一样,必须吸收活的劳动,方才活得起来,并且吸收得愈多,它的活力就愈是大。”[2]后来,特别是二十世纪后半叶以来,一些研究者对马克思的这种描述资本提出了不同看法,甚至不顾当年的历史条件而歪曲了马克思那样批判资本的正确性。其实,我们也知道,无论是马克思还是恩格斯都从来没有给资本下一个明确的定义。马克思那样描述资本血淋淋的面孔,也真实地揭示了资本在当时资本主义条件下的一种实际状态,一种“吃人”状态,也可以说是揭示出了资本的一种本质特征。正如马克思所说的那样,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条件下,“工人作为独立的人是单个的人,他们和同一资本发生关系,但是彼此不发生关系。他们的协作是在劳动过程中才开始的,但是在劳动过程中他们已经不再属于自己了。他们一进入劳动过程,便并入资本。作为协作的人,作为一个工作有机体的肢体,他们本身只不过是资本的一种特殊存在方式。”[3]显然,马克思并没有什么错。
当然,随着世界经济社会的发展,特别是到了现代世界经济社会里,既存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条件下的市场经济,也存在发展中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前者是资本主义发展的结果,后者却是马克思当年并没有设计的,也是马克思所没有想到的,是一种全新的经济发展形态。所以,今天我们必须面对现实,在充分肯定马克思当年批判性描述资本的正确性的同时,更要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具体地分析、研究当年马克思没有看到、也没有预见到的经济社会现象。而且,我想特别要说的是,面对世界发达的资本市场,特别是中国大陆已经蓬勃发展起来的资本市场,我们真正认识和把握了资本了吗?
首先,从理论上看,马克思总是用发展的眼光审视问题,他对待资本的态度也是辩证的,并没有孤立、静止地看待资本。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马克思在批判和否定资本之“恶”的同时,又在《资本论》中对资本给出了肯定的理解。他说:“资本的文明面之一是,它榨取剩余劳动的方式和条件,同以前的奴隶制、农奴制等形式相比,都更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社会关系的发展,有利于更高级的新形态的各种要素的创造。”[4]这也就是马克思关于资本“三个有利于”的重要论述。遗憾的是,长期以来我们却没有很好去理解,更没有好好抓住这个论述往前走。实际上,马克思就是这样充满了辩证法,他既揭示了资本的“丑恶”,也看到了“资本的文明”,并没有完全否定资本。还有,他当年买卖股票、投资金融市场,不也是一种肯定资本、利用资本的方式吗?所以,我们必须为资本正名。
其次,我们在资本实践中似乎总是囿于传统的理解与认识,甚至是片面的解读,所以面对资本发展的现实时总是不好把握,常常处于一种困惑之中。这些年来,我们一直强调资本的发展作用,强调资本运作,发挥资本市场的基础性作用,我们已经抓住了资本的本质属性。但是让人困惑的是,我们一边这么喜欢资本,一边又总在怀疑资本的出身不好,既爱又恨,更要丑化。这怎么行呢?比如我们究竟如何认识中国日益增长的对外投资呢?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经过长期积累,加上贸易出口规模不断攀升,既拉动了国家经济的不断增长,也创造了大量的外汇储备。中国在继续争取外商直接投资的同时,近年来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步伐也加快了,对外投资的速度出现了快速发展的态势。即使在中国经济“新常态”下,每年保持7%左右的增长率,预计未来10年中国对外投资就将达到1.25万亿美元。2014年中国对外投资就有望达到1200亿美元。所以,德意志银行全球策略师桑杰夫·桑亚尔在今年11月初发布报告称,在中国经常账户盈余呈现长期性庞大状态的驱动下,未来中国的角色将会由“世界工厂”转换成“世界投资人”[5]。也就是说,中国将来会从目前的出口贸易大国向对外投资大国转变。又比如深圳华为公司(目前中国最具全球创造能力与竞争能力的高科技公司)2013财年,实现销售收入2390亿元人民币(约395亿美元),同比增长8.5%,净利润为210亿元人民币(约34.7亿美元),同比增长34.4%,首次超过爱立信公司,成为全球最大的设备商[6]。华为有一个重要特点是,公司主要收入来自全球市场,而不是国内市场;主要利润也来自海外市场,而不是国内用户。这是华为公司实行海外投资、拓展海外市场的积极结果。那么,我们怎么分析和评价华为公司的海外投资、用工、销售、服务和赢利行为呢?面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这种转变与发展,我们还能简单地把这个投资海外的资本理解为传统理论里的那个资本吗?显然需要对资本做出新解释,为资本正名了。
实际上,国内学者早就注意到了这些问题,并提出了自己的基本看法,比如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刘奔教授就认为,随着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的推进,我们需要关注并克服资本的拜物教特质。一方面,资本具有推进历史发展的作用,它克服了人的自然局限性而创造了文化,体现出资本文明的特征;另一方面,它也造成了人的社会局限性,产生了资本拜物教。例如,经济上的、政治上的和观念上的本末倒置,把本来是手段的东西看作目的,却把人本身贬低为手段等,这些都形成了资本负价值的典型体现。因此,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注意凸显资本的文明价值、克服资本的弊端,寻求赋予人本身以正价值的健康发展。上海财经大学张雄教授也认为,沿着马克思主义资本哲学的理论路径,分析资本运行过程的规律,研究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如何利用与制约资本力量,是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重要理论课题。等等[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