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方一盘珠全集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校注说明

《医方一盘珠全集》,清·洪金鼎著。洪金鼎(1684—1759),字玉友,临江府新淦县(今江西省新干县)人。本为儒士,康熙五十一年(1712)取中生员,因常年体弱多病,故在学业之余兼读医书,凡数十年,采其所历试历验之方,择其精而可通行者,集为《一盘珠》。雍正十三年(1735)受县令郑兆龙等人资助刊行。当时的《一盘珠》仅有一卷,内容殊少。洪金鼎“特患其略而弗详”,故“复揣摩十余年”,“参稽前贤,检校古方,且于所经治验者步诸名家后尘,汇为十卷”,于乾隆十四年(1749)刊刻《医方一盘珠全集》。其编撰原则和目的是“词尚浅显,理取确据”,“俾穷乡僻壤,医师难以猝应者,得是书而开卷了然,于人或有所济,虽讶其鄙陋,而亦有所不辞也”。

《医方一盘珠全集》乃洪氏一生的经验所集,因其通俗易懂,简明扼要,在临床上实用性强,故刊行后被不断翻刻重印,现存版本35种。其中有明确刊刻年代,且时间上最早的是清乾隆五十二年(1787)益庆堂刻本。清简文堂藏板刻本虽没有刊刻年代,但从内容上分析,体例更加完善,错误较少,似更接近于原刻面貌。本次整理以清简文堂藏板刻本为底本,主校本为清乾隆五十二年(1787)益庆堂刻本(简称“益庆堂本”),参校本为国家图书馆所藏之清刻本(简称“国图清刻本”。该本刊行年份不详),他校则以本书所引著作之通行本为校本。整理研究过程中运用的具体方法及注意事项分述如下:

1.原书坚排,改为横排;原书中的繁体字,改为规范简化字。

2.对全书加用现代标点符号。

3.凡原书中因写刻致误的明显错别字,以及公认的异体字、俗体字、古字、避讳字、通假字,予以径改,不出校记。其余误、脱、衍、倒错误性异文,及难以判定是非存疑之处,均出校说明。

4.底本与校本互异,若显系底本错讹而校本正确者,则据校本改正或增删底本原文,并出校记;若底本与校本义均可通,但以校本义胜而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者,保留底本原文不作改动,并出校记说明互异之处。底本和校本虽然一致,若按文义确系有误者,据文义改正或增删底本原文,并出校记;若有疑问而未能遽定是非者,保留原文不作改动,并出校记存疑。

5.原书俗写的中药名称,予以径改,如“石羔”改“石膏”,“牛夕”改“牛膝”,“射香”改“麝香”等,不出校记。

6.原书引录的古代文献,多有剪裁省略,凡不失原意者,一般不据他书改动原文;若对所引之文窜改较多而与原意有悖者,则予以校勘,并出校记说明。

7.原书每卷前有不同的卷第名,如“增补医方一盘珠”“增定洪氏女科一盘珠”“增定洪氏小儿一盘珠”等,系由著者陆续增补卷次所致,以上内容保留,合为一书,统称《医方一盘珠全集》。

8.原书每卷前有“金川邑庠生洪金鼎玉友氏纂,长男濂、次男洛参订”字样,今一并删去。

9.原书正文标题多有脱漏,今按目录补齐,或根据阅读需要酌情提取,出校说明。

10.原书目录编排凌乱,且分卷各有目录,今据校订后的正文重新编排目录,一并置于正文之前。

11.因版式改为横排,原书表示前后顺序的“左”“右”分别改为“下”“上”。

12.对个别冷僻字词加以注音和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