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一
春雨、春声中,窗外的爬山虎已是郁郁葱葱,绿叶之下的触须紧紧地吸附在窗户边框上,就着这宁静时光,捧着昌才老师送来的书稿,清新之气扑面而来,这一份“新”不仅是那些闪耀在古典文集烟海中的诗词在他的笔端下获得新生,更“新”在一名从业三十余载的教师所展现出的“志业”。
我曾多次走进昌才老师的课堂,他的课堂常如山谷之风,徐徐而来,滋润学生心田,与学生对话,与作品对话,与生命对话,在思维碰撞中生成智慧,又将智慧化为缕缕素养。他如同一位技艺超群的“裁缝”,将一篇篇经典作品巧妙地裁剪与组合,制出一件件既符合学生兴趣与思维,又具备创意与品位的文学衣裳,激发学生对文学之美的喜爱与鉴赏。
制文字,服衣裳,中华的文明繁衍数千年,到今天,楚辞、汉赋、六朝骈文、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及中国近代文学所构建起的人文大厦,是人类文明长河里为数不多的矿藏,后辈治学,从中采掘,经典的光芒依旧如昨。文明的赓续,理应是这样一种方式:不断地从沉淀成经典的矿藏中提取,进而提炼,奉之于世,又归藏于山,待以传之于世。昌才老师与其说是语文教坛上的耕耘者,不如说是一位“冶炼家”,他不断地从经典文学中采掘,又不断地将采来的经典冶炼成新的作品。
采掘绝非易事,更何况日以继夜地提炼萃取。一部文集,字字凝聚的必然是雷霆万钧的力量、通透豁达的情怀、矢志不渝的志向。一字一字的得来必然是长久艰辛劳作之后的坚守与感悟。昌才老师对于教育的热爱、文学的喜爱,让其在作业的批改与教案的准备之后,伴着青灯,追寻古往文学之士的使命,发表论文、著写专著、撰写专栏,醉在书香里,砥砺精气神魂。常年笔耕不辍,时时文吐芬芳。
即使已是学问颇丰,校园里见到昌才老师,那一份质朴,那一份守真,那一份理想,总给人感动与温暖。为师者,对于时代肩负着重大使命,师者的精气神,师者的风骨往往给学生给学校给社会的影响大于其知识的传授。这个时代,纷纭变幻,市场化、信息化“乱花渐欲迷人眼”,教育正处在一个坚守与变革、传承与创新的交锋关口,但不管教育改革如何推陈出新,决定一个学科的教学质量,决定一所学校的办学水准的最重要的因素依然是教师。唯有教师自身品格、学养、能力的提升,方能在教育改革的大潮中坚定方向,方能引领和造就中国教育的大国气象。
我们欣喜的是,在历史的沉淀中,雅礼形成了一种宁静安详、深邃淡泊的文化氛围,养成了一种专心治学、学术立校的务实风尚。正是这种雅礼文化的潜滋暗养、和风化雨,滋养出一大批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培育出一大批国之栋梁,成就了雅礼的煌煌声誉。昌才者,才昌也,愿雅礼沃土涌现出更多用教学演绎人生风采,用文化塑造学生人格,用生命激活生命,用情怀养育情怀的名师。
恰逢雅礼建校110周年,昌才老师的这一新著即将付梓出版,于校于语文教坛实为喜事,春天里,春光正好,教育正长!
是为序。
刘维朝
2016年春于雅礼
(作者系长沙市雅礼中学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