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和谐信息生态环境研究概述(3)
2.国内信息生态学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国内学者对信息生态学的研究,除了可以从发生、发展的历程的角度予以说明,也可以从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两大方面予以总结。
(1)就研究内容而言,学者们关注的焦点主要集中在:
第一,信息生态的概念、内涵、信息生态系统的要素、信息生态系统的功能、信息生态的组成成分,因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信息流和能量流的传递及信息生态系统结构模型的建构、信息生态演化模型的建构及其各要素之间复杂的联系和信息生态演化的内在动力。
第二,有关信息生态环境的研究,诸如,网络生态环境危机的表现、危害、成因及其应对策略,企业信息生态环境中信息噪音的过滤框架,世界范围内信息资源拥有量贫富差距产生的信息生态环境问题,等等。其中,又以有关信息生态系统的失调问题最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成为人们讨论的热点。据统计【32】,近十几年来,仅信息污染这一问题的文献就有219篇之多。
第三,具体行业信息生态系统构建,诸如,构建和谐的图书馆生态系统、构建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生态理论模型、网络信息生态系统的构成以及信息构建和网络信息生态的关系、构建良好的移动信息生态环境、构建良性广告信息生态问题、构建信息生态环境下企业竞争情报系统的生态模式、大众传播生态等,其实质是将和谐信息生态环境的理念具体而微地落实到一个个现实的行业领域。
第四,有关信息生态链问题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生态链的概念、本质、类型和特征,信息生态链的形成与重构机制,信息生态链中信息流转的方式、模型和效率等问题。此外,还致力于信息生态链的理论框架的建构,信息链节点触发信息生态失衡,信息生态链管理的目标和方法,降低牛鞭效应的信息生态链管理的概念模式、动力模式和环境模式等。
(2)再就研究方法而言,学者们的路径选择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根据靖继鹏【33】的研究,国内有关信息生态环境的研究方法主要有:
第一,在宏观层面上,合理借鉴和运用系统论、信息论、耗散结构理论、协同论等系统科学的理论和方法,以分析信息生态系统的构成要素及其相互作用关系。事实上,系统科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也是指导信息生态学研究的具有哲学本体意味的视野原则。
第二,在中观层面上,运用系统观、平衡观、人本观和互动观这四大信息生态理论的基本观念来指导研究工作。这一思路可视为上述系统科学方法的具体化。
第三,在微观层面上,往往运用情报科学和信息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以研究信息生态系统的具体的应用问题。靖继鹏等学者强调,灵活利用系统动力学模型、生态仿真模型、模糊评价模型等手段,强化实证研究方法,是避免出现脱离实际的抽象而空洞的概念演绎的必由进路。
上述三大方法事实上构成了信息生态学研究中既有本体论依归又有存在论色彩的,因而也是相对全面、丰富的研究框架。然而,它仍然存在对数理科学的高度依赖的问题。当然,人文主义的研究方法在信息生态学研究中的作用也日益突出。
二、对国内外研究现状的评价
综上所述,国内外对信息生态学的研究堪称如火如荼,中方西方殊途并骛,共同推动着信息生态学的发展。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我国学者能够结合中国的特有语境探讨相关问题。特别是党中央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理念之后,我国学者确信信息生态平衡是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从而在专业学术的层次上迎合了国际范围内的由生态危机引起的政治生态化潮流。这些内容无疑也是本课题后续研究的基础。
然而,现有研究存在的不足也是显而易见的,其荦荦大者概有三端:
1.将信息生态与自然生态作简单比附
这种比附存在两大基本路向。一是从信息的角度出发,研究生态学中的各种信息流;另一种是从生态学角度出发,利用生态学中的观点分析信息与周围环境之间及信息内部之间的联系,解决信息问题,建立和谐的信息生态系统。其基本操作往往是,从类似《生态学概论》的著作中引进一些生态学概念并从信息生态的角度进行比附,然后再从类似《信息管理概论》的著作中寻找一些老生常谈的话题并将关键词由“信息”替换为“信息生态”,不免给人新瓶盛旧酒之嫌。尤其值得强调的是,迄今为止的信息生态学研究,其方法论的核心仍是利用生态学的观点和方法,研究信息生态系统构建问题。
应该说,借鉴生态学方法,既是信息生态学作为一门学科的安身立命之基,也是其发展壮大的依据。相应地,如何合理借鉴生态学的一般理论、方法和原则,而不是简单地移植或“拿来”,引起了抱实事求是态度的学者们的高度关注。肖峰《信息生态的哲学维度》【34】一文详细分析信息生态与自然生态的区别与联系。他认为,信息生态和自然生态的最大不同在于,信息生态是非自然性和非物质性的,因而既不是自然现象,也不是物质现象,而是人为的或人工的“客观精神”现象,或者说是人的精神生活的一种精神氛围和人文环境。相应地,关于信息生态的研究,既要考虑它与自然生态的同一性从而抱持生态学视野,也要充分认识到信息生态因其具有的人文性质而与单纯的自然生态存在区别。靖继鹏先生也指出:“在研究信息生态理论时,要避免与自然生态简单和机械的类比。自然生态虽然也受到人类越来越多的人为干预,但自我调节能力仍是主要方面,而信息生态系统是人为的系统,人的行为是主要方面。因而对自然生态系统思维方法、规律、观点的运用必须立足于‘信息’这一领域。信息生态系统由信息、人、信息环境组成,是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的人工系统。信息环境的范畴比较广泛,既包括与人类信息活动有关的一切自然环境,也包括社会环境。信息基础设施、信息资源、信息技术和信息政策与法规等是信息环境的显性构成部分,特定历史环境下人们的知识结构、风俗习惯、道德观念、生产经验等是信息环境的隐性构成部分。”【35】
2.基于形而上学矛盾观的信息生态学研究
信息生态学研究要求从“生态”的高度来审度人类的信息活动,追求信息、人、信息环境多种因素的协同发展和动态平衡,从而“突破”了传统信息管理研究的单纯技术维度和效益诉求。信息生态学研究的最终目标就是为构建以和谐为取向的信息生态环境提供理论支持。然而,在现有有关信息生态的研究中,普遍存在着一种简单化的研究取向:将信息生态失衡(如信息污染、信息异化、信息鸿沟等)与信息生态平衡完全对立起来,从揭示信息失衡的现象并进一步分析信息失衡的原因,希望通过控制甚至消灭不和谐因素而实现信息生态的和谐。这一认识的哲学基础是形而上学的矛盾观。不可否认,形而上学矛盾观与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有实质性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