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信息生态环境构建:以中国古代文献信息生态观为视角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9章 信息生态和信息生态失衡(4)

然而,伴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在给人类带来福祉的同时,也给人类社会的发展带来了许多意想不到的新问题,诸如信息超载、信息污染、信息垄断、信息侵犯等,直接导致了信息生态环境的失衡。“信息环境问题是由于人类对信息资源的不合理开发与未充分利用所造成的。因此,信息环境的管理与优化便是信息环境论研究的核心问题。通过信息环境论的研究,主要在于用系统的观点来分析信息环境的结构与功能,借由考察信息环境系统诸要素及其与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与相互影响,来探索完善与管理信息环境的有效手段,从而使人类生活的信息环境达到最佳状态”【79】。为此,有必要仔细分析信息生态失衡的表现和危害,并进一步分析信息生态失衡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性、针对性的对策,从而优化信息生态环境,更好地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服务。

从某种意义上说,信息生态系统的失衡是不可避免的。这是因为,“一方面,由于系统内部的新陈代谢作用,结构上的有序和无序相互交替时往往会产生不平衡的现象;另一方面,外力对系统的干扰超过一定的限度时也会产生相应的熵”【80】,从而导致信息生态环境的不和谐。信息生态环境的恶化将会严重影响到对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因而逐渐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当前,信息生态失衡的具体表现主要有下面几项。

一、信息生态失衡的表现

无可避免的信息生态系统的失衡,就其表现而言,堪称林林总总,不一而足。其中的荦荦大者主要包括:

(一)信息爆炸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特别是因特网及万维网的普及和应用,信息的生产和传播速度与规模达到空前的水平,信息以几何级数速度增长的势头愈加猛烈,这种现象被称为信息爆炸”【81】。诚然,信息爆炸主要是信息技术“惹的祸”。而信息爆炸带来的直接后果是信息冗余的增加,传统意义上的“汗牛充栋”“浩如烟海”已经不足以形容其信息量无节制增长的规模和程度。

(二)信息超载

信息超载是信息爆炸的产物,由于信息爆炸而造成的个人或系统所接受的信息超过其实际处理能力或有效应用能力,即是信息超载。美国情报学家普赖斯(D.Price)曾经感慨:“鉴于科学著作的增长将会达到令人难以置信的荒谬程度,没有一位科学家能读遍其所感兴趣的所有文献。”【82】信息爆炸导致的直接结果是,在大量冗余信息中越发难以找到真正有价值的、为我所需的信息。从而,既拉高了信息获得和利用的成本,也相应性地降低了信息生产的效率。其最终结果是,因信息量激增而事实上导致有效信息的减产,最终则是信息利用价值的下降。

(三)信息污染

信息超载主要是针对具体的、个别所需信息与整个信息的关系而言的。然而,所需之外的信息尽管非我所需,但不一定是无效信息。而信息污染是直接针对那些负面、无效的信息而言的。负面、无效的信息不仅是冗余信息的重要组成从而导致信息超载,它还直接造成对人类身心的严重危害。诚如约翰·奈斯特所言:“失去控制和无组织的信息,在社会里不再构成资源。相反构成信息污染和成为信息工作者的敌人。”【83】

“信息污染主要由人为因素所致,其基本形态主要包括电脑病毒和信息垃圾两大类型”【84】。

1.电脑病毒

“所谓电脑病毒,即通过磁盘、磁带或网络等媒介传播、扩散和‘感染’其他电脑程序的程序。作为人为制造的恶作剧程序,它首先非法侵入和潜伏在电脑存储介质内,然后伺机自行激活,似生物病毒那样,使电脑资源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85】。

2.信息垃圾

所谓信息垃圾,是指那些无用的信息熵,主要包括五种类型:

(1)冗余信息。即与知识内容或情报含量基本无涉的“剩余”的信息。比如,那些空洞无物的信息以及通过剽窃、抄袭、拼凑而生成的信息等,都会导致信息重复,成为冗余信息大军的主要组成部分。

(2)污秽信息。主要是指充斥着色情与暴力内容的那些信息。污秽信息危害大而市场前景看涨,这既与社会大众(信息消费者)的“低级趣味”“庸俗心理”有关;也是信息生产者利欲熏心的必然产物。据统计,好莱坞电影中有23%属于“儿童不宜”;法国录像带出租店有30%属于“黄色窝点”。美国《电视导报》曾调查了特定一天首都华盛顿10个频道计180个小时的电视节目,结果发现共有1846个暴力镜头,其中动枪的有362个;在网络电子公告栏储存的数字化图像中有83.5%含有猥亵内容,甚至还有性变态的画面【86】。

(3)盗版信息。即那些没有征得经版权所有人的同意或授权,而对其作品非法复制而生成的信息。盗版信息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也动摇了信息生产者的积极性,从而直接导致社会信息生产愿望和生产质量的下降。

(4)虚假信息。即那些事实上根本不存在或与实际情况完全不相符的错误信息。与虚假信息直接相关的还有失真信息。如果说虚假信息在生产源头上即具有虚妄不实的本质的话,那么,失真信息主要是指那些在信息传播的过程中,由于信息传递者或传播媒介的因素而造成的源头“真”信息的失真。另外,信息分解者也有可能根据自己的目的或理解,而在分解过程中导致原始信息偏离其本来的内容。

(5)过时信息。众所周知,所有信息的效用都要受到一定的时间的约束。曾经为“真”或有效的信息,会随着时空和背景的转移而失真或失效。特别是,当今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知识更新日新月异,由此导致原有的知识不断老化。例如,化学专业文献的老化周期是8.1年,而技术意义上的化工文献的老化时间仅有4.8年。过时信息在现实社会中的另一个表现是,许多机构或组织投入高昂代价购买的数据库或软件系统,由于时过境迁而失去作用。

(四)信息垄断

信息垄断是指,由于经济环境、信息能力等要素的差异而产生的不同主体在信息面前的不等现象。信息垄断直接导致“信息鸿沟”(亦称数字鸿沟),它既存在于信息产生和利用的领域,也存在于信息加工、整理,尤其是获取和利用等环节。“信息的流通服从‘势能原理’,从信息势力强的国家、地区、群体发出的信息流更容易获得传播,而信息势力弱的国家、地区、群体则更容易出现只是被动地接受外来信息的状况,从而导致信息流通极不均衡,使信息的自由流动变成了单向流动”【87】。

信息垄断的表现有层次之分。不仅欠发达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同一国家中不同地区、民族、阶层之间存在信息鸿沟,不同的个体人群之间都可能存在信息差距。信息垄断“在客观上是信息经济畸形发展的结果,在主观上则是政治权力过于集中的缘故”【88】。

信息垄断不仅造成了社会权力和社会发展在信息领域下的“不公”,更为重要的是,它还导致了占社会主要数量的海量人群因为信息的不足而丧失发展的际遇,从而导致社会潜在的动荡。

(五)信息侵犯

“信息侵权是指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侵犯他人隐私,从事欺骗和盗窃活动的社会现象”【89】。信息侵犯的表现形式有多种类型,在我国,比较突出的现象之一是个人信息在没有经过授权的情况下被一些不法分子所掌握。例如,某公司的数据库,掌握和拥有全国将近一半数量的用户的手机号码、家庭住址、从事职业、社会地位、收入消费等情况。更有甚者,他们还针对用户信息分门别类地定期向用户发送广告,以牟取暴利。

与之相关的另一个问题是个人隐私的公开与失控。“人的姓名、性别、家庭状况、财产状况、社会生活背景资料在网络的空间中将会是一连串的符号。网络的开放性与这些符号的通用性对个人的隐私保护是一个挑战。如何防止把个人隐私作为谋取经济利益的手段,这将成为人类社会和网络时代首当其冲的伦理问题”【90】。在今天的信息社会背景下,人们似乎都“赤裸”地活着,隐私权的丧失直接导致安全感的缺失,并最终导致人们的精神焦虑和生活信心的下降。

(六)信息安全

信息安全主要是指由于信息泄漏、信息损坏等原因而产生的安全性问题。诸如,网络黑客对计算器系统的破坏;通过蠕虫病毒或其他软件攻击信息系统,盗窃和诈骗信用卡,甚至刺探政治经济和军事情报等。今天,网络安全问题已经被人们形容为是原子弹悬在网络的天空,其造成的可怕后果,可能不亚于“核威胁”。

总体上,“信息安全的风险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人类对自己创建的信息系统的能力不足和认识不足所造成的系统不完善所导致的客观存在的系统脆弱性。二是现实中存在的斗争、竞争和犯罪所导致的主观对系统脆弱的发掘和利用”【91】。

(七)信息综合症

信息综合征主要是指在信息社会的语境下产生的若干与信息有关的精神和心理的疾病症兆。其本质是因人与信息环境之间的不相适应而产生的生理或心理病症【92】。孙瑞英指出,“随着因特网的飞速发展,网络世界给人类带来了一种与现实生活完全不一样的心理感受”。信息综合症的具体表现主要包括:“信息迷茫与信息焦虑”浮现于心灵空间;“人格扭曲与网络侵犯行为”充斥于网络虚拟空间;“信息崇拜与情感畸形”根植于认知空间;“信息窄化与符号暴力”遍布网络群体中;信息需求过度;行为强化作用【93】。

二、信息生态失衡的危害

综上,信息社会问题既有信息量的问题,也有因信息的质的变异所引起的社会问题;既有客观问题,也有主观方面的问题。信息的社会问题是信息时代的伴生物,它是信息天生具有的开放性和可复制性在社会生活中的负效应的显现。而无论属于哪个方面的信息问题,都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社会危害。我们认为,对信息生态失衡的具体危害,似可从信息生态系统的三大要素的角度予以分别讨论。

(一)在信息(资源)的层面上

信息生态的失衡导致的信息爆炸、信息超载、信息污染等问题,使得人们被浸没在信息的海洋中。一方面,人们的一切物质和精神生活都离不开对信息的掌握;另一方面,信息问题的存在又降低了信息的实际效用。总之,人类越发离不开信息,而信息却不是温顺的女子。相反,信息在数量和质量上的缺陷,事实上凸出了当今信息社会中的人的生活乃至生命质量的下降。

(二)在信息人的层面上

我们知道,信息人可以从生产者、分解者、传递者、消费者和监管者的角度作五大类型的划分。事实上,当我们转换视角,信息人又可以从专业和非专业的角度作两大类型的划分。

专业层面上的信息的生产者、分解者、传递者、消费者和监管者在面对信息生态失衡的现状时,不仅导致了身心的受损,更为重要的是,信息生态失衡还增加了他们的信息工作和信息行为的成本。例如,面对信息爆炸,他们需要进一步精选识断、去粗取精;面对盗版信息,信息监管者需要加大监管力度;面对信息无序,他们需要研制更为先进的信息技术等。

而非专业层面上的信息人实际上就是全体社会信息大众。他们已经被抛向一个“苦海无边”的信息世界,无可避免地与信息之间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广义交易。然而,现实的信息世界既不透明也不厚道,虚假信息、垃圾信息、信息侵犯、信息安全等时刻在威胁着他们的身心。在数量上他们需要在海量信息中披沙淘金,在信息质量上他们需要辨惑裁定,由此导致身心俱疲,产生形式多样的信息综合征。

(三)在信息环境的层面上

信息环境具有广狭二义。由于信息生态系统的失衡,信息环境也与信息、信息人一样承担着危害的风险。而基于信息生态系统的“系统性”特征,组成系统的三大要素之间是密切联系、休戚与共的。“尤其令人担忧的是,信息一旦为少数极权主义者所拥有,往往会成为其垄断权力和维持权力的资本。比如,在某些极权主义的国家,其80%的信息资源控制于仅占人口总数20%的政治权力者手中。即使在所谓的民主自由国家,目前仍有个别人独自占有公共信息网络,并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操纵社会舆论等。比如在美国,华盛顿的信息高速公路竟然把黑人占居民大多数的贫民区摈斥在外。进而言之,在全球范围内,国与国之间因信息垄断而引起的一系列经济剥削和信息殖民主义的现象也屡见不鲜”【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