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中小学奥林匹克教育价值实现的研究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绪言

一、研究缘起

(一)奥林匹克运动的实质是教育

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不仅是当今世界上历史悠久、规模宏大、水平最高的综合性国际体育赛事,而且是影响深远、参与人数众多的社会文化教育活动。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作为世界文化的一部分,具有强烈的亲和力和感召力,以丰富的文化内涵,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

教育是奥林匹克运动的实质。顾拜旦创立奥林匹克运动的真正目的就是为了传播奥林匹克理想,以一种新的角度和方式去教育青年,促进青年一代的身心和谐发展。他认为,在现代人的生活中最重要的就是教育。他复兴奥林匹克运动的根本目的就是要用奥林匹克运动去教育青年,把竞技运动纳入教育,进而把教育纳入人类文化和生活进程之中。奥林匹克运动强调“体育是而且必须是一种教育方式,体育运动应该在道德的规范内和公平竞争的原则下,促进人的身心健康发展”,其教育价值和文化价值受到国际社会范围内的普遍关注。2002年8月24日,国际奥委会在德国威斯巴登市举行了“寓教于体”(education through sport)的世界论坛,重点讨论了通过体育对青少年进行教育的主题,并正式决定2003年为“奥林匹克文化与教育年”。孙葆丽.教育,奥林匹克运动的生命线[J].体育文化导刊,2002,6:48-50.作为一种社会文化教育现象的奥林匹克运动,其深刻的哲学基础、丰富的教育内涵、广泛的全球参与,使奥林匹克运动的体育教育价值凸显。

(二)我国中小学体育教育对奥林匹克教育价值淡漠的现实

奥林匹克教育价值包括一整套的理论、思想、纲领,包括奥林匹克教育价值的思想、实践两大部分,对中小学体育教育有极大的丰富和完善作用。奥林匹克教育价值不仅是奥林匹克教育活动、竞技教育,而且是一种超越竞技运动的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完善和社会发展的思想理论和核心教育价值观的教育,同时也是对青少年的道德、伦理及社会规范行为方面的教育。奥林匹克教育价值对中小学生的心理感受、行为趋向、道德升华、文明导向等方面都有巨大的影响力,具有其他活动不可替代的独特功效。

当前,学校教育对奥林匹克教育价值相对比较淡漠。学校教育与奥林匹克教育有共通之处。教育理应是基础教育,而不仅仅是精英教育,奥林匹克教育也不仅仅是选手教育,而是全民教育;教育需要公平,奥林匹克宪章也需要公平。教育的手段不仅是课堂教育,但现状是无限地占有受教育者的时间、加重学生负担、限制学生的自主生活,奥林匹克教育也似乎被排除在教育的内容之外。

中小学体育教育作为教育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提出、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给中小学体育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生命力和影响力。由于体育教育理论与体育教育实践的差异,我国中小学体育教育存在形式主义倾向,与中小学体育教育价值存在距离,与奥林匹克教育价值也存在背离。具体表现在:①在教育目标上,把中小学生当作“认知体”,局限于体育运动的基础知识、技术、技能领域,仅仅停留在关注中小学生体质的改善和提高上,忽视对中小学生完整生命的关照,与中小学体育教育目标和奥林匹克教育价值目标有一定距离。②在教育内容上,遵循严谨的中小学体育教育知识体系,从体育教育内容本身的内在联系和自身发展考虑,忽视学生的真实生活体验,偏离了体育教育价值本质诉求,而奥林匹克教育价值强调人的全面和谐发展。③在教育方法上,中小学体育教师力求改革、体现体育新课程改革基本思想。他(或她)所接受的体育教育经历实质上使体育教师自身仍不能完全跳出灌输技术、技能教学的框框,致使体育教育很难做到教与学、身与心的真正统一。而奥林匹克教育方法强调不要采用简单的说教,而是要中小学生多参加、多体验的教学方法,不只致力于培养一种“技术人”“体质人”,而且要培养一个“完整的人”和“完整的生命”……体育教育在某些地区学校教育中的地位仍处于边缘地位……这些问题在我国中小学校体育教育中现实、客观地存在着。田雨普.努力实现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的迈进[J].体育科学,2009,3:5-8.面对这些问题,我们既不可避而不谈,也不应草率对待,而应正视它。中小学体育教育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可以归根于对“人”和“人的生命”尊重的缺失。中小学校体育教育的“生命缺失”并不是说它完全不重视人、不重视人的生命,而是它对人的完整生命理解的肢解和分裂,也是对奥林匹克教育价值的不重视。

古代奥运会的长期湮没和衰亡有很多原因,其中最主要的缘由是奥林匹克教育价值在体育教育中的缺失、奥林匹克文化价值传承在学校教育中的废止。如:近代学校体育之初产生的“德国体操”和中国早期的军国民体育和奥林匹克运动的精神相违背,以机械的活动替代自由开放的活动,毛泽东曾批判这种做法。由此可见,教育价值与体育教育分裂的后果是两败俱伤。近代奥林匹克运动恰恰是打着“文艺复兴”的旗号、乘近代教育兴起的潮流而繁荣于世的。21世纪奥林匹克教育价值与我国中小学体育教育价值的关系,不仅是体育界、教育界关心的话题,也是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

现代奥林匹克教育价值对我国中小学体育教育文化的介入,为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教育内容、方法、手段等重要资源。作为奥林匹克文化传承主体的中国学校体育,正经历课程、教材、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阶段,奥林匹克教育价值的渗透和注入,无疑将为中小学体育教育改革与发展寻找到新的突破口。

(三)奥林匹克教育价值促进中小学体育教育发展

当前,我国国民的体质,尤其是青少年的体质令人担忧。中小学生的健康现状不容乐观。我国青少年学生的肥胖和视力不良检出率,在5年间持续上升,并已经成为影响青少年健康的最大问题。7岁到22岁的汉族学生中超重和肥胖率继续上升。其中城市男生的超重率达到了13.25%,肥胖率比2000年增长了2.7%。这也成为城乡男女生中肥胖率最高的群体。与2000年相比,各年龄组的视力不良率均有所上升,且随年龄增加视力不良率明显升高:小学生31.67%,初中生58.07%,高中生76.02%,大学生为82.68%。其中,初中生近视人数成为各学段中涨幅最大的学生群体。在反映青少年身体机能的各项指标中,肺活量水平继续下降。7岁到18岁和19岁到22岁两个年龄段的城市女生,肺活量分别下降了303 ml和238 ml,为下降率最明显的人群。2005年,17岁中、日青年体质比较的研究结果表明,我国除女子身高略高外,50 m、握力、体重、身高等各项指标均低于日本青年。田雨普.努力实现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的迈进[J].体育科学,2009,3:5-8.第五次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结果以及国家公布的全民体质健康监测数据表明,我国学生的身体素质继续呈下降趋势。学生的肺活量水平、体能素质持续下降,体能素质中的速度素质和力量素质连续10年下降,而耐力素质则连续20年下降。时任教育部体卫艺司司长杨贵仁同志认为课业负担过重、学习时间过长是造成青少年学生身体素质下降的主要因素。调查显示,66%的学生每天锻炼不足1小时,约44%的小学生睡眠时间达不到规定标准。

前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指出,奥林匹克教育价值是超越竞技体育的。奥林匹克教育价值不仅包含在竞技体育中,而且包含在大众体育中。从最广泛、最完整的意义上来说,是将身体、精神和艺术融为一体,造就一个“完整的人”的教育。奥林匹克教育价值不仅仅在于竞技运动的力量,更在于其深厚的教育文化内涵(公平、竞争、拼搏、勇敢、诚信、民主、坚强、诚实等)。这种教育的文化力量对学生身心、心理情感、行为意识、伦理道德等方面都有巨大的影响力和征服力。

奥林匹克教育价值的本质,是与中小学生接受的体育教育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两者之间有共通点:①对人的教育——共同的主题;②“以人为本”——共同的发展理念;③青少年——现代奥林匹克教育文化和学校体育教育文化的主体;④体育运动——现代奥林匹克教育文化与学校体育教育文化同源的教育素材等。

全面认识奥林匹克教育价值对增进学生健康的积极作用。一方面,奥林匹克教育价值有自身的内涵、方法和手段,将为中小学体育教育的发展提供更加丰富的平台王文成.学校体育中的奥林匹克文化教育[J].体育文化导刊,2007,12:72.,从而帮助和促进广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另一方面,中小学校体育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肩负着继承和传播人类优秀体育文化的重任,它在促进奥林匹克教育文化传播、推动奥林匹克教育的多元化发展过程中将发挥积极作用。在北京成功承办了2008年奥运会的大背景下,我国中小学体育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不可避免地使奥林匹克教育价值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产生了影响。奥林匹克教育价值作为奥林匹克教育的内核,将以丰富的教育文化内涵影响青少年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关系着中小学体育教育发展的未来。

深化奥林匹克教育价值是时代使命。在全国中小学中加强奥林匹克教育价值的渗透,将奥林匹克教育价值与我国中小学体育必修课、课外活动、运动竞赛结合起来,强调青少年是进行奥林匹克教育的主要对象。中小学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多种形式的奥林匹克教育活动,普及奥林匹克知识,传播奥林匹克理想,丰富和完善青少年的精神世界,塑造爱国、自强、开放、自信、热忱、友好、奋发向上的时代品格,使广大青少年成为奥林匹克教育价值的实践者和传播者,成为美好世界的创造者,以其特有的、丰厚的教育文化底蕴推动我国中小学体育教育发展的未来。

二、研究方法

(一)文献资料法

根据搜索古今的精神,通过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南京审计学院图书馆以及中国硕士、博士论文全文数据库、CNKI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查阅奥林匹克教育、我国中小学体育教育的书籍和文章,获取价值、教育价值及学校体育教育价值的有关资料,为论文中教育价值含义的解读、中小学体育教育价值的追寻、教育价值选择、教育价值的实现等的理论分析提供基本的资料保证。

(二)问卷调查法

2014年南京青奥会的成功申办,对江苏省中小学的体育工作是一种巨大的鼓舞和促进。南京作为中等发达城市,对其中小学的奥林匹克教育和奥林匹克教育价值的调研也具有了一定代表性。

基于中小学体育教育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活动,中小学体育教育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作为奥林匹克教育的主体,他们对奥林匹克教育的真实想法对本研究非常重要。考虑到一些学生(特别是小学生)和教师可能对奥林匹克教育和奥林匹克教育价值不是很了解,无法进行深度访谈,所以采用了问卷调查法,以保证调查结果的真实性和客观性。

调研分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对奥林匹克教育示范学校奥林匹克教育的调研。第二个层次:对一般中小学奥林匹克教育的调研。第三个层次:对南京郊区农村中小学奥林匹克教育现状的调研。根据客观条件,笔者选择了奥林匹克教育示范学校2所,一般中小学2所,农村中小学2所,包括高中2所、初中2所、小学2所,共发放学生问卷500份,回收496份,回收率为99.2%。其中有效问卷490份,百分率为98%。发放教师问卷60份,回收58份,回收率为96.7%。

问卷的效度检验,采用专家评议法对我们提出的调查问卷进行量化评议。由10名主要从事奥林匹克教育研究的专家,对问卷内容效度进行了评定。对本问卷的信度检测采用的是小范围内的再测法,首次调查后的第三周又在较小范围内进行了随机抽样的重测。计算前后两次测量的相关系数,R=0.854和R=0.89。这说明本研究所制定的调查问卷的等价可靠性较高,其结果能够比较真实地反映被调查者的情况。

根据抽样的有关原理,笔者于2010年4月进行了问卷调查。问卷内容涉及中小学生对体育课的喜好及对体育课、体育价值观、奥林匹克教育价值等方面的看法。问卷内容主要涉及奥林匹克教育价值和体育教育价值及实现的途径等方面。

(三)考察访谈法

我国中小学体育教育必须注重教学实践,从体育教学实践中吸取经验和教训。笔者实地考察了多位中小学体育教师的体育课堂教学,并就体育教育价值与教育价值的关系、奥林匹克教育价值及学校体育教育价值等相关问题,访谈了多位体育教师。从他们的教学实践和自身教学经验认识出发,了解了体育教师对奥林匹克教育价值的认识水平和操作方式,为本研究提供了真实可信的第一手资料,也为寻求奥林匹克教育价值的实现提供了有力的帮助。

(四)数理统计法

对上述调查问卷进行了编码并将结果输入计算机,采用SPSS统计软件处理。对教师和学生的部分资料尽可能地编码和输入计算机,以求获得快速和有效的资料。

三、研究综述

(一)国外相关研究现状

1.价值理论的研究

西方哲学价值理论中对价值研究的观点,有主观价值论、客观价值论和主客体价值论三种。客观主义价值与主观主义价值存在分歧。

(1)主观价值论。主观主义价值论有情感说、兴趣说、欲望说。①情感说认为,价值是由主体的情感决定的,是情感的产物或表现。新康德主义者文德尔班说:“价值(不论是肯定方面或否定方面)绝不能作为对象本身的特性,它是相对于心灵而言的……抽掉意志与情感,就不会有价值这个东西。”文德尔班.哲学学史教程[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3.文德尔班认为价值是主体情感、意志的产物,是主观的东西。②兴趣说代表人物培里认为:“凡是兴趣所在的对象,事实上是有价值的。”“凡是兴趣所在的对象便自然具有价值。无论哪一个对象,一旦有人对他发生兴趣,无论哪一种兴趣,它就有了价值。”培里.现代哲学倾向[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2.他认为价值由兴趣决定,是主观的,无客观价值,也无评价的客观标准。③欲望说认为价值是“欲望的函数”“事物是由它们被意愿着而产生价值的,而且它们愈被意愿着就愈有价值。”没有任何一种事物是“内在地有价值的,或可以具有价值”,奥地利学者爱伦费尔认为,价值的主要基础是欲望。

(2)客观价值论。客观价值论有客体属性说、客体是价值源说两种观点。客体属性说认为价值是客观事物满足人需要的一种属性。客体是价值源说认为价值客体是价值的承担者,表征某种客体具有或不具有某种价值。

(3)主客体价值论。主客体价值论有诸多观点,包括客体属性与主体需要统一说、本质力量对象化说、主体是价值源说、价值对象性说、功能说等。客体属性与主体需要统一说认为,“价值的本质是客体功能对主体需要的满足关系”。周农建.价值与价值观[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179.本质力量对象化说认为,价值的本质是主体本质力量对象化,指出价值与主体性、主体本质力量的关系,有助于揭示价值的主体性。主体是价值源说认为,价值是人作为主体的本质力量现实化的表现,也认为价值的本质是主体本质力量对象化。价值对象性说认为,价值对象性是价值的本质。功能说认为,“因为价值是同人类生活相关的客体的固有属性与评价它的主体相互作用时产生的功能”。价值意味着在客体与人的相互关系中正在起作用的“力”或“功能”的状态。此外,国外还有符合系统目的说、社会关系说等观点。张文静.体育教学价值论[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7:13.

本书的立论基础定位于主客体价值论。主客体价值论认为价值是主客体的一种相互作用的关系,价值是客体对主体的意义,是客体对主体需要满足之间形成的特定关系。它来源于客体,取决于主体的需要,产生于实践。按照主客体价值理论,中小学体育价值的主体是学生,客体有两类:一类是人,是以体育为手段服务于学校体育的人;另一类是人之外的物或制度,包括体育物质设施、生态系统、管理制度、政策法规等。主体的学生把奥林匹克教育活动看作健身的有效手段,并积极改善学校体育环境,实现中小学体育最大程度地为学生的发展服务;客体中的服务者不断地进行服务活动,通过营造良好的体育活动氛围,从而生成新的学校体育教育价值;客体中的物或制度,以其自身功能被开发的程度及规范性实现教育价值。孙庆祝,陈家起,陈培友.学校体育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9,2:19.

2.奥林匹克教育价值的研究

1961年,随着希腊奥林匹亚古竞技场遗址的成功挖掘,国际奥林匹克学院也在奥林匹亚诞生了。希腊人卡尔(Carl Diem)和约翰(John Ketseas)成为奥林匹克学院的奠基人,顾拜旦的教育价值理想终于在多年后得到了继承和发展。随着奥林匹克运动规模的不断扩大,奥林匹克教育价值理念也在此期间逐渐被各国理解和接受,因此,国际奥林匹克学院成立伊始就担负起向世界传播奥林匹克主义的神圣使命。

1972年,在慕尼黑奥运会期间,一些曾经在国际奥林匹克学院学习过的德国学者组织了一些带有实验性质的奥林匹克教育活动,这种称为“普及奥林匹克原理(The propagation of Olympic Principles in Schools)”的教育活动得到了国际奥林匹克学院的采纳,并成为奥林匹克教育的蓝本。

1980年,前任国际奥林匹克学院院长尼西奥蒂斯(Nikolaos Nissi-otis)先生在国际奥林匹克学院第20届国际青年营上首次对“奥林匹克教育”的概念进行了界定。他在《奥林匹克教育所面临的问题》的文章中把奥林匹克教育的组成部分概括为历史遗产的继承、人道主义的培养、现代哲学遗产的学习以及教育目标的定位。与此同时,世界上许多国家也纷纷开展了自己的奥林匹克教育工作。面对这种情况,国际奥林匹克学院于1986年为各国奥林匹克学院的负责人开设了讲习班,用于规范、统一全球的奥林匹克教育工作。

近年来,国际奥委会开始更多地重视奥林匹克教育价值问题,并成立了国际奥委会教育办公室。1995年,在“国际奥委会的国际奥林匹克学院——奥林匹克教育委员会”的主持下,各国专家起草了一份关于奥林匹克教育价值实施的报告。该报告指出,奥林匹克教育对象是青少年、教师、运动员、教练员和体育官员,并对实施奥林匹克教育的策略、奥林匹克教育的组织与资源、各类组织在奥林匹克教育中的作用与协调、对奥林匹克教育计划的评估及奥林匹克教育计划的实施等方面都提出了具体建议。孙葆丽.奥林匹克教育的多元化趋势——记国际奥委会“寓教于体”世界论坛[J].中国学校体育,2003,1:77.

奥林匹克运动早期注重教育价值理想研究。1897年,奥林匹克创始人顾拜旦在法国的勒阿弗尔主持了主旨为“体育、卫生与教育”的奥林匹克大会。他提出缔造一个和平美好的世界,不是仅靠体育本身,而是与文化教育结合并遵守普遍的道德规范。他的一系列讲话和著作集中反映了这一基本教育价值主题。《奥林匹克宪章》中也明确提出:“奥林匹克主义谋求把体育运动与文化和教育融合起来,创造一种以乐于付出努力、发挥良好榜样的教育价值并尊重基本公德原则为基础的生活方式。”提倡的是通过体育和文化及教育相结合,培养身心和谐发展的人,表明了奥林匹克运动早期的教育价值理想。

奥林匹克运动中期趋向于综合性教育价值研究。与此同时,西方学术界开始倾向用体育文化因素解释本国的体育现代化等一系列问题,世界上许多国家也都纷纷开展了自己的奥林匹克教育工作。其研究范围的交叉性和实践性越来越强,教育价值观从单一教育价值观向综合教育价值观转化。

奥林匹克运动近期强调教育价值的全球化倾向。奥林匹克教育文化的全球化、奥林匹克教育的民族主义、奥林匹克教育价值的危机、奥林匹克的教育价值不是单纯的孤立的体育现象。21世纪的今天,奥林匹克教育价值已深入家庭和社会、学校教育、学校体育。从课内到课外,从家庭到社会,从个人到集体,奥林匹克教育价值已经发展成为超越时间和空间限制的、为全人类所接受的文化教育形式。

(二)国内研究现状

1.价值理论的研究

不同语境中,价值的含义各不相同。

价值是指客体与主体需要之间的关系。它不仅取决于客体本身的结构,而且也取决于主体的活动,与主体的需要密不可分。在哲学领域,古代哲学的重心是本体论,近代哲学的重心是认识论、历史观。19世纪后期人们开始重视价值研究。19世纪末20世纪初,价值哲学形成独立的哲学学科,并影响到其他领域。我国哲学领域中的价值研究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近年来已成为我国哲学研究中的一个主要方面。价值范畴是价值哲学的基石。什么是价值?什么是价值的本质?这是理解全部价值哲学的关键。王玉樑.价值与发展[M].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李连科先生认为,“(价值是)客体与主体需要之间的一种特定(肯定或否定)的关系。”

杜齐才先生认为,“价值是表示客体(一切客观事物)与主体(人)的需要关系,是表示客体属性对主体需要的肯定或否定关系。”张文静认为,目前我国对价值的理解有实体说、属性说、关系说三类观点。张文静.体育教学价值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7:18.此外,还有意义说和效应说等观点。

有关价值的相关研究,对本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基础作用。如:《价值论》(李德顺,1987),《价值学引论》(李连科,1999),《价值学引论》(袁贵仁,1991)。这三本书是我国研究价值论的代表性著作,对本研究中的价值理论有基础性的理论建构作用。我国著名的价值哲学专家王玉樑的《当代中国价值哲学》(2004)和《21世纪价值哲学》(2006)两本专著对中国、西方的价值哲学理论的发展作了系统的历史梳理。另外司马云杰的《价值实现论》(2003)、《文化价值论》(2003)等系列专著对本研究也有一定的参考作用。董立平.高等教育管理的价值问题研究[D].厦门:厦门大学,2009:13.

本书以主客体之间相互需要的关系为基础,阐述奥林匹克教育价值和中小学生之间相互需要的关系。

2.奥林匹克教育价值的研究

通过查阅顾拜旦的以奥林匹克教育价值为主题的文献资料可以发现,现代奥运会创始人顾拜旦在1896年创办第1届现代奥运会、复兴奥林匹克运动的原因在于,他认为人的生活中最重要的就是教育,在奥林匹克主义指导下的竞技运动能将体育运动与文化和教育融为一体。在奥林匹克运动10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人们逐渐认识到,离开了教育,离开了教育的核心价值,奥林匹克主义就不可能实现其崇高目标。对于奥林匹克教育价值内涵的界定,很少有人能够具体说明,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予以阐释。奥林匹克学著名学者任海教授在《顾拜旦与奥林匹克仪式》中认为,奥林匹克教育是人们取得奥林匹克主义的过程,通过这一过程,增进人们对奥林匹克主义的理解和对体育的教育价值和文化价值的认识,广泛传播体育道德,为青少年树立优秀的奥林匹克榜样。熊斗寅.论奥林匹克教育[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5,1:1-4.中国学者熊斗寅先生在《论奥林匹克教育》中认为,奥林匹克教育是奥林匹克运动的核心,体现了体育的本质功能。奥林匹克教育的主要方面是通过体育活动来教育人,包括参加体育锻炼或运动训练,参加运动竞赛或观看比赛,这一切都体现了体育的教育价值。李秀丽.奥林匹克教育论[J].安徽体育科技,2004,1:12-14.

李秀丽在《奥林匹克教育论》中认为,奥林匹克教育价值体现了体育的本质功能;作为一种教育价值体系,它包含奥林匹克知识教育、奥林匹克理想教育和奥林匹克精神教育,是一种广泛的教育方式,具有身体教育和精神教育的统一、体育运动与奥林匹克教育相统一的特征。任海.顾拜旦与奥林匹克仪式[R].北京:纪念顾拜旦论文报告会,2000.

孔繁敏在《奥林匹克文化研究》中认为,奥林匹克教育价值是奥林匹克运动本身的教育功能,在一定的意义上是宣传和推广奥林匹克主义的教育价值,也是弘扬奥林匹克精神的教育价值。它既是一种思想教育价值——即西方的修身和公民教育,也是使奥林匹克主义在理论上得以提高和发展的科学价值。孔繁敏.奥林匹克文化研究[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5.

虽然对奥林匹克教育价值内涵的认识没有达成统一,但是可以看出,教育价值始终是奥林匹克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激励并促使每个参与者能够在互相的竞争中展示自我,又能通过竞技形式不断发展和超越自我,并促使他们成为一个个心智健康、积极向上的个体。

目前,国内的专家学者对奥林匹克教育价值问题有着不同程度的研究,只是研究视角不同。研究的侧重点虽然有所不同,但他们都是从奥林匹克教育的现实意义、学生的主体发展、终身体育兴趣的养成和与奥林匹克教育个体价值、社会价值和生态价值等方面对学生、基础教育、高等教育、社会、北京奥运会和奥林匹克运动的影响、作用和价值等方面展开,呼吁要在学校中更加广泛地开展奥林匹克教育。例如:有些学者侧重于奥林匹克文化研究,有些学者侧重于奥林匹克多元文化研究对人类文化发展、学校体育发展、青少年人格教育、大学生体育教育、与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对接的影响等研究。

李跃进在《论奥林匹克运动的教育价值》中,从五个角度审视了奥林匹克运动的教育价值:①从古希腊奥运会的创立看奥林匹克的教育价值;②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兴起源于对教育救国理想的追求;③从顾拜旦的体育思想分析奥林匹克运动的教育价值;④从《奥林匹克宪章》剖析奥林匹克运动的教育价值;⑤从现代奥林匹克运动蕴含的“人文危机”看奥林匹克的教育价值。

总的看来,对奥林匹克教育价值的研究分为以下两个方面。

(1)历史性资料教育价值的研究。我国与奥林匹克的渊源可以追溯到70多年前,但是真正参与这项运动,却是从1984年开始。在国内,由于政治、经济、语言等各方面的原因,有关奥林匹克运动的期刊和文章,据国家体育情报所和北京体育学院联合编撰的《全国中文体育期刊篇名目录》检索,自1952年至1992年,我国各体育期刊有关奥林匹克的文章约980篇,主要是零星的资料性译文及浅层次的奥运会描述,关于奥林匹克教育价值的阐述很少。

(2)现实性问题教育价值的研究。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奥林匹克教育价值研究范围逐渐展开,并逐渐深化着这个方向的理论层次,北京申奥成功对中国体育文化和奥林匹克教育价值的探讨是一次深层次的触动。2002年8月24日,时任国际奥委会奥林匹克文化与教育委员会主席的何振梁先生在德国“寓教于体”的世界论坛上发表了重要讲话,认为教育与文化、文化与体育、体育与教育这几个紧密相连的概念形成了奥林匹克主义的基础。各国学者纷纷发表自己的研究成果,推动着奥林匹克教育价值的研究。查阅国内近20年体育核心期刊主题词为“奥林匹克教育价值”的文章,共有50多篇。任海教授认为世界经历了巨大变动,奥林匹克运动的普遍性也已不再是原来的意义和内涵,我们有责任通过体育教育传播各种不同的文化教育价值,避免文化的单一性;熊斗寅教授强调教育是奥林匹克运动的核心;孙葆丽教授认为教育是奥林匹克运动的出发点和归宿;董杰提出奥林匹克思想体系、活动体系是奥林匹克教育的重要载体……绝大多数成果主要是从奥林匹克教育的视角来讨论问题,强调教育的重要性,直接阐述奥林匹克教育价值本质的成果很少,具体从价值理论来阐述奥林匹克教育的研究成果也不多。当前的研究成果主要涉及4个方面:①奥林匹克教育基础理论研究;②奥林匹克教育的实践调查与分析;③奥林匹克教育价值与人、学校、社会、奥运会之间的关系研究;④奥林匹克教育的哲学反思。可以看出,奥林匹克教育价值理论和实践研究空间较大。

3.奥林匹克教育价值与中小学体育

中小学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培养身心健康的合格人才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中小学体育工作的基本任务是:增进学生身心健康、增强学生体质、使学生掌握体育基本知识,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培养学生的勇敢、顽强、进取精神,增强组织纪律性,培养学生体育运动能力和习惯,提高学生运动技术水平,为国家培养体育后备人才。江泽民在十五大报告中提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民素质提高和人才资源的开发”,“重视受教育者综合素质的提高,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江泽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国际体育科学与教育理事会副主席Margaret Talbot认为,“体育教育的价值在于发展身体的文明和使人体得到全面协同的发展,它包括‘学习运动’和‘在运动中学习’两个方面”。高质量的学校体育教育应满足以下几个方面:①让学生做好合作与竞争、取胜与失败的准备;②对学生的社会技巧、道德和审美发展有独特的贡献;③为未来在体育、身体活动和娱乐领域的职业生涯提供知识和技能;④平等对待所有青少年儿童,不管他们的性别、能力和文化背景如何;⑤提供全面的方式帮助所有青少年儿童学习终身体育所必需的体育常识和技能。许晓容.奥林匹克文化与高校体育教育人文目标的实现[J].体育与科学,2006,1:92.

奥林匹克运动在中国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传播、初步开展、广泛开展和全面发展4个阶段。其间,普及奥林匹克知识、广泛开展奥林匹克文化教育,对推动奥林匹克运动在我国的发展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促使我国中小学体育与奥林匹克运动从冲突、碰撞、交融后逐渐走向更高层次的融合。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体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奥林匹克教育价值的传播在我国呈现出更加喜人的景象。

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国20世纪的前70年实际参加奥林匹克运动的时间并不长,奥林匹克教育价值没有在我国中小学得到实际深入的发展。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和体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中国积极参加国际奥林匹克运动,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我们也应看到,虽然近20年来,我国的竞技体育得到了较快发展,相比之下,基础教育学校体育中相应地开展奥林匹克教育、弘扬奥林匹克文化的观念还较薄弱,不太重视奥林匹克知识和文化精神传播的情况依然存在。

奥林匹克教育价值研究是我国中小学体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我国奥林匹克教育价值的研究尚未形成相对独立的体系,所以,许多有关奥林匹克教育价值的问题包含在奥林匹克教育、体育的价值研究之中,以奥林匹克教育和体育价值研究成果为基础,以价值哲学研究为根本,从中进一步探求奥林匹克教育价值,挖掘其深刻内涵及体系。

孙葆丽教授通过研究指出,奥林匹克教育价值与学校体育之间的关系,在奥林匹克核心思想和目标追求中,学校和学校体育教育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奥林匹克运动的理想目标主要指向两个方面:①促进个人、特别是青年人身心的全面发展;②推进社会和国际社会的发展,增进不同国家、不同文化间的相互了解与沟通,以维护世界和平、建立美好的社会为己任。上述两个目标,尤其是前一个目标的实现,既依赖于奥林匹克教育价值的主要内容和形式——奥运会、竞技体育比赛和相关活动,同时也绝不能忽视青少年儿童教育的主要场所——中小学校。如果说奥运会是树立的体育典范,激励广大学生积极投身体育运动以实现身心的全面发展,那么可以说中小学体育是通过提供具体的教育内容、教育形式和教育场所,为中小学生自觉参与体育运动、促进广大中小学生身心的全面和谐发展服务。

开展奥林匹克教育活动,是我们中小学体育事业发展的需要,是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跨世纪人才的需要。在学校体育教育中广泛开展奥林匹克教育,促进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也为中小学体育事业插上腾飞的翅膀,在推行全面素质教育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学者杨西勇、邵晓军在《奥林匹克教育与中国学校体育略论》一文中认为:奥林匹克教育价值的内涵要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次上进行把握。宏观上,随着人们体育方式、思维方式的转变,相应地人们参与奥林匹克运动的方式也改变了,奥林匹克教育价值已成为改善人类生活方式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的不可替代的因素之一;微观上,奥林匹克教育价值首先是指通过奥林匹克与人的相互作用,推进人的社会化、国际化过程,与人的发展紧密相连。

总的来看,我国的奥林匹克教育活动和奥林匹克教育价值研究才刚刚起步,目前还处于探索阶段。除了北京奥运会周期内开展的红红火火的教育活动,当前,奥林匹克教育活动在我国中小学还没能很好地全面开展。

体育学术界对奥林匹克教育价值和中小学体育教育都分别给予了一定的关注。分析多年来的研究成果发现:①多数成果或是针对中小学体育教育,或是针对奥林匹克教育价值的某一方面,缺乏系统性和整体观;②奥林匹克教育理论阐述较多,对奥林匹克教育价值状况了解不够,社会调查和数理统计的文章相对较少,体育教育中追求奥林匹克运动形式、方法和内容的借用,忽视奥林匹克价值观念的传播;③奥林匹克的研究,主要关注运动、训练和竞赛、争夺金牌,而忽视奥林匹克教育观念、教育思想、教育理想、教育精神;④与整个教育学界、人文社会学界相比,关注程度不足,而且认识程度、研究深度和广度还有一定空间。我国从事中小学体育教育、奥林匹克教育研究的机构及人员可谓队伍庞大,理论成果的出版、发表也是有目共睹的,但奥林匹克教育价值的实践效果却不令人满意。其根本原因是奥林匹克教育价值理论与奥林匹克教育实践的脱节,我国中小学体育教育实践对奥林匹克教育价值研究的忽视。因此,探寻一种与我国当前中小学体育教育文化形态相适应的奥林匹克教育价值理念存在着宽阔的研究空间和实践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