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做事高标准,欲望低要求
在某种意义上说,“低调管人”就是要求领导者不把自己看得太重要、太高明。倘若自认为处处胜人一筹,高人一等,那么必然会在欲望上表现得多贪多占,并视之为理所当然,这在旁人看来却是狂傲之举。所以,领导者在任何情势下,都应该放下自己的架子,严格要求自己。对事高标准要求,充分表现自己的专业精神;对人则需低调处理,表现自己的谦逊之态,这才是领导者最智慧的平衡艺术。
清代名臣张英、张廷玉父子就极擅此道。
康熙时的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张英在京做官,邻居吴氏欲侵占他家的宅边地,家人连忙写信到北京,原想压一压吴氏气焰。谁知张英却回诗一首曰:“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意思很明白:退让。家人得诗,主动退让三尺。吴氏得知事情原委,受到震动也后撤三尺。这就是安徽桐城有名的“六尺巷”的由来。
对事高标准要求,充分表现自己的专业精神;对人则需低调处理,表现自己的谦逊之态,这才是领导者最智慧的平衡艺术。
张英之子张廷玉也秉承其父的谦谦君子之风,做人低调谦逊。
张廷玉是康熙时进士,官至保和殿大学士、军机大臣。雍正设军机处,其规章制度均由他拟定,是雍正的重臣。
张廷玉之长子张若霭在经过乡试、会试之后,于雍正十一年三月参加殿试。诸大臣阅卷后,将密封的试卷进呈雍正帝亲览定夺。雍正帝在阅至第五本时,被策中“善则相劝,过则相规,无诈无虞,必诚必信,则同官一体也,内外亦一体也”数语吸引,认为此论“颇得古大臣之风”,故将此本定为一甲三名。后拆开卷子,得知此卷正是张若霭所作。雍正帝很高兴,说:“大臣子弟能知忠君爱国之心,异日必能为国家抒诚宣力。”认为此事“非独家瑞,亦国之庆也”。为了让张廷玉尽快得到这个喜讯,雍正帝立即派人告知张廷玉。
金榜题名可谓是读书人最大的奋斗目标,按常理,儿子高中一甲,父亲定是欣喜无比,大肆庆祝。但张廷玉却并没有这样做。他非但没有将此喜讯通知家人,反而立即面见雍正帝,跪求换人,认为自己已身为朝廷重臣,儿子又中一甲,实有不妥。
雍正帝不允,说:“朕选才公允,此前并不知是大臣之子。”张廷玉听罢,依旧恳辞,说:“普天之下,人才众多,三年一次殿试,都望登鼎甲之榜。臣已居高位,今若子又登一甲三名,挤天下寒士进阶之位,心实不安。”
在清朝的科举制度中,一甲仅限三名,二甲、三甲则各取若干。一甲的第一名叫状元,一甲的第二名叫榜眼,一甲的第三名叫探花;而“三甲”,实际上是殿试的末等,待遇与一、二甲是完全不同的。
雍正帝深受感动,最终“不得不勉从其请”,将其子降为三甲第一名。
正是平凡孕育了不平凡,唯有了解平凡、力行平凡,才能做到不凡。一个自认不凡的领导者永远都无法获得团队内部的信任与认可。
常言道“伴君如伴虎”,无论多么英明的皇帝终免不了以个人喜怒为核心,而清朝又加上了满汉隔阂,皇帝提防汉人作乱,大兴文字狱,稍有不慎,就会招祸。但张家却几代高官,特别是张廷玉,历经康熙、雍正、乾隆三朝,能够在官场上挥洒自如,50年官场不倒,恐怕不无秘笈。今天,我们综观其一生,可以肯定地说这秘笈一是严谨勤勉,二是做事高标准,欲望低要求,万事谦让,不与人争。
正是平凡孕育了不平凡,唯有了解平凡、力行平凡,才能做到不凡。一个自认不凡的领导者永远都无法获得团队内部的信任与认可。现代社会物质极度发达,各种诱惑也更多了,但领导者必须用理智控制自己的各种欲望,甘于平凡的生活,高标准管事,低欲望生活,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达到成功领导者的佳境。